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监测系统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多中心注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戴研 杨杰孚 +4 位作者 周玉杰 梁兆光 李康 丁燕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系统(HM)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03至2010-12在全国97家医院植入德国Biotronic公司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患者,共628例。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起搏器信息,特殊报警...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系统(HM)在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03至2010-12在全国97家医院植入德国Biotronic公司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患者,共628例。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起搏器信息,特殊报警事件随时传送。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将异常报警事件分为两类:疾病相关事件和系统相关事件;前者主要包括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植入后3个月、6个月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常规诊室随访。结果:628例患者中,13例患者一直没有信息传输(2.1%),其余615例患者有137例患者没有异常事件的报警(22.3%),其余478例(77.7%)均可见异常报警事件;HM发现异常事件的时间均早于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相应事件的时间。房颤事件中共141例记录到至少一次房颤发作,且6个月随访期间,房颤平均负荷逐渐而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对于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HM是一项安全可靠的远程监测方法,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相关事件及起搏系统相关异常,特别是对房颤进行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并可能给病人带来临床长远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家庭监测 注册研究
下载PDF
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临床应用--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柯萍 华伟 +9 位作者 刘欣 杨杰孚 宿燕岗 粱兆光 汪芳 陈泗林 梁延春 于波 汤宝鹏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了解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在国内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的注册研究,连续入选植入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和除颤器患者。所有... 目的:了解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在国内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的注册研究,连续入选植入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和除颤器患者。所有患者均程控打开远程监测功能,每日收集其远程监测信息。由第三方公司负责数据收集和监测。结果2009年2月10日至2014年12月31日,323家医院参与注册研究,共5378例患者植入了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 CIED。植入量逐年增加,至2012年趋稳定。家庭监测无信息传输比例为7.8%。植入总量按地区分布,北京占首位。按居住地分布情况,在植入家庭监测功能的 CIED 患者中,北京地区患者仍然占据首位,40%接受家庭监测功能CIED 患者远离植入中心。平均随访时间(711.6±486.0) d,死亡445例,死亡率为8.3%(445/5378)。结论家庭监测功能 CIED 已广泛应用于国内临床,但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植入器械类型中,起搏器仍占据绝大部分。通过第三方公司负责网络监测和数据管理方式可提高家庭监测信息传输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监测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随访
原文传递
远程家庭监测功能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华伟 丁立刚 +3 位作者 张澍 陈柯萍 王靖 王方正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功能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CRT信息。分析异常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异常事件发现时间以及较预期门诊随访提前时间。结果连续入选10例植入带有家庭... 目的评价家庭监测功能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CRT信息。分析异常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异常事件发现时间以及较预期门诊随访提前时间。结果连续入选10例植入带有家庭监测功能的CRT患者,男性8例(80%),女性2例(20%),年龄19~70(56±15)岁。平均观察(90±63)d,发现异常事件83次,其中主要是疾病相关事件81次(97.6%),系统相关事件2例(2.4%)。家庭监测发现异常事件时间较3个月门诊随访平均提前(68±17)d,较6个月随访平均提前(158±17)d。结论家庭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CRT监测方法。应用CRT家庭监测功能可以早期发现异常事件,从而及时处理并观察处理效果。其远期疗效尚待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家庭监测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基于以太网的家居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4
作者 陆兴华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6年第5期136-139,共4页
研究基于以太网网络的家居监控系统,以ARM内核的S3C6410控制系统作为系统的微控制器,设计出该系统的总体架构方案。该系统结合了无线网络、无线传感技术与嵌入式技术,以模块化化设计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采用W5500、Nrf24L01、GSM、... 研究基于以太网网络的家居监控系统,以ARM内核的S3C6410控制系统作为系统的微控制器,设计出该系统的总体架构方案。该系统结合了无线网络、无线传感技术与嵌入式技术,以模块化化设计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采用W5500、Nrf24L01、GSM、Wi Fi网络负责无线网络通信的实现,通过yeelink平台把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到上位机并显示。经过多次系统的模拟实验,该家居监控系统具有实时性好、精度高以及稳定性强等优点,能够实现对家中环境的实时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太网 嵌入式 家居监控
下载PDF
Reduc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remotely monitored pacemaker patients: results from a Chinese multicentre registry 被引量:7
5
作者 CHEN Ke-ping DAI Yan HUA Wei YANG Jie-fu LI Kang LIANG Zhao-guang SHEN Fa-rong CHEN Si-lin SUYan-gang DING Yan-sheng ZHANG Sh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216-4221,共6页
Background Many recipients of implantable cardiac electronic devices have atrial fibrillation (AF) occurrences after device implantation, even if there is no previous history of AF, and some of the episodes are asym... Background Many recipients of implantable cardiac electronic devices have atrial fibrillation (AF) occurrences after device implantation, even if there is no previous history of AF, and some of the episodes are asymptomati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rends in AF burden following early AF dete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acemakers equipped with automatic, daily Home Monitoring function. Methods Between February 2009 and December 2010, the registry recruited 701 pacemaker patients (628 dual-chamber, 73 biventricular devices) at 97 clinical centers in China. Daily Home Monitoring data transmissions were analyzed to screen for the AF burden. In-office follow-ups were scheduled for 3 and 6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Upon first AF (i.e., mode-switch) detection in a patient, screening olAF burden by Home Monitoring was extended for the next 180 days. Results At least one episode of AF was observed in 22.9% of patients with dual-chamber pacemakers and in 28.8% of patients with biventricular pacemakers. The first AF detection in a patient occurred, on average, about 2 months before scheduled follow-up visits. In both pacemaker groups, mean AF burde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over 180 days following first AF detection: from 12.0% to 2.5% in dual-chamber and from 12.2% to 0.5% in biventricular pacemaker recipient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n AF burden 〉10% per month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over 6 months of implantation in both dual chamber (38 patients in the first month vs. 21 patients in month 6, P〈0.05) and biventricular (7 patients in the first month vs. 0 patient in months 4-6, P〈0.05) pacemaker recipients. Conclusions Automatic, daily Hom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cardiac pacemakers allows early detection of AF, and there is a gradual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F bur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e monitoring atrialfibrillation burden PACEMAKE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device
原文传递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8
6
作者 区玉俊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为了提高家居环境的智能化,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选用STM32作为为系统控制核心,结合无线网络、无线传感技术与嵌入式技术,以分块设计实现监测和监控功能,定时地对目标环境进行检测,并通过物联网平台yeelink将采集... 为了提高家居环境的智能化,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选用STM32作为为系统控制核心,结合无线网络、无线传感技术与嵌入式技术,以分块设计实现监测和监控功能,定时地对目标环境进行检测,并通过物联网平台yeelink将采集到的信息发给用户,用户可以实时接收到并得知家居环境参数,并且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家居设备状态。通过对该系统多次现场模拟实验,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实时传输数据到终端,相对于传统智能传输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处理能都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居监控 物联网 传感器 实时
下载PDF
一种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8
7
作者 余炽业 宋跃 +1 位作者 曾国敬 刘主链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39,49,共5页
为了设计一种智能型可远程控制的家居监控系统,采用2.4GHz模块nRF24L01,通过单片机内部程序控制,完成了无线微控制网络的构建,并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家电,通过AT指令控制TC35模块,实现了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家电的功能。本... 为了设计一种智能型可远程控制的家居监控系统,采用2.4GHz模块nRF24L01,通过单片机内部程序控制,完成了无线微控制网络的构建,并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家电,通过AT指令控制TC35模块,实现了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家电的功能。本文介绍内容包括系统总体结构、2.4GHz无线微控制网络的构建、TC35模块和红外学习遥控的应用,重点介绍系统总体结构及无线微控制网络的构建。该系统组网、安装方便,能智能化的自动控制家用电器,可通过移动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的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微控制网络 家居监控 智能远程 GSM模块 红外遥控 单片机 NRF24L01
下载PDF
居家智慧养老监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震 郭晓金 刘煌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8期171-176,共6页
为了提高养老服务效率,解决传统养老方式难以提供有效需求的问题,文中设计一种对老年人居家环境质量监测与行为异常检测的系统。该系统通过WiFi技术组建网络实时采集如温湿度、可燃气体浓度、粉尘浓度与甲醛浓度等居家环境数据,并发送给... 为了提高养老服务效率,解决传统养老方式难以提供有效需求的问题,文中设计一种对老年人居家环境质量监测与行为异常检测的系统。该系统通过WiFi技术组建网络实时采集如温湿度、可燃气体浓度、粉尘浓度与甲醛浓度等居家环境数据,并发送给STM32主控制器;然后通过NB-IoT无线传输到后台上位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一旦数据出现异常,蜂鸣器就会发出警报使人能够及时察觉。另外,在检测是否有摔倒行为的同时对老人所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采集,若出现异常,则触发GSM模块工作,发送短信向老人亲属或者监护人求助。在采集摔倒信息时,为减小环境对采集数据的影响,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以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减少对老年人摔倒检测现象的误判。系统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居家智慧养老监测系统组网灵活,准确性与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老 居家监测 系统设计 摔倒检测 远程监控 卡尔曼滤波算法
下载PDF
基于ZigBee与红外的家居监控系统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立超 许雪梅 +1 位作者 李岸 王庆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17期39-41,共3页
在介绍了ZigBee技术的兴起背景及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ZigBee无线技术在家居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一套基于ZigBee和红外技术的无线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以CC2430为核心控制器并结合红外技术实现了对红外遥控型家电的兼... 在介绍了ZigBee技术的兴起背景及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ZigBee无线技术在家居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一套基于ZigBee和红外技术的无线家居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以CC2430为核心控制器并结合红外技术实现了对红外遥控型家电的兼容,能够监测家居环境并控制多种类型终端家电。测试表明:在250 m2的房间里,该系统的ZigBee信号能有效覆盖。系统扩展性强,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居监控 ZIGBEE 红外 CC2430
下载PDF
家庭监测系统在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中的多中心注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柯萍 华伟 +4 位作者 戴研 宿燕岗 陈泗林 沈法荣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评价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homemonitoringsystem,HM)在心力衰竭进行再同步治疗(CR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3月~2010年12月在全国30家医院植入百多力(Biotronic)公司具有HM功能的CRT患者,共73例。应用HM系... 目的评价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homemonitoringsystem,HM)在心力衰竭进行再同步治疗(CR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3月~2010年12月在全国30家医院植入百多力(Biotronic)公司具有HM功能的CRT患者,共73例。应用HM系统每日自动传输CRT信息,特殊报警事件随时传送。植入后3、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诊室随访。结果73例患者中,4例(5.5%)一直没有信息传输,5例没有异常事件的报警,其余64例(92.7%)均可见异常报警事件。异常报警事件分为两类:疾病相关事件(包括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室性心律失常事件、CRT双心室起搏频率过低等)占85%,系统相关事件(包括导线阻抗异常,感知功能异常)占15%。HM发现异常事件的时间均早于3、6个月门诊随访时发现相应事件的时间,且6个月时发生的疾病相关事件数明显低于3个月时。结论对于心力衰竭植入CRT的患者,HM是一项安全可靠的远程监测方法,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相关事件及起搏系统相关异常,并可给患者带来临床长远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监测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相机的老年跌倒监护系统 被引量:5
11
作者 申代友 库洪安 +2 位作者 皮红英 刘联琦 袁克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223-228,共6页
为缓解社会老龄化压力和解决子女照顾老人的精力不足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高准确性和低误报性的人体跌倒检测系统。该系统使用RGB相机和红外IR相机获取标定后的老人所在环境的3D图像,并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人体的多个关... 为缓解社会老龄化压力和解决子女照顾老人的精力不足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高准确性和低误报性的人体跌倒检测系统。该系统使用RGB相机和红外IR相机获取标定后的老人所在环境的3D图像,并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人体的多个关节点位置,最后基于多个连续帧之间人体关节点的运动变化特征和3D场景特征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判定老人是否发生跌倒行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检测到人体的跌倒行为,具有十分优良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相机 卷积神经网络 家庭监护 跌倒判断
下载PDF
基于家庭监护系统的远程随访平台在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邬海燕 李想 +2 位作者 王盼盼 白井双 都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监护系统的远程随访平台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植入具有家庭监护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监护系统的远程随访平台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植入具有家庭监护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监护系统的远程随访平台进行随访管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自我护理能力、门诊随访次数、随访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各40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门诊随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总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活动功能、肩关节疼痛3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护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3.5%。结论基于家庭监护系统的远程随访平台,在患者居家期间为其提供专业支持,可改善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自护能力,降低门诊随访次数,提高随访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植入 家庭监护 远程随访 随访平台 肩关节功能 自我护理能力 门诊随访 家庭护理
下载PDF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居家监测与调理系统的设计
13
作者 夏贤继 张亭亭 +2 位作者 宛楠 秦祥 刘乐乐 《福建电脑》 2024年第8期80-84,共5页
智能医疗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式治疗模式,是传统治疗模式的延伸。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居家监测与调理的微信小程序,涵盖了患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远程医疗支持以及康复方案建议等多个功能。小程序利用后台管理系统和平台数据... 智能医疗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式治疗模式,是传统治疗模式的延伸。本文设计了一款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居家监测与调理的微信小程序,涵盖了患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远程医疗支持以及康复方案建议等多个功能。小程序利用后台管理系统和平台数据库实现数据可视化和实时交互。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 居家监测 微信小程序
下载PDF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新生儿黄疸居家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14
作者 向雪 陈娅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聊天机器人在新生儿黄疸居家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700例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0例。对照组监护...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聊天机器人在新生儿黄疸居家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700例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0例。对照组监护人接受常规宣教,观察组监护人在接受常规宣教基础上联合AI聊天机器人干预,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2组监护人情况(黄疸知识掌握情况、情绪状态与护理满意度)和新生儿情况(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二次黄疸住院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对微信群聊天内容进行词云分析。结果干预后1个月,与对照组监护人比较,观察组监护人的黄疸知识调查问卷各项目得分较高,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值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均P<0.05)。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更短,二次黄疸住院发生率较低,干预后1个月的体质量、智力发育指数量表分值和运动发育指数量表分值均较高(均P<0.05)。微信群聊天内容词云热点包括预约、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黄疸症状等。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居家监测中,AI聊天机器人能显著提高监护人对黄疸的认识,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和生长发育,同时减轻监护人的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并通过微信群掌握监护人的疑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聊天机器人 新生儿黄疸 居家监测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家居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小玲 刘美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1期152-155,158,共5页
文中提出一种灵活的,独立的,低成本的智能家居系统,以ZigBee无线通信构成网络为核心,GSM移动通信为辅,实现对多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综合处理,通过GSM模块发送短信,传递环境信息,根据相应的控制信息实现各自的响应。实验证明,系统设计达... 文中提出一种灵活的,独立的,低成本的智能家居系统,以ZigBee无线通信构成网络为核心,GSM移动通信为辅,实现对多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综合处理,通过GSM模块发送短信,传递环境信息,根据相应的控制信息实现各自的响应。实验证明,系统设计达到预期的设计指标,满足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 家居监控 GSM CC2430
下载PDF
具备家庭监测功能起搏器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文利 梅霞 +3 位作者 李正恭 郑向清 张源 宋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观察家庭监测(HM)起搏器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4例患者,2例因病窦综合征安置双腔起搏器,2例因心力衰竭安置了三腔起搏器,4台起搏器均带有HM功能,通过远程监测观察起搏系统及心律失常事件。结果在病例1中,发现阻抗的变化,及时发现电... 目的观察家庭监测(HM)起搏器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4例患者,2例因病窦综合征安置双腔起搏器,2例因心力衰竭安置了三腔起搏器,4台起搏器均带有HM功能,通过远程监测观察起搏系统及心律失常事件。结果在病例1中,发现阻抗的变化,及时发现电极导线问题,并予更换;在病例2中,发现模式转换及心律失常事件,并帮助判断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在病例3中,监测右室起搏比例,帮助判断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情况;在病例4中,监测各种心律失常事件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比例,发现了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及时给予治疗。结论 HM能很好实现远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家庭监测 起搏器 随访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基于ESP32的家庭智能监控系统
17
作者 唐少勋 刘尔健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11期182-185,190,共5页
在物联网融入人们生活的时代下,对自家物品的保护成了人民越来越关心的话题。而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专业监控,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因此设计一种基于ESP32的家庭智能监控系统,采用低功耗MQTT协议无线通信,通过上位机控制智能监控... 在物联网融入人们生活的时代下,对自家物品的保护成了人民越来越关心的话题。而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专业监控,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因此设计一种基于ESP32的家庭智能监控系统,采用低功耗MQTT协议无线通信,通过上位机控制智能监控组网和执行拍照,将监控工作智能化,能为人民生活带来便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监控 MQTT协议 HTTP协议
下载PDF
一种基于听诊原理的远程胎心监护设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宜咏 黄凤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830-833,84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听诊原理的远程胎儿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93例孕妇,通过同时使用传统多普勒胎心监护设备及远程胎心监护设备,进行一致性评价。选择68例孕妇家庭使用远程胎心监护设备进行观察,分析其每天使用频次、时长、提交... 目的:探讨基于听诊原理的远程胎儿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93例孕妇,通过同时使用传统多普勒胎心监护设备及远程胎心监护设备,进行一致性评价。选择68例孕妇家庭使用远程胎心监护设备进行观察,分析其每天使用频次、时长、提交次数等数据。结果:远程胎心监护设备与对照的多普勒数据高度相关,P〉0.1(0.87),根据两组数据差值估计出95%的置信区间落在±2次/min内,与多普勒技术审查指导原则要求一致。孕妇每天使用远程胎心监护次数(2.4±0.7)次及时长(47±6)min均大于在医院的监测数据(1次/周、20-40min)。结论:基于听诊原理的远程胎心监护设备符合孕妇家庭监测的需求,具有良好的胎儿窘迫预警能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胎心监护 听诊原理 一致性评价 家庭监护
原文传递
基于5G通信技术的居家养老监控系统的研究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洁萍 王显轩 +1 位作者 陆世鹏 仝瑞普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23期96-99,共4页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国家主要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其中对老年人居家远程监测陪护以及远程健康监测系统研究是主要内容之一。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和5G网络的完善,给远...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国家主要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其中对老年人居家远程监测陪护以及远程健康监测系统研究是主要内容之一。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和5G网络的完善,给远程老年人的居家监护方案设计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本项目从5G通信技术NB-IOT出发,结合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等对老年人居家监护系统上做进一步研究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居家监控 5G通信技术 NB-IOT
下载PDF
基于云架构的慢病患者随访穿戴设备数据采集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登 郑园园 +2 位作者 陈露露 朱伟明 李晓晖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第10期106-113,共8页
真实世界数据收集是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的关键环节,为提高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质量,推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及应用,构建信息化的数据采集手段尤为必要。本文按照“数字医疗”概念进行设计,融入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基于云架构搭建了慢病患者随... 真实世界数据收集是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的关键环节,为提高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质量,推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及应用,构建信息化的数据采集手段尤为必要。本文按照“数字医疗”概念进行设计,融入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基于云架构搭建了慢病患者随访穿戴设备数据采集平台,实现慢病患者居家监测数据与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实时对接,保障数据从产生、传输到存储全过程自动化。该电子平台已实现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监测仪与电子采集系统之间直接的数据交换,有效避免了人工录入所产生的错误,确保真实世界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溯源、合规。基于云架构的真实世界数据电子采集平台推动了源数据电子化发展,为慢病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架构 真实世界数据 慢病患者 电子数据采集平台 居家监测 院外数据 数字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