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9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DVI的三江源地区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50
1
作者 李辉霞 刘国华 傅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95-5504,共10页
采用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站资料,在掌握近10a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基础上,分不同植被类型探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分离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NDVI的贡献,定量评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 采用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1∶100万植被类型图和气象站资料,在掌握近10a三江源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基础上,分不同植被类型探讨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通过分离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NDVI的贡献,定量评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三江源地区2001—2010年植被生长呈好转趋势,植被增长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10a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但人类活动可在短期内加快植被变化速率,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贡献分别为79.32%和20.68%;降水和气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程度相当,其中受春季和秋季的降水和气温影响最大,尤其是植被生长季前后一个月(4月份和10月份)的气候条件;与林地和灌丛相比,高寒草地受气候条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中高寒草甸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NDVI与降水和气温均具有较高相关性,高寒草原受气温的影响比较大,而高山植被受降水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气候条件利于植被生长的趋势下,2001—2010年三江源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表现出正影响,实测NDVImax与模拟NDVImax之间的残差为0.0863,表明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其中黄河源区东部和长江源区通天河两侧的生态恢复效益最为明显,而在唐古拉山、昆仑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等山脉的周边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仍表现为负影响;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正影响呈现出下降趋势,2001—2010年NDVImax残差的回归斜率为-0.0039,表明生态项目实施的短期行为严重,生态建设的效果缺乏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三江源
下载PDF
双累积曲线方法理论及在水文气象领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237
2
作者 穆兴民 张秀勤 +1 位作者 高鹏 王飞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水文气象要素一致性及其长期演变趋势研究中,双积累曲线(DMC)方法以简单、直观、实用而被广泛应用。近30年来我国学者应用该方法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沙效应取得了良好效果。双累积曲线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分析两个要素(... 在水文气象要素一致性及其长期演变趋势研究中,双积累曲线(DMC)方法以简单、直观、实用而被广泛应用。近30年来我国学者应用该方法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沙效应取得了良好效果。双累积曲线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分析两个要素(或变量)应具有正比关系。故在应用时要注意分析的要素应该具有相同物理成因或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参考变量应该是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自然变化的正确值,特别是在河流水沙分析中,降雨量需用具有代表性的面平均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累积曲线 降雨 径流 输沙 水土保持 土地利用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广州城市及近郊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57
3
作者 管东生 陈玉娟 阮国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3-97,101,共6页
探讨广州城币及近郊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47个代表性土壤点的结果表明,广州表土的Cu、Ni、Zn、Pb、Cr分别为 10.3、23.l、112.8、58.3和42.0 mg/kg.从土壤类型看,除Ni外,路边土壤重金属... 探讨广州城币及近郊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47个代表性土壤点的结果表明,广州表土的Cu、Ni、Zn、Pb、Cr分别为 10.3、23.l、112.8、58.3和42.0 mg/kg.从土壤类型看,除Ni外,路边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最高,农业土壤(果园、菜园、作物土壤)和公园土壤居中,林地土壤普遍最低.汽车尾气和农业化学物质的投入是广州土壤中Pb污染的重要来源.工业活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人类活动 广州 含量特征 聚类分析 重金属污染 汽车尾气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1
4
作者 符淙斌 温刚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22-29,共8页
在对东北西部(主要是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进行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干旱化和生存环境的现状。它们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北方干旱化形势严峻,生态环... 在对东北西部(主要是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进行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干旱化和生存环境的现状。它们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北方干旱化形势严峻,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加剧干旱化的一个主要因素;(3)位于气候和生态系统过渡带的半干旱区具有敏感性和可恢复性的双重特征,是干旱化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4)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规划山川秀美的远景必须遵循生态规律;(5)有序人类活动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北方干旱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6)生态治理的有序人类活动与包产到户的土地承包政策之间存在矛盾;(7)必须正确处理生态治理的投入、经营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化 人类活动 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 中国北方 气候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32
5
作者 杨永兴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18-323,共6页
根据1996 ~1998 年野外考察与研究获得的信息,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论证了若尔盖高原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沼泽旱化,沼泽类型改变,沼泽逆向生态演替,沼泽区沙化,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 根据1996 ~1998 年野外考察与研究获得的信息,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论证了若尔盖高原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沼泽旱化,沼泽类型改变,沼泽逆向生态演替,沼泽区沙化,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沼泽水质变劣,草场退化和鼠害猖獗。剖析了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与人类活动干扰、自然因素作用的关系,进而阐明人类活动干扰是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恶化 沼泽退化 形成机制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35
6
作者 孙艳玲 郭鹏 +1 位作者 延晓冬 赵天宝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7-414,共8页
植被覆盖状况是评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利用GIMMS数据集的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气候数据,对内蒙古地区1982—2000年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降水与该地区植被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变化... 植被覆盖状况是评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利用GIMMS数据集的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气候数据,对内蒙古地区1982—2000年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降水与该地区植被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9年中内蒙古地区植被NDVI总体上呈轻微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同时内蒙古地区植被NDVI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植被受降水的影响较大。此外,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一些地区的植被变化也起到了建设或破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NDVI 降水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05
7
作者 莫多闻 李非 +1 位作者 李水城 孔昭宸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69,共11页
本文对甘肃葫芦河流域第一级阶地剖面的地层进行了观察,并对秦安大地湾附近第一级阶地沉积剖面的沉积相、粘土矿物、碳酸钙、孢粉等古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据此初步恢复了该地区大约距今8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环境演变过程。并... 本文对甘肃葫芦河流域第一级阶地剖面的地层进行了观察,并对秦安大地湾附近第一级阶地沉积剖面的沉积相、粘土矿物、碳酸钙、孢粉等古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据此初步恢复了该地区大约距今8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环境演变过程。并讨论了该地区古环境变化与古人类活动规模和古文化特征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河流域 中全新世 环境演变 古人类活动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机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12
8
作者 史奕 陈欣 沈善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491-1494,共4页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 ,它的形成不仅是自然的过程 ,而且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 ,即土地利用变化、耕作干扰、有机肥施用以及种植制度和轮作方式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结构的改善不仅决定于输入有机碳的总量 ,而且与有机质...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位 ,它的形成不仅是自然的过程 ,而且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 ,即土地利用变化、耕作干扰、有机肥施用以及种植制度和轮作方式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结构的改善不仅决定于输入有机碳的总量 ,而且与有机质的组成和特征有关 .因有机质的组成和特征不同 ,使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的稳定作用具有不同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机制 人类活动 影响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 被引量:115
9
作者 巩杰 赵彩霞 +1 位作者 谢余初 高彦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41-2048,共8页
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是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开展以人类活动为风险源的生态风险评价,揭示流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变化规律,对于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脆弱... 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是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开展以人类活动为风险源的生态风险评价,揭示流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变化规律,对于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脆弱度构建了流域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以甘肃白龙江流域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以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为平台,通过空间采样和地统计空间插值得到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而言,白龙江流域西北部和北部的生态风险高于流域的西部和南部山区;在白龙江流域各县区中,武都和宕昌县的生态风险较高,迭部县和文县的生态风险较低.今后应加强流域土地利用综合管理和人类活动调控,开展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降低不合理人为干扰的生态风险和危害,实现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的"多赢",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态过渡带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
原文传递
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1
10
作者 罗云峰 周秀骥 李维亮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72-581,共10页
由于工业活动的影响,对流层气溶胶含量明显增加。他们通过直接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以及改变其它辐射强迫因子(云、臭氧)的大小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近年来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具有与CO2温室气体大小相当、符号... 由于工业活动的影响,对流层气溶胶含量明显增加。他们通过直接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以及改变其它辐射强迫因子(云、臭氧)的大小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近年来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具有与CO2温室气体大小相当、符号相反的辐射强迫效应。他们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削弱温室气体的变暖趋势,对气候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文章就人为气溶胶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做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秦岭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 被引量:100
11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4 位作者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5-438,共14页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400 m以上为0.5以下的低值区;2)秦岭地区的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对气温的响应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时滞效应,而与降水的响应存在以滞后1个月为主的时滞效应;3)人类活动对秦岭地区植被变化的作用日趋增强,且以正向作用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负向作用则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秦岭地区植被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解释能力依次为人类活动>降水>气温>潜在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双重响应 秦岭地区
原文传递
城市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特征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86
12
作者 何跃 张甘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人为活动的深刻影响,城市土壤的一些性质被强烈地改变。城市土壤有机质由于来源的多样性和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活动的影响,其组成和分布特征表现出异质性和多样性。本研究以南京市为对象,研究了功能区之间土壤有机碳和黑...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人为活动的深刻影响,城市土壤的一些性质被强烈地改变。城市土壤有机质由于来源的多样性和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活动的影响,其组成和分布特征表现出异质性和多样性。本研究以南京市为对象,研究了功能区之间土壤有机碳和黑碳含量的差异。与郊区土壤相比,城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通过对有机碳组成的分析发现其中稳定的黑碳含量较郊区土壤明显偏高,且在不同功能区之间呈现差异性,体现了人为影响过程和污染来源的差别。同时发现路边绿化带土壤正受到来自交通环境的强烈影响,其有机碳和黑碳含量与其他功能区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功能区之间因人为影响的差异,土壤中黑碳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的比值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可以指示黑碳的可能来源。城市土壤环境中黑碳可能构成了总有机碳中的很大部分,这与自然土壤有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人类活动 城市土壤 有机碳 黑碳 污染
下载PDF
脆弱性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到综合实践 被引量:94
13
作者 杨飞 马超 方华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1-453,共13页
从20世纪60年代脆弱性概念提出到21世纪脆弱性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新科学,脆弱性已成为评价地区发展状况的依据以及衡量未来发展规划的判据。基于国内外脆弱性研究文献的回顾和总结,回顾了脆弱性概念起源与发展,梳理了脆弱性评价的定性... 从20世纪60年代脆弱性概念提出到21世纪脆弱性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新科学,脆弱性已成为评价地区发展状况的依据以及衡量未来发展规划的判据。基于国内外脆弱性研究文献的回顾和总结,回顾了脆弱性概念起源与发展,梳理了脆弱性评价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科学评述了21世纪以来脆弱性研究的新进展:评价方法创新、多尺度精细评价、多源数据挖掘、关键要素阈值界定、人为活动影响和脆弱性演化机理综合研究。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脆弱性进展迅速,主要特点为多元化、多角度、精细化和综合化,表现为评价数据和方法的多元化;横向空间对比和纵向时间序列的多角度分析;多尺度精细评价;关键要素阈值与演化机理综合研究。未来,脆弱性研究应完善脆弱性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关注耦合系统脆弱性过程与机制,探究脆弱性驱动因素和演化机理,科学界定脆弱性关键要素阈值,挖掘和提取多源遥感数据信息,开展系统脆弱性动态评价和时空分析,实现脆弱性定量评价与综合实践,最终满足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评价方法 耦合系统 多源遥感 人为活动 要素阈值 综合实践
下载PDF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被引量:82
14
作者 乌云娜 裴浩 白美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2-297,T001,T002,共8页
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动态、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 ,认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类过度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而其西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为活动加速了自然沙漠化的进程。还进行了... 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动态、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 ,认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类过度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而其西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为活动加速了自然沙漠化的进程。还进行了沙漠化有关概念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土地沙漠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防治
下载PDF
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被引量:83
15
作者 钱正英 陈家琦 冯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人类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和改造力度,并引发了河流自身和周边环境的一系列问题.中国近几十年来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进行水利建设,虽取得了巨大效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续利用.为了引... 人类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和改造力度,并引发了河流自身和周边环境的一系列问题.中国近几十年来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进行水利建设,虽取得了巨大效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续利用.为了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首先从河流的形成和发展、河流的自然功能、河流的基本特征等方面阐释了河流自身的发展规律,然后论述了人类活动和河流演变的相互影响,最后针对中国河流的现状和问题,指出: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河流和谐发展,并且要研究和处理好总体要求和区别对待方面的问题,保证生态和环境需水方面的问题以及河流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河流 和谐发展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16
作者 魏辅文 聂永刚 +2 位作者 苗海霞 路浩 胡义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0-437,共8页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是核心,它既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物种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内的物...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是核心,它既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物种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许多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的,而动物有机体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物种多样性,特别是动物种类多样性将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愈来愈显著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过度利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现象已对物种的生存产生了严重威胁.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丧失为主线,回顾了近10多年来在该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关注人类活动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特征及其危害,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方法,并根据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提出了未来生物多样性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多样性丧失 人类活动 保护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潮白河径流分布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4
17
作者 姚治君 管彦平 高迎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9-606,共8页
利用潮白河五个水文站1956年以来的径流资料,应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潮白河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规律,计算了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潮白河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丰水时段历时很短,而枯水时段历时很长。应用累积滤波器... 利用潮白河五个水文站1956年以来的径流资料,应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潮白河径流的年际、年内分配规律,计算了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潮白河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丰水时段历时很短,而枯水时段历时很长。应用累积滤波器和肯德尔秩次相关法,对年径流变化趋势所作的定性和定量的结果表明,潮白河年径流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显著。根据年径流累积曲线和回归分析,人类活动是引起潮白河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白河 年径流 变化趋势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冻土变化与青藏公路的稳定性问题 被引量:84
18
作者 吴青柏 童长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0-355,共6页
气候转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多年冻土地温升高,厚度减薄,岛状多年冻土向北推移等,这些变化严重地于扰和影响了青藏公路的稳定性。考虑到这些变化和工程稳定性,青藏公路稳定性可分为6个带:极不... 气候转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多年冻土地温升高,厚度减薄,岛状多年冻土向北推移等,这些变化严重地于扰和影响了青藏公路的稳定性。考虑到这些变化和工程稳定性,青藏公路稳定性可分为6个带:极不稳定带;稳定带;基本稳定带;基本稳定过渡带;不稳定带;极不稳定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转暖 公路 稳定性 青藏公路 冻土变化
下载PDF
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83
19
作者 丁一汇 《中国水利》 2008年第2期20-27,共8页
在认识人类活动对近百年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中,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起了关键性作用。自1990年以来的17年间,IPCC主要通过四次评估报告不断加深对人类活动引起近百年气候变化的认识。这是通过提供三个方面的证据实现的:(1)温... 在认识人类活动对近百年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中,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起了关键性作用。自1990年以来的17年间,IPCC主要通过四次评估报告不断加深对人类活动引起近百年气候变化的认识。这是通过提供三个方面的证据实现的:(1)温室气体自工业化时代以来(1750年以后)的迅速增加,(2)近百年地表和对流层温度以及海洋温度明显增加的观测事实,(3)根据气候模式进行的对过去100年气候变化的模拟。它证明,近百年气候变暖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造成,但最近50年大部分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本文首先阐述人类活动在影响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对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若干争议也作了简略介绍和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全球水资源系统和水资源管理有重大影响,文中从大气温度、降水、海平面上升和蒸散发的变化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为采取适应措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 自然气候波动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文与地貌特征变异及其成因 被引量:80
20
作者 陈晓宏 陈永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9-436,共8页
采用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数十年来的人类活动和水文特征资料,通过分析人类活动的水文响应特征,发现该地区近10年多来水文情势发生了显著异变。主要表现在河道人工采沙以及大洪水冲刷导致河床下切,部分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异变。部分河段冲... 采用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数十年来的人类活动和水文特征资料,通过分析人类活动的水文响应特征,发现该地区近10年多来水文情势发生了显著异变。主要表现在河道人工采沙以及大洪水冲刷导致河床下切,部分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异变。部分河段冲淤特征倒转,汊河分水分沙比发生变化。围垦、桥梁、码头建设以及水闸的不合理调度使得水量集中,蓄滞洪能力减小,河道流量增加。三角洲上部河床剧烈下切,汇流速度加快;而口门多呈淤积状态,加之海平面上升,潮流顶托阻水,三角洲腹地水位抬升,洪涝威胁加剧。剧烈人类活动是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文与地貌特征变异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网河区 水文地貌特征 成因 人类活动 人工采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