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尊严的观念和现实主义的人权乌托邦 被引量:29
1
作者 尤尔根·哈贝马斯 鲍永玲(译) +1 位作者 薛华(校) 王才勇(校) 《哲学分析》 2010年第3期1-11,62,共12页
人的尊严的概念虽然在哲学文献中早就出现,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才频繁出现于国际法文本和此后奠立的一些民族国家宪法之中。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尊严概念仅是从事后给人的权利概念赋予道德内涵;相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这两个观... 人的尊严的概念虽然在哲学文献中早就出现,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才频繁出现于国际法文本和此后奠立的一些民族国家宪法之中。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尊严概念仅是从事后给人的权利概念赋予道德内涵;相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这两个观念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紧密的概念联系。从系统的角度和概念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在人权从理性道德加上主体权利的形式出发建构起来的过程中,人的尊严概念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它既是所有基本权利的内蕴都从中汲取养料的道德"源泉",也是不同范畴的权利得以兼顾和平衡的基础。人权与人的尊严之间既有概念联系,又有现实张力,其间蕴藏着的一种具体乌托邦的激进力量,它是我们在为实现人类尊严的现实斗争中不可放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权利(人权) 人的尊严 正义 承认 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
下载PDF
当代中国伦理学构建的人学维度——关于“再写中国伦理学”的一种可能性进路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0,169,共9页
重塑或构建中的当代中国伦理学向人学的回归,是伦理学研究或道德哲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伦理学与人学在研究内容上的部分一致,既使前者向后者的回归成为可能,又使后者对前者的进步产生巨大推动力。人作为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双重性存在以及... 重塑或构建中的当代中国伦理学向人学的回归,是伦理学研究或道德哲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伦理学与人学在研究内容上的部分一致,既使前者向后者的回归成为可能,又使后者对前者的进步产生巨大推动力。人作为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双重性存在以及人的个体差异性使伦理学成为必要。与此同时,伦理学历来存在的两类理想假设,即圣人假设和全人假设,二者是伦理学的应然性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伦理学的现实困境是,凡人与圣人、异化人与全面人之间的距离制约着个体人的道德能力发挥,进而使道德理想"悬空"。实现伦理学由过度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型发展,不失为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人学 理想主义 自然主义 复合型伦理
下载PDF
人性研讨中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被引量:2
3
作者 沧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在人性问题的研讨中,我们看到有偏离唯物史观的倾向,诸如认为“生存”是“人性的首要法则”;人性是个体人“自由自觉”地“选择”、“塑造”的结果;“人性的善恶基因潜在人的自然属性中”。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的根本性能,人的一... 在人性问题的研讨中,我们看到有偏离唯物史观的倾向,诸如认为“生存”是“人性的首要法则”;人性是个体人“自由自觉”地“选择”、“塑造”的结果;“人性的善恶基因潜在人的自然属性中”。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的根本性能,人的一切属性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性不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自然属性是不分善恶的。人性研讨中我们必须正确坚持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人性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下载PDF
从“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体”的“实践心本论”——兼答谢诸位同仁的批评 被引量:1
4
作者 丛大川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10-16,共7页
作者十几年来坚持对卡尔.马克思哲学给予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的解释,受到了诸多同仁的批评。该文综述了我国50多年来哲学界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遭际,并答复了诸位同仁的批评,最后坦白了自己是怎样从... 作者十几年来坚持对卡尔.马克思哲学给予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的解释,受到了诸多同仁的批评。该文综述了我国50多年来哲学界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遭际,并答复了诸位同仁的批评,最后坦白了自己是怎样从“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体”的“实践心本论”,承认了自己犯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可能错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实践人本论 实践唯物论 实践心本论 卡尔·马克思 《巴黎手稿》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下载PDF
论郭沫若史剧的悲剧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章池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6-59,100,共5页
郭沫若1940年代的历史悲剧,是一种以历史为依托,社会为标的历史与现实同构的社会-历史悲剧,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政治色彩,但对伦理层面上道德英雄的人格创造,使之进入到对理想的人性世界的建构,不仅在现实的政治意义之外焕发出动人的... 郭沫若1940年代的历史悲剧,是一种以历史为依托,社会为标的历史与现实同构的社会-历史悲剧,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政治色彩,但对伦理层面上道德英雄的人格创造,使之进入到对理想的人性世界的建构,不仅在现实的政治意义之外焕发出动人的美学意义,也将中国现代悲剧中的现实主流推向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社会-历史悲剧 英雄人格 人性理想
下载PDF
从“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体”的“实践心本论”──兼答谢诸位同仁的批评 被引量:2
6
作者 丛大川 《大连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17-23,共7页
作者十几年来坚持对卡尔.马克思哲学给予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的解释,受到了诸多同仁的批评。该文综述了我国五十多年来哲学界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遭际,并答复了诸位同仁的批评,最后坦白了自己是怎样... 作者十几年来坚持对卡尔.马克思哲学给予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的解释,受到了诸多同仁的批评。该文综述了我国五十多年来哲学界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遭际,并答复了诸位同仁的批评,最后坦白了自己是怎样从“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体”的“实践心本论”,承认了自己犯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可能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实践人本论 实践唯物论 实践心本论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破译人学“斯芬克司之谜”的历程与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曙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76-182,共7页
"人是什么"的问题,即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史上弥久而时新的"斯芬克司之谜"。马克思在破解这一千古之谜时,认识是不能深入的。最先提出"理性、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接着又认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quo... "人是什么"的问题,即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史上弥久而时新的"斯芬克司之谜"。马克思在破解这一千古之谜时,认识是不能深入的。最先提出"理性、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接着又认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最后才得出"人的类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等科学命题。马克思能破译这一千古之谜,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即从唯心史观为基础的方法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这主要体现在:从感性存在转变到感性活动;从既定本质上升到生成本质;从单一本质过渡到多重本质;从纯粹理想回归到现实生活;从自我确证跨越到对象互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学 人的本质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下载PDF
“在生活中真正成其为人”——论《神圣家族》中的生活世界观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帅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6,共8页
从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出发还是从唯物主义的现实生活出发,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中介,展开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批判。从感性的对象入手还是从人本... 从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出发还是从唯物主义的现实生活出发,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中介,展开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批判。从感性的对象入手还是从人本身的生活入手,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水岭。面对现实的生活,走向“精神的绝对的社会主义”还是“群众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决定了人类是否能够找到解放自己的现实道路,即“在生活中真正成其为人”的道路。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形成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生活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家族 生活世界观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从“人本论”到“心本论”的跃进——兼谈破除二元对立的“唯”字哲学观
9
作者 丁润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18,共6页
丛大川先生《我的实践唯心主义哲学观》一文,省悟和领会到马克思哲学观的根本,对于澄清当前哲学界和社会上在心物关系上的若干模糊认识与混乱,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丛文及其观点阐述的论战特点,使其同论战对方的... 丛大川先生《我的实践唯心主义哲学观》一文,省悟和领会到马克思哲学观的根本,对于澄清当前哲学界和社会上在心物关系上的若干模糊认识与混乱,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丛文及其观点阐述的论战特点,使其同论战对方的哲学观一样,难免会有某些片面和绝对化倾向。按照哲学思维多元化的原则,无论唯物或唯心论,似应各自去掉"唯"字及其代表二元对立思维的极端,走向破除心物对立的中道无执无元的广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论 心本论 物本论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观 二元对立 中道思维 无元思维
下载PDF
大众文化悖论、日常生活批判与人的发展
10
作者 董四代 陈用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现代性在实现人们从传统解放的过程中,又将人纳入到其自身逻辑下。表现在文化上,就是大众文化以一种强势使主导文化之光黯然失色和高雅文化边缘化。人的发展有现实和理想两个维度,大众文化使人在一种情感宣泄和追求时尚中实现感官满足,... 现代性在实现人们从传统解放的过程中,又将人纳入到其自身逻辑下。表现在文化上,就是大众文化以一种强势使主导文化之光黯然失色和高雅文化边缘化。人的发展有现实和理想两个维度,大众文化使人在一种情感宣泄和追求时尚中实现感官满足,但又在认同现实中忘却传统,失去批判超越的理想主义。日常生活批判把传统、现实和理想视为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主动精神在追求未来中判断现实,表达着现代化中人的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大众文化 理想主义 日常生活批判
下载PDF
人性、权力与道德:汉斯·摩根索的政治哲学探析
11
作者 张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汉斯·摩根索的政治哲学是其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理论。其中,人性、权力与道德是其政治哲学的三个支柱。在摩根索看来,人性的特点决定了权力争夺是国际社会生活中一个恒常现象,而这种权力斗争又必须置于一定的道德框架之内。人性、... 汉斯·摩根索的政治哲学是其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理论。其中,人性、权力与道德是其政治哲学的三个支柱。在摩根索看来,人性的特点决定了权力争夺是国际社会生活中一个恒常现象,而这种权力斗争又必须置于一定的道德框架之内。人性、权力与道德三者的统一是对国际社会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问题的哲学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斯·摩根索 人性 权力 道德 政治哲学 古典现实主义
下载PDF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唯物史观探究
12
作者 姚伟 王跃朋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84-86,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同青年黑格尔派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借以清算了马克思从前的哲学信仰,对德国思辩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批判,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现实的人 人类社会 唯心史观
下载PDF
论王夫之对理学的创新总结
13
作者 王俊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与当时的一代宗师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及陆世仪等比较 ,他更具思辨性和哲学抽象性。因此他留下的思想更显博大精深。他以出众的睿智和超凡的勤奋潜心于中国传统思想的整理研究 ,尤其是对传统理...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 ,与当时的一代宗师顾炎武、黄宗羲、孙奇逢及陆世仪等比较 ,他更具思辨性和哲学抽象性。因此他留下的思想更显博大精深。他以出众的睿智和超凡的勤奋潜心于中国传统思想的整理研究 ,尤其是对传统理学的研究。他在宇宙观上继承发展张载的“气”论说 ,并吸收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合理因素 ,提出气本生化论 ,完成了对儒学宇宙观的最高总结。以此为基础 ,他对理学的主要范畴进行整理、阐释 ,从而构建起自己引发新观念的理学创新思想。因此 ,他的著述虽然被隐埋了很长时间 ,但他那极具生命活力的思想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火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本生化 天人观 知行观 理欲观 道器观 理势观 宇宙观 王夫之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友良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6-79,共4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理论活动首先是从研究人的本质开始的,然后才深入到其它领域和方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自...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理论活动首先是从研究人的本质开始的,然后才深入到其它领域和方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这一有机联系的科学的唯物史观的人的本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唯心主义 唯物史观 劳动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认识的发展
15
作者 杨艳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4-26,共3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过程是同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人们“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人的本...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的形成过程是同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人们“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人的本质是劳动”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机联系的科学的人的本质观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马克思 唯心主义 唯物史观 实践观
下载PDF
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演进及其实质
16
作者 赵红 《榆林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6-38,共3页
回顾美国人权外交的演变历程,分析其不同时期的人权外交可以看出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的实质是推行其“霸权”政治。
关键词 美国 人权 外交政策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罗斯福 布什 克林顿 人道主义
下载PDF
孤独的风中之旗——论台湾当代作家陈映真
17
作者 裴争 《枣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当从一个较大的空间和一个较宏观的视野来考察陈映真时,我们发现他在思想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入世”、“济人”的文化思想;在文学精神上,传承了“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为人生”的文学品格。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作为社会良知的传... 当从一个较大的空间和一个较宏观的视野来考察陈映真时,我们发现他在思想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入世”、“济人”的文化思想;在文学精神上,传承了“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为人生”的文学品格。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作为社会良知的传统知识分子陈映真,为坚守自己“做人”的价值和理想在尴尬的时代夹缝中所做的挣扎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人生 理想主义 入世 时代夹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