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 被引量:90
1
作者 段义孚 志丞 左一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共7页
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段义孚和雷尔夫(Edward Relph)... 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段义孚和雷尔夫(Edward Relph)、布蒂默(Anne Buttimer)、莱(David Ley)、赛明思(Marvyn Samuels)和恩特里金(Nicholas Entrikin)等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1976年段义孚发表了《人文主义地理学》一文,1978年这些学者一起出版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第一部论文集《人文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协调社会科学与人之间的关系,容纳知性(understanding) 与智慧(wisdom),客观(objectivity)与主观(subjectivity)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方法论,并深刻理解人类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本文各部分都渗透着这个主题。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社会批判立足点是伦理和道德。它强调人们对自然、对世界的感悟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种感悟力。第一,地理学关注不同地方的差异,地方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地方特点的差异上。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到地方,各种感受的综合形成了地方感;第二,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把强权加在自然之上,从而扭曲了自然的本来形态。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提升人类的道德;第三,想象力是一种对世界的感悟能力,文化则是想象力的产物。人类在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时也会陷入怪圈。本文最后指出,人文主义地理学者必须能够把握大量的事实,同时洞悉人类对自然感悟的复杂与精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地方 人与自然 文化
下载PDF
空间句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评述 被引量:33
2
作者 丁传标 古恒宇 陶伟 《热带地理》 2015年第4期515-521,540,共8页
在从"空间本体""空间组构""社会逻辑"等概念阐释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对人文地理学中已有的句法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句法理论对人文地理学空间尤其是微观空间研究的借鉴意义,... 在从"空间本体""空间组构""社会逻辑"等概念阐释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对人文地理学中已有的句法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句法理论对人文地理学空间尤其是微观空间研究的借鉴意义,认为人文地理学者对于句法理论的引入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最后,从"家"等微观空间、"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空间"与空间属性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空间句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组构 模型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段义孚《恋地情结》理念论思想探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苏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2,共9页
段义孚的《恋地情结》核心方法论为理念论,以此为基础实现环境研究的综合性。首先,《恋地情结》从理念出发的"规范性视角"实现了环境研究的综合性。其次,理念论的核心内涵为荣格精神分析学所提倡的圆形(曼陀罗)意象,象征人类... 段义孚的《恋地情结》核心方法论为理念论,以此为基础实现环境研究的综合性。首先,《恋地情结》从理念出发的"规范性视角"实现了环境研究的综合性。其次,理念论的核心内涵为荣格精神分析学所提倡的圆形(曼陀罗)意象,象征人类对理想环境的追求,是"恋地情结"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圆形(曼陀罗)意象跨越历史与地域呈现在不同的城市空间里,并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形式的演变,这构成段义孚城市本体论思想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国地理学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思考,倾向于注重其地理知识的差异性,忽略其规范性;对环境中人的理解,也体现出了单向度人的特征,《恋地情结》理念论体现出的规范性与整体性视角,无疑能给予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义孚 恋地情结 理念论 人文主义地理学 荣格
原文传递
理论溯源:文化地理学与文化间传播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镇之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19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文化地理学探索文化的地理分布、亲缘关系及散布渠道。由于'人文'和'文化'几乎无所不包的涵盖性,导致人文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目标十分宽泛,方法多种多样。对文化地理学的借重,产生了综合性、整合性的区域研究和... 文化地理学探索文化的地理分布、亲缘关系及散布渠道。由于'人文'和'文化'几乎无所不包的涵盖性,导致人文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目标十分宽泛,方法多种多样。对文化地理学的借重,产生了综合性、整合性的区域研究和对文化的杂糅研究。文化地理研究的许多思路,特别是文化区域、文化扩散和文化整合的研究取向,都可以被文化之间的传播研究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 跨文化传播 文化间传播
下载PDF
初论段义孚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16
5
作者 陆小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8,2,共7页
1976年,人本主义地理学之父段义孚在《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人本主义地理学"这一称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出现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人本主义思潮所带动,其通过关注人类自身状况而反映出与地理学学科的... 1976年,人本主义地理学之父段义孚在《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人本主义地理学"这一称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出现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人本主义思潮所带动,其通过关注人类自身状况而反映出与地理学学科的其他分支息息相关的各种现象,因而从属于地理学。段义孚将融合了地理学与哲学的、曾被称为"地理知识学"的学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段义孚认为,"对生命意义的探求"是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实质性核心,也是一直以来推动其进行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的动力。正如人本主义研究以人类的经验、意识以及知识为出发点,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对段义孚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化梳理。通过追溯段义孚人生经历中对其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经典著作,指出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共同促成段义孚人本主义关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义孚 人本主义地理学 实证主义地理学 经验 地方
下载PDF
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俊 潘玉君 +2 位作者 赫维人 骆华松 武友德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9,共9页
实证主义地理学是通过"认识论翻转"确定均质化空间而保证其有效性的,这在根本上规定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中人文世界的隐没。人类科学理性的缔造经过"认识论翻转",确保了其割裂人文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并随着实证主义在... 实证主义地理学是通过"认识论翻转"确定均质化空间而保证其有效性的,这在根本上规定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中人文世界的隐没。人类科学理性的缔造经过"认识论翻转",确保了其割裂人文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并随着实证主义在近现代的成功和学科建制化而得到制度保障。这一历程在显示实证主义对地理学神圣指导作用的同时,暗含了其对地理学分工的不适。在"认识论翻转"层面上,人文主义地理学对地理学研究传统进行了"否思":1重新评估了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使人文世界定位于地理学研究领域之内;2发展了针对人文世界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但并非对实证主义的反判;3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立足点伦理和价值是内在的而非实证主义外在的;4人文主义地理学讨论的知识论要求"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价值论"的联通以获得具有人性的世界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实证主义地理学 知识论 人本传统
下载PDF
结构化理论在“地方”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三里屯的演变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郎朗 林森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5-1080,共16页
人文主义地理学家率先将"地方"作为独立概念提出来,强调了个体行动者在地方性的塑造中的主体性;社会建构学派则从更为宏观的社会结构出发,探讨了权力关系、经济生产形式等结构性因素对地方性形成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关于"... 人文主义地理学家率先将"地方"作为独立概念提出来,强调了个体行动者在地方性的塑造中的主体性;社会建构学派则从更为宏观的社会结构出发,探讨了权力关系、经济生产形式等结构性因素对地方性形成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关于"地方"的实证研究,从研究视角上大体可以分为强调个人经验和强调社会建构两个派系,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两种机制往往同时在地方性的形成和演变中发挥着作用。在社会学中被广泛应用的结构化理论对解决这一分歧有建设性意义。把这一研究视角应用于对北京三里屯地方身份演变的研究中,论述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者的社会实践相互影响、互相转化的过程,以及这一互动过程对"地方"的空间职能、社会认同以及其与外部的相对关系的影响。"地方"在结构化理论的研究视角下,既不只是个人经验和意义的总和,也不仅仅是宏观社会经济结构的空间产物,而是"社会—个体—地方"这一复杂的多重互动关系的一部分,既是上一环"结构—行动"互动的结果,又是下一次"结构—行动"互动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地方演变 结构化理论 人文主义地理学 社会建构学派 三里屯
原文传递
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鉴镜的段义孚思想 被引量:11
8
作者 叶超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2,共6页
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在西方学界和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但中国地理学界对其认识还非常欠缺,相关研究更是迟滞。针对目前常见的对段义孚的研究是否属于地理学以及如何把握和推广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回应和解释,并探讨了段义孚的思想与学术... 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在西方学界和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但中国地理学界对其认识还非常欠缺,相关研究更是迟滞。针对目前常见的对段义孚的研究是否属于地理学以及如何把握和推广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回应和解释,并探讨了段义孚的思想与学术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面镜子,段义孚不但具有开创精神,而且40多年的坚持更是令人敬佩;广泛取材于历史、人文以及其他学科,经验的方法,流畅生动的文风值得学习和推广;对其的专门研究应当得到鼓励;其理论不但具有较大普适性,而且是治疗人文素养和精神欠缺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的一剂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义孚 人文主义地理学 中国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人文主义地理学蕴含的现象学——对大卫·西蒙《生活世界地理学》的评介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慧慧 周尚意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3-790,共8页
中国大陆地理学界对人文主义地理学与现象学之关系的介绍不甚充分,引介的文章数量十分有限,且多集中介绍段义孚先生的作品和观点。文章通过评介另一位著名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大卫·西蒙的《生活世界地理学--动、静和相遇》,旨在促进... 中国大陆地理学界对人文主义地理学与现象学之关系的介绍不甚充分,引介的文章数量十分有限,且多集中介绍段义孚先生的作品和观点。文章通过评介另一位著名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大卫·西蒙的《生活世界地理学--动、静和相遇》,旨在促进人们更为深入地了解人文主义地理学。此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著作之一,出版之际正值西方人文主义地理学盛行。全书共分为5大部分,其中第二、三、四部分集中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分别对应该书副标题中的"动""静"和"相遇"。现象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内容比较艰涩。因此文章结合该书提到的例子和经验中的例子,凝练出该书的重要观点,并使其形象化。文章评介该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该书通过抽象的现象学的概念和方法实现了对大量日常环境经验的描述;第二,该书内容对规划设计以及环境教育相关人士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第三,该书并没有实现人文主义地理学与"科学的"现代地理学的直观对比,因此尚未显性化现象学研究方法的优长;第四,以现象学态度反观本评介,本评介当然也带有两位作者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人文主义地理学 《生活世界地理学》
原文传递
《地方与无地方》:基于人本主义的二元地方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晶晶 《建筑师》 2024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地方与无地方》是加拿大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爱德华·雷尔夫的代表作,也是人本主义学派奠定研究范式之作。主要从学术脉络、研究架构和当代影响三方面展开:首先讨论人本主义研究范式时代背景,及其与建筑学的关联;然后解析本书多重二... 《地方与无地方》是加拿大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爱德华·雷尔夫的代表作,也是人本主义学派奠定研究范式之作。主要从学术脉络、研究架构和当代影响三方面展开:首先讨论人本主义研究范式时代背景,及其与建筑学的关联;然后解析本书多重二元论架构,包括二元对立批判、现象学此在与地方、整全性地方建造;最后评述后续影响与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感 地方建造 人本主义地理学 人文地理 现象学
下载PDF
朝向人文主义的世界:段义孚的思想遗产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超 吴佩瑾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0,96,共8页
作为西方地理学的重要流派,人文主义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相对乏力,在中国相关研究则更为迟滞。缺乏人文主义也使现实世界陷入多重危机。2022年,人文主义地理学奠基者段义孚的逝世使我们思考其思想遗产的问题,在中国如何发扬和实... 作为西方地理学的重要流派,人文主义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相对乏力,在中国相关研究则更为迟滞。缺乏人文主义也使现实世界陷入多重危机。2022年,人文主义地理学奠基者段义孚的逝世使我们思考其思想遗产的问题,在中国如何发扬和实践人文主义地理学变得尤其重要。无论对于学术、实践或生活,如何朝向人文主义已成为义孚之后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重新梳理段义孚的学思历程及其与地方的关系,发现人文主义是学术与地方、自我与世界、思想与实践交互塑造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更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探索与行动。朝向人文主义世界的主要路径在于构建真实自我与世界的关联,探寻地方价值与普世主义的平衡点,走出狭隘的学科本位主义以及超越凡俗生活的渴望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经验 地理学思想 段义孚
原文传递
城市旅游者空间人本性体验研究——结构维度、量表开发与效度检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佼佼 郭英之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171,共10页
以人本主义地理学理念为基础,提出“空间人本性”的概念,综合质性与定量研究,开发城市旅游者空间人本性体验的概念框架与量表。第一,研究建构了城市旅游者空间人本性体验的5大范畴,第二,编制并验证了包含5个维度和17个题项的旅游者空间... 以人本主义地理学理念为基础,提出“空间人本性”的概念,综合质性与定量研究,开发城市旅游者空间人本性体验的概念框架与量表。第一,研究建构了城市旅游者空间人本性体验的5大范畴,第二,编制并验证了包含5个维度和17个题项的旅游者空间人本性体验测度量表,确定了生机性体验(故事性体验、新奇性体验、自我本真体验、包容性体验);本真性体验(文化本真感、物质本真感、人情本真感);互动性体验(人际互动、环境互动、数字互动、文化互动)、密质性体验(美感密度体验、生态密度体验、文化密度体验)、空间秩序体验(空间和谐性、空间安全性、空间平等性)。第三,对量表进行效标效度检验,发现生机性体验、本真性体验、密质性体验、秩序性体验对重游意愿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最终,研究提供了旅游城市建构人本性的创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者 人本地理学 空间人本性 旅游体验 量表开发
原文传递
情景之间:段义孚的地方经验与书写艺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佩瑾 叶超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2-1180,共9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情感”在地理研究中的价值凸显,由此产生了以人对地方的经验和情感为研究主题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情与景交叠产生“地方”,“地方”的塑造过程也是个体成长以及人类文化演变的过程。探究类似段义孚这样的人文主义地... 20世纪70年代以来,“情感”在地理研究中的价值凸显,由此产生了以人对地方的经验和情感为研究主题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情与景交叠产生“地方”,“地方”的塑造过程也是个体成长以及人类文化演变的过程。探究类似段义孚这样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如何书写地方在方法论层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段义孚的“自我”视角出发,对其地方经验进行重新发掘和再现,聚焦地方经验与个体思想形成、生活实践及情感变化的关系,重点剖析其书写艺术,以把握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要领。段义孚主要通过“5个结合”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书写艺术:地理学与哲学结合、二元价值辩证结合、经验与实验结合、语言表达与文化比照结合、旁征博引与自我叙事结合。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揭示了“情”与“景”之间关联互动的复杂生动,以及地方与自我处于不断交织且共同生成的过程之中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地理思想 经验 景观 地理哲学 文化地理
原文传递
西方地理学思想史略及其启示——克拉瓦尔《地理学思想史》评介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运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西方地理学思想经历了启蒙主义时代、实证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时代,目前又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地理学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反映了环境和社会的格局和过程变化,应社会之需而生,并受当时整体学术思潮的影响。先后出现的各种地... 西方地理学思想经历了启蒙主义时代、实证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时代,目前又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地理学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反映了环境和社会的格局和过程变化,应社会之需而生,并受当时整体学术思潮的影响。先后出现的各种地理学思想并非简单地后者否定前者,地理学思想的多样性正如地理本身的多样性一样,既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对西方地理学思想的借鉴是现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但要运用之、发展之,则必须理解之,且结合中国的国情消化之。这就需要对各种地理学思想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需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知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地理学 实证地理学 激进地理学 人本地理学 后现代地理学 思想和关键论题
下载PDF
开展地理实境主题研学 领略兰州黄河湿地文化
15
作者 郭文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9期154-158,共5页
兰州黄河湿地不仅有美好的自然景观,其地质地理环境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同时兰州黄河湿地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兰州黄河湿地有独特的地貌形态、水文条件及生物多样性,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兰州黄河湿地不仅有美好的自然景观,其地质地理环境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同时兰州黄河湿地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兰州黄河湿地有独特的地貌形态、水文条件及生物多样性,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兰州黄河湿地及其周边的地理特征在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地理实境主题研学作为一种直观且效果良好的地理研究和认识方法,有助于深化地理认识和增强地理探索研究能力。通过实地考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哺作用。兰州湿地地理实境主题研学活动,是地理考查学习的有益活动,也是领略兰州湿地及周边文化的绝佳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境 主题研学 黄河湿地 人地和谐 文化发展 人文地理
下载PDF
人文主义地理学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指向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承熙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129,共7页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革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人文主义地理学关注人的感受、情感和思想,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很多有益的启发。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人”,既应包含抽象的、理性的人,也应包含具体的、非理性的...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革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人文主义地理学关注人的感受、情感和思想,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很多有益的启发。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人”,既应包含抽象的、理性的人,也应包含具体的、非理性的人。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地理环境,教师在处理时应做到“空间”和“地方”的平衡,在抽象空间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情感因素加入教学中去。文学化表达与科学化表达同为地理学科化表达的有机成分,二者互为补充,在教学中,抽象的数据、图表、专题地图应以必要的文学性区域描述为基础。用地方性知识理论重新审视乡土案例编制,学生是否是案例中乡土知识的“局内人”是评判乡土案例质量的重要标准。将通感理论引入地理教学,能够指导教学素材选取与文字表达,完善学生的区域感知,并为研究教学中情感的触发机制与具体教学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地理教学
下载PDF
原乡重构--一座荒废小山村的涅槃之路
17
作者 康胤 於劭扬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6-50,共5页
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对废弃的村庄如何进行有机更新?原乡重构,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入手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塘里古村的有机更新中进行了有益尝试。规划层面:因势而构,重构完整的村落空间布局,致敬自然的乡村营造;建筑层... 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对废弃的村庄如何进行有机更新?原乡重构,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入手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塘里古村的有机更新中进行了有益尝试。规划层面:因势而构,重构完整的村落空间布局,致敬自然的乡村营造;建筑层面:因时而构,汲取乡村自然建造的精华,致敬村民朴实的生存法则;景观层面:因石而构,营造低调的奢华气息,致敬质朴的民间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文主义地理学 原乡重构 因势而构 因时而构 因石而构
下载PDF
基于创新教育的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素芳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3-65,共3页
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必须将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本文在分析新时期人文地理学特征基础上,提出了革新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综合配套建设;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建议,以便发挥人文地理... 高校人文地理学教学必须将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本文在分析新时期人文地理学特征基础上,提出了革新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综合配套建设;优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建议,以便发挥人文地理学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人文地理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下载PDF
论段义孚早期的环境经验研究及其现象学态度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骁鸣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4,51,共6页
从段义孚在《人文主义地理学》发表之前的作品来看,他对于人的环境经验研究有如下基本观点:1反对生硬的量化记录,推崇基于丰富的感知觉的直接描述式地理学论文写作;2反对用偏狭的意象与心智地图来阐释人类的环境认知,推崇能够将环境认... 从段义孚在《人文主义地理学》发表之前的作品来看,他对于人的环境经验研究有如下基本观点:1反对生硬的量化记录,推崇基于丰富的感知觉的直接描述式地理学论文写作;2反对用偏狭的意象与心智地图来阐释人类的环境认知,推崇能够将环境认知的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基模";3反对孤立地认识和使用"环境"概念,推崇富有人文精神且能够将环境概念容纳于其中的"世界"概念。对段义孚而言,现象学主要是一种哲学立场,而不是需要从形式上去模仿、从术语上去标示甚至被某些"定论"所绑缚的一种操作指南,因此,与其说他的作品中运用了某种严格的"现象学方法",不如说他的工作体现出一种方法论层面的"现象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义孚 环境经验 现象学 人文主义地理学
原文传递
从人文的角度探讨民族体育节事的体育文化资源建设研究——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民族节事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茹 《体育科技》 2013年第1期27-31,共5页
从人文角度,通过人文体育地理、人文体育环境、人文体育精神几个方面探讨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的民族体育节事的体育文化资源建设。主要结论:广西独特的人文地理及稀缺的地理资源,实现广西体育节地域性功能发挥最大化;"三民体育"... 从人文角度,通过人文体育地理、人文体育环境、人文体育精神几个方面探讨以广西体育节为载体的民族体育节事的体育文化资源建设。主要结论:广西独特的人文地理及稀缺的地理资源,实现广西体育节地域性功能发挥最大化;"三民体育"形成人文体育环境,为广西体育节顺利举办构建了多元素、多层次化的人文体育文化空间;群体精神,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人的体育精神资源建设地展现,是广西体育节"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人文素养 人文环境 广西体育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