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国人文学科数字人文研究的全景解析与思考 |
潘雨亭
柯平
|
《图书情报工作》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人本主义观点下的教师角色转变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
肖英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3 |
5
|
|
3
|
论大学生“人本观点”的生命观 |
丁立卿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3
|
|
4
|
论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意蕴 |
周晓光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3
|
|
5
|
巴比伦法的人本观再探 |
于殿利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6
|
整体性理解习惯法——围绕彝族的文化观念而展开的法律人类学讨论 |
赵旭东
罗涛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
2010 |
2
|
|
7
|
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和人文观的统一及其启示 |
韩洁芳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8
|
西方语言哲学视阈下的濒危语言保护 |
瞿继勇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世俗的爱情,觉醒的人性——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人文观分析 |
王萍
江杰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9 |
1
|
|
10
|
哲学角度的人工智能多维思考 |
王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1
|
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对《二十四城记》、《出梁庄记》的互文性解读 |
马春光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2
|
论三种人本观 |
赵有田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5 |
0 |
|
13
|
弘扬人文精神 提升文化品味 |
刘国莲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4
|
借鉴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创新大学英语教学 |
高峰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5
|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幸福观探析 |
向玉乔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12
|
|
16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体育观的整体检视 |
樊士博
张可辉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17
|
比较文化视域下白璧德新人文主义自然观的构建 |
杨劼
|
《理论界》
|
2024 |
0 |
|
18
|
身心两健:体育的目标及其文化重构 |
许艳萍
王慧萍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9
|
论法律意义上弱势群体的相对性与确定性 |
朱媛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20
|
论《史记》的舆论意识及书写价值 |
赵子璇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