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类分析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
作者 房彬 肖辉 +2 位作者 王振会 孙海燕 黄美元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9-745,共7页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非随机区域历史回归试验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CA-FCM方法),并与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方法(FCM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河南...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非随机区域历史回归试验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案———基于聚类的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方法(CA-FCM方法),并与浮动对比区历史回归统计检验方法(FCM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河南省春季6次作业进行评估得出:由于CA-FCM方法采用了聚类分析,提高了对比区和影响区的相关系数,及引入了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作为协变量,所以提高了作业区自然降水量估计值的准确性,比FCM方法有更高的效果评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浮动对比区 历史回归 整层大气可降水量 增雨效果
下载PDF
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婉 姚展予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5-202,共8页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年人工作业相对增雨13%,绝对增雨39 mm,但增雨效果不显著。本文根据催化技术状况对作业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21个地面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4%,显著度较高,u检验达0.019;29个地面和飞机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7%,u检验显著度为0.022;8个飞机作业日相对增雨48%,增雨显著度较低;12个催化不充分作业日相对减雨49%;2个过量播撒消雨作业日相对减雨12%,结果也不显著。分类统计分析表明,对目标区进行充分催化是获得好的催化效果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区域历史回归
下载PDF
聚类统计检验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翟羽 肖辉 +2 位作者 杜秉玉 刘金华 姚展予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8-233,共6页
将聚类统计检验分析引入原有的基于聚类的浮动区对比历史回归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中,减小站点分区的盲目性,聚为同一类的站点相似度更大,使聚类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把这种方法和未引入聚类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对河南4月10次作... 将聚类统计检验分析引入原有的基于聚类的浮动区对比历史回归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中,减小站点分区的盲目性,聚为同一类的站点相似度更大,使聚类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把这种方法和未引入聚类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对河南4月10次作业的效果评估表明,引入聚类检验提高了效果评估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检验 浮动对比区 历史回归 增雨效果
下载PDF
飞机人工增雨分层历史回归效果检验方法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以琳 李德生 刘诗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2-870,共9页
在飞机人工增雨中,为提高作业决策和效果检验的客观性,用冰面饱和区、0℃层以上水汽积分量≥9mm区域和水汽向上输送区作为确定作业目标区指标;用碘化银粒子浓度q≥10L-1的区域作为确定作业影响区的范围;用作业目标区、总雨量等值线和相... 在飞机人工增雨中,为提高作业决策和效果检验的客观性,用冰面饱和区、0℃层以上水汽积分量≥9mm区域和水汽向上输送区作为确定作业目标区指标;用碘化银粒子浓度q≥10L-1的区域作为确定作业影响区的范围;用作业目标区、总雨量等值线和相关系数检验等约束条件选择对比区。在建立回归方程时,用天气系统分型和相同作业时段等方法确定回归样本。采用单次活动对比区和影响区分层历史回归方法建立飞机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系统并在业务中使用,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在决策作业和效果检验的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统计检验 历史回归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方法的历史建筑不均匀沉降预测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小杰 龚赛博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0-353,共4页
不均匀沉降会对历史建筑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对历史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十分必要。回归分析模型是经典的预测模型,但它过于依赖旧数据,无法处理实时监测数据,在实际工程中存在诸多不便。通过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对上海某历史建筑在基... 不均匀沉降会对历史建筑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对历史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十分必要。回归分析模型是经典的预测模型,但它过于依赖旧数据,无法处理实时监测数据,在实际工程中存在诸多不便。通过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对上海某历史建筑在基础托换期间的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滤波和预测,同时基于卡尔曼滤波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预测,并和传统的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能够很好地预测历史建筑的不均匀沉降,而且卡尔曼滤波可以剔除数据中的随机扰动,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卡尔曼滤波 回归分析 沉降预测 不均匀沉降
下载PDF
异化与复归——席勒《美育书简》之人的完整性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莹莹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1-54,共4页
席勒作为西方美学史上首倡美育的先驱,其著作《美育书简》对后来美学界的异化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认为人本学的原则在于要求完整的人,而人的异化则表现为这种完整性的丧失,即表现为"人—非人—人"的这样一种历史观模式,进... 席勒作为西方美学史上首倡美育的先驱,其著作《美育书简》对后来美学界的异化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认为人本学的原则在于要求完整的人,而人的异化则表现为这种完整性的丧失,即表现为"人—非人—人"的这样一种历史观模式,进而他认为美感教育的作用即恢复这种完整性。但席勒只是把异化、人本主义的复归问题放在抽象的精神领域来思考,是一种典型的美育救世主义。恢复人的完整性应从实践现实经验领域出发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异化 历史观 人本主义 完整性 复归 美育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cloud seeding project in Yazd Province of Iran using historical regression method(case study:Yazd 1 cloud seeding project,1999) 被引量:1
7
作者 Mojtaba Zoljoodi Ali Didevarasl 《Natural Science》 2013年第9期1006-1011,共6页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ult of the cloud seeding over Yazd province during three months of February, March and April in 1999 has been evaluated using the historical regression method. Hereupon, the rain-gages in Yazd...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ult of the cloud seeding over Yazd province during three months of February, March and April in 1999 has been evaluated using the historical regression method. Hereupon, the rain-gages in Yazd province as the target stations and the rain-gages of the neighboring provinces as the control stations have been selected. The rainfall averages for the three aforementioned months through 25 years (1973-1997) in all control and target stations have been calculated. In the next step,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rainfalls of control and target stations have been estimated about 75%, which indicates a good consistency in order to use the historical regression. Then, through the obtained liner correlat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target stations the precipitation amount for February, March and April in 1999, over the target region (Yazd province) was estimated about 27.57 mm, whiles the observed amount was 34.23 mm. In fact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around 19.5% over Yazd province confirmed the success of this cloud seeding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Seeding Project Target and Control Stations historical regression Method Yazd Province
下载PDF
老故事与新环境——南京宝船厂遗址北面地块规划设计浅析
8
作者 郭雷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9年第3期49-51,共3页
根据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理论,探索新住区设计中对原有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剖析南京宝船厂遗址北面地块规划设计。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回归 挖掘与利用
下载PDF
人的本质的落实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回归
9
作者 王大贤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6-50,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境遇,然而历史唯物主义自诞生以来往往被错误地解读为把人排除在外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人的本质的落实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和归宿,认为改善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实现人的全...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境遇,然而历史唯物主义自诞生以来往往被错误地解读为把人排除在外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人的本质的落实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和归宿,认为改善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回归,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 人本主义 精神回归
下载PDF
秦淮河流域历史洪水检验与变化规律研究
10
作者 许建国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9-95,99,共8页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的秦淮河流域洪水信息,提出了鉴别该流城历史洪水的原则,对历史洪水序列进行了F—检验和T一检验,经谐波分析拟合了历史洪水变化的周期,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最大洪峰流量与洪峰前降雨的关系,并对该流域洪水变...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的秦淮河流域洪水信息,提出了鉴别该流城历史洪水的原则,对历史洪水序列进行了F—检验和T一检验,经谐波分析拟合了历史洪水变化的周期,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最大洪峰流量与洪峰前降雨的关系,并对该流域洪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洪水 历史洪水 水灾 秦淮河
下载PDF
存在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价值哲学意蕴
11
作者 戴生岐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8-75,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联袂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批判了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国旧哲学的唯心主义倾向,同时全面揭橥了新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新哲学之"重要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唯物史观是...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联袂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批判了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国旧哲学的唯心主义倾向,同时全面揭橥了新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新哲学之"重要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唯物史观是新哲学逻辑展开的基本架构。其中的许多思想价值对我们共襄中国梦这一宏大叙事多有启迪。今天,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因此,认真研究这一经典哲学文本,这对我们着手进行的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价值哲学 中国梦 “天人关系” 唯物史观 回归经典
下载PDF
ClimateAP: an application for dynamic local downscaling of historical and future climate data in Asia Pacific 被引量:28
12
作者 Tongli WANG Guangyu WANG +2 位作者 John L.INNES Brad SEELY Baozhang CHEN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4期448-458,共11页
While low-to-moderate resolution gridded climate data are suitable for climate-impact modeling at global and ecosystems levels, spatial analyses conducted at local scales require climate data with increased spatial ac... While low-to-moderate resolution gridded climate data are suitable for climate-impact modeling at global and ecosystems levels, spatial analyses conducted at local scales require climate data with increased spatial accuracy.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adaptive for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n application, Climate AP, to generate scale-free(i.e., specific to point locations) climate data for historical(1901–2015) and future(2011–2100)years and periods. Climate AP uses the best available interpolated climate data for the reference period 1961–1990 as baseline data. It downscales the baseline data from a moderate spatial resolution to scale-free point data through dynamic local elevation adjustments. It also integrates and downscales the historical and future climate data using a delta approach. In the case of future climate data, two greenhouse gas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 4.5 and 8.5) and 15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are included to allow for the assessment of alternative climate scenarios. In addition, Climate AP generates a large number of biologically relevant climate variables derived from primary monthly variabl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ocal downscaling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strength of the local linear regression for the estimate of lapse rate. The accuracy of the Climate AP output was evaluated through comparisons of Climate AP output against observations from 1805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The local linear regression explained 70%–80% and 0%–50%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monthly temperatures and precipitation, respectively, in most cases. Climate AP reduced prediction error by up to27% and 60% for month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respectively,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baselines data. The improvements for baseline portions of historical and futurewere more substantial. 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oftwar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ly relevant climate variables DOWNSCALING dynamic local regression future climate historical climate
原文传递
以病种历史费用为基础的单病种定价方法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超群 于丽华 +1 位作者 赵颖旭 张振忠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主要探讨在当前支付制度改革的热点下,如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病种费用,即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又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医疗支出负担。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采用线性多元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主要探讨在当前支付制度改革的热点下,如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病种费用,即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又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医疗支出负担。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采用线性多元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将实际发生的病种费用和测算出的费用进行综合比较。结果:通过调整病种费用增长趋势,选择制定一个符合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利益的单病种付费标准。结论:为了规范医院行为,减轻患者负担,以历史费用为基础制定的单病种的收费标准是符合目前医疗现状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对合理、切实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种定价 历史费用 线性多元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历史森林景观的初步重建 被引量:12
14
作者 常禹 李月辉 +1 位作者 胡远满 徐崇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9-317,共9页
本文在对环境因子 (包括年均温、年降水量、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 )进行空间表达的基础上 ,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当前森林景观垂直带 (包括阔叶红松林、云冷杉林、岳桦林和苔原 )与这些环境因子间的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然后利用 1 997... 本文在对环境因子 (包括年均温、年降水量、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 )进行空间表达的基础上 ,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当前森林景观垂直带 (包括阔叶红松林、云冷杉林、岳桦林和苔原 )与这些环境因子间的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然后利用 1 997年各环境因子的空间数字面来反推 1 975年森林景观带的空间分布 ,并根据 1 975年MSS遥感影像计算机监督分类的结果 ,用Kappa指数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苔原、岳桦林、云冷杉林和阔叶红松林 1 975年的预测分布面积分别为 72 4 3.83hm2 、65 1 7.0 8hm2 、1 2 5 5 70 .1 6hm2 和 342 64.80hm2 ,与遥感分类结果相比 ,苔原和云冷杉林的面积分别减少了 2 9.0 4 %和 3.0 5 %;岳桦林和阔叶红松林的面积分别增加了 2 4 6.45 %和 8.6%。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苔原在保护区内的分布范围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测阔叶红松林的分布范围 ,但是对岳桦林和云冷杉林分布范围的预测结果较差。尽管如此 ,作为一种方法性的探讨 ,本文可以为森林景观空间分布和环境因子变化的关系以及森林景观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海拔高度 坡度 空间分布 遥感影像 岳桦林 阔叶红松林 历史森林景观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型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丛新宇 虞慧群 范贵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0-345,共6页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蓬勃发展,交通控制和交通流诱导成为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的热门问题,而实现交通控制诱导的关键问题是实时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预测的精度直接影响交通控制和诱导的效果。为此,提出基于组合模型的交通流量预测方...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蓬勃发展,交通控制和交通流诱导成为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的热门问题,而实现交通控制诱导的关键问题是实时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预测的精度直接影响交通控制和诱导的效果。为此,提出基于组合模型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将历史趋势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加权组合以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并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较精确的预测值赋予较大的权重,从而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通过对2009年上海城市交通流量预测结果的分析,证明该方法可提高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量预测 组合模型 历史趋势模型 多元回归模型
下载PDF
江西省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个例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祝晓芸 姚展予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利用基于日雨量和小时雨量资料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和基于雷达探测的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的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对江西省两次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个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结果均为正效果,... 利用基于日雨量和小时雨量资料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和基于雷达探测的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的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对江西省两次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个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结果均为正效果,且均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但使用日雨量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分析得到的增雨效果差异较大,原因可能是两种雨量资料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火箭作业期间两种雨量资料包含的时间长度不一致;利用雷达探测资料,基于相似理论找出与作业云体单元最相似的对比云体单元,对比分析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在作业前后雷达探测的5个物理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发现,两次增雨作业中,作业云体单元的5个雷达探测物理量相对于对比云体单元出现了明显的正偏离现象,其中作业云体单元回波体积增加趋势最为突出,增雨效果的物理证据明显。两次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的雨量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的正效果与雷达探测的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作业前后时间序列变化的正偏离现象互为印证,较好地展示了对流云火箭作业的增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增雨 效果检验 区域历史回归 雷达探测 时间序列变化
下载PDF
石羊河上游地面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鹏 沈天成 +3 位作者 罗汉 陈祺 庞朝云 黄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2-970,共9页
为深入了解石羊河上游的人工增雨效果,评估不同月份的人工增雨效果,利用统计方法对2010—2019年4—10月石羊河上游地区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上游4—10月平均绝对增雨量为4.7 mm,检验结果通过0.05的显著... 为深入了解石羊河上游的人工增雨效果,评估不同月份的人工增雨效果,利用统计方法对2010—2019年4—10月石羊河上游地区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上游4—10月平均绝对增雨量为4.7 mm,检验结果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人工增雨效果明显好于夏季(6—8月);4月增雨效果最好,相对增雨率在35%以上。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的结果介于序列分析和区域对比分析之间,相对客观。初步结果显示,人工增雨使石羊河上游年降水增加13.5%,人工增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统计检验 序列分析 区域历史回归统计分析 石羊河
下载PDF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南宁历史城区活力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韦晗雨 王国光 《住区》 2024年第4期115-123,共9页
本文以南宁历史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多源数据的定量测度方法,描述活力时空变化特征,筛选活力影响因素指标,并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讨论指标对历史城区活力的影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街道环境、功能业态和... 本文以南宁历史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多源数据的定量测度方法,描述活力时空变化特征,筛选活力影响因素指标,并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讨论指标对历史城区活力的影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街道环境、功能业态和交通可达性对历史城区活力的影响有时空异质性。可步行性、餐饮、文化休闲和生活住宿密度与历史城区活力呈正相关。餐饮、生活住宿、购物、医疗保健密度和距公交站点距离对工作日的活力影响程度更为显著,而在周末,可步行性、天空视率、绿视率和行政办公密度对活力的影响程度更强。最后提出了提升历史城区活力的规划设计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历史城区活力 百度热力图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南宁历史城区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不可移动文物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澯 宫阿都 包文轩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5,共11页
以山西省为例,将不可移动文物作为灾害的影响对象,通过分析暴雨灾害对其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文物损毁情况划分风险并作为输出数据,将山西省6325处受灾不可移动文物按照6∶2∶2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分别使用随机森林模型... 以山西省为例,将不可移动文物作为灾害的影响对象,通过分析暴雨灾害对其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文物损毁情况划分风险并作为输出数据,将山西省6325处受灾不可移动文物按照6∶2∶2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分别使用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逻辑回归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选取出最优模型,并对山西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不同重现期暴雨下的风险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不可移动文物暴雨风险评估方法是可行且结果较为优异的;在3种模型中,随机森林的验证集准确率最高,为95.75%,测试集精度为94.70%;在山西省5、20、50 a重现期暴雨下的不可移动文物风险均呈现出北方低、南方高的态势,且在5 a重现期下高风险文物占比最多,高风险文物以古建筑和古遗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暴雨风险 随机森林 支持向量机模型 LOGISTIC回归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丹 林文 +3 位作者 刘群 冯宏芳 胡淑萍 汪智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利用福建省古田人工增雨试验基地2014年1月—2023年1月小时自然降水数据,结合线性拟合、多项式回归和样条回归等多种数学统计方法,开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3种机器学习方法在估测目标区自然降水中的应用研究。... 利用福建省古田人工增雨试验基地2014年1月—2023年1月小时自然降水数据,结合线性拟合、多项式回归和样条回归等多种数学统计方法,开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3种机器学习方法在估测目标区自然降水中的应用研究。目标区和对比区自然雨量关系模型对比结果表明:以区域平均面雨量为统计变量时,CNN和四项式回归效果相对较好,其中CNN的确定系数为0.516,均方根误差为1.097 mm;对平均面雨量进行六次方根变换后,各模型的精准度大幅提升,CNN表现最优,确定系数为0.658,其次为SVM;为克服目标区和对比区雨量时间序列效应及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以面雨量空间格点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NN 3种优化器(自适应矩估计、均方根传递和梯度随机下降)算法进行对比,发现基于自适应矩估计优化器建立目标区和对比区雨量关系模型最优,其降水估测值与实测值更接近,均方根误差最小,为0.61 mm。因此,利用CNN方法能够进一步优化目标区和对比区雨量关系模型,可为定量评估人工增雨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效果评估 区域历史回归 机器学习 统计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