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例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液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小宁 衡春 李元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3-73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血液学改变。方法患儿入院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MV-DNA,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心肌酶测定及胸部X线摄片;分析患儿的血液学改变。结果 60例患儿中28例发生血液学改变,发生率为...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血液学改变。方法患儿入院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MV-DNA,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心肌酶测定及胸部X线摄片;分析患儿的血液学改变。结果 60例患儿中28例发生血液学改变,发生率为46.67%,其中轻度贫血10例,中度贫血5例,重度贫血3例,粒细胞减少症21例,血小板减少症2例,全血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增多(>300×109/L)26例,异常淋巴细胞>10%5例,骨髓象异常6例;感染组贫血率为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血色素数值较对照组血色素明显减低(P<0.05)。结论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患儿各种各样血液学改变,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童 血液学
原文传递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肝炎综合征婴儿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庄太平 尹杨艳 +2 位作者 谢蔓芳 冯乃超 陈彩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2015年9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HS患儿194例,HCMV感染婴儿212例,选择同期健康婴儿194例,采用PCR法检测尿HCMVDNA,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HCMVIgM。给... 目的分析比较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2015年9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HS患儿194例,HCMV感染婴儿212例,选择同期健康婴儿194例,采用PCR法检测尿HCMVDNA,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HCMVIgM。给予黄疸婴儿茵栀黄注射液治疗2w,给予HCMV感染婴儿更昔洛韦治疗7d。结果HCMV感染婴儿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82.1%、45.3%和50.5%,显著高于IHS婴儿的34.5%、21.1%和33.5%(P<0.05),而黄疸和肝脾肿大发生率则分别为45.8%和37.3%,显著低于IHS婴儿的100.0%和67.5%(P<0.05);HCMV感染患儿尿HCMVDNA阳性率为80.7%,血清抗HCMV-IgM阳性率为41.0%,显著高于IHS患儿的8.2%和3.6%或健康婴儿的1.5%和0.5%(P<0.05);两组患儿血清转氨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HCMV感染婴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32.6±8.4)μmol/L,治疗后降至正常,而IHS患儿血清TBIL水平由(73.9±8.6)μmol/L下降至(37.6±5.4)μmol/L;随访6个月,大多HCMV感染患儿痊愈,死亡5例(2.4%),其中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IHS患儿均痊愈。结论HCMV感染婴儿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而IHS患儿以黄疸和肝脾肿大为主;HCMV感染可引起IHS,急性感染可出现危重病例,甚至导致死亡,而IHS的病因多样,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治疗以退黄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肝炎综合征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与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郭津津 赵孟陶 +1 位作者 刘兰青 吕绳敏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与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HCMV直接早期保守区基因序列,合成两对引物,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了3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和10例新生儿非肺透明膜病患儿的肺组...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与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HCMV直接早期保守区基因序列,合成两对引物,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了3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和10例新生儿非肺透明膜病患儿的肺组织石腊切片中的HCMVDNA。结果3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有11例HCMVDNA阳性,阳性率为367%,对照组肺组织HCMVDNA均阴性。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显著(χ2=5.05,P<0.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透明膜病 病毒学 巨细胞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薛根山 贝筝 +2 位作者 吴锐 韩叶光 钟祥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144-3147,共4页
目的探究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2月于海南省干部疗养院就诊的首次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HCM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76例,比较两组糖... 目的探究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19年12月于海南省干部疗养院就诊的首次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HCM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76例,比较两组糖代谢指标、血脂、颈动脉超声结果、心血管事件及血清Toll样家族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核因子-κB(NF-κB)表达。结果阳性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但两组餐后2 h血糖和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但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斑块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阳性组软斑比例高于阴性组,硬斑比例低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斑块检出例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及心血管事件例数均高于阴性组(P<0.05)。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表达:阳性组血清TLR4、MyD88、NF-κB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01)。结论 HCMV感染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与调节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母乳中人类巨细胞病毒 被引量:7
5
作者 何蓉 阮强 +3 位作者 刘兰青 吕绳敏 刘庆 吉耀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3-484,共2页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PCR(FQ PCR)方法与定性PCR方法的敏感性 ,同时通过应用FQ PCR方法了解HCMV感染患儿母乳中HCMV感染情况。方法 :用FQ PCR方法与普通定性PCR方法共同检测 94份尿液中HCMVDNA ,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用FQ PCR方法检测 76...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PCR(FQ PCR)方法与定性PCR方法的敏感性 ,同时通过应用FQ PCR方法了解HCMV感染患儿母乳中HCMV感染情况。方法 :用FQ PCR方法与普通定性PCR方法共同检测 94份尿液中HCMVDNA ,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用FQ PCR方法检测 76例HCMV感染患儿母乳中HCMVDNA。结果 :FQ 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 6 0 .6 % ,定性PCR方法检测阳性率 33.3% ,FQ PCR方法优于定性PCR方法。应用FQ PCR方法检测HCMV感染患儿母乳的HCMV阳性率为 72 .37%。结论 :FQ PCR方法优于PCR方法 ,应用FQ PCR检测母乳中HCMV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HCMV感染患儿母乳HCMV阳性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Q-PCR 母乳 巨细胞病毒感染
下载PDF
产前诊断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邓东锐 闻良珍 +3 位作者 陈素华 熬黎明 刘兰清 凌霞珍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860-1862,共3页
目的:探究宫内取材进行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联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巢式PCR(N-PCR)和逆转录PCR(RT-PCR)分析武汉、上海和沈阳三地6723例育龄妇女和孕妇HCMV感染状况及妊娠结局。结... 目的:探究宫内取材进行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联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巢式PCR(N-PCR)和逆转录PCR(RT-PCR)分析武汉、上海和沈阳三地6723例育龄妇女和孕妇HCMV感染状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育龄妇女活动性HCMVIgM检出率为6·11%,其中孕妇和非孕妇间无显著性差异。活动性感染孕妇绒毛、脐血HCMV感染率分别为51·52%、66·18%,明显高于对照组。先天性感染儿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感染儿。宫内取材所致妊娠丢失率均无显著增加,其检查结果与出生后的诊断一致。结论:宫内采集绒毛、羊水、脐血进行产前诊断,安全性和可靠性良好,可为胎儿的取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感染 产前诊断 绒毛吸取术 羊膜腔穿刺术 脐血穿刺术
下载PDF
儿童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与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郑琦 王大利 李悦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6期1323-1325,共3页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作为一类弱致病因子,在健康人群中多呈无症状感染,但在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中则易引发疾病,出现症状性感染,临床以肺炎和肝功能异常较多见。特别是先天性...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作为一类弱致病因子,在健康人群中多呈无症状感染,但在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中则易引发疾病,出现症状性感染,临床以肺炎和肝功能异常较多见。特别是先天性感染HCMV的患儿,多伴有出生缺陷。因此应加大对HCMV感染导致儿童疾病或畸形的重视。该文儿童感染HCMV的现状做简单介绍,包括流行率、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流行率 诊断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补锌联合中药治疗育龄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丹 刘楠 +3 位作者 闻良珍 刘继晓 袁慧 张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5期94-95,97,共3页
目的 采用补锌联合中药金叶败毒颗粒治疗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探讨补锌治疗对患者机体过氧化物的调控机理。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85 0例育龄期妇女血清中的锌进行测定及用ELISA法筛查出HCMV -IgM阳性患者14 0例,随机分为不同... 目的 采用补锌联合中药金叶败毒颗粒治疗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探讨补锌治疗对患者机体过氧化物的调控机理。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85 0例育龄期妇女血清中的锌进行测定及用ELISA法筛查出HCMV -IgM阳性患者14 0例,随机分为不同剂量治疗组3组及对照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治疗前后的SOD、MDA值,SPSS11.5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①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HCMV -IgM转阴率χ2 =0 .0 6 5P =0 .799,tSOD =0 .2 5P =0 .80 4 ,tMDA =0 .396P =0 .6 94 ;治疗组②③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HCMV -IgM转阴率χ2 =0 .15 9P =0 .6 90 ,tSOD =- 0 .35 9P =0 .72 2 ,tMDA =0 .2 6 3P =0 .794 ;对照组与治疗组②③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HCMV -IgM转阴率χ2 =9.2 85P =0 .0 0 2 ,tSOD =- 7.6 0 4P =0 .0 0 0 ,tMDA =12 .94P =0 .0 0 0。结论 补锌联合中药金叶败毒颗粒治疗可明显提高HCMV感染的转阴率,其机制与治疗后机体抗氧化作用增强有关,给予2 0mg/d葡萄糖酸锌片联合中药治疗是最佳剂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治疗 巨细胞病毒感染 机理研究 育龄妇女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金叶败毒颗粒 紫外分光光度计 ELISA法 HCMV感染 葡萄糖酸锌片 育龄期妇女 抗氧化作用 IgM 治疗组 转阴率 对照组 调控机理 过氧化物 补锌治疗 阳性患者
下载PDF
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混合感染及其预后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瑾 王健 +5 位作者 张奉春 赵岩 曾晓峰 张煊 唐福林 尤欣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4年第3期174-180,共7页
目的研究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活动性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合并HCM... 目的研究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活动性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的SLE病例,对混合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部位、感染病原体构成情况、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可疑的死亡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5例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的SLE患者中,伴发其他病原体感染59例,混合感染发生率为56.2%;合并多种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发生率为1 8.1%(19/105),多个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1.4%(12/105)。呼吸道(26例)、皮肤黏膜(16例)、口腔(7例)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病原菌构成中,病毒比例最高(41.4%),主要包括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革兰阳性菌(G^+菌)和革兰阴性菌(G^-菌)的比例相当(13.8%),G^+菌以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7/12),G^-菌中常见的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中曲霉菌属比例突出(13.8%)。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的SLE患者死亡率高(14/105,13.3%),混合感染(尤其是伴发曲霉菌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混合感染、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未抗HCMV治疗是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SLE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的SLE患者易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尤其是曲霉菌)等多种病原体,且死亡率高。混合感染、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未抗HCMV治疗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逃避NK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敏 钱继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人巨细胞病毒(HCMV)属于疱疹病毒β亚家族,感染率高,分布广泛,原发感染后不易完全清除,导致长期的潜伏感染。自然杀伤(NK)细胞在抗病毒感染固有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HCMV长期潜伏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逃避NK细胞的杀伤,其免疫逃避机制十分... 人巨细胞病毒(HCMV)属于疱疹病毒β亚家族,感染率高,分布广泛,原发感染后不易完全清除,导致长期的潜伏感染。自然杀伤(NK)细胞在抗病毒感染固有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HCMV长期潜伏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逃避NK细胞的杀伤,其免疫逃避机制十分复杂,如编码宿主基因同源物、微小RNA等。本文综述近年来对HCMV逃避NK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免疫逃避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105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瑾 吴华香 +8 位作者 丁健 王健 杨婧 张奉春 赵岩 曾晓峰 张煊 唐福林 尤欣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SLE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的病例105例,按照HCMV感染和SLE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组,即HCMV触发SLE组42例、HCMV加重SLE组31例、HCMV模拟SLE活动组32例;分析其...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SLE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的病例105例,按照HCMV感染和SLE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组,即HCMV触发SLE组42例、HCMV加重SLE组31例、HCMV模拟SLE活动组3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等资料。结果血细胞减少(81%)、发热(73.3%)、肝功能损害(54.3%)是SLE合并HC-MV活动性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蝶形红斑、皮肤血管炎、关节炎、浆膜腔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肾脏受累则提示SLE活动。HCMV-pp65阳性率最高(84.9%)。接受更昔洛韦诱导治疗14~21天后,9例(47.6%)HCMV-IgM阳性患者及17例(45.9%)HCMV-pp65阳性患者未转阴,其中7例在3个月内再次出现病情反复,且6例(85.7%)为抗病毒治疗后HCMV-pp65持续阳性的患者。结论 HCMV活动性感染与SLE活动有很多相似的临床表现。HCMV-pp65是指导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指标。更昔洛韦14~21天诱导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是不够的,如果HCMV-pp65持续阳性,应当延长抗病毒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 HCMV—pp65
下载PDF
定量PCR监测骨髓移植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敏 赵维莅 +3 位作者 季育华 彭亦冰 支立民 潘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用定量PCR方法监测骨髓移植患者中人巨细胞病毒 (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活动性感染。 方法用双标记探针水解的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 4例骨髓移植患者移植前、后随访的血标本 14 0份 (其中血浆与外周血多形核细胞各 5 0 % )中... 目的用定量PCR方法监测骨髓移植患者中人巨细胞病毒 (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活动性感染。 方法用双标记探针水解的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 4例骨髓移植患者移植前、后随访的血标本 14 0份 (其中血浆与外周血多形核细胞各 5 0 % )中HCMVDNA拷贝数 ,并作动态分析。血浆标本中HCMVDVA的检出与HCMVIgG和IgM作平行比较。 结果 4例患者除病例 4外 ,均在术后 30~ 5 0d间HCMVDNA拷贝数增加 ,同一时间外周血多形核细胞中HCMVDNA的拷贝数高于血浆。当给予适量更昔洛韦 ,则能抑制其继续升高。 4例患者血清中HCMVIgM始终呈阴性 ,IgG始终呈阳性。 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是用以监测骨髓移植患者中HCMV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荧光定量PCR 骨髓移植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劲涛 陈平洋 +3 位作者 谢宗德 王涛 贺晓日 薄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调查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探讨先天性HCMV感染对患儿神经系统的损伤。方法以72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NBNA)、头颅CT或MRI检测、腰穿... 目的调查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探讨先天性HCMV感染对患儿神经系统的损伤。方法以72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NBNA)、头颅CT或MRI检测、腰穿脑脊液检查及听力检查。部分患儿在脑康复治疗后复查NBNA。结果72例先天性HCMV感染患儿中,NBNA评分异常率为40.30%(27/67);15例患儿经康复治疗后NBNA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t=-7.632,P=0.002)。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率为47.37%(27/57);影像学异常表现为:脑实质灶性坏死或脑软化灶、脑发育迟缓、脑实质出血、脑室周围钙化及脑积水。2例患儿出现脑脊液异常。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53.03%(35/66),确诊听力障碍4例。结论先天性HCMV感染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对患儿早期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给予相应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神经系统损伤
下载PDF
HCMV及EBV感染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IL-1/6/8和MMPs/TIMPs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汉伟 张晓霞 +2 位作者 张玉惜 魏小琪 翟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623-3627,共5页
目的探究龈下菌斑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及其mRNA水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MPs/TIMPs)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入院诊治的慢... 目的探究龈下菌斑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EBV)感染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及其mRNA水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MPs/TIMPs)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入院诊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6例,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并募集同期做口腔检查的健康志愿者(55名)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CMV、EB感染率。根据龈下菌斑是否出现HCMV、EBV感染,进一步分为HCMV(+)、HCMV(-)与EBV(+)、EBV(-)患者,比较各亚组龈沟液中IL-1、IL-6、IL-8、MMP-1、MMP-8、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慢性牙周炎组HCMV、EB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7.86%(78/206)、57.77%(119/206),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HCMV、EBV感染检出率上升(P<0.05)。HCMV(+)患者龈沟液中IL-1β、IL-6、IL-8蛋白及mRNA、MMP-1、MMP-8、MMP-9表达均高于HCMV(-)患者,TIMP-1表达低于HCMV(-)患者(P<0.05)。EBV(+)患者龈沟液中IL-1β、IL-6、IL-8蛋白及mRNA、MMP-1、MMP-8、MMP-9表达均高于EBV(-)患者,TIMP-1表达低于EBV(-)患者(P<0.05)。结论HCMV、EBV感染会加重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可能与加剧口腔局部炎症反应和诱导MMPs/TIMPs表达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 白细胞介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伟民 李林江 +2 位作者 孙少青 赵星 江欣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367-2371,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接受IVF-ET助孕的不明...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接受IVF-ET助孕的不明原因RIF患者100例作为RIF组,均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HCMV-IgM、HCMV-IgG抗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ROR-γt、Foxp3 mRNA表达,采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计算IFN-γ/IL-10、IL-17/TGF-β1比值,与同期收治移植后成功妊娠女性30例(成功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别;RIF组按是否发生HCMV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探究HCMV感染与RIF患者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RIF组HCMV阳性率29.00%高于成功组3.33%(P<0.05);RIF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高于成功组,血IL-17、IFN-γ、IFN-γ/IL-10比值、IL-17/TGF-β1比值高于成功组(P<0.05),Foxp3 mRNA及TGF-β1低于成功组(P<0.05);感染组ROR-γt mRNA、IL-17、IFN-γ、IFN-γ/IL-10比值、IL-17/TGF-β1比值高于非感染组(P<0.05),Foxp3 mRNA、IL-10和TGF-β1低于非感染组(P<0.05);HCMV阳性率与Th1/Th2、Th17/Treg均呈正相关(r=0.595、0.640,P<0.05)。结论不明原因RIF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率较高,伴HCMV感染患者Th1/Th2、Th17/Treg比值更高,向Th1、Th17免疫漂移更明显,整体免疫抑制程度更高,可能是造成胚胎移植排斥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天照 李学仿 黄广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3例疑似HCMV感染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均采集血样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HCMV感染...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3例疑似HCMV感染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均采集血样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HCMV感染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 HCMV感染患儿中3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8.82%;健康儿童中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阳性患儿的HCMV载量在5.0×102~1.0×104 copies/ml。HCMV感染患儿阳性率高于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8例男性CMV感染患儿的阳性率为9.04%(17/188), 175例女性CMV感染患儿的阳性率为8.57%(15/175),不同性别HCMV感染患儿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年龄<1岁CMV感染患儿的阳性率最高,为14.5%;其次为1~3岁患儿,阳性率为6.9%;109例>3岁患儿的阳性率最低,为2.8%;不同年龄段CMV感染患儿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儿童由于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容易出现HCMV感染的情况,因此需要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筛查,从而尽早诊断和治疗,能够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双红 万盛华 +1 位作者 黄发源 李香莲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7期89-91,共3页
目的了解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及其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年龄(1~3个月4、~12个月)、性别(男、女)、居住地(城市、农村)及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 目的了解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及其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年龄(1~3个月4、~12个月)、性别(男、女)、居住地(城市、农村)及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有无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等。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215例患儿及其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61例(74.9%),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18例(73.3%);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阴性54例(25.1%),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25例(46.3%),二者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及居住地、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均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论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父母素质,尽早做孕前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生率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肝炎 年龄 居住地 文化程度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婴幼儿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孕妇血游离β-HCG、凝血4项变化及联合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庭岳 高晶晶 +1 位作者 付婷 程颖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9期2089-2093,共5页
目的:分析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凝血4项对巨细胞病毒(HCMV)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4月本我院就诊的HCMV感染孕妇58例纳入感染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58例纳入对照组,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感染... 目的:分析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凝血4项对巨细胞病毒(HCMV)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4月本我院就诊的HCMV感染孕妇58例纳入感染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58例纳入对照组,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感染组中不良妊娠结局与良好妊娠结局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血βHCG、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分析β-HC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预测HMCV感染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价值。结果:感染组血HCG、APTT、PT、T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感染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孕妇血Free-β-HCG、APTT、PT、TT水平均低于良好妊娠结局孕妇,FIB水平高于良好妊娠结局孕妇(均P<0.05)。上述各指标对HCMV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而联合检测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903),敏感度85.7%、特异度79.6%。结论:HCMV感染孕妇血游离β-HCG表达降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发生不良妊娠孕妇异常变化更大,各指标联合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较高,对早期干预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 凝血四项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娟 侯娟娟 +4 位作者 贾小妮 范颖芳 郑红军 赵海燕 刘霞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问题给予系统综述,并指出对出生24 h之内出现黄疸的患儿尤其要高度怀疑HCMV感染,有必要常规进行病毒检测筛查;可采集患儿晨尿作为检测标本替代血液监测,且需反... 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问题给予系统综述,并指出对出生24 h之内出现黄疸的患儿尤其要高度怀疑HCMV感染,有必要常规进行病毒检测筛查;可采集患儿晨尿作为检测标本替代血液监测,且需反复、连续、多次检查,以提高检出率;若条件允许,同时采集产妇的乳汁进行HCMV核酸检测;发挥现代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与优势,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广泛应用,并加强产前及围生期HCMV感染筛查,强调预防工作,以降低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病理性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文君 郭渠莲 +2 位作者 向龙 王开正 王胜会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 (NS)与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和间接ELISA法检测 36例NS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的HCMV DNA及血浆中的HCMV IgM。 结果  36例NS活动期患儿HCMV IgM阳性 1 1例 ,阳性率30 .5 % ...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 (NS)与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和间接ELISA法检测 36例NS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的HCMV DNA及血浆中的HCMV IgM。 结果  36例NS活动期患儿HCMV IgM阳性 1 1例 ,阳性率30 .5 % ,HCMV DNA阳性 1 4例 ,阳性率 38.9% ,与对照组阳性率(1 2 .0 % ,4.0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HCMV IgM和HCMV DNA均为阳性的有 8例 ,阳性率为2 2 .2 % ,与对照组 (4%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部分NS活动期患儿存在HCM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肾病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