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规范、酷儿身份和同性恋欲望——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禄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3-136,共14页
依据德国文化历史学家乔治.莫斯提出的"男性规范"理论,并以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三部"男性哥特"的代表作——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威廉.贝克福德的《瓦塞克》和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为研究案例,分... 依据德国文化历史学家乔治.莫斯提出的"男性规范"理论,并以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三部"男性哥特"的代表作——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威廉.贝克福德的《瓦塞克》和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为研究案例,分析了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确凿的事实表明,霍勒斯.沃波尔、威廉.贝克福德、马修.刘易斯是"酷儿",其男性身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分别体现了"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倾向。而在18世纪,英国是一个"异性恋"主导的国家。人们对于"同性恋"产生的憎恨或恐惧,导致上述三位作家成为"身份隐蔽者",并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他们的哥特式小说正是这种不同程度压抑的自然或不自然的反映。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实际上是"同性恋"意识的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小说 男性规范 酷儿身份 同性恋欲望
下载PDF
鲁滨逊三部曲中的“同性情欲”之辨
2
作者 王晓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7,共12页
鲁滨逊三部曲的"酷儿式"解读指出,鲁滨逊和星期五之间存在着同性情欲,这一解读引发了学界的争议。本文聚焦于鲁滨逊和星期五之间从主奴到同伴的关系变化,辨析出其中的同性情欲内涵及其生成原因。然而,笛福的创作意图却是要去... 鲁滨逊三部曲的"酷儿式"解读指出,鲁滨逊和星期五之间存在着同性情欲,这一解读引发了学界的争议。本文聚焦于鲁滨逊和星期五之间从主奴到同伴的关系变化,辨析出其中的同性情欲内涵及其生成原因。然而,笛福的创作意图却是要去同性情欲化,构建新型男性形象以完成其道德和政治目的。本文认为,由于笛福在创造新型男性形象时使用了旧式的男性话语,导致小说中出现了其极力避免的同性情欲。三部曲的同性情欲问题体现了笛福的创作意图和小说呈现之间的矛盾,这表明虚构文本在社会转型时期展现的新旧话语对于形塑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滨逊三部曲 同性情欲 所多糜 男子气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