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史前并不存在“英雄时代”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林生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185-190,共6页
针对史学界认为中国史前有个“英雄时代”的说法,本文考察了英雄、英雄史观的产生过程,认为殷商时期不存在滋生英雄、英雄史观的条件;西周时虽已开始对人间英雄的歌颂,但和英雄史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国,英雄史观实际形成于战国时,... 针对史学界认为中国史前有个“英雄时代”的说法,本文考察了英雄、英雄史观的产生过程,认为殷商时期不存在滋生英雄、英雄史观的条件;西周时虽已开始对人间英雄的歌颂,但和英雄史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国,英雄史观实际形成于战国时,完备于秦汉时,它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伴生物。并认为,理性地观察这个问题,对于中国文明起源史、文化史的研究应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 英雄史观 封建君主专制 神本文化 人本文化
下载PDF
《三国演义》历史观论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纪德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颇为复杂,正统史观、道德史观、英雄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循环史观等兼而有之,并且彼此交织,相互为用。作者崇尚英雄,但他崇尚的主要是出身正统的、以宽仁忠义为本的英雄,也是能体现天心民意的英雄,因此《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颇为复杂,正统史观、道德史观、英雄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循环史观等兼而有之,并且彼此交织,相互为用。作者崇尚英雄,但他崇尚的主要是出身正统的、以宽仁忠义为本的英雄,也是能体现天心民意的英雄,因此《三国演义》呈现的是以儒家政治道德为核心的多元历史观。这种多元历史观虽然包含某些合理的成分,但无法对三国兴亡作出富有诠释力的理论说明。只有秉持唯物史观,结合小说的具体描写,才可能对蜀汉兴亡、三国归于一统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正统史观 道德史观 英雄史观 天命史观
下载PDF
试论易代小说中的“英雄史观”
3
作者 彭利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易代小说体现着更为浓厚的"英雄史观"。在小说家笔下,"英雄"就是历史的拨乱反正者,是创业定鼎的帝王将相,他们决定了王朝的覆亡与定鼎,决定了易代史,决定了历史的走向。易代小说虽然宣扬了英雄史观,但英雄也是凡人... 易代小说体现着更为浓厚的"英雄史观"。在小说家笔下,"英雄"就是历史的拨乱反正者,是创业定鼎的帝王将相,他们决定了王朝的覆亡与定鼎,决定了易代史,决定了历史的走向。易代小说虽然宣扬了英雄史观,但英雄也是凡人,是德与才结合的英雄,是为民谋福祉、得民心的英雄。因此,不能简单斥为唯心史观,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进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代小说 英雄 英雄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