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翼几何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强 陈铭 +1 位作者 王保兵 苏兵兵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4-1443,共10页
为研究旋翼几何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自由尾迹法和2阶升力线法的共轴双旋翼气动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共轴双旋翼的旋翼翼型、上下旋翼半径之比、上下旋翼间距、桨叶扭转角以及桨叶尖削比等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 为研究旋翼几何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自由尾迹法和2阶升力线法的共轴双旋翼气动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共轴双旋翼的旋翼翼型、上下旋翼半径之比、上下旋翼间距、桨叶扭转角以及桨叶尖削比等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分析结果综合优化了悬停状态下各旋翼的几何参数.结果表明:旋翼翼型、上下旋翼间距、桨叶扭转角以及桨叶尖削比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上下旋翼间距对其影响较小,综合优化旋翼在拉力系数为0.01时与基准旋翼相比,扭矩系数降低10.5%,悬停效率提高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几何参数 共轴双旋翼 悬停性能 自由尾迹法 综合优化
原文传递
微型扑旋翼飞行器悬停的空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超 吴江浩 《无人系统技术》 2018年第4期33-42,共10页
过去二十年间,昆虫飞行原理的揭示及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微型飞行器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型仿生微型飞行器概念,其中之一便是借鉴蜻蜓前飞原理并耦合旋翼运动的微型扑旋翼布局。回顾了微型扑旋翼悬停飞行的空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过去二十年间,昆虫飞行原理的揭示及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微型飞行器的发展,也催生了新型仿生微型飞行器概念,其中之一便是借鉴蜻蜓前飞原理并耦合旋翼运动的微型扑旋翼布局。回顾了微型扑旋翼悬停飞行的空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为从整体上了解扑旋翼的气动特性,首先借助高速成像技术获得了悬停状态下微型扑旋翼的运动规律,并借助实验测量及数值仿真技术明确了扑旋翼布局的基本气动规律。之后从升力产生及气动效率的角度对比了旋翼、扑翼及扑旋翼三类可悬停微型飞行器布局的气动性能,明确了扑旋翼能够同时满足高升力及高气动效率的气动优势。此外,机翼开孔等多种流动控制手段也被应用于扑旋翼增升设计中。未来为实现工程可应用的微型扑旋翼飞行器,仍需进一步开展微型扑旋翼前飞状态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并开展飞行控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扑旋翼 低雷诺数 悬停 运动测量 气动性能 流动控制
下载PDF
微小型垂直起降飞行器升力螺旋桨实验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大卫 李寒冰 李书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7-902,共6页
为提高微小型无人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载重能力,针对其升力螺旋桨的悬停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参数对比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静推力状态螺旋桨片条理论计算,得出了各种几何参数对几何定距螺旋桨悬停性能影响的一系列结论.给出了... 为提高微小型无人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载重能力,针对其升力螺旋桨的悬停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参数对比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静推力状态螺旋桨片条理论计算,得出了各种几何参数对几何定距螺旋桨悬停性能影响的一系列结论.给出了此类螺旋桨的性能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较大的直径可显著改善悬停性能,同时存在最佳的中等偏低几何螺距、实度和平面形状,但后两个因素对此类螺旋桨的悬停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起降 螺旋桨 悬停性能 片条理论 几何参数
原文传递
用参数辨识法进行直升机悬停性能拓展 被引量:5
4
作者 于雪梅 刘平安 崔秀娟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6-471,共6页
准确计算直升机在不同飞行状态的有效气动参数对于确定直升机飞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以及直升机状态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准确预估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为此,采用无量纲分析法建立直升机悬停状态的数学模型... 准确计算直升机在不同飞行状态的有效气动参数对于确定直升机飞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以及直升机状态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准确预估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为此,采用无量纲分析法建立直升机悬停状态的数学模型,首先对参数重组,确定了几个悬停状态重要参数,包括气动参数和直升机状态参数;然后,以直-9×型直升机为例,结合实际试飞数据,提出了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进行参数辨识的方法;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辨识方法的可行性,并将辨识结果有效地用于直升机悬停性能拓展。结果表明,这种利用参数辨识进行性能拓展的方法是可行的,由于辨识结果是利用实际试飞数据确定的,拓展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少试飞周期,节约试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悬停性能 参数辨识 飞行试验 最小二乘法 可行性分析
原文传递
扑翼柔性变形对悬停气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兴伟 周超英 谢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为研究扑动飞行器悬停时扑翼的变形给气动力及周围流场带来的影响,通过求解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分析了扑翼气动力及其周围流场结构随扑翼柔性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扑翼在悬停扑动时,适当的柔性变形可以提高升力,增大升阻比,有... 为研究扑动飞行器悬停时扑翼的变形给气动力及周围流场带来的影响,通过求解二维Navier-Stokes方程,分析了扑翼气动力及其周围流场结构随扑翼柔性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扑翼在悬停扑动时,适当的柔性变形可以提高升力,增大升阻比,有效地改善气动特性.但是,过度的柔性变形会使扑翼的气动特性恶化,升力和升阻比随着过度的变形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翼 悬停 气动特性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旋翼间距对微型四旋翼无人机负载特性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沛 雷斌 朱建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8-984,共7页
结合雷诺平均N-S(Navier-stokes)方程以及Laminar层流模型建立了微型四旋翼无人机旋翼流场的三维模型,通过求解N-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微型四旋翼悬停状态下不同旋翼间距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旋翼升力测量实验以及非定常计算得到的仿真误... 结合雷诺平均N-S(Navier-stokes)方程以及Laminar层流模型建立了微型四旋翼无人机旋翼流场的三维模型,通过求解N-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微型四旋翼悬停状态下不同旋翼间距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旋翼升力测量实验以及非定常计算得到的仿真误差为8.17%,验证了仿真数据的有效性。分别对升力、力矩以及悬停效率进行分析,得到了旋翼间距3.8 r是最佳的微型四旋翼间距方案的结论;进一步对单旋翼以及不同旋翼间距的流场进行分析得出旋翼之间的气动扰动可以改变翼尖涡的强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间距 N-S方程 升力系数 悬停效率 翼尖涡
下载PDF
共轴反桨涵道式推进单元地面效应气动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瀚 项昌乐 徐彬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40-1449,共10页
为了研究共轴反桨涵道式推进单元近地面悬停时的气动特性,通过气动性能测试分别研究了转速、桨盘间距和离地距离对推进单元的气动影响。同时,通过CFD数值仿真分析了其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分析了共轴反桨涵道式推进单元地面效应的流场特... 为了研究共轴反桨涵道式推进单元近地面悬停时的气动特性,通过气动性能测试分别研究了转速、桨盘间距和离地距离对推进单元的气动影响。同时,通过CFD数值仿真分析了其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分析了共轴反桨涵道式推进单元地面效应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当涵道扩散口到地面的距离小于两倍桨盘半径时,地面效应开始起作用;当离地距离小于一倍桨盘半径时,地效非常显著,品质因子(FM)最高提升了约30%。随着离地距离的减小,涵道拉力随之降低,这是由于入流速度的降低导致涵道唇口处的压力峰值下降。桨盘间距对地面效应影响不大。涵道以及螺旋桨的拉力、反扭矩与螺旋桨转速的平方近似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反桨 涵道 推进单元 地面效应 悬停工况 气动性能 品质因子(FM)
原文传递
直升机旋翼几何外形对悬停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毛景刚 黄章峰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0,30,共5页
以某两套直升机全尺寸旋翼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为基本桨,另一个为改进桨,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旋翼悬停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两套旋翼的品质特性以及几何形状的改变对悬停效率影响... 以某两套直升机全尺寸旋翼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为基本桨,另一个为改进桨,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旋翼悬停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两套旋翼的品质特性以及几何形状的改变对悬停效率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桨相比基本桨悬停效率提高了4%左右,桨叶的受力分布和桨尖处的空气流动也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悬停 几何优化 气动性能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水下航行器的悬停与回旋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曜 沈建锋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0,共4页
悬停和回旋是水下航行器重要的运动状态,保持悬停和回旋运动的稳定是水下航行器设计的关键,因而研究水下航行器的悬停和回旋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立水下航行器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基础上,运用Matlab/Simulink模块对水下航行器的悬停... 悬停和回旋是水下航行器重要的运动状态,保持悬停和回旋运动的稳定是水下航行器设计的关键,因而研究水下航行器的悬停和回旋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立水下航行器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基础上,运用Matlab/Simulink模块对水下航行器的悬停与空间回旋状态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影响悬停和回旋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水下航行器悬停和回旋运动的规律,所得结论可直接应用到水下航行器的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悬停 回旋特性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基于ILMI的直升机悬停控制律设计
10
作者 赵凯瑞 王新民 +1 位作者 余翔 李俨 《飞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2,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直升机悬停控制律设计方法。在建立了直升机数学模型后,通过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ILM I)求解基于线性二次型的直升机悬停控制律,使得直升机能达到满意的悬停性能指标,并且明显降低了控制器的保守性。仿真结果表明,使... 提出了一种新的直升机悬停控制律设计方法。在建立了直升机数学模型后,通过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ILM I)求解基于线性二次型的直升机悬停控制律,使得直升机能达到满意的悬停性能指标,并且明显降低了控制器的保守性。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同时满足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与使用标准线性二次型方法设计的控制器相比,其性能指标在横侧向提高了12.3%,纵向提高了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停控制 选代线性矩阵不等式 线性二次型性能
下载PDF
桨叶翼型弯度对摆线桨悬停状态的气动性能影响
11
作者 钱悦 黄典贵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0-1509,共10页
以悬停状态下的摆线桨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桨叶相对弯度X和最大弯度位置Y对摆线桨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桨叶为对称翼型的摆线桨相比,当桨叶具有一定弯度且最大弯度位置适中时,摆线桨气动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以悬停状态下的摆线桨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桨叶相对弯度X和最大弯度位置Y对摆线桨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桨叶为对称翼型的摆线桨相比,当桨叶具有一定弯度且最大弯度位置适中时,摆线桨气动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当桨叶相对弯度X为4%C(C为翼型弦长)、最大弯度位置Y距离前缘40%C^50%C时,摆线桨升力和气动功耗比较低,悬停效率最高,整体气动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桨 悬停 相对弯度 最大弯度位置 气动性能
原文传递
微型旋翼悬停状态气动性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唐正飞 王畅 高卓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7-362,共6页
为了了解微型直升机工作时相关的气动知识,建立了一套微型旋翼悬停状态气动性能分析方法。该方法包含了低雷诺数下微型旋翼桨叶翼型的二维气动特性分析的CFD技术和旋翼气动特性分析的动量/叶素理论。对影响微型旋翼悬停性能的因素做了... 为了了解微型直升机工作时相关的气动知识,建立了一套微型旋翼悬停状态气动性能分析方法。该方法包含了低雷诺数下微型旋翼桨叶翼型的二维气动特性分析的CFD技术和旋翼气动特性分析的动量/叶素理论。对影响微型旋翼悬停性能的因素做了初步分析,合适的翼型弯曲、桨叶尖削等,有助于提高微型旋翼的最大悬停效率。文中还对分析的部分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旋翼 低雷诺数 悬停性能 动量-叶素理论 CFD方法
下载PDF
基于升力面自由尾迹的直升机旋翼悬停性能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谭剑锋 王浩文 林长亮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9-257,共9页
最大悬停效率(FMmax)作为衡量旋翼悬停性能的常用指标,反映了旋翼能达到的最大悬停效率,但不能反映旋翼在一定桨叶载荷范围内保持高悬停效率的能力,本文给出了旋翼悬停保持能力的定义。为更准确地反映桨叶涡量分布,建立了基于升力面理... 最大悬停效率(FMmax)作为衡量旋翼悬停性能的常用指标,反映了旋翼能达到的最大悬停效率,但不能反映旋翼在一定桨叶载荷范围内保持高悬停效率的能力,本文给出了旋翼悬停保持能力的定义。为更准确地反映桨叶涡量分布,建立了基于升力面理论的桨叶气动模型;考虑有弯度翼型的影响,将涡量布置于翼型中弧线,随后基于自由尾迹模型、耦合刚性桨叶挥舞运动方程、翼型动态失速模型以及二阶精度时间步进格式建立了升力面自由尾迹方法。通过计算模型旋翼在不同桨尖马赫数下的悬停效率,并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相比于升力线自由尾迹方法,建立的升力面自由尾迹分析方法能显著提高旋翼悬停效率计算精度。最后分析旋翼关键设计参数对悬停性能的影响,得到设计参数影响旋翼悬停保持能力的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尾迹 升力面 旋翼 悬停性能 悬停保持能力
原文传递
桨叶外形对共轴刚性旋翼悬停性能影响的CFD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招启军 朱正 原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3-661,共9页
桨叶外形是影响共轴刚性双旋翼直升机悬停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影响机理对提高共轴刚性旋翼的悬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外形参数对旋翼气动特性影响的分析精度,首先,基于运动嵌套网格技术和可压RANS方程,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共... 桨叶外形是影响共轴刚性双旋翼直升机悬停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影响机理对提高共轴刚性旋翼的悬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外形参数对旋翼气动特性影响的分析精度,首先,基于运动嵌套网格技术和可压RANS方程,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共轴刚性双旋翼悬停流场模拟的CFD方法;然后,进行了悬停状态共轴旋翼流场气动特性的计算分析,得到上、下旋翼拉力和扭矩沿桨叶展向和周向的分布特征;最后,着重进行了桨叶平面外形参数对共轴刚性旋翼悬停性能影响的分析,包括后掠角、后掠起始位置及尖削非线性弦长分布等,得到不同参数下共轴刚性旋翼悬停效率和压强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桨尖后掠能够使负压中心外移,延缓气流分离,从而提高悬停效率;尖削及桨叶面积集中在中部段的非线性弦长分布能够有效对桨尖进行卸载,优化气动载荷分布,从而改善悬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刚性双旋翼 高速直升机 桨叶外形 悬停性能 NAVIER-STOKES方程 运动嵌套网格技术
下载PDF
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气动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仁良 谷伟岩 +2 位作者 席华彬 于雪梅 张学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准确计算直升机的悬停升限依赖于诸如桨尖损失系数,非均匀旋翼诱导速度分布,旋翼下洗引起的直升机增重效应及发动机与旋翼之间的功率传递系数等气动参数的准确度。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准确预估以上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本... 准确计算直升机的悬停升限依赖于诸如桨尖损失系数,非均匀旋翼诱导速度分布,旋翼下洗引起的直升机增重效应及发动机与旋翼之间的功率传递系数等气动参数的准确度。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准确预估以上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上述气动参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的运动方程,实测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相关信息,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得到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然后,利用辨识结果确定直升机的悬停升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及相应的悬停升限,且具有飞行试验简便,不受直升机装载和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限制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悬停性能 参数辨识 飞行试验
下载PDF
基于试飞的直升机悬停状态地面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飞的直升机悬停状态地面效应研究方法,该方法在建立无量纲形式的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飞行试验实测直升机在不同重量和不同离地高度悬停时的发动机扭矩、大气条件等参数,利用参数辨识的方法确定无量纲... 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飞的直升机悬停状态地面效应研究方法,该方法在建立无量纲形式的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飞行试验实测直升机在不同重量和不同离地高度悬停时的发动机扭矩、大气条件等参数,利用参数辨识的方法确定无量纲形式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模型中的相关空气动力参数及地面效应模型。采用本文所述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直升机有、无地效时的悬停性能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悬停性能 地面效应 参数辨识 飞行试验
下载PDF
某型机悬停性能问题的排查方法
17
作者 徐玉貌 姜滨 +1 位作者 林逸平 孟胜学 《直升机技术》 2010年第4期37-41,47,共6页
某型机试飞时发现,直升机悬停时的起飞重量,比理论计算值低150kg以上,比国外类似机种飞行手册中的数据低约220kg。详细介绍了排查该型机悬停性能问题的方法和具体所做的工作,给出排查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可以为国内其它机型解决... 某型机试飞时发现,直升机悬停时的起飞重量,比理论计算值低150kg以上,比国外类似机种飞行手册中的数据低约220kg。详细介绍了排查该型机悬停性能问题的方法和具体所做的工作,给出排查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可以为国内其它机型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停性能 需用功率 可用功率 发动机 扭矩 测试
下载PDF
基于线性规划的直升机旋翼性能优化分析
18
作者 蔡伟 曹金华 吴奎发 《直升机技术》 2011年第4期21-24,共4页
针对直升机的悬停飞行状态,建立了一个基于线性规划的旋翼性能优化分析模型。应用该分析模型,以四叶模型旋翼为算例,对优化前后桨叶扭转角和环量值的分布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所建立的优化方法对旋翼... 针对直升机的悬停飞行状态,建立了一个基于线性规划的旋翼性能优化分析模型。应用该分析模型,以四叶模型旋翼为算例,对优化前后桨叶扭转角和环量值的分布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所建立的优化方法对旋翼几何参数进行优化,可在保持旋翼拉力不变的情况下,显著减小旋翼消耗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悬停 自由尾迹 旋翼性能
下载PDF
Hover performance of helicopter main and tail rotors with swirl velocities
19
作者 YANG Kelong HAN Dong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It is important to quickly predict the hover performance of main and tail rotors with sufficient precision for helicopter desig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wirl velocities on the hover performance of main and tai... It is important to quickly predict the hover performance of main and tail rotors with sufficient precision for helicopter desig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wirl velocities on the hover performance of main and tail rotors, and give a better prediction for the hover performance, a flight performance model was derived and a swirl velocity model was coupled into it. The test data of the UH-60 A helicopter were used for validation. When the blade loading coefficient of the main rotor was higher than 0.05, the effects of the swirl velocities on the main rotor power became significant. The swirl velocities increased the profile torque of the main rotor. The increased torque required the tail rotor to produce more thrust with more power consumption. At a higher blade loading coefficient of the main rotor of 0.12, the swirl velocities increased the main rotor power, tail rotor power and total power by 3.80%, 5.24% and 5.08%, respectively. The profile power increase of the main rotor caused by the profile swirl velocity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duced swirl velocity, but the power increase was higher at high rotor blade loadings. Considering the swirl velocities in the main rotor can improve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of the hover performance, especially at high blade loa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rl velocities hover performance main and tail rotors blade loading rotor power
原文传递
Aerodynamic design optimization of helicopter rotor blades including airfoil shape for hover performance 被引量:9
20
作者 Ngoc Anh Vu Jae Woo Lee Jung Il Sh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This study proposes a process to obtain an optimal helicopter rotor blade shape for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in hover flight. A new geometry representation algorithm which uses the class function/shape function transfo... This study proposes a process to obtain an optimal helicopter rotor blade shape for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in hover flight. A new geometry representation algorithm which uses the class function/shap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CST) is employed to generate airfoil coordinates. With this approach, airfoil shape is considered in terms of design variables.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is constructed by integrating several programs developed by author. The design variables include twist, taper ratio, point of taper initiation, blade root chord, and coefficients of the airfoil distribution function. Aerodynamic constraints consist of limits on power available in hover and forward flight. The trim condition must be attainable. This paper considers rotor blade configuration for the hover flight condition only, so that the required power in hover is chosen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ach design variable shows that airfoil shap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rotor performance. The optimum rotor blade reduces the required hover power by 7.4% and increases the figure of merit by 6.5%, which is a good improvement for rotor blad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FOIL Design optimization Helicopter design hover performance Planforms Rotor blades desig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