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术后垂直眼位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68只眼)术前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斜视22例(32只眼),外斜视26例(36只眼),患者...目的:探讨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术后垂直眼位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68只眼)术前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斜视22例(32只眼),外斜视26例(36只眼),患者均行缩短及水平后徒手术,未行垂直肌及水平肌垂直移位手术。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垂直眼位的变化。结果内斜视患者术前平均垂直斜视角为(7.10±2.12)°,术后平均垂直斜视角为(3.45±1.24)°,垂直斜视角减少量为(3.82±1.04)°,手术前后垂直斜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外斜视患者术前平均垂直斜视角为(7.05±2.09)°,术后平均垂直斜视角为(2.52±1.22)°,垂直斜视角减少量为(4.52±1.12)°,手术前后垂直斜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内外斜视患者术后垂直斜角减少量与术前垂直斜角大小均呈正相关( P <0.05)。内、外斜视患者术前黄斑中心凹与视盘几何中心相对角度( FDA)手术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行水平肌手术治疗后能改善垂直眼位,且改善效果与患者术前垂直斜视角呈正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术后垂直眼位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68只眼)术前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斜视22例(32只眼),外斜视26例(36只眼),患者均行缩短及水平后徒手术,未行垂直肌及水平肌垂直移位手术。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垂直眼位的变化。结果内斜视患者术前平均垂直斜视角为(7.10±2.12)°,术后平均垂直斜视角为(3.45±1.24)°,垂直斜视角减少量为(3.82±1.04)°,手术前后垂直斜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外斜视患者术前平均垂直斜视角为(7.05±2.09)°,术后平均垂直斜视角为(2.52±1.22)°,垂直斜视角减少量为(4.52±1.12)°,手术前后垂直斜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内外斜视患者术后垂直斜角减少量与术前垂直斜角大小均呈正相关( P <0.05)。内、外斜视患者术前黄斑中心凹与视盘几何中心相对角度( FDA)手术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行水平肌手术治疗后能改善垂直眼位,且改善效果与患者术前垂直斜视角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