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9
1
作者 孔庆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19,共5页
尽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对象,但是它的存在、延续和影响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因此,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尝试着要把它列入其内。既然我们能够宽容通俗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应... 尽管迄今为止现代文学的文学史没有把旧体诗列为研究对象,但是它的存在、延续和影响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因此,已经开始有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在尝试着要把它列入其内。既然我们能够宽容通俗小说进入现代文学史,那么把旧体诗也写进来,应该是合乎同一逻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史 研究
下载PDF
现代文学史观的“盛世”忧思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洪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9-73,共5页
文学史观是人们对文学历史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它不仅与一个人的世界观紧密相关,而且还深受到社会心理和时代感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时下影响较大的几种现代文学史观的分析,反思了"盛世心态"对它们的渗透和可能带来的... 文学史观是人们对文学历史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它不仅与一个人的世界观紧密相关,而且还深受到社会心理和时代感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时下影响较大的几种现代文学史观的分析,反思了"盛世心态"对它们的渗透和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观 盛世心态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延安文艺书写
3
作者 王俊虎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6-52,56,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关于延安文艺的书写经历了从权威崇拜的“众口一词”到各抒己见的“众声喧哗”再到趋于理性的“多元共生”的流变过程,文学史对延安文艺的书写方式呈现出详略不一的特点,大致可分为“附驥”式书写与论著式书写.这些流变... 中国现代文学史关于延安文艺的书写经历了从权威崇拜的“众口一词”到各抒己见的“众声喧哗”再到趋于理性的“多元共生”的流变过程,文学史对延安文艺的书写方式呈现出详略不一的特点,大致可分为“附驥”式书写与论著式书写.这些流变过程与书写方式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于文学史书写的重要影响.新世纪以来,延安文艺研究在史料收集、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与进展,从学理层面推动了文学史关于延安文艺的良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延安文艺 书写流变 书写方式
下载PDF
《玉官》:一部被“忽略”的文学经典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登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73,共7页
许地山的小说《玉官》是一篇具有复杂意味的经典之作,但长期以来它却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小说史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重新挖掘它的内涵与艺术,分析被忽略的原因并确立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许地山 《玉官》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现代”中国文学史——读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 被引量:1
5
作者 沙红兵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8期75-79,共5页
与后来的文学史以建构科学客观的知识学为目的不同,钱基博以传统子、史精神"撰著"《现代中国文学史》,将王闿运、章太炎、康有为、陈三立、严复、王国维、梁启超、胡适等并置一起,讨论他们如何以各自的理论见解和创作实践共... 与后来的文学史以建构科学客观的知识学为目的不同,钱基博以传统子、史精神"撰著"《现代中国文学史》,将王闿运、章太炎、康有为、陈三立、严复、王国维、梁启超、胡适等并置一起,讨论他们如何以各自的理论见解和创作实践共同参与和见证"现代"这一"事件"。梁启超、胡适倡导"革命",追求文学日新又新的"现代";章太炎则代表着第二种"现代"人物类型,身预追新求变的"现代"潮流,却自始即长虑却顾,意识到必将随新变而来的种种流弊;《现代中国文学史》着墨最多也是人数最多的是第三类人物,康有为、陈三立、严复、王国维、章士钊等人包括著者钱基博自己,他们始则舍旧谋新惟恐不力,晚则痛加追悔。一部《现代中国文学史》堪称三类"现代"文人之"忏悔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 现代
下载PDF
陈子展与中国近代文学史建构
6
作者 胡全章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9-52,共4页
作为最早以"史"出现的两部主要属于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史专著,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和《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建构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意义。尽管其文学史观明显受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 作为最早以"史"出现的两部主要属于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学史专著,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和《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建构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意义。尽管其文学史观明显受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影响,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立不倚的学术品格和无征不信的严谨学风,又使其在许多方面超越了胡著,得出许多创见,并以其长久的学术生命力或明或暗地参与了与其后逐渐建构起来的近代文学史的对话,为推进近代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全面和公正,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展 中国近代文学史 学术史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中的“我们”——对一个学术原点的简释
7
作者 姚楠 《龙岩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0-23,共4页
从理论层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中的"我们",作为一个学术原点加以阐释。"我们"是正在从事研究的学术活动者。"我们"的整体形象是:学术文化的传递者,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学术创造的开拓者。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学术史 研究者
下载PDF
试论钱基博民族主义思想——以《现代中国文学史》为例
8
作者 胡悦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蕴含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承接晚清"经世致用"观点而来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独特的"现代中国文学"观与开放的世界民族主义思想;介于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的政治民族主义...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蕴含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承接晚清"经世致用"观点而来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独特的"现代中国文学"观与开放的世界民族主义思想;介于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的政治民族主义思想。钱基博民族主义思想所表现出的这种多歧性与复杂性,究其原因,在个人层面,是其一代人所受到的传统儒学教育的烙印与近代西学的影响二者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交错缠结;在社会层面,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与文化转型不同步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民族主义 《现代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文史兼治,以古见近——关爱和教授学术述评
9
作者 黎爱 《天中学刊》 2017年第3期6-11,共6页
关爱和教授的学术研究经过了由"古典"到"近代"的历程。其研究特色主要包括:一是坚持文学本位,从时代社会与个人情感两个维度切入,深入研究作家作品;二是崇尚文史兼治,既结合思想史、学术史进行文学研究,又致力于文... 关爱和教授的学术研究经过了由"古典"到"近代"的历程。其研究特色主要包括:一是坚持文学本位,从时代社会与个人情感两个维度切入,深入研究作家作品;二是崇尚文史兼治,既结合思想史、学术史进行文学研究,又致力于文学史研究;三是具备追根溯源的意识,其文学史研究由古代文学进入近代文学领域,体现出以古见近的特质。在打通古代与现代的过程中,关爱和不断丰富、确认近代文学的内涵及价值,并有意识地推动近代文学学科建设。关爱和是近代文学研究领域公认的代表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爱和 中国近代文学史 桐城派研究
下载PDF
对作为高等教育教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的探索——由钱振纲先生撰写的《清末民国小说史论》引发的思考
10
作者 周晓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4-77,116,共5页
作为高等教育教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不容忽视的研究对象,因为它关系到大专院校的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根本所在。面对高等院校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层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撰写应该因"人"... 作为高等教育教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应该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不容忽视的研究对象,因为它关系到大专院校的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根本所在。面对高等院校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层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撰写应该因"人"而异,从而因"材"施教。它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新的形势下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编撰 探索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创新的点、线、面、体
11
作者 黄修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15,2,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纂在30多年的过程中经历了回到《新民主主义论》、突破《新民主主义论》、"重写文学史"讨论、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这样四个回合。先是在现代文学内部不断增添作为"点"的新作家;然...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纂在30多年的过程中经历了回到《新民主主义论》、突破《新民主主义论》、"重写文学史"讨论、建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这样四个回合。先是在现代文学内部不断增添作为"点"的新作家;然后构成"线";然后把本来被认为不属于现代文学的成分添加到现代文学史中来,形成一种"面"的扩展;最后随着现代文学史编纂的版图逐渐扩大,形成了具有丰富性、立体感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编纂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民主主义论 重写文学史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健康人格培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晓 刘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年第6期72-76,共5页
基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变化,中文专业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教学改革,把审美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健康人格、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教学改革路径为:教学定位从知识传授转... 基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变化,中文专业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教学改革,把审美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健康人格、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教学改革路径为:教学定位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素养培养;教学模式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多维的"对话交流";教学重点从"史"的灌输转向"文"的阅读分析;教学方式从教师的单向分析鉴赏转向教师预设目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考试模式从"一纸定全局"的考试转向分层给成绩的多维考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应用型 健康人格 人文素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