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宋海珠 陈龙邦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晚期前列腺癌首选内分泌治疗,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内分泌治疗2-5年后病情进展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RPC)。现就HRPC的分子生物学特点诊断标准、预测指标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HRPC... 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晚期前列腺癌首选内分泌治疗,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内分泌治疗2-5年后病情进展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RPC)。现就HRPC的分子生物学特点诊断标准、预测指标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HRPC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激素抵抗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强 《药品评价》 CAS 2014年第2期22-24,共3页
前列腺癌的发展分为先期激素依赖性肿瘤细胞为主和后期激素抵抗性肿瘤细胞为主的两个阶段,所以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雌激素及其类似物、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药物的去势治疗、甾类及非甾类的抗雄... 前列腺癌的发展分为先期激素依赖性肿瘤细胞为主和后期激素抵抗性肿瘤细胞为主的两个阶段,所以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雌激素及其类似物、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药物的去势治疗、甾类及非甾类的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后一阶段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免疫治疗、抗雄激素新药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激素依赖性 激素抵抗性
下载PDF
HSP27在人不同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比较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轶庠 张朝霞 +4 位作者 黄东龙 黄建生 刘红艳 张学齐 杨江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19-25,共7页
目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ormonal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难点,虽然已有的研究揭示了一些产生HRPC机制,但目前仍然不能完全解释。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HRPC的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该文旨在应用蛋白质组学方... 目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ormonal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难点,虽然已有的研究揭示了一些产生HRPC机制,但目前仍然不能完全解释。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HRPC的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该文旨在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人不同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的相关蛋白,并研究其与HRPC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HRPC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分离人高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人低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间的总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应用反义核酸技术将分离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的反义核酸转染至PC-3M,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结果在PC-3M细胞与PC-3细胞中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点,并用质谱分析证实其为蛋白质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用HSP27反义核酸转染PC-3M细胞,在不同浓度多西紫衫醇作用下,HSP27反义核酸转染的PC-3M细胞的存活率较对照错义核酸转染组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凋亡率为2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高、低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株的HSP27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差异表达有可能为进一步发现前列腺癌进展相关分子和阐明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 蛋白质组学 HSP27 差异表达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动力学参数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国文 姚旭东 +9 位作者 叶定伟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朱一平 施国海 马春光 秦晓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6-20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动态变化往往反映疾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PSA倍增时间(PSADT)、速率(PSAV)和最低值(nPSA)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al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应用多西...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动态变化往往反映疾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PSA倍增时间(PSADT)、速率(PSAV)和最低值(nPSA)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al 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HRPC)应用多西他赛/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化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HRPC化疗患者资料,其中多西他赛组39例,米托蒽醌组29例。统计患者nPSA并计算PSADT和PSAV,比较相关因素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PSADT≤2个月组与>2个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0.0%和78.6%;PSAV≤5.0ng/(ml·mo)组与>5.0ng/(ml·mo)组有效率则为70.6%和41.2%,两参数各自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4和0.028)。nPSA≤0.4ng/ml组与>0.4ng/ml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99)。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PSADT>2.0个月与较高的有效率有关(P=0.007)。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诊断时PSA和化疗开始时PSA对化疗疗效无预测作用。结论:PSADT是HRPC患者应用多西他赛/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化疗前PSADT>2个月患者化疗有效率高,而PSAV和nPSA对化疗疗效无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倍增时间 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米托蒽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