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9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120
1
作者 朱逢斌 杨平 ONG C W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8-302,共5页
经与离心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应用数值模拟研究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是可靠的。通过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屈服准则,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软土地区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导致群桩... 经与离心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应用数值模拟研究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是可靠的。通过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屈服准则,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软土地区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开挖导致群桩中前排桩变形及内力均大于后排桩,且同排桩水平位移、弯矩和轴力沿桩身分布几乎重合;与同位置单桩相比,群桩中各桩水平位移稍大,而沉降则更小;前排桩最大弯矩与同位置单桩相差不大,而后排桩最大弯矩稍大于同位置单桩,前、后排桩最大轴力均大于同位置单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桩基础 数值分析 水平位移 沉降 弯矩 轴力
下载PDF
杭州地铁新塘路、景芳路交叉口工程深基坑监测分析 被引量:90
2
作者 丁智 王达 +2 位作者 虞兴福 王金艳 蒋吉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45-451,共7页
对杭州地铁新塘路、景芳路交叉口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下连续墙墙体深层水平位移、钢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与监测建议。实测表明: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墙体深层水平... 对杭州地铁新塘路、景芳路交叉口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下连续墙墙体深层水平位移、钢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与监测建议。实测表明: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墙体深层水平位移;不同墙体测斜孔的测斜数据差异与其局部土质分布有关;地表沉降程度和墙体深层水平位移规模有较大联系;基坑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动会伴随着邻近基坑地表的沉降;基坑监测在开挖初期重点监测轴力,开挖后期重点监测墙体深层水平位移;提高轴力的监测频率是加强基坑安全施工的可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监测 地下连续墙 水平位移 轴力
下载PDF
深部煤矿采动诱发断层活动规律 被引量:66
3
作者 左建平 陈忠辉 +2 位作者 王怀文 刘晓鹏 吴志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309,共5页
根据现场的地质资料,通过二维相似模型实验,利用经纬仪监测到深部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动的水平位移,并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及不连续变形方法(DDA)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当工作面推进到离断层15-40m时,断层开始... 根据现场的地质资料,通过二维相似模型实验,利用经纬仪监测到深部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动的水平位移,并通过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及不连续变形方法(DDA)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当工作面推进到离断层15-40m时,断层开始活化,并且产生水平位移;当工作面离断层1—2m时,断层水平位移达到最大值,为2~5cm.断层附近的水平位移呈现出马鞍形,证实了断层附近发生了滑移错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化 相似模型实验 水平位移
下载PDF
倾斜单排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性状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郑刚 白若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9-45,共7页
用适当角度的倾斜单排桩代替竖直单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可起到减小排桩位移和内力的作用。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单排悬臂倾斜支护排桩的桩顶水平位移、桩后土体沉降和桩身弯矩进行了测量。本试验共进行5组模型试验,对... 用适当角度的倾斜单排桩代替竖直单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可起到减小排桩位移和内力的作用。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单排悬臂倾斜支护排桩的桩顶水平位移、桩后土体沉降和桩身弯矩进行了测量。本试验共进行5组模型试验,对比相同排桩桩距时,采用不同倾角和不同布置形式下单排桩的工作性状,分析了倾斜单排桩和斜直交替桩的位移弯矩随倾斜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倾斜单排桩的抗倾覆能力优于竖直单排桩;随着排桩倾斜度增加,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均逐渐减小。同等条件下,倾斜垂直交替布置的单排桩的工作性状更优于倾斜单排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支护结构 倾斜单排桩 水平位移 抗倾覆
下载PDF
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大坝变形观测的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李征航 刘志赵 王泽民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26-29,共4页
对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大坝变形观测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对影响GPS精密定位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为满足大坝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并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取适当措施后GPS定位是... 对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大坝变形观测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对影响GPS精密定位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为满足大坝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并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取适当措施后GPS定位是能满足大坝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系统 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 大坝变表 大坝监测
原文传递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9
6
作者 汪浩 黄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1-24,共4页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时,新老路基结合部会出现不均匀沉降、路面裂缝等病害,采用基于二维比奥(Biot)固结理论的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分析新路堤作为附加荷载对老路堤和地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加宽后老路堤出现较大的差异沉降和横坡...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时,新老路基结合部会出现不均匀沉降、路面裂缝等病害,采用基于二维比奥(Biot)固结理论的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分析新路堤作为附加荷载对老路堤和地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加宽后老路堤出现较大的差异沉降和横坡比改变,影响路面服务性能;老路堤靠近中心线除出现略微的向上和向内的移动;老路肩有向外的较大的水平位移,加宽改变了地基中剪应力的分布,可以根据孔隙压力变化情况近似将老路堤下地基分为稳定性不同的三个区域;新路堤的沉降明显大于老路堤的附加沉降,随着加宽宽度的增加,最大沉降的位置逐渐向外移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新路堤靠近坡角处出现较大的水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宽 有限元 沉降 水平位移 孔隙水压
下载PDF
某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分析与变形特性 被引量:55
7
作者 叶强 吴庆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541-544,共4页
通过对某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建筑物沉降、立柱沉降和支撑轴力的监测,探讨了水平位移、沉降与内力等变化规律,深入研究了水平位移的变形特性。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的水平位移随开挖时间的渐变过程近似分段抛物线... 通过对某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建筑物沉降、立柱沉降和支撑轴力的监测,探讨了水平位移、沉降与内力等变化规律,深入研究了水平位移的变形特性。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的水平位移随开挖时间的渐变过程近似分段抛物线型;周边建筑物沉降随开挖时间的递增而增大,增长速度前慢后快;深层水平位移大小及分布与基坑开挖深度、支护结构体刚度、支撑刚度、地质状况、地面超载等因素有关。由监测结果可知,该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案合理,效果良好,满足了设计和环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水平位移 沉降 监测 变形
下载PDF
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监测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2
8
作者 王超 朱勇 +2 位作者 张强勇 张绪涛 王有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918-2923,共6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的稳定性评价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山东省大众传媒大厦地下车库工程监测数据整理分析,采用线性拟合控制图法对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桩体水平位移异常点出现在距桩顶5 ...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的稳定性评价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山东省大众传媒大厦地下车库工程监测数据整理分析,采用线性拟合控制图法对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桩体水平位移异常点出现在距桩顶5 m范围内;坑顶沉降异常点出现在5~6月份;基坑支护桩水平位移及坑顶沉降变化均在安全范围以内。此方法能及时发现异常点,提前报警,提前预防,做到对基坑监测数据的动态分析并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可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性,为以后工程中监测数据与施工的配合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监测数据 水平位移 沉降 控制图法 动态分析
原文传递
大厚度黄土自重湿陷性场地浸水湿陷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马闫 王家鼎 +3 位作者 彭淑君 李永伟 王军海 陈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7-546,共10页
在晋中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打设注水孔的浸水试验,提出了一种浸水试坑外部土层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对地表及地下湿陷变形、水分扩散规律、浸水湿陷范围、试坑周围裂缝发展及试坑外围地下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对地... 在晋中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打设注水孔的浸水试验,提出了一种浸水试坑外部土层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对地表及地下湿陷变形、水分扩散规律、浸水湿陷范围、试坑周围裂缝发展及试坑外围地下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对地区修正系数0?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场地黄土湿陷经历初始浸水、湿陷起始、剧烈湿陷、稳定湿陷、剧烈固结、稳定固结6个阶段;探讨了浸水过程中水分扩散规律及其对湿陷变形的影响,提出了"湿陷沉降迟滞–突变"效应并用"层壳"作用对其进行了解释;对比其它试验资料发现地面湿陷影响范围与自重湿陷性土层厚度的比值具有一定规律,均在1.6左右;建立了一个以面积为权重的0?反算方法并算得该地区0?为0.7;试坑周围的裂缝发展经历侧向拉开、纵向发展、新裂缝产生、受压变窄4个阶段;该场地实测自重湿陷下限深度为18 m;试坑外围浅部土层向试坑中心方向位移,深部土层则向外部位移,拐点的深度随与试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该场区后期地基设计,并可指导该地区未来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浸水试验 水分扩散 湿陷迟滞-突变效应 β0的计算方法 水平位移
下载PDF
过江隧道深基坑中SMW工法加钢支撑围护结构现场监测分析 被引量:48
10
作者 张忠苗 赵玉勃 +1 位作者 吴世明 王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0-1278,共9页
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是"钱江第一隧",其江北岸基坑是典型的粉性土基坑,最大开挖深度16m,主要采用SMW工法(劲性水泥土搅拌连续墙)加钢支撑的围护结构体系,围护桩最长达27m。基坑开挖过程监测数据表明:围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开... 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是"钱江第一隧",其江北岸基坑是典型的粉性土基坑,最大开挖深度16m,主要采用SMW工法(劲性水泥土搅拌连续墙)加钢支撑的围护结构体系,围护桩最长达27m。基坑开挖过程监测数据表明:围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开挖深度及时间密切相关,支撑的架设及内部结构能很好限制桩体变形;气温、降雨等外界条件的变化对支撑轴力的影响较大,临近基坑支撑的拆除也会产生重大影响;钢支撑轴力均未达到设计值,应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基坑降水及由此引发的渗流会改变土体有效应力,是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同时相邻基坑的施工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能很好反应围护桩的止水效果,可作为判断基坑是否出现漏水的指标。对于粉性土基坑,有效控制基坑周围水的变化,对保持基坑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过江隧道 深基坑 SMW工法 水平位移 支撑轴力 地表沉降 地下水位
下载PDF
回采巷道煤体荷载传递机理及其极限平衡区的研究 被引量:48
11
作者 于远祥 洪兴 陈方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30-1636,共7页
基于支承压力作用下回采巷道两帮煤体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煤体与顶底板界面应力、煤体轴力的基本分布规律,首次对煤帮水平位移进行了力学推导,建立了极限平衡区宽度新的理论计算公式,讨论了塑性条件下煤帮极限平衡区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支承压力作用下回采巷道两帮煤体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煤体与顶底板界面应力、煤体轴力的基本分布规律,首次对煤帮水平位移进行了力学推导,建立了极限平衡区宽度新的理论计算公式,讨论了塑性条件下煤帮极限平衡区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极限平衡区煤体的垂直应力、顶底板与煤层界面的剪应力及其水平压力均呈双曲函数分布;②煤帮处煤体垂直应力的大小随巷道高度及顶底板与煤层界面力学参数的改变而改变,其水平位移与弹塑性界面的侧压力系数、峰值应力及煤体极限平衡区宽度成正增长关系,与煤体综合弹性模量成反比;③煤体极限平衡区宽度与巷道埋深、上覆岩层平均容重、煤体与顶底板界面的强度参数、应力集中系数及侧压力系数、巷道高度及煤体综合弹性模量密切相关,随巷道埋深和巷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煤体与顶底板界面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加而减小。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荷载传递 煤帮极限平衡区 水平位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广州地铁盾构下穿对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李松 杨小平 刘庭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78,共5页
运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盾构隧道动态施工对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桩基水平位移及沉降的发展规律,为盾构安全通过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两侧桩基水平位移在隧道范围内呈现明显"凹槽";盾构推力是影响... 运用MIDAS/GT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盾构隧道动态施工对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桩基水平位移及沉降的发展规律,为盾构安全通过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两侧桩基水平位移在隧道范围内呈现明显"凹槽";盾构推力是影响桩基水平位移的重要因素,对沿隧道方向水平位移的影响较沿垂直隧道方向大,对桩基沉降影响较小;工程拟定袖阀管注浆加固措施将引起桩基产生附加沉降,对桩基水平位移控制无明显效果。分析结果认为,在不采取袖阀管注浆加固措施情况下,合理选取盾构推力,可完成盾构隧道对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安全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 高架桥桩基 三维数值模拟 盾构推力 水平位移 沉降 袖阀管注浆
下载PDF
滚石在平台上的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3
作者 黄润秋 刘卫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7-523,共7页
平台对危岩体失稳后运动有很好的减速拦阻作用,是危岩体防治的有效措施。采用运动学和力学的方法推导了滚石与平台碰撞过程的速度计算公式;探讨了滚石在平台上运动的水平距离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滚石试验,分析了滚石形状... 平台对危岩体失稳后运动有很好的减速拦阻作用,是危岩体防治的有效措施。采用运动学和力学的方法推导了滚石与平台碰撞过程的速度计算公式;探讨了滚石在平台上运动的水平距离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滚石试验,分析了滚石形状对滚动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石与平台碰撞后的速度可由法向恢复系数、切向恢复系数和碰撞前滚石的运动速度确定;滚石在平台上运动的水平距离由第一次碰撞前在平台上飞跃的水平距离、两次碰撞之间水平距离和碰撞结束后滚动的距离3部分组成,其值可通过运动学分析确定,法向恢复系数、切向恢复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是计算滚石在平台运动水平位移的重要参数;滚石与表面为块碎石的平台的滚动摩擦系数的值在0.19~1.05之间,按长条形、方形、球形和薄片状的顺序逐渐减小,滚石形状与表面为块碎石的平台之间滚动摩擦系数呈良好的直线关系。所得成果为将平台作为危岩体防治对策时确定平台的宽度提供理论依据。对危岩体与落石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体 滚石 平台 运动距离 现场试验 滚动摩擦系数
下载PDF
天山内部博罗可努断裂精河—阿拉山口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38
14
作者 杨晓平 沈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5-315,共11页
通过对博罗可努断裂精河—阿拉山口段微地貌的实地调查 ,发现该断裂错断精河东南到阿拉山口之间的晚更新世冲洪积扇 ,地表留下了冲沟和山脊同步右旋位错、断层陡坎、断层鼓包、拉分盆地等与断层活动有关的微地貌。精河东南冲洪积扇上大... 通过对博罗可努断裂精河—阿拉山口段微地貌的实地调查 ,发现该断裂错断精河东南到阿拉山口之间的晚更新世冲洪积扇 ,地表留下了冲沟和山脊同步右旋位错、断层陡坎、断层鼓包、拉分盆地等与断层活动有关的微地貌。精河东南冲洪积扇上大冲沟的最大右旋位移为 50 0m ,平均4 0 0m。断层陡坎上的纹沟右旋位移为 2 6~ 4 0m ,较大级别的纹沟位移可分为 5 7m ,8 3m和 15 3m3组。它们大致为 3的整数倍。实测断层陡坎的高度分别为 1 2m ,2 51m和 3 6 3m ,大致是 1 2的整数倍 ,阿拉山口西南断层的水平位移为 1~ 1 7m ;垂直位移可分为两组 ,一组为 0 55m ,另一组为 1 2~ 1 5m。这些数据可能揭示了该断裂段的特征地震水平位移为 3m ,垂直位移为 1 2m。区域地貌对比和年代学分析得出 ,精河东南冲洪积扇的最后形成时代为距今 7万a左右 ,右旋滑动速率为4 7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晚更新世 博罗可努断裂 地震
下载PDF
某填埋场垃圾堆体边坡失稳过程监测与反分析 被引量:41
15
作者 詹良通 管仁秋 +1 位作者 陈云敏 刘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97-1705,共9页
某填埋场是国内首批在场底铺设复合衬垫系统的大型卫生填埋场,该场垃圾坝前堆体边坡于2008年6月连续强降雨期间发生失稳事件。介绍该堆体边坡失稳过程的现场监测结果,包括坡面水平位移、深层侧向位移和渗滤液水位。基于监测数据,开展堆... 某填埋场是国内首批在场底铺设复合衬垫系统的大型卫生填埋场,该场垃圾坝前堆体边坡于2008年6月连续强降雨期间发生失稳事件。介绍该堆体边坡失稳过程的现场监测结果,包括坡面水平位移、深层侧向位移和渗滤液水位。基于监测数据,开展堆体边坡稳定性反分析工作,探讨复合衬垫系统界面抗剪强度取值方法,提出抽排竖井迫降水位、铺膜防渗等应急抢险措施。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堆体边坡中高渗滤液水位是导致其失稳的关键因素,堆体边坡水平位移速率和渗滤液水位高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该堆体边坡失稳模式是沿场底复合衬垫系统中软弱界面的深层滑移;斜坡场底上复合衬垫系统在滑移过程中发生位移-软化效应,其界面强度介于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之间;抽排竖井迫降水位是最直接、有效的应急抢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垃圾填埋场 复合衬垫系统 现场监测 渗滤液水位 水平位移 反分析
下载PDF
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杨雪峰 刘成龙 罗雁文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3-154,192,共3页
本文从城市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入了高速铁路基于自由测站的CPⅢ控制网的观测方法来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验证,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法测站摆放灵活、网形多变,对于形状复杂、施工干... 本文从城市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入了高速铁路基于自由测站的CPⅢ控制网的观测方法来进行基坑水平位移监测。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验证,基于自由测站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法测站摆放灵活、网形多变,对于形状复杂、施工干扰较大的基坑变形监测能提高作业效率;采用高等级的全站仪进行观测可以满足一级基坑的监测精度要求,可达到为基坑施工快速、准确反馈变形信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Ⅲ控制网 自由测站 水平位移 精度
原文传递
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下高速公路加宽工程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军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6-1222,共7页
交通量的迅速增长使越来越多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需要拓宽改建,而如何根据老路的地基处理方法合理选择新路基下软基的处理方法成为主要技术难题之一。以实体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新老路软基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加宽工程道路变... 交通量的迅速增长使越来越多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需要拓宽改建,而如何根据老路的地基处理方法合理选择新路基下软基的处理方法成为主要技术难题之一。以实体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新老路软基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加宽工程道路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对施工期老路扰动很大,而采用复合地基可有效降低工后沉降和施工期老路变形。同时,地基内水平位移分布为采用应力隔离墙降低新路荷载对老路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隔离墙深度可根据水平位移集中区的埋深确定。此外,当新路采用复合地基时,施工期老路沉降变形受老路固结状况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处理 加宽 差异沉降 水平位移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变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9
18
作者 孔令荣 崔永高 隋海波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0,共6页
本文通过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影响的原型案例分析,归纳基坑开挖引起邻近隧道沉降、水平位移及收敛变形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邻近隧道的基坑开挖对隧道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均产生较大的影响,隧道产生的变形在空间上表现为斜向坑底的... 本文通过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影响的原型案例分析,归纳基坑开挖引起邻近隧道沉降、水平位移及收敛变形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邻近隧道的基坑开挖对隧道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均产生较大的影响,隧道产生的变形在空间上表现为斜向坑底的位移;隧道横断面的收敛情况表现为,隧道呈现出横鸭蛋形。引起隧道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基坑与隧道相对距离(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开挖的时空效应等。其中基坑与隧道的相对距离对隧道的变形影响较大,当基坑与隧道的水平距离在4m以内时,隧道产生的水平位移、沉降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沉降 水平位移 基坑
下载PDF
软基路堤拓宽静压PHC管桩挤土效应现场试验 被引量:38
19
作者 李国维 边圣川 +2 位作者 陆晓岑 杨涛 雷国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9-1096,共8页
PHC(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管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PHC管桩为挤土沉桩模式,沉桩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对其可打性和承载特性有重要影响。结合广-清(广州至清远)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通过现场监测超静... PHC(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管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PHC管桩为挤土沉桩模式,沉桩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对其可打性和承载特性有重要影响。结合广-清(广州至清远)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通过现场监测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土体水平位移,进行PHC管桩挤土效应研究。水平位移利用固定式测斜仪测量,孔隙水压力使用振弦式孔压计测量,并使用自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研究发现,沉桩过程中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随深度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水平方向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挤土效应产生的土体水平位移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挤土效应滞后现象明显,可导致成桩后的桩体倾斜;拓宽地基场地上管桩施工对老路地基影响小,场地条件对沉桩挤土效应影响大,老路路堤对垂直于路基方向的水平位移有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C管桩 广-清高速公路 挤土效应 孔隙水压力 水平位移
下载PDF
深基坑开挖坑周土体变形时空效应初探 被引量:26
20
作者 吴兴龙 朱碧堂 《土工基础》 1999年第3期5-8,共4页
本文指出 ,在基坑设计工作中 ,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 ,做到“随挖随支” ,约束其变形的产生 ,以减小土体强度的衰减而增加围抗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 ,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进一步论证了深基坑开挖中存在着时空效应。
关键词 时空效应 水平位移 围护结构 深基坑开挖 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