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史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框架 被引量:41
1
作者 陈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公众史学"是指公众在反思自我历史意识和历史认识生成的情形下所进行的历史表现与传播。在新媒体急剧发展、自媒体传播渐成趋势,而公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强的状况下,职业历史学家面临着两种路径的选择:或者是自觉地反... "公众史学"是指公众在反思自我历史意识和历史认识生成的情形下所进行的历史表现与传播。在新媒体急剧发展、自媒体传播渐成趋势,而公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强的状况下,职业历史学家面临着两种路径的选择:或者是自觉地反思和分析自我历史认识、历史意识的形成过程,扬长补短,成为"公众史学"的参与者或引导者;或者是继续保持"圈内人"并且只面对内行的身份,等待公众这些"圈外人"或外行在新型知识传播方式下自我提升,然后被取而代之。以学术学科的建制与专业性眼光来建设"公众史学"学科乃当务之急。人们可以在历史认识形成过程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超越国外"公众史学"学科建设在理论设计上的零散性;同时,充分考虑自媒体传播的趋势,结合史德、史学方法论、跨学科交流、实务操作四个层次进行学科框架设计。历史知识的公众生产与传播既可以促成社会的有序和健康,也可以导致社会的混乱和病变;在自媒体传播状态下,"历史"的这种双刃剑功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转换。因此,有必要对公众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做出战略性思考,尽可能使之形成一个可控而又开放的健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史学 新媒体 自媒体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关于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1
2
作者 谭载喜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9,共7页
包括西方翻译理论史在内的外国译论研究,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翻译学研究领域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需要予以持续的重视。本文根据作者对拙著《西方翻译简史》的修订扩充和研究所得,对西方译论发展史的研究方法,以及对西方译论本身的主要特... 包括西方翻译理论史在内的外国译论研究,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翻译学研究领域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需要予以持续的重视。本文根据作者对拙著《西方翻译简史》的修订扩充和研究所得,对西方译论发展史的研究方法,以及对西方译论本身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脉络,尤其是对自20世纪中、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当代西方译论发展状况与前景,从几个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引发对西方译论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论 西方翻译理论 翻译学 独立学科 持续 意义 发展脉络 当代 作者 视角
原文传递
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一个可选项:揭示“技术原理” 被引量:22
3
作者 阎步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4,75,共7页
2018年10月13-14日,主题为“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2018年会在浙江大学举办。与会学者就当前中国史学在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新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2018年10月13-14日,主题为“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2018年会在浙江大学举办。与会学者就当前中国史学在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新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展开广泛研讨。通过讨论可以看到,在研究范围上,中国的历史研究正在把中国史研究和世界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研究方法上,史学家尝试把考古学、科技方法、文献学结合在一起研究;此外,概念史、城市史、环境史、科技史、妇女史、公众史学等新领域的研究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马克矗在会上所指出的,我们对现有的研究成就和研究现状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不断进行着深刻地反思,在反思中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历史学以及整个人文学科究竟贡献了什么。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时,我们是否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成就。中国学术过去受西学和东(日本)学之冲击,当今天我们试图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时,梳理学术概念的发展理路,究竟是应该以古人之是非为是非去还原古人,还是以今人之是非为是非去评判古人。这里发表几位学者在此次年会上的发言,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技术原理 科技方法 概念史 妇女史 中国史学史
下载PDF
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4
4
作者 宋松柏 康艳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第3期68-73,共6页
结合最新统计资料,归纳总结了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专业分布格局和特色。从学科设置、办学规模、课程设置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该专业的差异,提出了现行专业培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为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结合最新统计资料,归纳总结了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专业分布格局和特色。从学科设置、办学规模、课程设置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该专业的差异,提出了现行专业培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为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发展历程 学科设置
下载PDF
创意写作在中国接受与传播的历史考析(1959—2009) 被引量:20
5
作者 宋时磊 《写作》 2018年第6期57-68,共12页
以学科史的研究视野,从概念的译介、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从1950年代末到本世纪前十年我国对美国Creative Writing(创意写作)的接受和传播情况。从1959年起,台湾的作家已经接受了美国Creati... 以学科史的研究视野,从概念的译介、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从1950年代末到本世纪前十年我国对美国Creative Writing(创意写作)的接受和传播情况。从1959年起,台湾的作家已经接受了美国Creative Writing的学科训练;1970年代起,Creative Writing已经被翻译为"创造性写作",进入1990年代后翻译为"创意写作"的趋势逐渐增多;从1980年代中后期起,大陆学者受各种思想的启迪,开始研究本土化的创造写作学,而我国台湾、香港的基础和高等教育系统已经在开展创意写作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在安格尔和聂华苓的主持下,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坊""国际写作计划"深刻影响了两岸三地的作家,并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陆创办作家班以灵感和启迪。对Creative Writing接受谱系和传播过程的历史分析,实际上修正了相关学者认为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引介元年为2004年或2009年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 概念史 写作学科 作家班 概念译介 国际写作计划
下载PDF
华侨华人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对象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安山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1-15,共15页
本文力图从国际学术界传统学科体系的分解与整合这一角度来分析建立华侨华人学的现实性 ,并从局限性、可行性、研究对象的定位及辨识标准、研究范围、挑战与机遇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于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无法进行科学抽象的特征 ,... 本文力图从国际学术界传统学科体系的分解与整合这一角度来分析建立华侨华人学的现实性 ,并从局限性、可行性、研究对象的定位及辨识标准、研究范围、挑战与机遇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由于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无法进行科学抽象的特征 ,从传统的学术分类来看 ,华侨华人研究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学科。然而 ,学术史的演变表明 ,一些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日益独立出来 ,这为华侨华人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作者对“华侨华人学”下了定义 ,并提出了建立作为学科分支的华侨华人学的两种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学 学术史 跨学科研究 研究范畴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中共党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论要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炳林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6,158,共12页
中共党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对象明确,研究成果丰硕,资政育人成效显著。但是,新时期中共党史学科发展也遇到新挑战,学科定位不够清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损害了学科形象。提高中共党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迫切需要加强中共党史学基... 中共党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对象明确,研究成果丰硕,资政育人成效显著。但是,新时期中共党史学科发展也遇到新挑战,学科定位不够清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损害了学科形象。提高中共党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迫切需要加强中共党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深入探讨学科定位、指导理论与方法、发展史与史料支撑、学术规范与成果转化传播等问题,对于提升中共党史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学科建设 历史观与方法论
原文传递
从工业化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纪念中国情报事业和情报学50年 被引量:15
8
作者 赖茂生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6年第10期2-21,51,共21页
本文概述了情报工作和情报学诞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过程,分别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和数字化时代等三个不同时期考察了情报工作和情报学诞生与发展的社会环境条件、所遇到的问题和;中击、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措施。重点探讨了数字化时代... 本文概述了情报工作和情报学诞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过程,分别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和数字化时代等三个不同时期考察了情报工作和情报学诞生与发展的社会环境条件、所遇到的问题和;中击、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措施。重点探讨了数字化时代情报学面,临的新挑战和学科融合与创新问题,并对当前情报学界的几个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学 情报工作 学科史 学科融合 学科创新
下载PDF
环境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阿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32-40 104,104,共10页
环境社会学诞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与学术传统。沿着"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办"的一般逻辑去梳理"来龙去脉"。11978年美国学者邓拉普等人提出环境社会学。"生产跑步机"以比喻说明... 环境社会学诞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与学术传统。沿着"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办"的一般逻辑去梳理"来龙去脉"。11978年美国学者邓拉普等人提出环境社会学。"生产跑步机"以比喻说明资本主义体制运行所致环境问题,而怀特则从宗教传统去追溯环境问题的历史根源。风险社会提出了环境问题的社会结构性来源。生态现代化理论则有济世企图。建构主义用新策略去理解环境问题的社会过程。2日本学者从本土环境问题研究出发,提出"受害结构论"、"受害圈、受苦圈论"等,分析环境污染给社会所带来的多重影响。在与环境主义和技术主义的论争中,汲取当地人民智慧创建"生活环境主义"用以解释和解决琵琶湖的水环境治理,更有"环境控制体系论"尝试解释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全过程。3中国学者在发展研究中,注意到草原农牧业生计与环境的关系,开展草原退化沙化与农牧业关系的解释性和政策应用性研究。社会转型论则从宏观和整体上尝试对中国社会当下正在进行着的结构性改变来解释和应对业已产生的环境问题。工业化所致水污染的集中爆发,折射着横向的各利益群体的社会关系,也揭示了历时的一般性社会历史根源。纵观环境社会学发展,呈现从"问题论"向"综合论"、从认识问题向解决问题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学科史 欧美 日本 中国
下载PDF
科学史在中国的再建制化问题之探讨(下) 被引量:13
10
作者 袁江洋 刘钝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1-55,共5页
As a discipline,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s stepping into a new period in China we call as "re-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this paper, we give an examination on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 As a discipline,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s stepping into a new period in China we call as "re-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this paper, we give an examination on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western states and in China, to make clear of the necessity of the re-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Further more, we discern two pattern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 learning discipline, the authority pattern and the power pattern We consider that the process of the re-institutionalization of history of science should start with the power pattern, and than transfer into the authority pattern when an effective authority structure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学史 建制化 自然科学史 再建制化
下载PDF
从《力学学报》发展历程看科技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俊丽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目的】探索科技期刊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方法】回顾《力学学报》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创刊阶段(1957—1977年)、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1990年)及蓬勃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概述《力学学报》在引领力学科研方向和推动学科发展方面... 【目的】探索科技期刊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方法】回顾《力学学报》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创刊阶段(1957—1977年)、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1990年)及蓬勃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概述《力学学报》在引领力学科研方向和推动学科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结果】《力学学报》作为国内办刊历史最长的力学期刊,在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及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推动中国科学院乃至全国力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结论】科技期刊对于学科建设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科技期刊应以传播最新科技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为己任,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支撑,为服务世界科技强国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作出实质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学报》 发展历程 学科建设 科技期刊
原文传递
建构大宪章的现代性:学科分立视野下的19世纪大宪章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19世纪现代学科兴起,形成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所有关于大宪章的讨论,都与学者的学科、身份和研究路径有关。历史学中,哈兰、弗里曼和斯塔布斯以宪法史为研究路径,以日耳曼民族主义为解释框架,确立了大宪章在议会制度形成中的核... 19世纪现代学科兴起,形成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所有关于大宪章的讨论,都与学者的学科、身份和研究路径有关。历史学中,哈兰、弗里曼和斯塔布斯以宪法史为研究路径,以日耳曼民族主义为解释框架,确立了大宪章在议会制度形成中的核心地位。法学中,梅特兰反思了已有的研究框架,采用了法律史的研究路径,在公私合一的解释框架下确立了大宪章在普通法中的核心地位。与大宪章研究伴随的是一种悄然形成的现代知识生产机制。这一时期正是英帝国的鼎盛时期,大宪章的诸多研究成果借助这一知识生产机制融入民族国家的现代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史 大宪章 学科分立 19世纪 现代性
下载PDF
侨易学的观念 被引量:12
13
作者 叶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4,共12页
侨易学的观念,一方面追溯此概念的直接来源,强调李石曾发明"侨学"概念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更侧重《易经》在世界文化语境流传后所产生的多重意义发生,这既是一种学术史梳理,同时也凸显侨易学概念的重要资源。分两个层面阐述... 侨易学的观念,一方面追溯此概念的直接来源,强调李石曾发明"侨学"概念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更侧重《易经》在世界文化语境流传后所产生的多重意义发生,这既是一种学术史梳理,同时也凸显侨易学概念的重要资源。分两个层面阐述侨易学的观念,一是在广义的理论/哲学层面,所谓"理论"乃是指一种相对普适意义的概念运用,具有跨学科的学术宏观层面意义,而"哲学"则更是最高端的理论境界,即能尝试在最深刻的层次上解释人类、世界、宇宙的基本规律问题。建构起最基本的"乾元—坤贞"的二元结构,同时在各自的内部建立三维(上、中、下;始、中、终)、六步(起、承、持、转、合、极)的基本层次,强调"限止"、"断念"等核心概念;二则下降到学科/领域层面,即作为一般意义的侨易学,它也可以确立自己的学科界限和研究对象,提出学科概念、核心内容、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学 《易学》 侨易学 学术史 理论/哲学 学科/领域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孜丹 杜鹏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0-69,共10页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科体系的发展进程,以历史的视角审视了中国学科体系的演化特点,总结了学科体系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学科体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中国学科体系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发展 学科史 学科体系
原文传递
五十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60,共22页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进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进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整体轮廓。《指南》的第一部分"历史与地理"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区域发展。第二部分"文类与类型"概览中国现代文学中主要文类(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类型(翻译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第三部分"文化和媒体"探讨美学、语言、区域、都市等文化概念以及视觉艺术、印刷、网络等技术媒体对文学的影响。第四部分"议题与争论"侧重介绍文学流派与思潮、性别与身体、记忆与创伤以及中文与英文学界的整体发展。结语部分涉及海外近期的关键议题、作家研究和文学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史 文学史 文学争论 文学类型 文化媒体
下载PDF
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30年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星亮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共11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体系,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理论和方法多有建树,田野调查成果显著,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扩大。本文重点回顾了民族学人类学界围绕学科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体系,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理论和方法多有建树,田野调查成果显著,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扩大。本文重点回顾了民族学人类学界围绕学科建设和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及现实问题所展开的研究。作者认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体系目前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田野调查的科学性以及科学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学科史 民族学 人类学
原文传递
从学术史看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发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袁丁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4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试图从学术史角度探讨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建设。从国内外研究华侨华人的历史看 ,涉及的学科包括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方面 ,尤其是西方对于华侨华人的学术研究 ,从一开始就不是历史学或经济学、政治... 本文试图从学术史角度探讨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建设。从国内外研究华侨华人的历史看 ,涉及的学科包括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方面 ,尤其是西方对于华侨华人的学术研究 ,从一开始就不是历史学或经济学、政治学之类的单一学科的研究 ,而是综合性、全方位的研究 ,其覆盖面甚广。其特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单一性 ,而不是学科或研究方法的单一性。因此 ,欲建立华侨华人学 ,必须包括诸学科的研究 ,即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尤其重要的是 ,这些多学科研究并非单指研究对象的改变 ,而是指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特别是研究的理论架构方面必须有所变化 ,以建立综合性的华侨华人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研究 学术史 学科发展 华侨华人学
下载PDF
从个案积累到领域拓展: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深入的若干可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亦师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在近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和出版欣欣向荣的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其成因,并尝试讨论若干使本领域走向深入和深刻的可能。首先,以清华大学建筑系开设的中国近代建筑史课程为例,补充论述其教学现状及发掘一手资料、发动多数学生开展普查... 在近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和出版欣欣向荣的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其成因,并尝试讨论若干使本领域走向深入和深刻的可能。首先,以清华大学建筑系开设的中国近代建筑史课程为例,补充论述其教学现状及发掘一手资料、发动多数学生开展普查和研究的重要性。此外,试从技术史、观念史和思想史等视角与方法,以及重视1949年前后的断裂与接续问题两个方面论述可能的方向与方法。结论部分论述本领域研究的两个特点,指出未来近代建筑史的生命力在于在艰苦、坚实的史料工作和案例研究基础上,能够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叙事方式和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建筑史教学 学术史 案例研究 领域拓展
下载PDF
经验与知识:“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历史形成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若平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4,共9页
“中共党史党建学”已然成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它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新兴学科现象,而是有一个学科的历史形成过程。这个新命名的学科,是由早已形成的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两个知识领域整合而成的,但由于在一个学科的构成要素... “中共党史党建学”已然成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它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新兴学科现象,而是有一个学科的历史形成过程。这个新命名的学科,是由早已形成的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两个知识领域整合而成的,但由于在一个学科的构成要素之中,存在着两个含有差异性的知识领域,可能造成学科认知上的某些困难。因此,应对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的学科发展进行考察,以取得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理解与认同,并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框架下,将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两个知识领域有机地融合起来,以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党建学 中共党史 党的建设 学科历史 经验与知识
原文传递
学科走向与研究前瞻:关于体育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博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2,共9页
中国体育史学已经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体育史学科反思史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体育史学仍然存在着学科地位不高、分支学科建设不系统... 中国体育史学已经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体育史学科反思史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体育史学仍然存在着学科地位不高、分支学科建设不系统等诸多问题。基于当下业已形成的学科“危机”话语,对中国体育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扫描”,并蠡测体育史学科未来走向。研究认为,在分支学科建设上,要建设体育史学术史、体育史史料学和体育史学理论等3个分支学科;在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上,进一步打造体育史学教学平台、学术交流平台、社会服务平台;从国际和国内史学研究主要趋势中吸取学科建设经验,推动体育史学科建设,开创体育史研究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学科建设 体育史史料学 体育史学理论 体育史学术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