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陌生化与文学产生到接受的本源性关联 |
上官秋实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3
|
|
2
|
文学性的危机与变迁:巴特与洛特曼的启示 |
李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3
|
宋代文学家与《庄子》 |
张爱民
|
《德州学院学报》
|
2005 |
1
|
|
4
|
论唐五代笔记——《全唐五代笔记》前言 |
陶敏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5
|
“经”“文”视阈下的中国文论话语范式研究 |
潘链钰
李建中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3
|
|
6
|
重构文学理论的价值论基座 |
张利群
|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0 |
|
7
|
散文研究:在“反规范”中求“规范” |
张健
周维东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8
|
从模糊性看“天净沙·秋思”的英译 |
翟海霞
|
《巢湖学院学报》
|
2009 |
1
|
|
9
|
文学理论的解构——伊格尔顿文学思想研究 |
李炜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0
|
论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及其原因 |
张杰
陈小波
|
《晋中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1
|
“假象等值”现象在《红楼梦》第三回两个译本中的体现 |
张婧涵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2
|
老话新议: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
张宏梁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3
|
文学研究与学者精神——李维屏教授访谈录 |
周怡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4
|
“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刘知幾文史观再认识 |
赵梅春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5
|
“分级阅读”与“复合出版”——以春雨教育集团推出的中外文学经典读物为中心 |
陈小洁
|
《山东图书馆学刊》
|
2017 |
0 |
|
16
|
草创时期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诗品》书写 |
贺根民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7
|
文学“内、外”理论及其重释 |
陈吉猛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