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4
1
作者 姚文辉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通过室内饲养及田间调查,揭示了斜纹夜蛾生活史、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存活率;测定了各龄幼虫的取食量、成虫性比及产卵量;同时揭示了田间成虫种群消长动态。
关键词 斜纹夜蛾 生物学 生活史 种群动态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研究新进展综述 被引量:51
2
作者 王成善 丁学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26-532,共7页
9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思路的拓宽、先进方法的采用,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获取了一大批有关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成果与数据,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研究90年代新特色:在隆升机制研究上,既提出和强调了高原隆升的多块断性、多阶段性、多... 9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思路的拓宽、先进方法的采用,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获取了一大批有关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成果与数据,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研究90年代新特色:在隆升机制研究上,既提出和强调了高原隆升的多块断性、多阶段性、多因素的特点,又发现了高原深部动力作用在高原隆升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板块碰撞与高原隆升历史方面,一方面提出印度与亚洲板块的碰撞由西往东的穿时性约达10Ma,故而把45Ma作为碰撞的确切年代是不准确的。另一方面,有关碰撞期后的高原隆升史,虽各家说法不一,但却一致公认高原的形成是多期脉动性隆升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升机制 隆升历史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植物生殖生态学发展简史 被引量:5
3
作者 苏智先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4期278-286,共9页
系统地阐述了植物生殖生态学的早期研究工作、植物生殖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并根据植物生殖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把植物生殖生态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即植物生殖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959年以前)、植物生殖生态学的发展时期... 系统地阐述了植物生殖生态学的早期研究工作、植物生殖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并根据植物生殖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把植物生殖生态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阶段,即植物生殖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959年以前)、植物生殖生态学的发展时期(1960~1970)、植物生殖生态学的形成时期(1971~1982)和植物生殖生态学的独立发展时期(1983年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史 植物 生殖生态学 生殖值
下载PDF
春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卿薇 阿地力.沙塔尔 闫文兵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4-184,共11页
【目的】为新疆北疆地区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在林间对春尺蠖的各虫态进行详细调查,记述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性比、行为与习性。【结果】春尺蠖蛹主要集中分布在树盘基部30~60 c... 【目的】为新疆北疆地区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预测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在林间对春尺蠖的各虫态进行详细调查,记述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性比、行为与习性。【结果】春尺蠖蛹主要集中分布在树盘基部30~60 cm、土壤深度为20~30 cm范围的土层中,成虫羽化后,次日19:00—23:00或第3天下午4:00—6:00交尾,其交配行为是多次交配型。雌虫比雄虫羽化稍早,雌虫平均寿命为16~18 d,雄虫平均寿命为8~13 d。翌日黄昏开始产卵,卵期最长34 d,最短26 d,雌虫每天平均产卵块数最高达5.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363.1粒/头,最低为1块/头、平均卵粒数为86粒/头,平均孵化率为86%。1、2龄幼虫食叶量较低,3龄开始暴增,5龄最高,平均每日食叶量可达443 mm2/头。【结论】春尺蠖成虫按翅面斑纹和颜色,可分三种类型:深色型、常见型、浅色型。幼虫的头壳与虫龄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幼虫1~2龄期间,死亡率较高,高达60.37%;4~5龄幼虫,死亡率较低,且食叶量占总食叶量的85.81%。所以应选择在3龄幼虫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雌雄比为1︰0.7068,可预测下一代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尺蠖 生活史 性比 行为 习性 时间动态
原文传递
稻粉虱Aleurocybotusindicus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士熙 张晓俊 +1 位作者 张琳 郑公雨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本文描述了稻粉虱的形态特征,研究了稻粉虱的为害习性、生物学特性、生活史、世代历期、种群动态、寄主、越冬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稻粉虱在福州地区1a发生8代,第3、4、5代是为害水稻的主害代,应用扑虱灵防治稻粉虱。
关键词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防治 稻粉虱
下载PDF
长爪沙鼠的行为和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学英 迟庆生 +1 位作者 刘伟 王德华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动物生理生态学主要研究野生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阐述或回答动物与生存和繁殖相关的生态学问题.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栖息地环境从西向东横跨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生理生态学研究对于了解物种分布... 动物生理生态学主要研究野生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阐述或回答动物与生存和繁殖相关的生态学问题.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栖息地环境从西向东横跨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生理生态学研究对于了解物种分布范围的决定因素、对季节性环境的适应策略以及种群动态等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本研究组关于长爪沙鼠的生活史特征、能量代谢特征、社群行为和贮食行为、生态免疫以及种群动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生活史 能量代谢 社群行为 贮食行为 生态免疫 种群动态
原文传递
联峰山油松林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靳轩 马梦然 +3 位作者 邢子龙 刘琛 李斯琪 崔建州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年第3期273-279,共7页
为了系统掌握北戴河地区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防治时机,以微红梢斑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了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北戴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北戴河联峰山公园油松林中微红梢斑螟 1 a可发生 2 代... 为了系统掌握北戴河地区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防治时机,以微红梢斑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了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北戴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北戴河联峰山公园油松林中微红梢斑螟 1 a可发生 2 代,有世代重叠现象,有 2 个发生高峰期,第 1 个高峰期为5月中上旬,6 个诱捕灯的诱虫量可达 26头;第 2 个高峰期为 7 月中下旬,诱虫量可达 32 头,其中以 7 月份的高峰期尤为显著。对微红梢斑螟越冬虫态及越冬部位的调查发现,微红梢斑螟在 11 月份之后,不同虫龄的幼虫在枝梢和蛀果中以及蛹在蛀果中进行越冬,但最终主要以 2 a生枝梢中的老熟幼虫和蛀果中的蛹之形式完成越冬。通过对幼虫转梢习性的调查发现,转出梢的枝条直径、长度以及蛀道的直径、长度,均低于转入梢。产卵部位调查发现,微红梢斑螟产卵部位主要为被害枝条(59%)和被害球果(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红梢斑螟 生活史 越冬 种群动态 转梢习性 产卵部位
下载PDF
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Hübner)生活史与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皓 张德胜 花保祯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研究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Hübner)在陕西关中的发生规律,于1998-2001年采用室内饲养与性诱捕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持续调查了烟草粉斑螟年生活史和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烟草粉斑螟在关中地区1年可发生2-3代,主要以... 为研究烟草粉斑螟Ephestia elutella(Hübner)在陕西关中的发生规律,于1998-2001年采用室内饲养与性诱捕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持续调查了烟草粉斑螟年生活史和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烟草粉斑螟在关中地区1年可发生2-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烟仓中越冬;2)成虫3月下旬开始羽化,全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3)老熟幼虫有3个明显的迁移活动期,分别出现在4月上中旬、7月上旬和10月中下旬;4)越冬代成虫的发生期受贮藏环境温度的影响,幼虫的活动规律则不仅与发育期有关,还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粉斑螟 生活史 种群动态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关中大蒜根蛆生活史及为害规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凤葵 巨江里 张皓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田间网捕和室内外饲养等方法研究了关中大蒜根蛆葱地种蝇(葱蝇)Deliaantigua(Meigen)和灰地种蝇(种蝇)D.platura(Meigen)的生活史与发生规律。优势种葱蝇一年发生3代,以围蛹在土中越冬... 采用田间网捕和室内外饲养等方法研究了关中大蒜根蛆葱地种蝇(葱蝇)Deliaantigua(Meigen)和灰地种蝇(种蝇)D.platura(Meigen)的生活史与发生规律。优势种葱蝇一年发生3代,以围蛹在土中越冬。世代历期:室内36.5~59.5d,田间32~74d.其年生活史可分为春季为害、越夏、秋季为害和越冬4个阶段,以春季第1代为害最重,是造成大蒜减产的主要原因。混合种群为害程度受5cm土壤温度及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葱蝇 种蝇 生活史 为害规律
下载PDF
布尔津县沙棘绕实蝇的发生动态及习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宁 朱建梅 +2 位作者 陆燕 阿地力.沙塔尔 金格斯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9-415,共7页
在室内外定点定时观测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Hering)的生活史及习性,同时观测了沙棘绕实蝇发生动态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不同品种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棘绕实蝇在布尔津县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层中越... 在室内外定点定时观测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Hering)的生活史及习性,同时观测了沙棘绕实蝇发生动态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不同品种果实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棘绕实蝇在布尔津县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层中越冬。翌年6月中旬沙棘果实膨大期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7月上旬沙棘果实变色期时成虫进入羽化高峰期并开始产卵,7月中下旬沙棘果实成熟时为产卵高峰期,同时幼虫开始孵化并危害沙棘果实,8月中旬幼虫进入高峰期,8月下旬为幼虫化蛹高峰期,10月中旬化蛹期结束。沙棘绕实蝇成虫对糖醋液、沙棘果汁及黄色具有较强的趋性,雌虫将卵产在着色的果实上,一般1粒沙棘果实上有1个产卵痕,幼虫在沙棘果实内孵化取食并转果危害,老熟幼虫集中在距树干基部60cm范围树盘内,0~10cm土层中化蛹。经观测当地栽植的5个沙棘品种成熟由早到晚依次为‘状元黄’、‘阿列依’和‘无刺丰’、‘向阳’、‘深秋红’。采摘前受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列依’55.43%>‘状元黄’37.72%>‘无刺丰’29.10%>‘向阳’21.29%>‘深秋红’0.52%。‘状元黄’沙棘果实着色期与沙棘绕实蝇的发生期相吻合。越早成熟的沙棘品种(‘状元黄’、‘阿列依’)受害程度越重,沙棘绕实蝇产卵物候与晚熟品种‘深秋红’果实成熟期错开,从而使其获得天然的不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沙棘绕实蝇 生活史 发生动态 果实发育
下载PDF
橄榄星室木虱的生活史和种群消长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新 卢金华 +2 位作者 林永 邹华娇 张振宣 《华东昆虫学报》 2003年第2期36-40,共5页
本文研究了莆田市延寿村的橄榄星室木虱的生活史和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 ,橄榄星室木虱在莆田地区一年发生 8代 ,世代重叠。卵、若虫 (1- 5龄 )、成虫在 1年中有 6个发生高峰期 ,以秋梢期为全年雌成虫产卵、若虫发生最高峰 ,夏梢期是... 本文研究了莆田市延寿村的橄榄星室木虱的生活史和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 ,橄榄星室木虱在莆田地区一年发生 8代 ,世代重叠。卵、若虫 (1- 5龄 )、成虫在 1年中有 6个发生高峰期 ,以秋梢期为全年雌成虫产卵、若虫发生最高峰 ,夏梢期是成虫羽化全年最高峰。其田间种群数量消长与橄榄抽梢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每一次抽梢期都带来一个产卵高峰期和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 ,每一次抽梢都使虫口数量急剧上升 ,并出现高峰 ,其间也带来一个很高的种群增长率 ,待到新梢定型老化 (枝梢生长后期 )又使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而低龄若虫的发生和高峰期的出现 ,一般比产卵滞后 5 - 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星室木虱 生活史 种群消长动态 世代重叠 成虫 羽化 同翅目 木虱科
下载PDF
大型浅水湖泊太湖霍甫水丝蚓次级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志军 李艳 +3 位作者 张敏 蔡永久 薛庆举 许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54-2060,共7页
作为湖泊底栖动物优势种类的霍甫水丝蚓在长江中下游湖泊分布广泛,在湖泊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了解霍甫水丝蚓在大型浅水湖泊中的种群动态规律、生活史和周年生产量等的状况,于2005年1~12月对太湖霍甫水丝蚓... 作为湖泊底栖动物优势种类的霍甫水丝蚓在长江中下游湖泊分布广泛,在湖泊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了解霍甫水丝蚓在大型浅水湖泊中的种群动态规律、生活史和周年生产量等的状况,于2005年1~12月对太湖霍甫水丝蚓进行周年的研究,以期为了解太湖这一优势种类的生产力状况及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2005年太湖霍甫水丝蚓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 274ind./m^2(0~13 800ind./m^2)和4.70g/m2(0~29.15g/m^2),一般均在冬季达到高峰,空间分布上霍甫水丝蚓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太湖北部梅梁湾和竺山湾及西部河口湖区分布较高,而在其它区域的现存量均较低。根据体长频数分布的周年变化特征,推测太湖霍甫水丝蚓约为一年三代,繁殖可能发生在3、7和11月份期间。2005年太湖霍甫水丝蚓年生产量为480.21g·m^(-2)·yr-1,P/B为14.17,与同类研究报道相比属于较高水平。分析表明太湖霍甫水丝蚓的高世代数导致其高P/B系数,而高周年生产量与其所处的营养水平相对较高有关,这对于太湖渔产潜力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甫水丝蚓 次级生产力 生活史 种群动态 太湖
原文传递
不该遗忘的刘慎谔:动态地植物学思想对当前植被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启示
13
作者 张健 郝占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1-2638,共8页
刘慎谔先生是我国植物学、地植物学和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动态地植物学思想萌芽于在法国留学期间往阿尔卑斯山开展的博士论文工作;回国之后,先后在我国西北、西南、华北、东北等及印度、朝鲜等野外考察,在此基础... 刘慎谔先生是我国植物学、地植物学和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动态地植物学思想萌芽于在法国留学期间往阿尔卑斯山开展的博士论文工作;回国之后,先后在我国西北、西南、华北、东北等及印度、朝鲜等野外考察,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在1962年举办的“动态地植物学”讲习会上形成完整的体系。该思想核心在于对植被“顶极”学说和群落演替理论的深入认识与总结,并将这一理论很好地应用到解决我国人工植被建立、自然植被改造、森林采伐更新、治沙等实际问题中。本文先对该思想予以介绍与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其对我国当前植被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山地生物多样性、天然林保护、森林经营管理、全球变化、植被区划)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态学 生物地理学 植物学史 生态学史 演替 群落动态
原文传递
肉苁蓉重大害虫——阿拉善平颜蚜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14
作者 李欣 阿地力·沙塔尔 +3 位作者 陈胜鹏 金玉杰 伊贝卡·亚力坤 哈斯木江·阿布都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9-336,共8页
为明确阿拉善平颜蚜蝇Eumerus alxaensis Huo&Liu在新疆的生活史及习性,掌握其发生规律,本试验于室内外对其生活史、成虫田间消长动态进行了观察,并分析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对其发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虫在新疆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 为明确阿拉善平颜蚜蝇Eumerus alxaensis Huo&Liu在新疆的生活史及习性,掌握其发生规律,本试验于室内外对其生活史、成虫田间消长动态进行了观察,并分析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对其发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虫在新疆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中旬达到羽化高峰期,5月中旬为羽化末期,第一代成虫5月下旬开始发生,9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期,10月中旬为羽化末期。成虫日羽化高峰时段06:00-08:00,羽化当天即可交配,可多次交配,交配高峰时段16:00-18:00,交配1次平均历时11 min,产卵高峰时段15:00-21:00;野外成虫将卵产于距地面(2.5±0.77)cm位置肉苁蓉叶片基部、茎表面或周围沙土中,卵单粒堆产;成虫对黄色趋性显著高于绿色、蓝色和白色(P<0.05);老熟幼虫在土壤40~50 cm深度分布数最多(P<0.05),此深度为肉苁蓉根部位置,在水平方向0~10 c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P<0.05);老熟幼虫分布数量最高深度其土壤湿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平颜蚜蝇 肉苁蓉 生活史 发生动态 习性
下载PDF
泥炭沼泽桧叶金发藓种群动态的重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卜兆君 杨允菲 +2 位作者 王升忠 王宪伟 代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21-2223,共3页
By using ‘history reconstruction method’,this paper studied the dynamics of two Polytrichum juniperinum populations with and without sporophytes.The population with sporophyte production experienced a dynamic proces... By using ‘history reconstruction method’,this paper studied the dynamics of two Polytrichum juniperinum populations with and without sporophytes.The population with sporophyte production experienced a dynamic process from increase to stabilization,while that without sporophyte production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increase to decrease.Before 2003,both the increase rate and the birth rate of two populations decreased continuously,with the death rate showing the tendency from decrease to a continuous increase.The advantages of ’history reconstruction method’ in studying population dynamics were prov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桧叶金发藓 种群动态 藓类植物 耐受性 干旱环境 沼泽植被
下载PDF
板内裂谷盆地构造反转驱动机制以及对油气的影响——以中非Bongor盆地为例
16
作者 宋一帆 窦立荣 +4 位作者 程顶胜 王利 张新顺 胡瑛 杨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9-240,共2页
陆内裂谷盆地裂后反转的驱动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主要集中于垂直地幔上涌还是远端板块间相互挤压作用导致。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是精确限定盆地埋藏—抬升的时间和幅度,以及与同时期构造事件的匹配关系。笔者等采取磷灰石裂变径迹和热... 陆内裂谷盆地裂后反转的驱动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主要集中于垂直地幔上涌还是远端板块间相互挤压作用导致。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是精确限定盆地埋藏—抬升的时间和幅度,以及与同时期构造事件的匹配关系。笔者等采取磷灰石裂变径迹和热历史反演分析,识别出盆内两期主要反转事件:晚白垩世显著抬升,以及随后的始新世抬升剥蚀,均可以与区域不整合面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 裂谷盆地 热史恢复 盆地动力学
下载PDF
陕西咸阳白蜡虫种群生态学及生产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昊 李鸿明 +4 位作者 钟芳竹 吴金文 孙文军 刘刚 魏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2,共8页
白蜡虫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昆虫。近年来陕西咸阳地区白蜡虫养殖和白蜡生产逐渐兴起,但白蜡虫在该地区的种群生态学及生产适宜性一直缺乏系统研究。对该地区白蜡虫生活史、雌虫种群动态、雄虫泌蜡量、种群分布特征及寄生性天敌情况进行系... 白蜡虫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昆虫。近年来陕西咸阳地区白蜡虫养殖和白蜡生产逐渐兴起,但白蜡虫在该地区的种群生态学及生产适宜性一直缺乏系统研究。对该地区白蜡虫生活史、雌虫种群动态、雄虫泌蜡量、种群分布特征及寄生性天敌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并与其他传统产虫、产蜡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估咸阳地区白蜡虫生产适宜性。结果表明,陕西咸阳地区白蜡虫1 a完成1代,能够正常完成生长发育且种群繁衍良好。雌成虫初期(8月)死亡率较高,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时期。雄虫终泌蜡厚度为4.60 mm,单体泌蜡量为0.603 mg,略低于传统产蜡区四川峨眉的泌蜡量,但高于传统产虫区云南昭通、昆明等地的泌蜡量。1龄雄虫主要分布在寄主植物大叶女贞叶片前段,1龄雌虫主要分布在前段和中段;2龄雄虫主要分布在枝条的前段,2龄雌虫在枝条上的分布较为均匀。寄生性天敌主要为膜翅目跳小蜂科和姬小蜂科的寄生蜂,其中危害白蜡虫卵期的寄生蜂为中华花翅跳小蜂和白蜡虫黑角啮小蜂,危害白蜡虫2龄雌虫和雌成虫的寄生蜂为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蜡蚧啮小蜂和白蜡虫长尾啮小蜂,危害白蜡虫2龄雄虫的寄生蜂为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啮小蜂、蜡蚧啮小蜂和白蜡虫长尾啮小蜂。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地区的气候及寄主等条件适合白蜡虫的产虫、产蜡兼顾发展,尤其适合优质种虫培育;加强白蜡虫资源的综合管理,实行虫、蜡分区域科学管理,可实现虫、蜡同时高产稳产。研究结果为陕西关中及邻近地区的白蜡虫科学养殖和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生活史 种群动态 泌蜡 分布特征 寄生蜂 生产适宜性
下载PDF
动物个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天韵 刘依明 +1 位作者 王德利 钟志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4,共8页
“个性”是指不同时空条件下动物种群个体间行为的稳定差异。大量的理论和实验性研究表明,个性差异在动物界普遍存在,其是种群多度和分布、物种共存及群落构建的重要驱动因子。介绍了动物个性的概念、分类及衡量指标,将前人测量个性类... “个性”是指不同时空条件下动物种群个体间行为的稳定差异。大量的理论和实验性研究表明,个性差异在动物界普遍存在,其是种群多度和分布、物种共存及群落构建的重要驱动因子。介绍了动物个性的概念、分类及衡量指标,将前人测量个性类型的方法加以总结;随后介绍了动物个性的生态学意义,尤其是个性对动物生活史策略、种群分布与多度、群落结构和动态、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以及疾病与信息传播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在人类活动增加等全球变化背景下,动物个性如何调控动物个体行为、种群和群落动态对这些环境变化的响应。阐述了动物个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个性 生活史策略 分布与多度 种间关系 群落动态 生态系统过程 环境变化
下载PDF
创新动力论:历史动力研究的新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吉彦波 董礼芬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随着创新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中作用的日益凸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创新已经成为历史进步的直接动力。确立“创新是历史进步直接动力”的思想,以之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 随着创新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中作用的日益凸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创新已经成为历史进步的直接动力。确立“创新是历史进步直接动力”的思想,以之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激励创新、推动创新,对于引导社会更快、更好、更节省、更顺利、更稳定、更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动力论 历史 进步 动力
下载PDF
原生演替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磊 唐亚 +1 位作者 张继娟 宗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演替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多自然现象之一,原生演替研究由于易发现生态学原理或规律、揭示生物的适应机制而受到更多关注.原生演替研究在植物响应干扰、物种侵入和定居、植被群落组合、养分动态、物种相互作用、演替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 演替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多自然现象之一,原生演替研究由于易发现生态学原理或规律、揭示生物的适应机制而受到更多关注.原生演替研究在植物响应干扰、物种侵入和定居、植被群落组合、养分动态、物种相互作用、演替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为生态恢复重要的理论基础.生态恢复本质上是受管理或受控制的演替过程,遵循科学方法进行的恢复活动能够检验演替原理,为了解演替过程提供新的视角.因此,促进演替和恢复两个领域之间的成果交流将有助于实现各自的目标:理解植被变化和操纵植被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生活史 养分动态 定居 物种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