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刘昼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祁志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7期12-16,共5页
北齐刘昼《刘子》一书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点。该书会通儒道,一方面以“神恬心清”、谦下守柔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美,另一方面又援儒入道,主张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中和”之道节制“情欲”,走向道家的“神恬心清”... 北齐刘昼《刘子》一书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点。该书会通儒道,一方面以“神恬心清”、谦下守柔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美,另一方面又援儒入道,主张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中和”之道节制“情欲”,走向道家的“神恬心清”之美。它不仅在适性之美和适用之美方面发表过发人深思的意见,而且在审美的主客体辩证关系方面作出过深刻分析,是对刘勰等人相关思想的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恬心清 忠孝仁义 谦下 适性 正赏 殊好
下载PDF
郭象美学:“任性”而“自得” 被引量:1
2
作者 祁志祥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9,共5页
郭象是西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庄子注》,将庄子“适性”为美的思想作了丰富发挥和重新诠释。他认为,“物任其性”则“自得逍遥”。物之美在于安分守己,适其自性。“无心”是人性,“有情”、“仁义”也是人性。人的“适性”之... 郭象是西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通过《庄子注》,将庄子“适性”为美的思想作了丰富发挥和重新诠释。他认为,“物任其性”则“自得逍遥”。物之美在于安分守己,适其自性。“无心”是人性,“有情”、“仁义”也是人性。人的“适性”之美在于以“无心”之“至理”排遣“有情”,身在仁义名教之中而心怀自然。他揭示的“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当时佛教般若学会通真俗有无的影响,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精辟概括,也成为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审美理想和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性 适分 无心 有情 仁义 自然
下载PDF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小议
3
作者 罗毓平 《济宁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8-32,共5页
孟子“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真正意蕴是,大人平时坚持“言必信,行必果”这种“经”以实现仁义或人伦,但在特殊情形中,就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这种“权”来实行“经”的仁义精神。孟子这种权变思想的理论渊源,当是孔子以论“士”的... 孟子“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真正意蕴是,大人平时坚持“言必信,行必果”这种“经”以实现仁义或人伦,但在特殊情形中,就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这种“权”来实行“经”的仁义精神。孟子这种权变思想的理论渊源,当是孔子以论“士”的方式对“言必信,行必果”者的批评,他针砭那些不懂得权变的人而强调权变的意义。孔孟以观照社会大变革伦理要求的历史向度所建立的这种权变思想,与他们个人的道德实践融成一片,尽管其价值趋向与政治社会的价值追求相左,但主观上是以儒家立场观照到整个社会的伦理要求,客观上也就顺应了时势。这一思想具有崇高的历史向度地位和深刻的哲学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孔子 权变 仁义 诚信 历史向度
下载PDF
《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探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忠建 朱学英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对《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的探讨——从深层去把握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内涵,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这有助于沟通现代西方法律和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理念,从而加速实现当今所移植法律本土化,进而实现本土法律的创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 对《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的探讨——从深层去把握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内涵,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这有助于沟通现代西方法律和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理念,从而加速实现当今所移植法律本土化,进而实现本土法律的创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司法伦理 程序正义 人道司法 慎狱恤刑
下载PDF
推动司法贴近群众应牢牢把握三个切入点
5
作者 史银莉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6-117,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司法审判理念的不断更新,全国各地法院日益重视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均采取了丰富多样的举措推动司法贴近人民群众,司法贴近群众,作为群众路线在司法领域的...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司法审判理念的不断更新,全国各地法院日益重视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均采取了丰富多样的举措推动司法贴近人民群众,司法贴近群众,作为群众路线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其核心问题就是该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因此,人民群众的需求既是我们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司法贴近群众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贴近群众 司法公正 司法人性化 司法公开
下载PDF
修昔底德对“雅典论题”的认识
6
作者 李永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3,共13页
“雅典论题”是贯穿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全书的一个重要主题。该论题宣称,个人和国家(群体的人)都在人性必然性的驱使之下追求统治权力和自身利益而无视正义。修昔底德在著作中从整体上揭示了“雅典论题”的真实性,但他在叙事... “雅典论题”是贯穿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全书的一个重要主题。该论题宣称,个人和国家(群体的人)都在人性必然性的驱使之下追求统治权力和自身利益而无视正义。修昔底德在著作中从整体上揭示了“雅典论题”的真实性,但他在叙事及对事件动因分析的过程中也对“雅典论题”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修昔底德发现“雅典论题”具有根本缺陷,并包含了否定其自身的矛盾,雅典西西里远征的失败和帝国的衰落与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雅典论题 人性 正义
原文传递
罗素核战争观的正义分析
7
作者 谢佛荣 罗成翼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4-18,共5页
正义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价值目标,从正义理论审视罗素的核战争观,使我们认识到罗素核战争观体现的正义思想:一是体现了程序正义思想,他探究了避免核战争爆发的合理、公正的东西方和解程序;二是体现了人权正义思想,人类的生存和安全权利... 正义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价值目标,从正义理论审视罗素的核战争观,使我们认识到罗素核战争观体现的正义思想:一是体现了程序正义思想,他探究了避免核战争爆发的合理、公正的东西方和解程序;二是体现了人权正义思想,人类的生存和安全权利作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罗素试图通过探究免于核战争破坏和危害的解决措施和方法来保护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权利,从而体现了其理论的人权正义思想,展现了他对人类最基本价值和尊严的重视;三是体现了其分配正义思想,在他探究人权正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暗含了他探究人类的每个人在生存和安全的权利的平等分配,期望人类的每一个人能平等地获得生存和安全最基本的人权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 核战争 程序正义 人权正义 分配正义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三个维度与大众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冯颜利 廖小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8,共8页
科学、有效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既是对已有共识的总结,又为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科学、有效地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倡导"既是对已有共识的总结,又为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成分,做到古为今用,又要借鉴资本主义文明中的有益成分,做到洋为中用;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凸显现实针对性;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能得到广泛认同,便于大众化。按照这个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凝练为人(人本,以人为本)义(正义,公平正义)法(法治,爱国守法)自(自由,自由民主)信(诚信,勤劳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人义法自信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人权刑事司法保障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宇冠 李涵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36,共9页
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与人权保障密切相关,明确人权刑事司法保障所遵循的内在逻辑是推动中国特色人权刑事司法保障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从历史演进逻辑、我国不同时期司法社会效能的演变逻辑以及新时代司法发展逻辑中,能分析出人权保障与刑... 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与人权保障密切相关,明确人权刑事司法保障所遵循的内在逻辑是推动中国特色人权刑事司法保障体系构建的应有之义。从历史演进逻辑、我国不同时期司法社会效能的演变逻辑以及新时代司法发展逻辑中,能分析出人权保障与刑事司法的内在逻辑契合度。本文通过递进式的实践框架,从宏观上人权刑事司法保障制度化改革、中观上人权刑事司法程序公开化落实、微观上刑事诉权有效性保障三个层面入手,探析人权刑事司法保障逻辑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发展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刑事司法 人权刑事司法保障 内在逻辑 实践进路
原文传递
国家主导下的教育分配正义实践:批判与检省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进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69,76,共8页
自国家成为治理教育正义问题的行动主体后,教育正义便在国家构境中获取意义并简约、等价为教育分配正义,从而构建了现代教育分配正义的理论与实践范式。分配正义范式以本质主义、绝对主义、标准主义、程序主义等现代性思维为导引,通过... 自国家成为治理教育正义问题的行动主体后,教育正义便在国家构境中获取意义并简约、等价为教育分配正义,从而构建了现代教育分配正义的理论与实践范式。分配正义范式以本质主义、绝对主义、标准主义、程序主义等现代性思维为导引,通过国家理性能力建构了一套绝对、普适的正义标准,使教育分配正义成为一种受控、设定的正义观。然而理性的滥用与自负致使国家权力不断生长,教育分配正义演变为一门权力政治学;教育分配正义的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而成为一种毫无价值意义的语汇;理性的"必然无知"意味着教育分配正义的完备实现只能是一种幻想;表面上正义的分配规则实质上演绎的是非正义的教育幻象。本质上而论,教育正义并非资源简单分配的"物化"形态,而是关注教育生活中人的生存状态和感知的"人化"形态;教育正义并非追逐绝对化的正义标准,而是以一种"否定性正义观"消除教育生活中的非正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分配正义 国家主导 “物性”正义 “人性”正义 否定性正义
原文传递
消费正义:何以必要? 被引量:3
11
作者 俞海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69,157,共7页
现实中各种非正义消费的广泛存在,迫切需要理论界研究消费正义问题。界定消费正义概念、确定消费正义内涵和外延是消费正义理论建构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对自然、对他人、对自身不造成侵害,那么这种消费行为就是正义消费,或者... 现实中各种非正义消费的广泛存在,迫切需要理论界研究消费正义问题。界定消费正义概念、确定消费正义内涵和外延是消费正义理论建构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对自然、对他人、对自身不造成侵害,那么这种消费行为就是正义消费,或者说具有正义性。消费正义应当包括三个子目标:消费的自然正义、消费的社会正义、消费的人本正义。消费正义的必要性在于,当今现实中的种种消费行为已严重侵害到自然、侵害到他人甚至侵害到人自身,这种侵害根源于消费所固有的三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人本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正义 自然正义 社会正义 人本正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批判中的三重正义观
12
作者 陈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101,159,共9页
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在批判他者之中显露的,这缘于马克思很少正面阐述正义问题。宗教批判在马克思看来极为重要,被视为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马克思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认识到了人本质的宗教性异化及其教阶制不正义,宗教的根除... 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在批判他者之中显露的,这缘于马克思很少正面阐述正义问题。宗教批判在马克思看来极为重要,被视为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马克思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认识到了人本质的宗教性异化及其教阶制不正义,宗教的根除只能是以未来共产主义人类正义的实现为前提。宗教批判完成之后,历史的任务便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一方面,马克思不满意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中批判政治状况,直接展开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发现了人本质的政治性异化及其君主制不正义,在黑格尔法哲学的君主与"群氓"的对立中提出了人民正义的观念。另一方面,马克思因苦恼于经济利益问题,退回到市民社会之中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劳动的异化中发现了人本质的经济性异化及其资本化不正义,消除劳动异化及其资本化不正义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中实现劳动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正义 人民正义 劳动正义 哲学批判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种人类正义的新秩序——从“语境主义”化解马克思正义难题引入
13
作者 李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5,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公平正义。马克思是否追求正义,相关争论形成了"塔克—伍德命题"及其反对派。"塔克—伍德命题"存在着理论症结,尼尔森提出的语境主义是对其的破解。它主张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公平正义。马克思是否追求正义,相关争论形成了"塔克—伍德命题"及其反对派。"塔克—伍德命题"存在着理论症结,尼尔森提出的语境主义是对其的破解。它主张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是兼容的,正义有法权正义与人类正义之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追求的是人类正义;马克思的人类意义上的正义、自由与平等内在一致,它们作为整体也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马克思将自由自觉的活动看作人类的类本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整体利益,追求人类的尊严和幸福,是对被遮蔽的人类本质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义之争 语境主义 人类正义 类本质复归
原文传递
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正义对局部正义的扬弃——马克思人类学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九红 李星 《理论界》 2019年第2期10-17,共8页
人类正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追求。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是一种双重存在——种存在和类存在。当今普遍交往条件下的人类发展已经由个体本位转向类本位,人类所追寻的正义类型也应该由人类正义取代局部正义。人类正义... 人类正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追求。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是一种双重存在——种存在和类存在。当今普遍交往条件下的人类发展已经由个体本位转向类本位,人类所追寻的正义类型也应该由人类正义取代局部正义。人类正义与人类"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相对应,它追求人类整体的繁荣与发展。马克思将自由自觉的活动看作人的类本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整体利益,追求人类自由、尊严和幸福,因此,可以将其看作对人类正义和人的类本质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正义都以全人类的幸福为其最终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类存在 类正义 人类幸福 人类学视角
原文传递
刑事法律援助体系:问题与前瞻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啟铮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3-67,共5页
刑事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我国当前的刑事法律援助体系并完善,规范分散,立法层次较低,并且在微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刑事司法人权保护。应当借鉴主要法治国家的经验,制定我国的《法律援助法,》构建完善的刑事法律援助体系... 刑事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我国当前的刑事法律援助体系并完善,规范分散,立法层次较低,并且在微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刑事司法人权保护。应当借鉴主要法治国家的经验,制定我国的《法律援助法,》构建完善的刑事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对刑事司法人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法律援助 刑事法律援助体系 法律援助法 刑事司法人权
下载PDF
马克思语境主义正义观——基于美德伦理范式的考察
16
作者 李星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5期47-57,共11页
马克思是否追求正义?"塔克-伍德命题"及其反对派给出了针锋相对的回答。尼尔森的"语境主义"质疑"塔克-伍德命题",并破解了其所存在的诸多理论症结。语境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的多元视角,它主张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是否追求正义?"塔克-伍德命题"及其反对派给出了针锋相对的回答。尼尔森的"语境主义"质疑"塔克-伍德命题",并破解了其所存在的诸多理论症结。语境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的多元视角,它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允许一种语境主义阐释模式。马克思视阈中的正义也是敏于语境的,正义在他那里隐含着法权正义与人类正义之区分。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是能够兼容的,语境主义承认的是一种美德伦理意义上的正义,是解答马克思"正义难题"的方法论上的创新,它使事实与价值很好地沟通了起来。不过,尼尔森没有指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主要是基于历史语境的,正义还要以自由和平等等其它价值对其进行补充,马克思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对自由和自我实现的正义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伍德命题 语境主义 人类正义 历史唯物主义 美德伦理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的类本质与类正义的统一——三者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17
作者 李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0-97,共8页
正义是社会的首要美德,古今中外的人都追求正义。正义就是适度,不正义就是不适度。马克思认为人本质上是类存在物,他将人的类本质看作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类意识的觉醒是实现类本质的前提和关键;人的类本质对应的是一种类正义,类正义... 正义是社会的首要美德,古今中外的人都追求正义。正义就是适度,不正义就是不适度。马克思认为人本质上是类存在物,他将人的类本质看作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类意识的觉醒是实现类本质的前提和关键;人的类本质对应的是一种类正义,类正义表达人的类本质;类正义的实现应该以人的视角看待人,将正义还给人本身。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类本质、类正义都是内在一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也就是对人的类本质、类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类正义 类本质 实现路径
下载PDF
顺民之欲 富民而治
18
作者 周溯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所谓“人欲”,不外乎饮食男女、穿衣吃饭、生老病死的事,是民众求生存、求发展、求富裕的基本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并非与“天理”不相容。“天理”就在“人欲”之中,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作为官吏,无论是讲廉政,还是讲勤政... 所谓“人欲”,不外乎饮食男女、穿衣吃饭、生老病死的事,是民众求生存、求发展、求富裕的基本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并非与“天理”不相容。“天理”就在“人欲”之中,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作为官吏,无论是讲廉政,还是讲勤政,首先要理解和尊重民众的基本欲望,顺民之欲,富民而治。要“宽以养民,严以治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欲并存 义利统一 善为国者 必先富民 宽以养民 严以治吏
下载PDF
所有人的权利——论刑事司法人权的归属
19
作者 吴啟铮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12,25,共3页
从历史渊源和主要法治国家的宪法以及国际人权法来看,刑事司法人权保护机制保护的是所有人的权利。法律是全民的契约,刑事司法人权应当归属于每一个人。我国刑事司法的立法与实践缺少这种理念,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中,应当注意对每一个人... 从历史渊源和主要法治国家的宪法以及国际人权法来看,刑事司法人权保护机制保护的是所有人的权利。法律是全民的契约,刑事司法人权应当归属于每一个人。我国刑事司法的立法与实践缺少这种理念,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中,应当注意对每一个人的人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人权 宪法权利 国际人权法 所有人的权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