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腥草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0
1
作者 李爽 于庆海 金佩珂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鱼腥草中含有癸酰乙醛、癸醛、月桂醛及甲壬酮等成分,其中癸酰乙醛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活性.药理研究证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抗炎等作用,故在呼吸科、五官科及消化科疾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鱼腥草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被引量:67
2
作者 胡汝晓 肖冰梅 +4 位作者 谭周进 赵武能 谢丙炎 谢达平 伍参荣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8期23-25,共3页
目的了解鱼腥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以合理利用鱼腥草。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结果鱼腥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对人体有效的物质,药理作用广,并且毒副作用低。结论鱼腥草是... 目的了解鱼腥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以合理利用鱼腥草。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结果鱼腥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对人体有效的物质,药理作用广,并且毒副作用低。结论鱼腥草是一种既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又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有机质谱学在中药鱼腥草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3
作者 曾志 石建功 +1 位作者 曾和平 赖闻玲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研究了中药鱼腥草的挥发性物质和鱼腥草注射液的有效成分。用GC MS方法鉴定了鱼腥草挥发性物质和鱼腥草注射液有效成分的化学组成 ,从二者中共鉴定出 4 8个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 :二者中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成分有 :2 十一烷酮 (... 研究了中药鱼腥草的挥发性物质和鱼腥草注射液的有效成分。用GC MS方法鉴定了鱼腥草挥发性物质和鱼腥草注射液有效成分的化学组成 ,从二者中共鉴定出 4 8个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 :二者中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成分有 :2 十一烷酮 (甲基正壬酮 )、癸酰乙醛 (鱼腥草素 )、苯甲醛、薄荷醇、冰片乙酸酯、2 十一烯醛、正十一烷醇、葵酸、δ 瑟林烯、肉豆蔻醚、斯巴醇、石竹烯氧化物、二苯胺及十六酸。占优势的化合物为甲基正壬酮 ,它在鱼腥草的挥发性物质中和鱼腥草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中分别占 9.8%和 9.2 %。作为鱼腥草中的特有物质癸酰乙醛 (鱼腥草素 ) ,在鱼腥草的挥发性物质中和鱼腥草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中分别占 5 .1 %和 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谱学 中药 鱼腥草 挥发性物质 鱼腥草注射液 化学组成 GC/MS 分析
下载PDF
鱼腥草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吴卫 郑有良 +3 位作者 陈黎 魏育明 颜泽洪 杨瑞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86-992,共7页
目的 分析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RAPD技术对 92份鱼腥草种质资源进行检测。结果  34个随机引物中有 32个引物 (94 1%)扩增产物具多态性。 34个引物共得到 2 0 0条扩增DNA片段 ,其中 93 5 %的片段具多态... 目的 分析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应用RAPD技术对 92份鱼腥草种质资源进行检测。结果  34个随机引物中有 32个引物 (94 1%)扩增产物具多态性。 34个引物共得到 2 0 0条扩增DNA片段 ,其中 93 5 %的片段具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平均可扩增出 5 8个多态性片段。峨眉蕺菜和蕺菜种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 (geneticsimilarity ,GS)分别为 0 5 2 1和 0 5 72 ,二者种间GS值为 0 5 17。峨眉蕺菜与蕺菜中染色体数目为36的细胞型间相似程度最高 ,其平均GS值达 0 5 30。栽培蕺菜类群比其野生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聚类分析表明 ,利用RAPD技术可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 ,所有材料共划分为 14类。其中 ,绝大多数 (6 2个 )聚为一类 ,且根据RAPD遗传相似系数划分的类群同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结论  (1)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RAPD标记可作为构建鱼腥草DNA指纹图谱的有效工具。 (3)鱼腥草药材道地性与环境因素有关 ,但更大程度上由其遗传因素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蕺菜 峨眉蕺菜 RAPD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道地性
下载PDF
鱼腥草对土壤中镉的富集及根系微生物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6
5
作者 侯伶龙 黄荣 +2 位作者 周丽蓉 陈文清 刘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7-821,共5页
通过采集自然条件的鱼腥草和未受污染的土壤,在实验室条件下培育,以及利用镉的筛选,培养出土壤菌悬液,研究了鱼腥草Huttuynia cordata对土壤中镉的富集作用,以及经过根系微生物处理后放线菌对富集后转移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根部经过... 通过采集自然条件的鱼腥草和未受污染的土壤,在实验室条件下培育,以及利用镉的筛选,培养出土壤菌悬液,研究了鱼腥草Huttuynia cordata对土壤中镉的富集作用,以及经过根系微生物处理后放线菌对富集后转移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根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鱼腥草地上部(土壤含镉200 mg·kg-1)有最高的含镉浓度和最大的富集量,分别是是对照组的20倍和50倍。土壤含镉50 mg·kg-1时,鱼腥草地上部与地下部镉富集量的比例是2.5,高于对照组(1.5)。而当土壤含镉200 mg.kg-1时,经过处理的鱼腥草地上部与地下部镉含量之比是未经处理的2倍。所以,鱼腥草对土壤中的镉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且在根系微生物的促进下,地下部的镉能更有效地转移到地上部,大大加强植物的修复效率;且与其他的诸如添加化学螯合剂等方法相比,土壤根系微生物能更好地适应植物根系环境,更不会对土壤本身的微生态系统造成二次污染。所以研究根系环境中微生物、根系、土壤酶、金属离子等的相互影响关系,将是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的另一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鱼腥草 超富集植物 根系微生物
下载PDF
鱼腥草的生物活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6
作者 孙谦 胡中海 +1 位作者 孙志高 黄巧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54-358,共5页
鱼腥草是卫生部确认的"药食两用"资源之一,它在食品、药品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作为食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具有食用价值;作为药品,又具有抗氧化、抑制细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肿瘤和提... 鱼腥草是卫生部确认的"药食两用"资源之一,它在食品、药品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作为食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具有食用价值;作为药品,又具有抗氧化、抑制细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肿瘤和提高免疫力等生理功效。本文旨在归纳总结鱼腥草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生物活性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鱼腥草光合蒸腾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1
7
作者 黄春燕 吴卫 +1 位作者 郑有良 黄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9-994,共6页
在自然条件下,对鱼腥草叶片光合蒸腾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 r)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相关分析表明,与鱼腥草Pn和T r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环境因子为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和相对湿度... 在自然条件下,对鱼腥草叶片光合蒸腾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 r)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相关分析表明,与鱼腥草Pn和T r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环境因子为光量子通量密度(PFD)和相对湿度(RH),生理因子为气孔导度(G s)和叶片温度(T l).环境因子对光合蒸腾的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PFD和C a是Pn的主要影响因子,而PFD和T a则是T r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生理生态因子 相关 多元回归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中药抗生素”鱼腥草抗炎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1
8
作者 麦明朗 余林中 刘俊珊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176,共5页
目的:主要介绍鱼腥草化学成分、主要抗炎成分居群差异、抗炎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不足与展望等。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鱼腥草的抗炎活性成分主要是鱼腥草素和槲皮素... 目的:主要介绍鱼腥草化学成分、主要抗炎成分居群差异、抗炎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不足与展望等。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鱼腥草的抗炎活性成分主要是鱼腥草素和槲皮素,机制涉及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抑制补体下调、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等方面,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五官科、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等炎症性疾病。结论:应加强鱼腥草抗炎作用不良反应的控制,不断解析鱼腥草抗炎的具体分子机制,不断发现鱼腥草的新应用,以期提高鱼腥草的临床应用范围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抗炎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extract,quercetin,quercetrin and cinanserin on murine coronavirus and dengue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39
9
作者 K.H.Chiow M.C.Phoon +2 位作者 Thomas Putti Benny K.H.Tan Vincent T.Chow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activities of the ethyl acetate(EA) fraction of Houttuynia cordata(H.cordata) Thunb.(Saururaceae) and three of its constituent flavonoids(quercetin.quercitrin and rutin) against muri...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activities of the ethyl acetate(EA) fraction of Houttuynia cordata(H.cordata) Thunb.(Saururaceae) and three of its constituent flavonoids(quercetin.quercitrin and rutin) against murine coronavirus and dengue virus(DENV).Methods:The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the EA fraction of H.cordata and flavonoids were assessed using 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s against mouse hepatitis virus(MHV) and DENV type 2(DENV-2).Cinanserin hydrochloride was also tested against MHV.The EA fraction of H.cordata was tested for acute oral toxicity in C57BL/6 mice.Results:The EA fraction of H.cordata inhibited viral infectivity up to 6 d.Cinanserin hydrochloride was able to inhibit MHV for only 2 d.The 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IC_(50)) of the EA fraction of H.cordata added before the viral adsorption stage were 0.98 μg/mL for MHV and 7.50 μg/mL for DENV-2with absence of cytotoxicity.The mice fed with the EA fraction up to 2 000 mg/kg did not induce any signs of acute toxicity,with normal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major organs.Certain flavonoids exhibited comparatively weaker antiviral activity,notably quercetin which could inhibit both MHV and DENV-2.This was followed by quercitrin which could inhibit DENV-2but not MHV,whereas rutin did not exert any inhibitory effect on either virus.When quercetin was combined with quercitrin,enhancement of anti-DENV-2 activity and reduced cytotoxicity were observed.However,the synergistic efficacy of the flavonoid combination was still less than that of the EA fraction.Conclusions:The compounds in H.cordata contribute to the superior antiviral efficacy of the EA fraction which lacked cytotoxicity in vitro and acute toxicity in vim.H.cordata has much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viral agents against coronavirus and dengue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ttuynia cordata MURINE CORONAVIRUS DENGUE virus QUERCETIN Quercetrin Cinanserin
下载PDF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0
作者 陈云珍 赵雪芹 +4 位作者 张茉莉 曾丽 杜树波 王芙莲 沈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704-705,共2页
目的:研究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其联合鱼腥草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干眼症患者125例198眼,随机分为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组(A组)63例100眼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组(B组)62例98眼。A组用1g/L玻璃酸钠滴... 目的:研究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其联合鱼腥草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干眼症患者125例198眼,随机分为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组(A组)63例100眼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组(B组)62例98眼。A组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交替给予1g/L玻璃酸钠滴眼液和鱼腥草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2mo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程度。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SⅠt,BUT和FL程度;但B组的主观症状、SⅠt,BUT和FL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鱼腥草滴眼液可明显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玻璃酸钠 鱼腥草
下载PDF
鲜鱼腥草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孟江 董晓萍 +3 位作者 周毅生 姜志宏 梁士贤 赵中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目的:研究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目的:研究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甲酯(1),4-羟基-4[3′-(β-D-葡萄糖)亚丁基]-3,5,5-三甲基-2-环己稀-1-醇(2),2-(3,4二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3),对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4),4-β-D-葡萄糖-3-羟基苯甲酸(5)。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及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鱼腥草 化学成分 酚类
下载PDF
鱼腥草、丹参液雾化吸入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杨秀云 孙桂芳 张鲁英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将69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4)。放疗开始后,观察组用鱼腥草、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3次/d,30min/次,至放疗结束;对照组用思密达调成糊...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将69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4)。放疗开始后,观察组用鱼腥草、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3次/d,30min/次,至放疗结束;对照组用思密达调成糊状均匀涂于口腔黏膜,3次/d,至放疗结束。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χ2=61.85,P<0.01)。结论鱼腥草、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可用于预防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丹参注射液 放射疗法 口腔黏膜
原文传递
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和质量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吴卫 郑有良 +4 位作者 马勇 杨瑞武 钟锦西 任方伟 刘天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8-720,771,共4页
目的 :研究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以及不同时期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等变化规律 ,为鱼腥草适时采收、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田间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 ,定期取样测定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及单位面积地上部分鲜重 ,收获时测定小区产量并进行方差... 目的 :研究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以及不同时期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等变化规律 ,为鱼腥草适时采收、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 :田间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 ,定期取样测定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及单位面积地上部分鲜重 ,收获时测定小区产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差异极显著 ,不同居群甲基正壬酮含量和单位面积甲基正壬酮总量变化趋势也不同。结论 :邛崃和望渔野生居群综合性状较好 ,具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产量 质量 居群
下载PDF
鱼腥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考察 被引量:22
14
作者 戴伟锋 杨国荣 +2 位作者 周强 杨亚玲 李宝才 《云南化工》 CAS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研究了鱼腥草中总黄酮的不同提取方法。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水提法,固液比1∶40,提取时间45 m in,提取温度90℃,提取次数3次。
关键词 鱼腥草 总黄酮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川产鱼腥草种质资源的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吴卫 郑有良 +3 位作者 陈黎 杨瑞武 颜泽洪 魏育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95-698,共4页
川产鱼腥草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发现,存在较丰富的同工酶变异类型,共有6种过氧化物酶和10种酯酶酶谱类型,每种过氧化物酶谱类型具4~6条酶带,酯酶酶谱类型具5~8条酶带。栽培和野生居群酶谱类型一致,而峨眉蕺菜和... 川产鱼腥草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发现,存在较丰富的同工酶变异类型,共有6种过氧化物酶和10种酯酶酶谱类型,每种过氧化物酶谱类型具4~6条酶带,酯酶酶谱类型具5~8条酶带。栽培和野生居群酶谱类型一致,而峨眉蕺菜和蕺菜种间亲缘关系较近,难以根据同工酶谱加以区分。试验结果还表明,四川鱼腥草种质资源过氧化酶酶带数在纬度偏北地区相对较多,偏南地区相对较少,酯酶酶谱在此范围内无地理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鱼腥草 峨眉蕺菜 过氧化物酶 酯酶 同工酶 地理分布
下载PDF
鱼腥草的抗炎活性成分 被引量:26
16
作者 许贵军 李志军 +5 位作者 王琦 谭杰军 施国善 齐威 李迪 王有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298,共5页
采用硅胶、反相高效液相色潽等各种柱色谱技术,并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及理化性质,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1个酚苷类新化合物sequinoside L(1)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s... 采用硅胶、反相高效液相色潽等各种柱色谱技术,并结合现代波谱学方法及理化性质,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1个酚苷类新化合物sequinoside L(1)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sequinoside K(2),绿原酸甲酯(3),绿原酸(4),对苯二酚(5),香草酸(6),金丝桃苷(7),异槲皮苷(8),槲皮素(9),槲皮苷(10)。另外,利用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10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2、6和9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与阳性对照药地塞米松活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酚苷 抗炎活性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鱼腥草、地龙、桑白皮提取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模型IL-6和IFN-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岑凯莹 王海颖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7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肺炎支原体(MP)感染BALB/C小鼠模型,观察中药鱼腥草、地龙、桑白皮提取物对MP感染小鼠模型血清中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80只无特殊病原体(SPF)级,4周龄BALB/C小鼠(17~20 g)随机分为9... 目的通过建立肺炎支原体(MP)感染BALB/C小鼠模型,观察中药鱼腥草、地龙、桑白皮提取物对MP感染小鼠模型血清中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80只无特殊病原体(SPF)级,4周龄BALB/C小鼠(17~20 g)随机分为9组,正常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地龙水提物组、地龙醇提物组、鱼腥草+地龙水提物组、鱼腥草+地龙醇提物组、小复方水提物组、小复方醇提物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建立后,给药7 d。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6水平。结果 MP感染后,小鼠肺组织呈间质性炎性改变,肺泡间隔增宽,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在肺泡内有渗出;模型组较正常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6显著升高(P<0.01),各治疗组小鼠相比于感染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6明显降低(P<0.01)。结论各组中药提取物均能降低小鼠IFN-γ、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地龙 桑白皮 肺炎支原体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中金丝桃苷与槲皮苷的含量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郑一敏 胥秀英 +1 位作者 傅善权 杨艳红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5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中金丝桃苷与槲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水溶液(45:5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50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测定鱼腥草中金丝桃苷与槲皮...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中金丝桃苷与槲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水溶液(45:5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50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测定鱼腥草中金丝桃苷与槲皮苷的含量。结果金丝桃苷的线性范围0.50-2.50μg,r=0.9998,回收率102.47%,RSD1.04%;槲皮苷的线性范围0.40-2.00μg,r=0.9996,回收率97.92%,RSD2.1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关系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金丝桃苷 槲皮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鱼腥草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健 史玉 +2 位作者 张永泽 李清梅 门金娥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野生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运用琼脂扩散法分析检测鱼腥草挥发油的抗菌作用,并用微量血凝试验测定了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鱼腥草全株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地下茎提...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野生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运用琼脂扩散法分析检测鱼腥草挥发油的抗菌作用,并用微量血凝试验测定了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鱼腥草全株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地下茎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叶的提取液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叶的提取液在药物质量浓度达31.25 mg/ml时即能抑制病毒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 抗菌 抗病毒
下载PDF
Beneficial effects of Houttuynia cordata polysaccharides on “two-hit” acute lung injury and endotoxic fever in rats associated with anti-complementary activities 被引量:21
20
作者 Yan Lu Yun Jiang +3 位作者 Lijun Ling Yunyi Zhang Hong Li Daofeng Che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is a traditional herb used for clearing heat and eliminating toxins,and has also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In vitro, the crude H. cordata polysac...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is a traditional herb used for clearing heat and eliminating toxins,and has also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In vitro, the crude H. cordata polysaccharides(CHCP) exhibited potent anti-complementary activity through both the classical and alternative pathways by acting on components C3 and C4 of the complement system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the coagulation system.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 CHCP on acute lung injury(ALI) induced by hemorrhagic shock plus lipopolysaccharide(LPS) instillation(two-hit)and LPS-induced fever in rats. CHCP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pulmonary injury in the "two-hit" ALI model by reducing pulmonary edema and protein exudation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 In addition, it reduced the deposit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products in the lung and improved oxidantantioxidant imbalance. Moreover, CHCP administration inhibited fever in rats, reduced the number of leukocytes and restored serum complement levels. The inhibition on the inappropriate activation of complement system by CHCP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beneficial effects on inflammatory diseases. The anti-complementary polysaccharides are likely to be among the key substances for the heatclearing function of H. cor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ttuynia cordata POLYSACCHARIDES FEVER Acute lung injury Anti-complementa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