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呼吸道博卡病毒感染 被引量:62
1
作者 瞿小旺 漆正宇 +9 位作者 段招军 刘劲松 刘巧突 刘文培 黄灿平 谢志萍 彭夫望 高寒春 郑丽舒 侯云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了解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我国儿童急性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情况。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月收集的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es,NPA)进行了HBoV基因检测。将PC... 了解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我国儿童急性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情况。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月收集的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es,NPA)进行了HBoV基因检测。将PCR阳性产物进行TA克隆,测序,并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HBoV序列进行比较分析。72份标本中共检测到6份HBoV阳性扩增产物,阳性率为8.3%(6/72),该6例HBoV刚性患儿临床均有肺炎或支气管肺炎症状。由此可以初步看出HBoV可能也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病原,且可能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细小病毒B19 博卡病毒
下载PDF
2016-2018年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偏肺病毒、博卡病毒和腺病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钟家禹 陈馥盈 +7 位作者 谢嘉慧 唐盈 冯浩然 张莹莹 罗峰 陈翊 林涛 朱冰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37-242,共6页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儿童中人偏肺病毒(HMPV)、人博卡病毒(HBoV)和腺病毒(ADV)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因ARTIs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住院的患儿咽拭子等标本13597例,应用实时荧...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儿童中人偏肺病毒(HMPV)、人博卡病毒(HBoV)和腺病毒(ADV)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因ARTIs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住院的患儿咽拭子等标本13597例,应用实时荧光探针RT?PCR方法检测HMPV、HBoV和ADV.结果 2016?2018年腺病毒的总检出率为7.81%(1 062/13 597);2016年腺病毒检出率为6.73%(290/4 310),2017年的检出率为6.24%(323/5178),2018年前8个月ADV的检出率为10.93%(449/4 109).2016?2018年偏肺病毒总检出率为2.29%(312/13 597),2016年HMPV检出率为0.91%,有5个月份没有检出病毒,2017年检出率为2.47%,2018年前8个月为3.53%.博卡病毒2016?2018年的总检出率为4.24%(576/13 597),2016年HBOV检出率为4.43%,2017年检出率为4.21%, 2018年前8个月份检出率为4.06%.2016?2018检测结果表明腺病毒感染主要以夏季感染为主,博卡病毒主要以秋季为主要的流行季节,偏肺病毒以春夏为流行高峰.三种病毒主要导致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博卡病毒和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比腺病毒的要高.腺病毒、偏肺病毒和博卡病毒感染≤2岁患儿感染率分别为63.84%、76.28%和86.98%.结论 腺病毒和博卡病毒是广州地区ARTIs儿童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偏肺病毒感染率相对较低.博卡病毒和偏肺病毒是诱发部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偏肺病毒 博卡病毒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5岁以下儿童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的相关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程远 陈德晖 +1 位作者 黄向晖 蔡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分析5岁以下喘息性疾病患儿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喘息住院且咽拭子病毒PCR检测阳性的5岁以下儿童共627例的病毒检测结果及临... 目的分析5岁以下喘息性疾病患儿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喘息住院且咽拭子病毒PCR检测阳性的5岁以下儿童共627例的病毒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检测出RSV、hMPV、hBoV阳性者共286例,其中RSV173例(27.59%),hMPV70例(11.16%),hBoV43例(6.86%)。5岁以下喘息性疾病患)LRS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hMPV主要在春季流行,hBoV主要在夏季流行。不同年龄段组、临床诊断组以及喘息严重程度之间病毒检出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SV在〈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以及中度喘息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hMPV多见于1-3岁、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及轻中度喘息的患儿;而hBoV的检出率与年龄、疾病临床诊断和喘息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结论RSV是诱发婴儿早期喘息及毛细支气管炎的最常见病毒,而hMPV和hBoV也是诱发儿童喘息的重要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息 呼吸道合胞病毒 偏肺病毒 博卡病毒 儿童
下载PDF
2009—2010年苏州地区博卡病毒感染住院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蓓荃 季伟 +6 位作者 蔡利红 孙慧明 严永东 丁云芳 邵雪君 张学兰 徐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3 826例患儿的痰标本,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 DNA,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3 826例患儿的痰标本,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 DNA,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3)和腺病毒,同时采用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RNA,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支原体DNA,分析HBo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进行比较。结果 3 816份标本共检测到HBoV 272例(7.13%),仅次于RSV;HBoV单独感染率为32.7%,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率为18.38%,高于RSV和其他病毒的合并感染率(P<0.05)。HBo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夏季最多;6~18月龄婴幼儿检出率最高,占48.17%。在住院患儿中,HBoV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85.39%),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96.63%)、喘息(46.07%)、发热(56.18%)。与RSV相比,HBoV感染患儿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均高于R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V是苏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有单独的致病性,与RSV相比,在年龄、季节分布、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博卡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临床特征 儿童
下载PDF
小儿人博卡病毒感染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林峰 曾爱平 +8 位作者 杨宁敏 林海燕 郑昌华 李桦 陈弘 李旭阳 郁明素 杨宝顺 金大智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9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人博卡病毒检测方法与小儿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小儿人博卡病毒感染的诊治技术。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患者鼻咽部抽取物、咽拭子和血清标本中的人博卡病毒DNA及特异性抗体,并全面分析感染患儿的各种临... 目的研究人博卡病毒检测方法与小儿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小儿人博卡病毒感染的诊治技术。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患者鼻咽部抽取物、咽拭子和血清标本中的人博卡病毒DNA及特异性抗体,并全面分析感染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及常规实验室检测,同时做远期随访。结果24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中检出人博卡病毒DNA阳性7例,阳性率为2.92%,其临床表现以高热、阵咳为主,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和血生化指标大多正常。X线胸片表现无特异性,远期随访心肺功能良好。结论人博卡病毒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是灵敏、特异的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博卡病毒 感染 荧光定量PCR 蛋白免疫印迹
下载PDF
1527例喘息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宇清 季伟 +5 位作者 严永东 陈正荣 储矗 邵雪君 张学兰 徐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了解当前喘息儿童病毒感染病原学的状况。方法对2010至2011年因喘息住院治疗的1527例儿童应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实时PCI0方法检测人类博卡病毒(hBoV),同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合... 目的了解当前喘息儿童病毒感染病原学的状况。方法对2010至2011年因喘息住院治疗的1527例儿童应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实时PCI0方法检测人类博卡病毒(hBoV),同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A、IVB)、副流感病毒(PinfⅠ~Ⅲ)和腺病毒(ADV)。结果1527例患儿的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者705例,总检出率46.2%,其中〈3岁患儿占90.1%;分别为RSV344例(22.5%)、PinfⅢ156例(10.2%),hBoV89例(5.8%),hMPV60例(3.9%),ADV18例(1.4%),PinfI18例(1.2%),IVB11例(O.7%),IVA8例(0.5%),PinfⅡl例(0.1%)。合并感染2种病毒者38例,最常见为hMPvA并hBoV感染(21.1%)和RSvA并hBoV感染(21.1%)。相比hMPV.PinfⅢ、hBOV感染患儿,RSV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小,气促、呼吸困难、紫绀表现更多见,平均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RSvJ惑染于每年的1至3月及10至12月间流行,hMPV的检出高峰在2至4月,PinfⅢ的检出高峰在6至7月,hBoV的检出高峰在6至8月。结论RSv是诱发儿童喘息最常见的病毒病原,hBoV和hMPV位居第3、4位,Rsv为冬春季节引起喘息的主要病原,PinfⅢ、hBoV为夏秋季节引起喘息的主要病原。hMPV和hBoV感染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RSV感染怠扎年龄较小、病情柱对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息 呼吸道合胞病毒 人类偏肺病毒 人类博卡病毒 儿童
下载PDF
人博卡病毒载量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丁小芳 张兵 +2 位作者 钟礼立 谢乐云 肖霓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了解人类博卡病毒(HBoV)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载量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PAs)1 554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了解人类博卡病毒(HBoV)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载量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PAs)1 554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种RNA病毒和ADV、HBoV 2种DNA病毒,并同时检测HBoV阳性患儿的病毒载量。结果 1 554份标本中1 212份(77.99%)检出病毒,275份(17.70%)HBoV检出阳性。HBoV阳性病例中<3岁者占94.9%,男性多于女性。275例HBoV阳性病例中,单一感染45例(16.36%),混合感染230例(83.64%),两者病毒载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发热症状的HBoV阳性患儿病毒载量高于无发热者,有喘息症状的病毒载量高于无喘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V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病毒载量高的患儿,临床更易出现发热、喘息等症状,但疾病严重程度及混合感染与病毒载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博卡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载量 儿童
原文传递
人博卡病毒与儿童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病临床相关性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曾玫 王晓红 +1 位作者 俞蕙 朱启镕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0-584,共5页
目的 通过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对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病的临床致病意义.方法 2008年10至12月,我们采集了436份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和150份术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同期,收集22... 目的 通过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对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腹泻病的临床致病意义.方法 2008年10至12月,我们采集了436份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和150份术后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同期,收集220例因急性腹泻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儿和200例无腹泻症状儿童的粪便标本.HBOV检测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方法.结果 HBOV在436份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中阳性检出率10.3%(45/436),而无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阳性率仅0.7%(1/150),2组HB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6,P〈0.001).HBO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率为44.7%(20/45).呼吸道HBOV感染患儿的年龄为1.3~72个月[平均(18.3±13.6)个月].HBOV在腹泻组粪便中检出率为2.7%(6/220),在无腹泻症状组粪便中检出率为2%(4/200),2组HBO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HBOV阳性的腹泻患儿中,5例同时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粪便中HBOV阳性的患儿都在4岁以下.结论 HBOV呼吸道感染通常见于婴幼儿.本研究支持HBOV与儿童时期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关,但是HBOV对儿童腹泻的致病性未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腹泻 儿童 人博卡病毒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5种腹泻相关病毒感染状况 被引量:14
9
作者 吉彦莉 王永全 +4 位作者 杨青俊 崔海洋 靳博 曹玮 刘潇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年第5期42-45,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5种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北京地区哨点医院2016年1~12月<60月龄急性腹泻患儿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对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同时用巢式PCR检测人博卡...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5种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北京地区哨点医院2016年1~12月<60月龄急性腹泻患儿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对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同时用巢式PCR检测人博卡病毒。结果共采集354份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13.84%,诺如病毒检出率10.45%,肠道腺病毒检出率4.52%,星状病毒检出率3.95%,人博卡病毒检出率7.34%。混合感染18例,占5.08%。轮状病毒发病高峰为冬季,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为春季,其他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2岁以内患儿5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1.63%、78.38%、81.25%、71.43%、84.62%。结论北京地区急性腹泻患儿5种腹泻相关病毒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人博卡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2岁以内患儿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肠道腺病毒 星状病毒 人博卡病毒
原文传递
太原地区急性呼吸道人偏肺病毒和人博卡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云宏 孙宇 +6 位作者 贾云霞 刘燕 兰涛 赵林清 钱渊 朱汝南 王乃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与人博卡病毒(HBoV)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2年11月—2013年5月及2013年11月—2014年5月就诊的ARTIs患儿549例,采集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h...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与人博卡病毒(HBoV)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2年11月—2013年5月及2013年11月—2014年5月就诊的ARTIs患儿549例,采集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hMPV与HBoV。结果 549例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hMPV阳性56例(10.2%),HBoV阳性15例(2.7%)。其中2012年11月—2013年5月hMPV与HBoV检出率分别为12.3%和2.0%,2013年11月—2014年5月hMPV与HBoV检出率分别为6.5%和4.0%,两时间段hM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份hMPV、HBo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PV与HBoV均在<2岁组中检出率最高。hMPV在喘息性支气管炎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结论太原地区hMPV和HBoV与部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ARTIs有关,hMPV是诱发部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偏肺病毒 人博卡病毒 呼吸道感染 儿童
下载PDF
北京地区6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人博卡病毒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占国 李爱华 +3 位作者 张铁钢 龚成 陈萌 黄芳 《疾病监测》 CAS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6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博卡病毒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特征。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从北京市28家哨点医院采集6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5623份,采用Real-time PCR及巢式RT-PCR方法,检测人博卡病...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6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博卡病毒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特征。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从北京市28家哨点医院采集6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5623份,采用Real-time PCR及巢式RT-PCR方法,检测人博卡病毒核酸和基因分型。结果共检出人博卡病毒38例,阳性检出率为0.68%(38/5623),不同年龄组的阳性检出率:0~1岁组为0.88%,1~3岁组为1.00%,3~6岁组为0.34%。3岁以下儿童组比3岁以上儿童组人博卡病毒检测阳性率高(χ2=10.058,P=0.001)。不同时间人博卡病毒阳性检出率:2013年3月为0.48%(1/208),8月为0.90%(2/221),9月为1.52%(4/263),10月为2.00%(9/449),11月为1.52%(8/524),12月为0.35%(2/567),其余月未检出;流行季节为8-11月,高峰期为10月;2014年3月为0.19%(1/519),5月为0.57%(2/348),8月为5.56%(4/72),9月为1.14%(1/88),10月为3.41%(3/88),其余月未检出;流行季节为8-10月,高峰期为8月。7例病例为人博卡病毒与其他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3型病毒)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18.42%(7/38)。38例病例检出的人博卡病毒基因型别均为HBo V1亚型,与参考株HBo V1 ST1和ST2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4%~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8.2%~100.0%。结论北京地区部分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与HBo V相关;北京地区的HBo V以HBo V1亚型为主,流行季节性为8-1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博卡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人博卡病毒基因克隆及衣壳编码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漆正宇 瞿小旺 +6 位作者 刘文培 谢志平 高寒春 郑丽舒 匡治州 郁建平 段招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7-453,共7页
为了解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VP1基因进化关系;阐明HBoV目前具体的变化规律,用PCR的方法扩增了1株HBoV的全基因和9株HBoV的VP1基因,克隆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将HBoV的全基因序列和衣壳序列分别与细小病毒亚科其他14个有代表性... 为了解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VP1基因进化关系;阐明HBoV目前具体的变化规律,用PCR的方法扩增了1株HBoV的全基因和9株HBoV的VP1基因,克隆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将HBoV的全基因序列和衣壳序列分别与细小病毒亚科其他14个有代表性的病毒进行遗传分析,构建进化树,对目前所有可得到的HBoV的17个衣壳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和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HBoV全基因序列与B19关系较远,但衣壳序列遗传关系较近。以有典型性的猫瘟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衣壳蛋白为参照,分析多个HBoV衣壳序列之间的变异情况,显示HBoV衣壳的二级结构基础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序列之间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高抗原区域和感染活性区域。衣壳病毒变异情况显示HBoV在稳定自身的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活跃性以逃避免疫反应,也表现出一定的感染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博卡病毒 克隆 序列分析 B19 猫瘟细小病毒
下载PDF
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人博卡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肖霓光 张兵 +9 位作者 段招军 谢志萍 钟礼立 高寒春 丁小芳 李嘉 宋靖荣 刘震宇 黄寒 侯云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了解人博卡病毒(HBoV)在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比较分析其区域流行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3月长沙地区773份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es,NPAs)样本进... 目的了解人博卡病毒(HBoV)在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比较分析其区域流行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3月长沙地区773份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nasopharyngeal aspirates,NPAs)样本进行HBoV病毒NP1基因检测,将PCR阳性产物测序,并将所测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73例样本中,HBoV阳性例数87例,HBoV感染患儿年龄为18 d~64个月,冬春季节流行,主要的临床诊断与症状是支气管肺炎与咳嗽;所测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不同地区的HBoV N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5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8%,对核苷酸序列作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属于1种基因型。结论长沙地区部分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与人博卡病毒有关,且HBoV感染在低年龄组的儿童中更常见;一种基因型在长沙地区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人类博卡病毒 儿童
下载PDF
人类博卡病毒基因组序列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迪贤 刘巧突 +6 位作者 林应标 戴国知 夏承来 何志雄 张治明 许灿新 廖端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430-1432,共3页
目的对人类博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系统进化以及突变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如BLAST、CLUSTALW等程序对已经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的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人类博卡病毒基因组短小、... 目的对人类博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系统进化以及突变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如BLAST、CLUSTALW等程序对已经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的人类博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人类博卡病毒基因组短小、结构简单;与其它博卡病毒基因组同源性高,尤其是犬细小病毒;目前Gen- Bank中的5株人类博卡病毒根据进化关系分析可分为两群(CRD2、st2、CZ643和st1组成一群,WLL-1单独成群);统计突变发现人类博卡病毒NS1基因突变频率最小,VP1/2基因突变频率高。结论人类博卡病毒很可能是动物博卡病毒传染给人后的变种;稳定的NS1基因很可能成为开发疫苗和防治药物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博卡病毒 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突变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从我国儿童呼吸道标本中首次检出人博卡病毒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巧突 瞿小旺 +5 位作者 熊波 刘劲松 漆正宇 肖斌梅 谭金亮 何吉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调查国内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是否存在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感染。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湖南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鼻咽抽吸物(NPA)进行包括HBoV等12种病毒基因筛查,然后将PCR扩增阳性产物构建到Ppbs-T载... 目的调查国内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是否存在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感染。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湖南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鼻咽抽吸物(NPA)进行包括HBoV等12种病毒基因筛查,然后将PCR扩增阳性产物构建到Ppbs-T载体进行TA克隆及步移法测序,获取全长cDNA,登录Gen Bank作对比研究。结果从某儿童急性肺炎的呼吸道标本中,检获到HBoV基因,该患者11种常见呼吸道病毒PCR均为阴性,唯检出HBoV。患者表现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在儿科诊断为肺炎。结论国内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特别是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部分可能系HBoV感染引起,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人类博卡病毒
下载PDF
WLL-1株博卡病毒(Bocavirus)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林峰 曾爱平 +12 位作者 杨恩 林海燕 郑昌华 陈弘 李桦 李旭阳 郁明素 杨宁敏 金大智 余光创 伯晓晨 文思远 王升启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Human bocavirus,which was firstly discovered in 2005,is a new human parvoviru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In this study,a human bocavirus,named WLL-1 isolate,was identified in Wenlin... Human bocavirus,which was firstly discovered in 2005,is a new human parvoviru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In this study,a human bocavirus,named WLL-1 isolate,was identified in Wenli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The genome of bocavirus WLL-1 has been sequenced and analyzed.Phylogenetic analyses showed that WLL-1 shares 99% homology with other bocaviruses recently reported,but also has some special vari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博卡病毒 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of Human Airway Epithelium in Matrigel for Evaluation of Human Rhinovirus C and Bocavirus Infections 被引量:7
17
作者 CHEN Ya Xiong XIE Guang Cheng +5 位作者 PAN Dong DU Ya Rong PANG Li Li SONG Jing Dong DUAN Zhao Jun HU Bu Ro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Objective Newly identified human rhinovirus C (HRV-C) and human bocavirus (HBoV) cannot propagate in vitro in traditional cell culture models; thus obtaining knowledge about these viruses and developing related va... Objective Newly identified human rhinovirus C (HRV-C) and human bocavirus (HBoV) cannot propagate in vitro in traditional cell culture models; thus obtaining knowledge about these viruses and developing related vaccines are difficul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novel platform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ese types of viruses.Methods A platform for culturing human airway epithelia in a three-dimensional (3D) pattern using Matrigel as scaffold was developed. The features of 3D culture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chemical stai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Nucleic acid levels of HRV-C and HBoV in 3D cells at designated time points were quantitat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Levels of cytokines, whose secretion was induced by the viruses, were measured by ELISA.Results Properties of bronchial-like tissues, such as the expression of biomarkers CK5, ZO-2, and P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lium-like protuberances indicative of the human respiration tract, were observed in 3D-cultured human airway epithelial (HAE) cultures, but not in monolayer-cultured cells. Nucleic acid levels of HRV-C and HBoV and levels of virus-induced cytokines were also measured using the 3D culture system.Conclusion Our data provide a preliminary indication that the 3D culture model of primary epithelia using a Matrigel scaffold in vitro can be used to propagate HRV-C and HB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cell culture human airway epithelium (HAE) human rhinovirus C human bocavirus PROPAGATION
下载PDF
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博卡病毒检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维 林书祥 +4 位作者 李胜英 侯晓巨 黄敬孚 祝益民 杨洪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了解人博卡病毒(HBoV)在天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检测情况和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标本1259份,提取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oV,并采用PCR法扩增阳... 目的了解人博卡病毒(HBoV)在天津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检测情况和基因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标本1259份,提取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oV,并采用PCR法扩增阳性标本HBoV核衣壳蛋白基因片段;随机选取部分产物进行测序确证,将所获得的序列与已知的HBoV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同时对所有标本进行其他多种呼吸道相关病毒检测。结果 1259份标本中HBoV阳性检出率为4.53%(57/1259),其中75%(43/57)发生在6~36月龄的患儿;检出高峰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存在与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对其中36份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证实检测结果确为HBoV,且与已知HBo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结论天津地区部分儿童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可能与HBoV感染相关,且HBoV感染在6~36月龄的婴幼儿中更为常见,夏季为流行高峰;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与已知HBo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基因序列变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博卡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基因同源性 儿童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四种呼吸道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向蕾 陈仕菊 +3 位作者 王昕 吕星 陆家海 房师松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建立快速检测人腺病毒(HADV)、人博卡病毒(HBoV)、人偏肺病毒(HMPV)、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等四种呼吸道病毒的方法。方法寻找四种呼吸道病毒的相对保守序列,针对该序列分别设计4对引物对及其相应的Taqman...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建立快速检测人腺病毒(HADV)、人博卡病毒(HBoV)、人偏肺病毒(HMPV)、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等四种呼吸道病毒的方法。方法寻找四种呼吸道病毒的相对保守序列,针对该序列分别设计4对引物对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将此保守序列作为目的基因片段,使用一步法RT-PCR试剂盒建立、优化反应体系;采用10倍稀释体外转录RNA,检测建立的体系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建立反应体系标准曲线;通过临床样本检验体系的特异性。结果 HADV、HBoV、HMPV、HRSV四种病毒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 copies/μl,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HADV R2=0.9998,HBoV R2=0.9981,HMPV R2=0.9981,HRSV R2=0.9947和0.9965,扩增效率分别为:HADV 105.08%,HBoV 107.81%,HMPV 102.08%,HRSV FAM荧光106.38%及CY5荧光107.95%。荧光RT-PCR反应体系检测体外转录的RNA的各个拷贝数浓度的变异系数均较低,对临床样本检验的特异性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体系可快速、准确地检测人HADV、HBoV、HMPV、HRSV等四种呼吸道病毒,且重复性较好,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腺病毒 人博卡病毒 人偏肺病毒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新近报道的人Boca病毒VP1、VP2蛋白编码区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林清 钱渊 +3 位作者 朱汝南 邓洁 王芳 Li Yan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新近报道的人Boca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主要结构蛋白编码区基因的特征。方法选择已经过初步研究证明为HBoV NP1基因检测为阳性的2份临床标本BJ3064、BJ3722,应用针对HBoV VP1蛋白编码区基因的PCR引物进行扩增,对...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新近报道的人Boca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主要结构蛋白编码区基因的特征。方法选择已经过初步研究证明为HBoV NP1基因检测为阳性的2份临床标本BJ3064、BJ3722,应用针对HBoV VP1蛋白编码区基因的PCR引物进行扩增,对所获得的PCR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所测到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和种系进化分析。结果从标本BJ3064及BJ3722中扩增得到HBoV VP1蛋白编码区全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2016 bp,编码671个氨基酸。VP2蛋白是在不改变开放性读码框架(ORF)的情况下,由VP1蛋白编码区内起始合成,并与VP1终止于同一终止密码子,长度为1629 bp,编码542个氨基酸。与HBoV原型株ST1、ST2株相比较,BJ3064、BJ3722的VP1及VP2蛋白无论是核苷酸水平还是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均超过98%,但与同属细小病毒的BPV及MVC相应位置的序列相比较,同源性较低,其中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低于60%,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低于50%。VP1及VP2蛋白的编码区基因进化分析显示, BJ3064、BJ3722与ST2之间进化关系较ST1更密切。在BJ3064、BJ3722的VP1蛋白中,也存在类似于MVC的保守性磷酸酯酶A2特异性位点的活性基序(HDXXY)及Ca2+结合位点。结论已得到HBoV的结构蛋白VP1和VP2的全基因,将为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该病毒的病原作用、地位及其在各年龄组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Boca病毒(HBoV) 基因序列分析 VP1蛋白编码区 VP2蛋白编码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