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诗性的思考解构现实的困境和人的精神苦难——论巴赫曼小说的批判解构功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保宁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5,共5页
奥地利当代女作家巴赫曼的小说多以死亡为主题,充满了人的生存困惑和苦痛感,对二战以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解构和批判有力而深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西方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不同,巴赫曼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尝试用一种诗化的语言和隐喻的... 奥地利当代女作家巴赫曼的小说多以死亡为主题,充满了人的生存困惑和苦痛感,对二战以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解构和批判有力而深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西方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不同,巴赫曼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尝试用一种诗化的语言和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她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她认为人生的悲痛像一张拉满的弓,人的成长过程就是驯兽的过程,因此适应了人类,就是一种被囚禁和被摧毁。但人不能就此甘于现状,永远忍受这种"侮辱和伤害"的生活;她主张人的思想要努力挣脱世俗和现实,渴望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巴赫曼的小说代表了世界正义的力量,是对人类对文明精神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曼 批判和解构功能 诗化语言 人类尊严 时代主题
原文传递
当代青年与劳动美德--劳动是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和人的价值与尊严之根源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云峰 刘严宁 《青年学报》 2015年第3期13-20,共8页
尊重劳动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是最基础的核心主张,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非社会主义形态的根本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根源,也是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根源。在劳动中每个人各尽所能地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尊重劳动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是最基础的核心主张,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非社会主义形态的根本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根源,也是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根源。在劳动中每个人各尽所能地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并建立人与人的关系。这既是劳动中的平等,又是合理差异的存在根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是要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劳动,也即是自由的劳动。这种劳动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主要的是超越了生存需要。劳动更多地应该实现人的价值,展现人追求真正自由的本质力量。与社会主义其他核心主张相比较,尊重劳动具有根基地位。以劳动为根基的社会主义核心主张包含自由、平等、博爱等符合人类进步观的先进价值观念于其中,并高于这些以往的文化价值观念形态,是更高形态的价值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主张 尊重劳动 自由 平等 人的价值与尊严
原文传递
和而不同:生命伦理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竺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年第4期3-4,10,共3页
和而不同,可以理解为多样性的统一,或多样性的协调。它对认识和处理生命伦理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极富教益:一方面,充分考虑生命伦理的世界性,通过交流和协商,求得共识、达成协议。即使不能达成协议,也要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它... 和而不同,可以理解为多样性的统一,或多样性的协调。它对认识和处理生命伦理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极富教益:一方面,充分考虑生命伦理的世界性,通过交流和协商,求得共识、达成协议。即使不能达成协议,也要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它允许各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出发,允许对生命伦理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克隆伦理 和而不同 世界性 民族性 文化传统 国家人类基因组 人的权利和尊严 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
下载PDF
从人的发展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对人权保障的要求
4
作者 常健 《人权》 2024年第1期35-63,共29页
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具有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其中每个层面都对人的发展和尊严同时具有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吸取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体现了在现代化进程对人之... 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具有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其中每个层面都对人的发展和尊严同时具有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吸取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体现了在现代化进程对人之发展和尊严的利弊判断和价值选择。它以促进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标准,要求充分发挥现代化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克服现代化对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人权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它既是现代化阶段的内在结构性要素,又是约束现代化发展方向的社会规范工具,与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价值高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权保障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要求通过人权规范来确认和促进现代化过程对人的发展和尊严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要求通过人权规范来防范和抑制现代化过程对人的发展和尊严的负面效应。这两个向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需要保持适当的平衡,并因此对中国人权保障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发展和尊严 人权规范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四十年:刑事政策的里程碑 被引量:3
5
作者 颜九红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7,共6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我国社会从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可喜发展历程,也是从极端压制性的权力刑事政策发展到人权保障与惩罚犯罪并重的权利刑事政策的伟大历程。第一部刑法典的颁布,结束了刑事政策替代刑法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我国社会从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可喜发展历程,也是从极端压制性的权力刑事政策发展到人权保障与惩罚犯罪并重的权利刑事政策的伟大历程。第一部刑法典的颁布,结束了刑事政策替代刑法的法律虚无主义时代;修订刑法典的颁布,使保障公民自由的罪刑法定成为刑事政策的藩篱;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推出,有力纠正了片面"严打"倾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敢对沉疴顽疾下猛药,人权保障取得重大进步。整个社会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之核心价值已形成共识,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成为刑事政策的强音。当然,复杂多元的社会现实使得刑事政策的发展,永无止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政策 权力刑事政策 法律虚无主义 权利刑事政策 罪刑法定原则
下载PDF
朝鲜儒士李德懋的人本思想刍议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东日 《东疆学刊》 2002年第1期70-74,共5页
李德懋作为朝鲜李朝具有实学精神的典型儒士,扬弃先秦儒家的人本思想,十分珍视人的生命,提倡人文关怀,体现了其扶危济贫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力主人们在人格、意志上的平等,呼吁实现人的真正价值与相对平等,因而在李朝思想界地... 李德懋作为朝鲜李朝具有实学精神的典型儒士,扬弃先秦儒家的人本思想,十分珍视人的生命,提倡人文关怀,体现了其扶危济贫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力主人们在人格、意志上的平等,呼吁实现人的真正价值与相对平等,因而在李朝思想界地位较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懋 人本思想 人道主义思想 人格平等思想
下载PDF
The True Fortune Through Pip's Eyes in Great Expectations
7
作者 阮雅君 《科技信息》 2009年第4期75-76,共2页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English writers in the 19th century.Great Expectations written in Charles'later years is one of his mature works.It is the story of Pip's deterioration...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English writers in the 19th century.Great Expectations written in Charles'later years is one of his mature works.It is the story of Pip's deterioration from an innocent boy into an arrogant gentleman and his redemption as a good-natured person.The thesis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cruelty,hypocrisy of the Bourgeoisie and the plain,kindness of the working people,with the purpose of indicating the true fortune in one 's life is not the applied money or fame,but virtues,affection and good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翻译方法 课外阅读
下载PDF
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 被引量:209
8
作者 林来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5,共9页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上虽然仅有"人格尊严"这一用语及其保护条款,而缺落了可与诸多立宪国家宪法上的"人的尊严"又或"个人尊严"相提并论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但彼此之间在语义脉络上也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尤其...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上虽然仅有"人格尊严"这一用语及其保护条款,而缺落了可与诸多立宪国家宪法上的"人的尊严"又或"个人尊严"相提并论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但彼此之间在语义脉络上也存在着某种相通之处,尤其是与德国基本法中的那种以"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人的尊严"这一概念之间就存在着某种可互换的意义空间。正因如此,同时也基于对我国现行宪法第38条本身内部规范结构的规范分析,吾人可以对这一人格尊严条款作出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解释,此即本文所提出的"人格尊严条款双重规范意义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尊严 人的尊严 个人尊严 宪法上的人格权 宪法的基础性价值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应该从哪里开始? 被引量:116
9
作者 陈景辉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48,共13页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法律上的挑战日渐成为现实。理论家由此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对人工智能的性质缺乏明确的理解,使得现有的讨论,要么是错误的,例如人工智能对于法律性质和地位的挑战;要么是...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法律上的挑战日渐成为现实。理论家由此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对人工智能的性质缺乏明确的理解,使得现有的讨论,要么是错误的,例如人工智能对于法律性质和地位的挑战;要么是脆弱的,例如人工智能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以及策略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如果真正注意到人工智能有将人类工具化的可能,以及人工智能迫使我们重新理解理性这件事情,那么真正值得关注的法律挑战,就必须围绕这两个问题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挑战 人性尊严 道德权利 自由意志
原文传递
人格权法的发展与完善——以人格尊严的保护为视角 被引量:66
10
作者 王利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6-174,共9页
从人格权法的发展趋势出发,现代人格权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人格尊严。从保障人格尊严的角度出发,我国人格权法应该依据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格尊严的规定,以人格尊严的保护为中心,在《民法通则》确认的人格权基础上,对隐私权、个人信息、网... 从人格权法的发展趋势出发,现代人格权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人格尊严。从保障人格尊严的角度出发,我国人格权法应该依据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格尊严的规定,以人格尊严的保护为中心,在《民法通则》确认的人格权基础上,对隐私权、个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作出确认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 人格权法 人格尊严
原文传递
中国代孕规制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60
11
作者 王贵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代孕是一个法律、伦理上的共同难题,国外存在着私法自治型、政府管制型、完全禁止型三种规制模式。中国政府采取了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却未能取得、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代孕是实现生育权的一种方式,却可能与代孕者、小孩的人格尊严... 代孕是一个法律、伦理上的共同难题,国外存在着私法自治型、政府管制型、完全禁止型三种规制模式。中国政府采取了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却未能取得、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代孕是实现生育权的一种方式,却可能与代孕者、小孩的人格尊严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国家对代孕的规制,应该本着基本权利的基本原理,考量社会的接纳程度,在生育权、人格尊严与公序良俗之间作出适当的权衡,从而抛弃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履行其对多种基本权利的保护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 生育权 人的尊严 公序良俗 规制模式
原文传递
宪法上“人的尊严” 被引量:52
12
作者 李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宪法上“人的尊严”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具有普遍性。经过发展,它最终覆盖了排除干预的消极权利和请求国家给与生存照顾的积极权利。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围绕如何实现“人的尊严”,出现了不同的人权保... 宪法上“人的尊严”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具有普遍性。经过发展,它最终覆盖了排除干预的消极权利和请求国家给与生存照顾的积极权利。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围绕如何实现“人的尊严”,出现了不同的人权保障机制,完善的机制应当在遵循有限政府原则的基础上保障宪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人的尊严 人权 国家保障人权的义务 人权保障模式
下载PDF
宪法上的尊严理论及其体系化 被引量:56
13
作者 王旭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55,共19页
尊严是当代世界各国宪法文本及实践中的核心概念,然而在理论体系上,它也面临实证化程度不一、概念模糊和价值冲突等挑战。完成尊严理论自身的体系化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尊严来自人反思、评价进而选择自己生活的基本属性,由此可以发... 尊严是当代世界各国宪法文本及实践中的核心概念,然而在理论体系上,它也面临实证化程度不一、概念模糊和价值冲突等挑战。完成尊严理论自身的体系化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尊严来自人反思、评价进而选择自己生活的基本属性,由此可以发掘尊严概念的最基本含义。尽管由于宪法实践及其环境的差异,各国将尊严实证化的程度不同,仍然可以"宪法保护尊严的方式"为标准将之提炼为尊严理论的形式体系,并从其核心意义出发建构一个融贯的内容体系。这样一个抽象的双重体系,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实现保障范围具体化与价值判断理性化两个核心目标。中国宪法上的尊严条款,在形式上体现为"内部统摄与外部相互构成的规范地位",规范含义上则体现为一种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与国家伦理的拟人化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尊严形式体系 尊严内容体系 宪法尊严条款
原文传递
算法行政:现实挑战与法律应对 被引量:58
14
作者 王怀勇 邓若翰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8,共15页
算法对行政活动的嵌入催生了一种崭新的、智能化的权力行使和政府治理模式,即“算法行政”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精确化、高效化等运作优势的同时,亦带来诸多挑战。算法行政可能消解人的整体性、自主性,对“人尊严”的基本价值产生威胁;算... 算法对行政活动的嵌入催生了一种崭新的、智能化的权力行使和政府治理模式,即“算法行政”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精确化、高效化等运作优势的同时,亦带来诸多挑战。算法行政可能消解人的整体性、自主性,对“人尊严”的基本价值产生威胁;算法行政在形式合法、民主过程的正当性方面存在的缺陷,也容易引发算法行政正当性的质疑。算法披露、算法审查、算法问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可行方式,但在适用时亦面临许多困境,亟需“深一步思考”。因此,应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引入技术性算法披露机制,以实现法益损失的最小化;应构建基于虚拟沙盒的算法测试机制,以突破“黑箱”审查的难题;应围绕“理性算法”构建算法责任体系,以化解责任配置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行政 人的尊严 行政正当性 算法责任
原文传递
当代科技发展的宪法界限 被引量:47
15
作者 韩大元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年第5期1-12,共12页
法学的使命不是赞赏科技发展带来辉煌的成就,而是要审视科技可能带来非理性的后果,以及如何通过法治降低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非理性,如何通过宪法控制科技对人类文明、尊严与未来的威胁。在当代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科技发展具有... 法学的使命不是赞赏科技发展带来辉煌的成就,而是要审视科技可能带来非理性的后果,以及如何通过法治降低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非理性,如何通过宪法控制科技对人类文明、尊严与未来的威胁。在当代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科技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的世界面前,我们要更加珍惜人类文明的价值,更加重视宪法功能和宪法价值,更加强化宪法的价值共识—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和人的尊严的价值,让宪法真正成为这个时代最具有价值共识的最高法、高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隐私权 人的尊严 宪法共识
下载PDF
算法歧视的宪法价值调适:基于人的尊严 被引量:45
16
作者 洪丹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37,共11页
算法歧视性后果的发生得以让人们重新定位算法并找寻新技术背景下人的尊严与价值。保障人的尊严从道德哲学的要求转变为法律体系的基础规范,蕴含着立宪者对人作为终极目的的肯认与推崇。人的尊严可以为抵制算法对人性的蚕食提供最高价... 算法歧视性后果的发生得以让人们重新定位算法并找寻新技术背景下人的尊严与价值。保障人的尊严从道德哲学的要求转变为法律体系的基础规范,蕴含着立宪者对人作为终极目的的肯认与推崇。人的尊严可以为抵制算法对人性的蚕食提供最高价值指引,并应进入到算法应用的正当性论证之中。过度依赖算法决策系统和将人数据化违背了人是目的这一道德哲学伦理要求,削弱了人的主体性,算法歧视缺乏对人的多样性的包容,背离了人的尊严的价值内核、价值目的和价值意蕴。治理算法歧视、规范算法的运用,应强调人的尊严的价值归依,要求把维护人的尊严作为科技发展的最高价值,强化国家对人的尊严的保障义务,制衡算法权力对人的尊严的侵蚀,在特定重大领域审慎使用算法决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歧视 人的尊严 宪法价值 算法权力 平等权
下载PDF
民法人格权规范的宪法意涵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翔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132,共14页
宪法上的人权、人格尊严、社会主义原则,是民法人格权保护的价值基础,也构成人格权条文解释的背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众多条文,蕴含着基本权利放弃、基本权利冲突、良心自由保护等宪法原理。民事法官在对人格权... 宪法上的人权、人格尊严、社会主义原则,是民法人格权保护的价值基础,也构成人格权条文解释的背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众多条文,蕴含着基本权利放弃、基本权利冲突、良心自由保护等宪法原理。民事法官在对人格权规范的解释适用中,负有作合宪性考量的宪法义务,特别是应参酌“不赋予任何权利以通常优先地位”“实践调和”“基本权利的最优化”“合比例性”等公法原理,在涉及基本权利冲突的人格权案件中作出妥当权衡。此项教义学任务需要民法学与宪法学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尊严 社会主义 基本权利放弃 基本权利冲突 合宪性解释
原文传递
法治与人性尊严——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29
18
作者 庄世同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51,共15页
作为现代民主宪政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形态,法治的意义及其核心价值,不论在具体法律实践或抽象理论阐述上,却依然存在着极大争议。"大法官会议"以人性尊严为本的法治观点,毋宁是一种"自由民主宪政秩序"的法治观点。... 作为现代民主宪政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形态,法治的意义及其核心价值,不论在具体法律实践或抽象理论阐述上,却依然存在着极大争议。"大法官会议"以人性尊严为本的法治观点,毋宁是一种"自由民主宪政秩序"的法治观点。无论是形式合法性或民主程序的法治要件,均无法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上,保证执政者或立法者不会借助法治的形式要件,来追求满足其政治野心或个人私欲的不正当目的。法治理想的追求,应当着重法律实质内容的道德论证质量。就人性尊严的内涵来说,德沃金提出的两项人性尊严原则,内在价值原则与个人责任原则,确实是值得我们反思借镜的理论资源;特别是,他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诠释,亦即人具有由自然与人类共同创造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客观价值,适足以填补大法官人性尊严观的论述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人性尊严 形式法治理论 实质法治理论 合法性 民主 德沃金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性之忧:法理学如何回应 被引量:29
19
作者 陆幸福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8,共12页
近代以来,人超越于他物的主体性得以确立,其内容包括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自主决定、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性以及基于自身目的利用自然。然而,人工智能已经从以下方面挑战了人的主体性:冲击了人格尊严的基础,削弱了自主决定,降低... 近代以来,人超越于他物的主体性得以确立,其内容包括不可侵犯的人格尊严、自主决定、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性以及基于自身目的利用自然。然而,人工智能已经从以下方面挑战了人的主体性:冲击了人格尊严的基础,削弱了自主决定,降低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亟需法理学基于整体性反思和价值视角予以回应。法理学应采取的立场包括:注重人的道德主体性以彰显其独特性,明确反对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人格,坚持对人工智能涉主体性应用的合法性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人工智能 法理学 人格尊严 自主决定
原文传递
人的尊严的观念和现实主义的人权乌托邦 被引量:29
20
作者 尤尔根·哈贝马斯 鲍永玲(译) +1 位作者 薛华(校) 王才勇(校) 《哲学分析》 2010年第3期1-11,62,共12页
人的尊严的概念虽然在哲学文献中早就出现,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才频繁出现于国际法文本和此后奠立的一些民族国家宪法之中。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尊严概念仅是从事后给人的权利概念赋予道德内涵;相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这两个观... 人的尊严的概念虽然在哲学文献中早就出现,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才频繁出现于国际法文本和此后奠立的一些民族国家宪法之中。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尊严概念仅是从事后给人的权利概念赋予道德内涵;相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这两个观念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紧密的概念联系。从系统的角度和概念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在人权从理性道德加上主体权利的形式出发建构起来的过程中,人的尊严概念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它既是所有基本权利的内蕴都从中汲取养料的道德"源泉",也是不同范畴的权利得以兼顾和平衡的基础。人权与人的尊严之间既有概念联系,又有现实张力,其间蕴藏着的一种具体乌托邦的激进力量,它是我们在为实现人类尊严的现实斗争中不可放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权利(人权) 人的尊严 正义 承认 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