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 被引量:46
1
作者 邵培仁 廖卫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80-190,共11页
自从波兹曼在1970年首次提出"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的定义和范式之后,它就成了媒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基础分析框架。从多伦多学派到纽约学派,再到其他支流学术种群,数十年的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大致经历了由冷僻渐趋热... 自从波兹曼在1970年首次提出"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的定义和范式之后,它就成了媒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基础分析框架。从多伦多学派到纽约学派,再到其他支流学术种群,数十年的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大致经历了由冷僻渐趋热门,由边缘走向主流,由北美传播到全球的过程,其研究领域由社会人文扩展到国家战略,研究成果从相对单一发展到丰富多元。正是基于对媒介生态学研究中复杂的、全球性的、内在的网络关系的深入理解,以历史为经,以理论为纬,可以将北美媒介生态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归纳整合成媒介时空论、媒介人体论、媒介场所论、媒介容器论、媒介情境论、媒介环境论、媒介进化论、媒介依赖论、媒介失控论、媒介控制论等"十论",并从中看出北美媒介生态学的发展轨迹和内在逻辑。在这一历史考察中,其未来趋势同时一露端倪:在世界范围内,学术研究与社会行动结合,文化批判向人文关怀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态学 媒介作为环境 北美洲 麦克卢汉 波兹曼 媒介时代史学 传播学史
下载PDF
乡村传播研究的范式探索 被引量:10
2
作者 沙垚 《新闻春秋》 2015年第4期52-58,共7页
尽管乡村传播研究从诞生之初便于发展传播学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但告别发展主义传播学的时刻已经到来。并且当下的乡村传播研究已经呈现出一种新动向,批判了发展主义的传播学,并试图从历史、文化主体、生态、劳... 尽管乡村传播研究从诞生之初便于发展传播学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但告别发展主义传播学的时刻已经到来。并且当下的乡村传播研究已经呈现出一种新动向,批判了发展主义的传播学,并试图从历史、文化主体、生态、劳动、新媒体、技术等各个层面探索新的发展的可能性。这种"新动向"有着深厚的理论支持,以传播政治经济学为视野,以人类学为方法论,并保持文化的反思,而传播史则为其提供了历史的维度。藉此,理论与实践更为有机的勾连,也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动向"将可能发展为一种乡村传播研究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传播学 乡村传播 传播政治经济学 人类学 传播史
原文传递
传播学学科核心范式的演化进路:一种新的学科史解读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陈蕾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77,共8页
本文以探索传播学学科核心范式的演化进路作为建构审度学科史的新视角,并在这种新的历史透视框架中,寻找解决学科自主性问题的出路。传播学学科核心范式自形成起,经历了内部整合与多元研究传统表层整合阶段,目前正进入深层整合阶段。
关键词 学科史 范式 传播学
原文传递
被遗忘的奠基人:赫佐格的学术贡献及其在传播学史上的“失踪” 被引量:6
4
作者 黄雅兰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104,共13页
本文重读哥伦比亚学派早期成员赫尔塔·赫佐格的广播受众研究,意在指出赫佐格在研究议题、方法和范式等方面对传播学的贡献:从研究议题看,赫佐格首次将中下层家庭妇女及女性叙事类型广播肥皂剧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方法看,赫佐格最... 本文重读哥伦比亚学派早期成员赫尔塔·赫佐格的广播受众研究,意在指出赫佐格在研究议题、方法和范式等方面对传播学的贡献:从研究议题看,赫佐格首次将中下层家庭妇女及女性叙事类型广播肥皂剧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方法看,赫佐格最先采用并发展了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从研究范式来看,赫佐格的研究不同于在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客观经验主义范式,而是属于诠释经验主义范式,并带有社会批判的色彩。而以上特征均与后来的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特征相契合。最后,文章从个人、学术共同体和社会背景三方面探讨了赫佐格在传播学史上近乎"失踪"的原因及相关的知识社会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史 受众研究 性别研究 知识社会学
原文传递
重返美国传播研究史前史:宣传远离传播学的原因和反思 被引量:5
5
作者 丹娜·巴吾尔江 苏婧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4-136,共23页
美国主流传播学史叙事中对于“批判的宣传分析”出现集体性误读,将“批判的宣传分析”误解为一种原始的功能主义研究,本文通过补全20世纪初美国传播研究史前史,对“批判的宣传分析”诞生的背景、发展的脉络及其与美式主流传播研究的勾... 美国主流传播学史叙事中对于“批判的宣传分析”出现集体性误读,将“批判的宣传分析”误解为一种原始的功能主义研究,本文通过补全20世纪初美国传播研究史前史,对“批判的宣传分析”诞生的背景、发展的脉络及其与美式主流传播研究的勾连进行梳理与再叙述,试图回答宣传远离传播学的原因并进行反思。研究发现,尽管“批判的宣传分析”曾经作为主流出现在美国的社会研究领域中,但是它并非一种学术范式而是美国进步主义语境下出现的社会思潮,随着这一社会历史语境发生根本逆转,“批判的宣传分析”落寞退场。随后传播学的建制化以及社会科学的底层逻辑不断将宣传的概念边缘化、意识形态化,往后美国传播学史对于“批判的宣传分析”的有意误读,反映出美式现代性危机下传播研究的合法性焦虑,美国理性主义语境中宣传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矛盾与张力始终难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的宣传分析 科学的传播研究 建制化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传播学史视域下媒介研究“民族志转向”之辨及其价值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放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以戴维·莫利的电视受众研究为代表的"受众民族志"研究被称为媒介研究的"诠释主义转向"和"民族志转向",并被认为是"媒介研究人类学取向"的开端。但文献显示,在人类学学术史上,人类学媒介... 以戴维·莫利的电视受众研究为代表的"受众民族志"研究被称为媒介研究的"诠释主义转向"和"民族志转向",并被认为是"媒介研究人类学取向"的开端。但文献显示,在人类学学术史上,人类学媒介研究的历史起点远远早于"受众民族志"研究,可以追溯到几位人类学家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展的人类学电影研究,并于70年代以应用人类学媒介研究的形式得到了持续发展。人类学媒介研究所属的诠释主义研究范式,是与客观经验主义、批判理论并列的社会研究三大范式。因此,探析人类学媒介研究的起源与发展,有助于消除客观经验主义范式对传播学的垄断并构建更为全面和完整的传播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研究 民族志转向 人类学 范式 传播学史
原文传递
哥伦比亚学派传播研究的“衰落”及延续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孝祥 冯强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11,共17页
19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得外部机遇性因素之利,传播研究在哥伦比亚学派内部一时蔚然成风。吊诡的是,此后其传播研究逐渐失去本生性的"研究阵地"。为此本文指出,正是由于关键人物对传播研究缺乏核心兴趣,持续性资助缺乏及传播... 19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得外部机遇性因素之利,传播研究在哥伦比亚学派内部一时蔚然成风。吊诡的是,此后其传播研究逐渐失去本生性的"研究阵地"。为此本文指出,正是由于关键人物对传播研究缺乏核心兴趣,持续性资助缺乏及传播研究未建制化才使得哥伦比亚学派的传播研究难以为继。幸而,施拉姆、布莱尔和拉扎斯菲尔德的部分门生以哥伦比亚学派的传播研究理念为路标,拉氏等人的典范思想才得以被不断征用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史 哥伦比亚学派 施拉姆 新闻学院
原文传递
经典新读——戈德堡教授再阐释《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的启示
8
作者 於红梅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3,共5页
戈德堡教授在反思时下欧洲难民、美国移民以及由此引发的西方民主社会危机的现实背景下重读"芝加哥学派"社会学经典之作《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翻译此文,希望也可对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界进一步了解该学派有所启迪。即这样的... 戈德堡教授在反思时下欧洲难民、美国移民以及由此引发的西方民主社会危机的现实背景下重读"芝加哥学派"社会学经典之作《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翻译此文,希望也可对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界进一步了解该学派有所启迪。即这样的再阐释,可能提供了一个看待"芝加哥学派"的不同视角,展示了在当下的政治情境中重读、精读经典的论述路径,并显示了经典论著如何为我们批判当下的现实提供了理论资源和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史 芝加哥学派 《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
原文传递
瞽濛传诵:先秦“盲媒”的传播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潘祥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3,共10页
"瞽濛传诵"是源自远古口传时代的一种文化传播传统,对华夏文明影响至深。在中国上古,"瞽濛"虽系盲人,却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与瞽濛作为"盲媒介人"的传播教化职能息息相关,"濛瞍修声"... "瞽濛传诵"是源自远古口传时代的一种文化传播传统,对华夏文明影响至深。在中国上古,"瞽濛"虽系盲人,却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与瞽濛作为"盲媒介人"的传播教化职能息息相关,"濛瞍修声"指明了"盲媒"在上古传播体系中的职责与功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职业传播者,"瞽濛"在上古"乐教"与"声教"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瞽濛传诵的传统直接影响了先秦文献的形成和传播。"瞽濛"之所以成为"媒介人"并被委以重任,在于其杰出的沟通天地的能力和超常的听力及记忆力。随着礼崩乐坏的东周社会的来临尤其是文字书写的普及,"瞽濛传诵"的传统逐渐衰落。尽管西方社会也曾出现过"瞽濛传诵"的传统,但两种传统存在差异。极富中国特色的"瞽濛传诵"传统构成了华夏文明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彰显了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瞽矇 盲媒 媒介人 媒介史 传播考古学 华夏传播学
下载PDF
城市传播研究的起源:理论回溯、发展历程与概念界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旭东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25,共10页
城市传播研究的观念形成受到20世纪城市社会学和城市文化研究的影响,主要关注城市空间中差异性的个体生活实践和市民城市权利。对城市传播研究学术史起源的考察以美国“城市传播基金会”为核心线索,对其创建以来所做的一系列学术工作和... 城市传播研究的观念形成受到20世纪城市社会学和城市文化研究的影响,主要关注城市空间中差异性的个体生活实践和市民城市权利。对城市传播研究学术史起源的考察以美国“城市传播基金会”为核心线索,对其创建以来所做的一系列学术工作和不断拓展的研究兴趣进行探讨,由此展现城市传播研究问题取向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最后,论述了以美国学者为主的英语学界城市传播研究者对城市传播相关概念和指涉对象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前人观点的城市传播概念界定方式。对城市传播研究学术史起源的考察,将有助于相关研究者把握城市传播研究的创建初衷,从而使城市传播研究的理论基础与问题指向得以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传播 传播学术史 城市传播基金会 传播理论
原文传递
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瑛 苏洁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9-19,143,共12页
在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研究成为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领域。以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的知识图谱分析为目标,系统耙梳国内外文献有关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研究的历史脉络,归纳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研... 在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研究成为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领域。以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的知识图谱分析为目标,系统耙梳国内外文献有关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研究的历史脉络,归纳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内容,并提炼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可以为推进中国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有利于该学科的基础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区域国别 历史 理论与方法
下载PDF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华夏传播研究前后看——从《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说起
12
作者 王笋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9期162-167,共6页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对整个华夏传播研究进行了梳理,行文内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指出了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研究取向。华夏传播要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因此华夏传播研究的前后看问题理应在横向对比、纵向梳理的视角...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对整个华夏传播研究进行了梳理,行文内容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指出了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研究取向。华夏传播要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因此华夏传播研究的前后看问题理应在横向对比、纵向梳理的视角下展开。从中西文化比较视域出发,对华夏传播研究进行反思,华夏传播研究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现实意义在于:从向后看中找华夏传播研究应遵循的学术传统,关注先秦文化,从联系中把握“做”,保持中国学术传统赓续,保持华夏传播研究特色;从向前看中望未来,将历史作为中介,用一种整体观、共同体观照见华夏传统、关注当下,进而从历史中把握华夏传播研究的未来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传播研究学术史》 华夏传播 中西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