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冷冻干燥的探索性实验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鹏飞 程启康 +5 位作者 王欣 华泽钊 陈凡凡 舒朝峰 崔磊 曹谊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人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已成为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目前对它已有低温保存的研究 ,而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对其进行保存国内外未见报导。实验尝试用冻干的方法来保存骨髓基质干细胞。文中选取海藻糖、PVP、HES... 人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已成为组织工程、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目前对它已有低温保存的研究 ,而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对其进行保存国内外未见报导。实验尝试用冻干的方法来保存骨髓基质干细胞。文中选取海藻糖、PVP、HES等作保护剂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测量其结晶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随后对加入保护剂的细胞溶液进行冻干实验 ,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冻干样品复水后的细胞活性进行了测定 ,其中 30 %PVP +2 0 %海藻糖对细胞的保护效果较好 ,细胞成活率达到 16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人体 冻干 HES 细胞移植 细胞活性 流式细胞仪 成活率 保护剂 保存
下载PDF
蜕皮甾酮在体外条件下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昌昊 吴旭 +3 位作者 付小兵 周云峰 张元中 张子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0-1182,1184,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观察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hMSC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hMSC,检测第2代细胞CD44、CD105、CD34及CD29的表达以鉴定其为hMSC。设不同浓度EDS的细胞培养体系(10、25、50和100μg...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观察不同剂量蜕皮甾酮(EDS)对hMSC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hMSC,检测第2代细胞CD44、CD105、CD34及CD29的表达以鉴定其为hMSC。设不同浓度EDS的细胞培养体系(10、25、50和100μg/ml)与对照组(单纯hMSC培养基,无EDS)作对比,MTT比色法测定hMSC的增殖活力,并行流式细胞周期观察。结果 EDS各浓度组hMSC的MTT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EDS浓度为25μg/ml时hMSCMTT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在EDS浓度为10、50、100μg/ml时,组间吸光度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周期显示EDS浓度为25μg/ml时hMSC培养体中细胞S期细胞所占比例、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ED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hMSC具有生长促进作用,该作用在EDS浓度为25μg/ml时最为显著,但是EDS促进hMSC增殖的作用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成阳 冯德广 +5 位作者 杜英 赵根尚 蒋素娟 余海滨 于海明 黄玉敏 《中原医刊》 2006年第8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Cs)诱导为内皮细胞(ECs)的可行性。方法将HBMCs分离、培养后,加入诱导因子定向诱导为ECs,并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鉴定,HBMCs在特定环境下分化为了ECs。结论以HBMCs诱导的ECs作为种子细胞,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种子细胞 实验
下载PDF
高糖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杰 史久慧 +2 位作者 王屹博 丁超 董淑凤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14-419,共6页
目的:体外模拟糖尿病病人高血糖状态,观察高糖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使用不同含糖量培养液体外培养的hMSCs分为5.5mmol/L生理糖浓度组、25mmol/L高糖组、44 mmol/L高糖组。... 目的:体外模拟糖尿病病人高血糖状态,观察高糖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使用不同含糖量培养液体外培养的hMSCs分为5.5mmol/L生理糖浓度组、25mmol/L高糖组、44 mmol/L高糖组。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hMSCs的增殖速度;骨诱导7、14、21 d时分别观察高糖对hMSCs骨向分化相关基因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Runx相关因子2(Runx-2)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沉积量的影响。结果:两个高糖组相对生理糖组,有抑制hMSCs的增殖能力(P<0.05),且抑制ALP活性及细胞外钙基质沉积,下调了骨向分化相关基因OCN、OPN、Runx-2表达水平(P<0.01),该抑制作用随糖的浓度升高而加强。结论:高糖显著抑制了hMSCs生物矿化过程,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hMSCs的增殖及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体外研究
下载PDF
外源性端粒酶催化亚基不影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燕 冯丽娜 +2 位作者 唐琪 冉玉琴 慕晓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6-840,共5页
目的研究稳定表达端粒酶催化亚基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含有人端粒酶返转录酶(hTERT)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质粒pBabepuro-hTERT感染hBMSCs,经嘌呤霉素(puro)筛选出转基因细胞,我们将其命名为hTERT-hBMSCs。采用TRA... 目的研究稳定表达端粒酶催化亚基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含有人端粒酶返转录酶(hTERT)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质粒pBabepuro-hTERT感染hBMSCs,经嘌呤霉素(puro)筛选出转基因细胞,我们将其命名为hTERT-hBMSCs。采用TRAP-ELISA法检测hBMSCs细胞转染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染色体核型分析,测量平板克隆形成率,成骨诱导等方法对hTERT-hBMSCs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TRAP-ELISA法检测转染hTERT的hBMSCs的端粒酶为阳性;hTERT-hBMSCs细胞表面抗原CD44表达阳性,CD34阴性;hTERT-hBMSCs比hBMSCs增殖活跃,目前已传了11代,尚未见衰老迹象,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正常,未见畸变;克隆形成率较低,为正常细胞;并保持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结论将外源性hTERT基因转入hBMSCs后,不影响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端粒酶催化亚基 永生化 四甲基偶氮唑蓝法
下载PDF
Targeted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Neuron-like Cells
6
作者 程朝辉 郑启新 +3 位作者 王维慈 郭晓冬 吴永超 郑瑾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3期296-299,共4页
A systematic method of isolating and culturing 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 and inducing them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like cells in vitro was established. The hMSCs were isolated from bone marrow ... A systematic method of isolating and culturing 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 and inducing them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like cells in vitro was established. The hMSCs were isolated from bone marrow with the lymphocyte-separating medium, cultured and expanded in vitro, and induced after addition of compound neuro-revulsant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hMSCs were observ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surface markers in induced hMSCs was immunocytochemically identified during induction period. The hMSCs could be separated, cultured and expanded in vitro. After induction by compound neuro-revulsants for 48 h, the changes of neuron-like cells, such as cellular shrinkage and neurite growth, were observed in some cells. The immunochemical staining revealed nestin (+) or NF (+), and GFAP (-). It was concluded that hMSCs were successfully cultured and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lik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DUCEMENT neuron-like cells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体外培养的胎儿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秋明 程琳 +3 位作者 刘春佳 张喜梅 申景岭 雷蕾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58-61,6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人hMSCs,设立3个实验组,分别是hMSCs+NSCs共培养组、hMSCs条件培养基+NSCs组、NSCs自发分化组(对照组)。通过免疫...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人hMSCs,设立3个实验组,分别是hMSCs+NSCs共培养组、hMSCs条件培养基+NSCs组、NSCs自发分化组(对照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等手段检测不同组中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与自发分化组相比,共培养组及hMSCs条件培养基作用组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百分率分别为(61.3±5.7)%和(58.4±6.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0.05);且RT-PCR结果显示,共培养组及hMSCs条件培养基作用组少突胶质细胞相关基因Olig1、Olig2的表达增强。结论 hMSCs促进体外培养的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可能与hMSCs分泌可溶性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胎儿神经干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分化
原文传递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自组装多肽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鸿斌 林建华 +2 位作者 许昌声 王长昇 陈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32-1834,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在自组装多肽水凝胶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前期的研究中我们成功了构建重组腺病毒介导以hBDNF为目的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标志基因的大鼠骨髓间质干... 目的探讨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在自组装多肽水凝胶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前期的研究中我们成功了构建重组腺病毒介导以hBDNF为目的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标志基因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hBDNF-rMSCs)。本研究中我们将hBDNF-rMSCs分别与不同水凝胶共培养,实验分组:hBDNF-rMSCs+完全培养基(对照组);hBDNF-rMSCs +RADA16水凝胶组(RADA16多肽组);hBDNF-rMSCs+ RADA16-PRG水凝胶组(RADA16-PRG多肽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测共培养后1、3、5 d细胞增殖水平;噻唑蓝(MTT)法测共培养后1、3、5 d细胞代谢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点的hBDNF-rMSCs在RADA16-PRG水凝胶中的细胞BrdU掺入率及细胞代谢率显著性增加(细胞BrdU掺入率Pd1=0.000,Pd3=0.001,Pd5=0.000;细胞代谢率Pd1=0.002,Pd3=0.019,Pd5=0.001),不同时点hBDNF-rMSCs在RADA16水凝胶中的细胞BrdU掺入率及细胞代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BrdU掺入率Pd1=0.138,Pd3=0.063,Pd5=0.137;细胞代谢率Pd1=0.240,Pd3=0.078,Pd5=0.054);与RADA16水凝胶组比较,不同时点的hBDNF-rMSCs在RADA16-PRG水凝胶中的细胞BrdU掺入率及细胞代谢率显著性增加(细胞BrdU掺入率Pd1=0.002,Pd3=0.004,Pd5=0.000;细胞代谢率Pd1=0.002,Pd3=0.019,Pd5=0.004)。结论hBDNF基因修饰rMSCs与自组装多肽RADA16及功能化RADA16-PRG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BDNF-rMSCs在功能化RADA16-PRG自组装水凝胶中具有更高的细胞增殖及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骨髓间质干细胞 自组装多肽 水凝胶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人羊膜载体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晶 苏冠方 +1 位作者 李海波 徐春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索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基质负载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条件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体外构建三维培养体系的可行性。方法中性蛋白酶消化去除HAM上皮细胞,保... 目的探索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embrane,HAM)基质负载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条件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体外构建三维培养体系的可行性。方法中性蛋白酶消化去除HAM上皮细胞,保留基底膜作为载体,种植大鼠BMSCs,以乳鼠视网膜细胞作为诱导剂,采用Transwell双层共培养的方法诱导种植在HAM基质上的BMSCs,并进行形态学、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BMSCs接种到HAM基质上后能很快贴附生长,且细胞活力好、折光性强。乳鼠视网膜细胞诱导条件下,电镜观察诱导后的第3天细胞形态开始变化,可见小的突起。第5天细胞形态进一步变化,出现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突起末端相互间连接呈网状。经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nestin、神经丝蛋白表达呈阳性,证明其具有神经元细胞的特征。结论HAM基质负载的大鼠BMSCs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体外构建三维培养体系是可行的。通过上述研究证实应用HAM基质负载并诱导BMSCs向目的细胞分化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 骨髓基质干细胞 分化 神经元 三维培养
下载PDF
人股骨头制作的脱钙骨基质和脱蛋白骨成骨诱导活性比较
10
作者 张波 赵建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6-458,共3页
目的比较人无菌性坏死股骨头制作的脱钙骨基质(DBM)和脱蛋白骨(DPB)的体外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将人股骨头制作成的DBM和DPB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复合培养,并以单层细胞为对照组。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和钙离子(Ca2+)... 目的比较人无菌性坏死股骨头制作的脱钙骨基质(DBM)和脱蛋白骨(DPB)的体外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将人股骨头制作成的DBM和DPB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复合培养,并以单层细胞为对照组。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和钙离子(Ca2+)的浓度。结果两种材料均表现出成骨诱导活性,DBM材料组的ALP、OC和Ca2+浓度均明显高于DP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BM和DPB均具有成骨诱导活性,且DBM的成骨诱导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坏死股骨头 脱钙骨基质 脱蛋白骨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学黄韧带干细胞的筛选与鉴定
11
作者 韩小博 李海音 +5 位作者 陈斌 常献 杨匡 张伟 周跃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9-1108,共10页
目的:通过Fibronectin介导进行差别粘附法筛选出人黄韧带干细胞并进行鉴定,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椎间孔镜或椎间盘镜微创手术中获取10例人黄韧带标本,机械-酶消化法联合获取原代细胞,扩增第二代后接种于Fibron... 目的:通过Fibronectin介导进行差别粘附法筛选出人黄韧带干细胞并进行鉴定,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从椎间孔镜或椎间盘镜微创手术中获取10例人黄韧带标本,机械-酶消化法联合获取原代细胞,扩增第二代后接种于Fibronectin包被过的培养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干细胞表达相关特异性蛋白。使用干细胞诱导培养基(实验组)向成骨、成脂、成软骨多向诱导分化,使用常规生长培养基培养者作为阴性对照(对照组),分别行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阿利辛兰染色鉴定。PT-PCR检测成骨、成脂肪、成软骨基因表达。取同一患者的髂骨骨髓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统计学分析黄韧带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和干性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原代细胞形态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经Fibronectin介导粘附培养后形态比较均一,呈长梭形克隆群。流式细胞仪检测筛选后的黄韧带干细胞CD90、CD73阳性率〉96.8%,CD105阳性率〉95.9%,而stro-1为阴性。实验组茜素红染色呈强阳性,油红O染色可见大小不等脂滴呈红色,阿利辛兰染色大量蛋白聚糖聚集呈蓝色,对照组均为阴性。PT-PCR测定实验组成骨基因(OC、ALP、RUNX-2)、成脂肪基因(LPL、APP、PPAR2)、成软骨基因(COLⅡ、AGG、SOX9)显著上调,其中RUNX-2在对照组有低水平表达。免疫组化显示黄韧带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a-SMA、Ⅰ型胶原、纤连蛋白,但均不表达Ⅱ型胶原。两种干细胞均超过80%的细胞比例处于G0/G1期提示都有很强自我更新能力(P〉0.05)。CCK-8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在第1~10天时OD值逐渐增加,第10~14天达稳定状态,二者有相似的增殖能力(P〉0.05)。两种干细胞均表达干性基因NONAG、OCT-4、SOX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髓核 Fibronectin差别粘附法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超声微泡破裂法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研究
12
作者 刘永恒 王东 +2 位作者 李岩 段志青 郭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裂法对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质粒GV 147-rhBMP 2-GFP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转染、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分离培养BMSCs,传至第3代时胞悬液分为3组:A组(单纯...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裂法对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质粒GV 147-rhBMP 2-GFP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转染、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分离培养BMSCs,传至第3代时胞悬液分为3组:A组(单纯细胞组),B组(质粒组,仅加质粒GV 147-rhBMP 2-GFP)及C组(超声+微泡+质粒组);转染后48 h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转染情况及细胞生长状况,RT-PCR检测细胞转染后的目的基因表达。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8 h后可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质粒组及超声+微泡+质粒组部分细胞胞浆内发出绿色荧光,其中单纯细胞组未见绿色荧光,超声+微泡+质粒组的绿色荧光表达量高于B组;RT-PCR检测显示C组BMP-2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较B组高。结论超声微泡破裂法能增加外源性rhBMP-2基因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率和表达水平,有望为骨折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基因治疗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永生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的建立及致瘤性的检测
13
作者 白彦东 李永梅 +1 位作者 田学忠 白志津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构建永生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并对其分化能力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以供骨科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源性hTERT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激活端粒酶,获得永生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GF-β_1和地... 目的构建永生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并对其分化能力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以供骨科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源性hTERT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激活端粒酶,获得永生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GF-β_1和地塞米松诱导,使其向软骨细胞分化,并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将永生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原代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一定密度接种于双层软琼脂培养基中,观察2周后克隆形态并计算克隆形成率。两种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分别在术后3天、1个月和3个月肉眼观察。结果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永生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上,无显著差异。原代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不能在软琼脂中形成克隆,而永生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成两种克隆,其克隆形成率0.3%。永生化的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裸鼠后3天、1个月、3个月后未见明显肿物形成。结论永生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分化为软骨细胞,且无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永生化 致瘤性
下载PDF
谷氨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ar-4蛋白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凌岚 陆超 +4 位作者 陈吉庆 周国平 吴升华 管亚飞 袁传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89-1690,1695,共3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Par-4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BMSCs分离液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培养人BMSCs,取第3~5代培养的细胞,分别加入小鼠抗人CD29-FITC、CD44-FITC、CD105-FITC、CD45-FITC、CD14-FITC、CD34-... 目的探讨谷氨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Par-4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BMSCs分离液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和培养人BMSCs,取第3~5代培养的细胞,分别加入小鼠抗人CD29-FITC、CD44-FITC、CD105-FITC、CD45-FITC、CD14-FITC、CD34-FITC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表型。采用0.1nmol/L、1.0nmol/L、10.0nmol/L等不同剂量谷氨酸处理人BMSCs24h,并设正常对照组。Westernblot测定各组Par-4与突触素1(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并进行2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显微镜下,BMSCs呈星形或梭形。流式细胞术鉴定发现培养的细胞中CD29、CD44、CD105表达阳性,而CD45、CD14、CD34表达阴性,符合BMSCs特点。正常对照组Par-4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7.43±5.9,0.1nmol/L、1.0nmol/L、10.0nmol/L谷氨酸诱导人BMSCs中Par-4蛋白表达依次升高,分别为39.33±8.2、49.45±11.5、86.41±14.9(Pa<0.01)。谷氨酸处理导致BMSCs中Synapsin-1表达下调,并呈剂量依赖性(F=49.1P<0.01)。10.0nmol/L谷氨酸处理24h后,Par-4蛋白的表达与Synapsin-1的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3P<0.01)。结论谷氨酸诱导人BMSCs中Par-4表达升高,并可能使植入到缺血微环境中的BMSCs发挥神经细胞替代的作用受到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AR-4
下载PDF
hVEGF_(165)及hBMP-7共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表达的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晨 强辉 +1 位作者 党晓谦 王坤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1-1127,共7页
目的探讨hVEGF165及hBMP-7共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介导基因表达的时效性,为体内应用其进行骨坏死的基因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应用荧光细胞计数法测定rAAV转染兔BMSCs的最佳转染复数。分... 目的探讨hVEGF165及hBMP-7共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介导基因表达的时效性,为体内应用其进行骨坏死的基因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应用荧光细胞计数法测定rAAV转染兔BMSCs的最佳转染复数。分别采用rAAV-hVEGF165-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序列(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hBMP-7(实验组)、绿色荧光蛋白(green?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平行对照rAAV-IRES-GFP(对照组)在最佳转染复数条件下转染体外培养的第3代兔BMSCs。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行GFP表达检测、RT-PCR检测、Western blot检测明确rAAV体外介导基因表达的时效性关系。将实验组及对照组病毒转染后的BMSCs以5×106个/mL密度,分别注射至9只2月龄纯种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的肌袋模型内各1mL(实验组1及对照组1),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行GFP表达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及ELISA检测明确rAAV体内介导基因表达的时效性关系。结果 rAAV转染兔BMSCs的最佳转染复数为5×104v.g/cell。通过体外检测显示rAAV转染BMSCs后1d即有目的基因表达,14d时表达强度明显增强,至28d时仍维持较强表达。通过体内检测显示体内转染2周可检测到目的基因表达,6周时表达强度增强,8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ELISA法检测实验组1细胞培养上清中hVEGF165和hBMP-7含量分别为(248.67±75.58)pg/mL和(4.80±0.61)ng/mL,对照组1分别为(32.28±8.42)pg/mL和(0.64±0.42)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基因共表达rAAV-hVEGF165-IRES-hBMP-7具有较好的转染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载体 HVEGF165 HBMP-7 共表达 BMSCs
原文传递
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人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疆雨 李明翰 +4 位作者 李泽昌 周春艳 罗芳 潘一帆 刘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0-457,共8页
啮齿类动物毒理学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新烟碱类化学品暴露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健康效应、毒性机制和分子毒理学靶标尚不清楚.选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模型,将其暴露于吡虫啉(IMI)、烯啶虫胺(NIT)和啶虫脒(ACE)3种典型新烟碱类... 啮齿类动物毒理学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新烟碱类化学品暴露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健康效应、毒性机制和分子毒理学靶标尚不清楚.选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模型,将其暴露于吡虫啉(IMI)、烯啶虫胺(NIT)和啶虫脒(ACE)3种典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利用基因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基因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将基因分为7个模块,其中5个模块基因表达模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从上述5个模块中共富集出57条通路与236个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脂肪酸代谢、葡萄糖代谢、凋亡及神经系统.从各模块中筛选出连通性最高的20个关键基因,其中,Blue及Red模块中关键基因主要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B成员2(SERPINB2)及酰基辅酶A脱氢酶中链(ACADM).本研究提示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敏感靶标,可为该类化学品的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酸代谢 神经系统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忠 高毅 +1 位作者 汪艳 潘明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73-97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并就hBMSCs的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超微结构、核型等方面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BMSCs形态学...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并就hBMSCs的表型、细胞周期、生长曲线、超微结构、核型等方面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条件培养基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hBMSCs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的表面标记以及细胞周期;绘制hBMSCs的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hBMSCs的超微结构;Giemsa染色检测hBMSCs的细胞核型。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分离出纯度较高的hBMSCs。hBMSCs贴壁生长,以长梭形为主。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5%。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CD29、CD34、CD44、CD45、CD71、CD105、CD166、HLA-ABC、HLA-DR、UEA-1阳性表达细胞比率分别为95.3%、1.8%、94.7%、0.8%、96.2%、96.6%、92.7%、96.3%、1.1%、98.7%。hBMSCs的生长曲线呈S形,在传代7代之前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超微结构显示hBMSCs表面较多突起,孔隙较多,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囊腔扩张,可见大量蛋白分泌物。核型分析显示第3、6代hBMSCs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均未发生变化。结论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得到纯度较高的hBMSCs,能表达hBMSCs的表型特征。hBMSCs能在体外较长期培养,细胞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 培养 生物学鉴定
原文传递
鹿茸多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P-2和Run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洪长 张莹 +5 位作者 刘明昕 潘志 律广富 陈港 姜鸿远 郭骏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A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对骨合成及h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BMSCs分为对照组和5、10、15、20g·L-1 VAP组,通过检测各组hBMSCs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确定体外用药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与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对照组和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VAP各组细胞中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10g·L-1 VAP组细胞中ALP活性最高(P<0.01);CCK-8法,10g·L-1 VAP组hBMSCs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P诱导培养第9天hBMSCs增殖率最高,且进入平台期,之后hBMSCs的增殖率开始下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0g·L-1 VAP组hBMSCs中BMP-2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能够提高hBMSCs中ALP活性,促进hBMSCs增殖分化,上调hBMSCs中BMP-2及其下游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VAP对hBMSCs骨形成及骨代谢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牙周再生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朱斌 李楠 +2 位作者 田自锋 张红梅 刘世宇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09-713,共5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hBMMSCs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hBMMSCs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和证据。方法分别用酶消化法和离心法培养hPDLSCs和hBM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间充质表面标志物。收集培养的第3代hBMMSCs上清液,利用试剂盒提取exosome,电镜下观察其结构,Western Bolt法检测其CD63表达水平。用hBMMSCs分泌的exosome处理hPDLSCs设为实验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PDLSCs的增殖情况,克隆形成率检测多克隆形成能力,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并定量,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hPDLSCs阳性表达CD29、CD44、CD90、CD146和Stro-1,hBMMSCs阳性表达CD29、CD44、CD90和CD106,两者均阴性表达CD14、CD34和CD45。hBMMSCs分泌的exosome电镜下呈小球状,Western Bolt法检测其强表达CD63。实验组hPDLSCs经MTT法检测其增殖速率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PDLSCs成骨诱导后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定量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qPCR检测成骨基因Runx2、OCN、ALP、BSP和Col-Ⅰ的表达,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MMSCs分泌的exosome可促进牙周膜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牙周膜干细胞 外泌体 成骨分化 牙周再生
原文传递
3种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促内皮祖细胞血管形成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斯琪 卢海源 程腊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91,共8页
目的:比较人骨髓、脂肪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促进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形成血管以及维持血管稳定的能力。方法:采用体外共培养成血管试验比较3种来源的MSCs促EPCs形成管状... 目的:比较人骨髓、脂肪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促进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形成血管以及维持血管稳定的能力。方法:采用体外共培养成血管试验比较3种来源的MSCs促EPCs形成管状结构的能力;采用体内基质胶Matrigel成血管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3种MSCs促进EPCs在体内形成功能血管的能力。结果:EPCs在脂肪MSCs单层上形成的管状结构长度和节点数均高于在骨髓和脐带MSCs单层上的形成数;EPCs与脂肪MSCs在Matrigel上共培养时形成的毛细血管样结构稳定性高于骨髓和脐带MSCs;脂肪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形成大量有血流灌注的功能血管,脐带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形成少量有血流灌注的功能血管,而骨髓MSCs与EPCs在体内Matrigel中只形成有血细胞渗漏的不完整血管。结论:脂肪MSCs在体内、体外促EPCs形成血管结构并维持其稳定的能力高于骨髓和脐带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血管生成 血管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