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0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及强化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尹翠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7,共4页
研究了分段冷却工艺(超快冷+空冷+层流冷却)条件下一种钒微合金化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及强化机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80.5%~83.7%)超细晶多边形铁素体和(16.3%~19.5%)块状马氏体组成,且80%以上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在1.0~2.... 研究了分段冷却工艺(超快冷+空冷+层流冷却)条件下一种钒微合金化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及强化机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80.5%~83.7%)超细晶多边形铁素体和(16.3%~19.5%)块状马氏体组成,且80%以上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在1.0~2.5μm之间,粒子直径为4~9 nm的V(C,N)弥散的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中并与高密度位错交互作用而钉扎位错。在细晶强化、析出强化、位错强化及第二相马氏体强化的综合作用下,试验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000 MPa以上,且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Rm≥1000 MPa,RP0.2≥530 MPa,δ≥23.5%,RP0.2/Rm≤0.54,n≥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钒微合金化 分段冷却 超细晶 强化机制
原文传递
终轧温度对热轧细晶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毅 时晓光 韩斌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研究低温区大变形结合轧后连续冷却工艺时,终轧温度对低S i含Nb热轧细晶双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含量降低,铁素体晶粒尺寸稍微增大(3~4μm),马氏体呈细小岛状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 研究低温区大变形结合轧后连续冷却工艺时,终轧温度对低S i含Nb热轧细晶双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含量降低,铁素体晶粒尺寸稍微增大(3~4μm),马氏体呈细小岛状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终轧温度对屈服强度影响不大,但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提高,屈强比和伸长率降低,n值升高。试验条件下,试验钢最佳的终轧温度为810~850℃,钢板的抗拉强度可到700 MPa以上,屈强比低于0.66,n值达到0.17,伸长率高于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Nb微合金钢 终轧温度 热轧双相钢 组织性能
原文传递
冷却工艺对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董毅 韩斌 +2 位作者 时晓光 徐鑫 刘仁东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6-69,74,共5页
通过热轧试验研究了3种冷却工艺对传统成分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冷却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的最终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当终轧后采用空冷+超快冷的冷却工艺时,钢板的屈强比最低,伸长率和n值最大... 通过热轧试验研究了3种冷却工艺对传统成分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冷却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的最终组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双相组织。当终轧后采用空冷+超快冷的冷却工艺时,钢板的屈强比最低,伸长率和n值最大,晶粒尺寸较大,但强度相对最小;当终轧后采用层流冷却+空冷+超快冷的冷却工艺时,钢板的晶粒尺寸最小,强度最大;而终轧后直接采用连续的层流冷却工艺时,得到的钢板性能介于两者之间,但冷却工艺相对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冷却工艺 组织 性能 屈强比
原文传递
终轧温度对超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吴腾 万湛勋 +3 位作者 杨玉佳 于思凡 吴润 梁文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520,共6页
基于汽车轻量化原则,利用热轧大压下+超快冷+弛豫制备得到1200 MPa级热轧双相钢(DP),借助OM、SEM、TEM和室温拉伸等试验手段,研究了终轧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终轧温度增加,铁素体体积分数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马氏... 基于汽车轻量化原则,利用热轧大压下+超快冷+弛豫制备得到1200 MPa级热轧双相钢(DP),借助OM、SEM、TEM和室温拉伸等试验手段,研究了终轧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终轧温度增加,铁素体体积分数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马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减小,强塑积减小,屈强比最低为0.56,n值最高为0.13。终轧温度对各相的体积分数、形貌、分布和析出行为有影响,组织中细小的铁素体晶粒、细化的马氏体板条束和弥散的析出相提高了材料的均匀变形能力,综合考虑轧机负荷、生产效率和力学性能,试验钢在该工艺条件下合适的终轧温度可取810~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终轧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铌微合金对1GPa级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性能影响
5
作者 王睿 董思月 +3 位作者 付培茂 张永青 于志强 闫志杰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8,共9页
为了研究微合金元素铌对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备了含铌和不含铌2种热轧双相钢。通过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方法表征了组织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铌对双相钢力学... 为了研究微合金元素铌对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备了含铌和不含铌2种热轧双相钢。通过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方法表征了组织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铌对双相钢力学性能影响及试验钢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2种双相钢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和马氏体,铌钢中马氏体体积分数更高;由于铌抑制动态再结晶,无铌钢晶粒以等轴状为主,而铌钢晶粒更细,晶粒呈长条状。铌钢的抗拉强度为1306 MPa,屈服强度为1269 MPa,硬度为40HRC,冲击功为66.5 J,伸长率为12%。位错强化是试验钢的主要强化机制,占总强度40%以上,铌微合金使得试验钢析出强化增量从69 MPa(7%)增加到277 MPa(22%)、位错强化增量从480 MPa(51%)增加到539 MPa(42%)和细晶强化增量从143 MPa(15%)增加到219 MPa(17%),从而导致铌钢强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铌微合金 控轧控冷 位错密度 强化机制
原文传递
冷却模式对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断裂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狄国标 刘振宇 +2 位作者 姜育男 刘相华 王国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0-544,共5页
为研究冷却模式对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及断裂机制的影响,采用两段式(空冷+水冷)、连续式两种冷却方式,得到不同相比例和力学性能的热轧双相钢,轧后取样并在扫描电镜上进行原位拉伸实验.结果表明,两段式冷却模式得到的马氏体呈小岛状,而... 为研究冷却模式对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及断裂机制的影响,采用两段式(空冷+水冷)、连续式两种冷却方式,得到不同相比例和力学性能的热轧双相钢,轧后取样并在扫描电镜上进行原位拉伸实验.结果表明,两段式冷却模式得到的马氏体呈小岛状,而连续式冷却模式得到的马氏体呈块状,马氏体含量和形貌的不同导致两种冷却方式得到的双相钢力学性能存在差异.原位拉伸过程中,裂纹首先萌生于铁素体与夹杂物界面处,随着变形继续进行,在铁素体与马氏体界面处开始出现裂纹,当变形量进一步增大时,细小岛状马氏体始终不发生断裂,而块状马氏体在颈缩阶段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断裂机制 控制冷却 微观组织
下载PDF
热轧双相钢边部褶皱缺陷形成原因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昌明 刘斌 刘永前 《钢铁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41-43,共3页
针对热轧双相钢带钢边部形成褶皱缺陷的问题,结合金相检测和生产工艺分析,对热轧双相钢边部褶皱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边部组织差异是导致热轧双相钢边部产生褶皱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定宽压力机板坯侧压量、终轧温度、过程... 针对热轧双相钢带钢边部形成褶皱缺陷的问题,结合金相检测和生产工艺分析,对热轧双相钢边部褶皱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边部组织差异是导致热轧双相钢边部产生褶皱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定宽压力机板坯侧压量、终轧温度、过程温降等与褶皱缺陷的关系,指出减小板坯侧压量和提高终轧温度,可以基本上消除边部褶皱缺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边部褶皱 侧压量 终轧温度
原文传递
热轧双相钢回火后的显微组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锋 唐多光 +2 位作者 万晓景 施荣华 李严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23,共5页
研究了热轧双相钢Fe—0.078C—1.44Mn—1.11Si—0.38Cr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热轧双相钢的组织中不可避免地混有少量珠光体(<5%),它们对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并没有多大影响... 研究了热轧双相钢Fe—0.078C—1.44Mn—1.11Si—0.38Cr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热轧双相钢的组织中不可避免地混有少量珠光体(<5%),它们对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并没有多大影响.本钢种200℃回火组织中,马氏体基本不变化,为板条态,双相钢仍保持连续屈服行为;300℃回火组织中,大量马氏体发生分解,形成碳化物,与少量珠光体交界处的马氏体首先发生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火 双相钢 显微组织
下载PDF
热轧双相钢的连续冷却曲线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杜琛 何宜柱 张建 《热处理》 CAS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采用线应变-相体积分数的转换模型来描述热轧双相钢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进程。用模型计算出各种相室温下的体积分数,并与热模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辨别贝氏体、马氏体和珠光体,也不... 采用线应变-相体积分数的转换模型来描述热轧双相钢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进程。用模型计算出各种相室温下的体积分数,并与热模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辨别贝氏体、马氏体和珠光体,也不能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来测量和统计。而采用相变动力学模型可计算出各种相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任意时刻的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应变模型 热轧双相钢 连续冷却 体积分数
下载PDF
冷却工艺对经济型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毅 时晓光 +2 位作者 韩斌 徐鑫 刘仁东 《鞍钢技术》 CAS 2012年第6期19-22,共4页
以一种低Si含Cr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热轧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的轧后冷却工艺对获得的双相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采用易于控制的连续层流冷却工艺时,钢板的抗拉强度可达600 MPa以上,屈强比约为0.56,延... 以一种低Si含Cr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热轧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的轧后冷却工艺对获得的双相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采用易于控制的连续层流冷却工艺时,钢板的抗拉强度可达600 MPa以上,屈强比约为0.56,延伸率高于26%,n值大于0.22;轧后采用三段式冷却工艺时,钢板强度略低,抗拉强度大于550 MPa,其它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高强度 冷却工艺 组织性能
下载PDF
终轧温度对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董毅 时晓光 +1 位作者 韩斌 刘仁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4,共4页
文章研究了在采用低温区大变形和轧后连续冷却工艺时,终轧温度对传统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的最终组织均为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随着终轧温度(770℃-850℃)的升高,试验钢... 文章研究了在采用低温区大变形和轧后连续冷却工艺时,终轧温度对传统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工艺条件下,试验钢的最终组织均为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随着终轧温度(770℃-850℃)的升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由415MPa急剧降低到335MPa,而抗拉强度变化不大,约为690MPa;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铁素体晶粒尺寸逐渐均匀,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铁素体含量约为88%;试验钢的n值和延伸率,则随着终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温度850℃时,n值达到0.23,延伸率达到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终轧温度 连续冷却 组织性能
下载PDF
热轧C-Si-Mn系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12
作者 李秋鹤 李广宇 应传涛 《热处理》 CAS 2017年第4期24-27,共4页
热轧双相钢是指低碳或低合金钢通过临界区热处理或控轧控冷工艺得到的主要由铁素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的高强度钢。测定了C-Si-Mn系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铁素体和马氏体强度是影响该热轧双相... 热轧双相钢是指低碳或低合金钢通过临界区热处理或控轧控冷工艺得到的主要由铁素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的高强度钢。测定了C-Si-Mn系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铁素体和马氏体强度是影响该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作为预测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压下量和终轧温度对硅-锰系含铌热轧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邵媛媛 宋志超 张红梅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5,共4页
以30 mm厚硅-锰系含铌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进行了5道次热轧试验,研究了压下量(93.3%,85.0%和81.7%)和终轧温度(790,750和720℃)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压下量,可以获得均匀细小的铁素体-马氏体组织,在... 以30 mm厚硅-锰系含铌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进行了5道次热轧试验,研究了压下量(93.3%,85.0%和81.7%)和终轧温度(790,750和720℃)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压下量,可以获得均匀细小的铁素体-马氏体组织,在强化基体的同时对塑性影响较小;降低终轧温度,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但易出现混晶组织,对塑性影响较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压下量在85.0%左右,终轧温度为790℃时,可以使试验钢的抗拉强度达700 MPa以上,屈强比为0.65,伸长率达2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压下量 终轧温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Nb含量对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应传涛 李秋鹤 张红梅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65-2368,共4页
研究了Nb含量对热轧Si-Mn系双相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Nb含量可改变双相钢中马氏体的显微结构,从而出现不同的力学性能。当Nb含量控制在0.073%左右时,双相钢显微组织为不规则的多边形铁素体、少量的残余奥氏体以及岛... 研究了Nb含量对热轧Si-Mn系双相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Nb含量可改变双相钢中马氏体的显微结构,从而出现不同的力学性能。当Nb含量控制在0.073%左右时,双相钢显微组织为不规则的多边形铁素体、少量的残余奥氏体以及岛状和板条状马氏体,其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8.3%,且内部位错密度较高,强度级别可以达到780~8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组织形貌 力学性能 马氏体
下载PDF
热轧双相钢的低温拉伸
15
作者 艾素华 王中光 贡文库 《材料科学进展》 CSCD 1989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研究了 Si-Mn-Cr-Mo 系列热轧双相钢从室温到-180℃,三种不同应变速率下的低温性能和断裂特征。结果发现此钢具有良好的低温延性。在三种应变速率下,随实验温度的降低,在断裂强度和屈服强度增加的同时延伸率基本保持不变。在相同试验温... 研究了 Si-Mn-Cr-Mo 系列热轧双相钢从室温到-180℃,三种不同应变速率下的低温性能和断裂特征。结果发现此钢具有良好的低温延性。在三种应变速率下,随实验温度的降低,在断裂强度和屈服强度增加的同时延伸率基本保持不变。在相同试验温度下,断裂强度与应变速率无关,而高应变速率使屈服强度有所增加,使延伸率稍有降低。用 SEM 和 TEM 对各种样品断口和位错组态观察表明:此钢的冷脆转变温度在-100—-140℃之间,并且随实验温度的降低,马氏体的位错组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微观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并且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低温拉伸 热轧 断裂强度
原文传递
工艺参数对600MPa热轧双相钢铁素体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大伟 刘雅政 +2 位作者 周乐育 汪飞松 李月兰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59,共3页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终轧变形60%时,终轧温度(840℃和860℃),快冷至不同温度(730~630℃)及保温时间(5~10 s)对DP600热轧双相钢(%:≤0.1C、≤1.5Si、≤1.5Mn、≤0.10Als、≤0.50Cr)铁素体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保温时间...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终轧变形60%时,终轧温度(840℃和860℃),快冷至不同温度(730~630℃)及保温时间(5~10 s)对DP600热轧双相钢(%:≤0.1C、≤1.5Si、≤1.5Mn、≤0.10Als、≤0.50Cr)铁素体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保温时间,降低终轧温度可明显促进铁素体转变,提高铁素体体积分数;第一段快冷后保温温度从730℃降至630℃,铁素体体积增加约20%,抗拉强度降低约6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DP600 热模拟 铁素体转变
下载PDF
冷却工艺对DP700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志强 刘洪旭 +3 位作者 李鑫 贾改风 柳风林 周晓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57-1464,共8页
采用实验室热轧实验研究了二段冷却(空冷+水冷)工艺和三段冷却(水冷+空冷+水冷)工艺对DP700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段冷却时,随着中间温度的降低,铁素体含量增加,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逐渐降低。增大第二阶段冷却速度... 采用实验室热轧实验研究了二段冷却(空冷+水冷)工艺和三段冷却(水冷+空冷+水冷)工艺对DP700热轧双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段冷却时,随着中间温度的降低,铁素体含量增加,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逐渐降低。增大第二阶段冷却速度有利于抗拉强度的提升。当卷取温度为545℃时,实验钢的组织为F+B,拉伸曲线中出现屈服平台,当卷取温度低于410℃时,实验钢的组织为F+M。与二段冷却相比,三段冷却获得的铁素体含量更多且晶粒更细小,马氏体分布更加均匀,屈强比有较为显著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700热轧双相钢 中间温度 冷却速度 卷取温度 组织及性能
原文传递
热轧态双相钢压缩形变后的回复与再结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国珍 田琮 +1 位作者 王国斌 王一德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热轧态双相钢压缩形变后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的组织结构变化,研究了硅及形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明显地延迟试验钢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经30%形变的试验钢的回复与再结晶过程,迟于经90%的同样过程.... 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热轧态双相钢压缩形变后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的组织结构变化,研究了硅及形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明显地延迟试验钢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经30%形变的试验钢的回复与再结晶过程,迟于经90%的同样过程.由硬度(HRC)测定结果,计算了试验钢再结晶过程的激活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压缩形变 回复 双相钢
下载PDF
热轧态Si-Mn系双相钢的组织转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军 张国珍 +3 位作者 田琮 吴建英 王国斌 王一德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3-26,共4页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了热模拟轧制。研究了在不同热轧工艺参数与合金化程度条件下Si-Mn双相钢的组织转变。获得了估算热轧态Si-Mn双相钢马氏体体积百分数(fM)和先共析铁素体体积百分数(fFP)的计算式。计算值...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了热模拟轧制。研究了在不同热轧工艺参数与合金化程度条件下Si-Mn双相钢的组织转变。获得了估算热轧态Si-Mn双相钢马氏体体积百分数(fM)和先共析铁素体体积百分数(fFP)的计算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吻合。给出了fM-T-V和fFP-T-V关系的三维图及相应的fM和fFP等值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态 双相钢 组织转变 热模拟
下载PDF
热轧Si-Mn双相钢冷拔后回复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胜利 田琮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58-462,共5页
对冷拔形变热轧态低碳Si-Mn双相钢,经400~550℃加热5min及30min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回复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拔形变75.2%的试验钢,500℃时回复阶段的激活能与铁在α-Fe中的自扩散激活能数值大体相近。可以认为... 对冷拔形变热轧态低碳Si-Mn双相钢,经400~550℃加热5min及30min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回复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拔形变75.2%的试验钢,500℃时回复阶段的激活能与铁在α-Fe中的自扩散激活能数值大体相近。可以认为试验钢在该温度下30min加热时,回复过程受控于α-Fe中Fe的自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 双相钢 冷拉 钢丝 回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