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禽戏”养生文化的历史流变及生命内涵 被引量:24
1
作者 丁省伟 储志东 范铜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5-70,共6页
在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探寻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对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版本学、文献断代辨伪学、古籍整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五禽戏”的起源、发展流变及其养生文化要义进行探究。“五禽戏”发轫于... 在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探寻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对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版本学、文献断代辨伪学、古籍整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五禽戏”的起源、发展流变及其养生文化要义进行探究。“五禽戏”发轫于南北朝时期,来源于古代仿生导引养生理论与实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版本,其中《养性延命录》本“五禽戏”是现存最早也是最接近华佗原创的版本,而后是《太上老君养生诀》《卫生真诀》《赤凤髓》和《内外功图说辑要》等版本,且各版本均有特色。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阴阳五行的生命法则、外动内静的生命实践、仿生之戏的生命情趣、立象尽意的生命美学、大爱仁心的生命高度共同构成了“五禽戏”养生文化丰富的生命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养生 五禽戏 养生文化 历史流变 生命内涵
下载PDF
历史人类学:从历史文本到意义主体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泓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9,共6页
本文是作者“人类学的人本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考察了历史民族志的社会文化本体研究和后殖民人类学历史文本的多声道反思;论述了历史人类学的主观建构和批判的属性;认为主体的意义的历史是历史人类学的本质,意义的主体及其能动应是历... 本文是作者“人类学的人本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考察了历史民族志的社会文化本体研究和后殖民人类学历史文本的多声道反思;论述了历史人类学的主观建构和批判的属性;认为主体的意义的历史是历史人类学的本质,意义的主体及其能动应是历史人类学研究的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历史文本 历史记忆 意义主体
下载PDF
从历史角度讲大学数学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跃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2,共5页
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大学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具体做法有:用重要的问题组织教学和给出学习的动机,而不是作为点缀;历史方... 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大学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具体做法有:用重要的问题组织教学和给出学习的动机,而不是作为点缀;历史方法所涉及的历史只能是粗线条的简化的历史;用具体简单的素材引出新内容,用数学的应用揭示理论的内涵.历史方法的局限与应注意的问题有;防止空泛谈论历史,应加强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不能忽视基本知识点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史 历史方法 抽象 具体 内涵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论的历史沿革、实践进路与时代意涵 被引量:13
4
作者 岑朝阳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4期19-26,共8页
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始终秉持的基本遵循。首先,在历史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争与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使得人民至上的"... 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始终秉持的基本遵循。首先,在历史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争与革命建设的奋斗历史,使得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既成为指导了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又成为了驱动革命建设的目标导向;其次,在实践层面上,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其现实价值在各个历史时期无论对国家的发展还是党的领导都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最后,在现实层面上,人民至上的"人民中心论"不仅是对既往革命理论的忠实继承与创新发展,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在理论与现实层面的完美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中心论 历史沿革 实践进路 时代意涵
下载PDF
论角色扮演对培养历史思维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世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1,共6页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角色扮演受到许多历史教师的重视。但是,他们对角色扮演与培养历史思维的内在联系缺乏系统的认识。角色扮演对培养历史思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便于学生把握历史文...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角色扮演受到许多历史教师的重视。但是,他们对角色扮演与培养历史思维的内在联系缺乏系统的认识。角色扮演对培养历史思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便于学生把握历史文本。其次,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重建历史事件,从而认识历史的真相。最后,角色扮演为学生阐释历史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有助于学生追寻历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 历史概念 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 历史思维
下载PDF
“历史流传物”的意义生成与经典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持华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0-95,共6页
历史流传物是解释学理论中一个相当重要、但尚未得到细致梳理的概念,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对象,它指的是那些流传于历史进程中并不断得到新的阐释的文本。历史流传物的意义只有在文本与解释者、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中才能生成,而历次对话所生... 历史流传物是解释学理论中一个相当重要、但尚未得到细致梳理的概念,作为理解和解释的对象,它指的是那些流传于历史进程中并不断得到新的阐释的文本。历史流传物的意义只有在文本与解释者、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中才能生成,而历次对话所生成的意义共同构成了一个意义的群集。历史流传物的经典化是一个“效果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历史流传物 意义生成 经典化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文化寓意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辉 《雕塑》 2013年第1期62-63,共2页
木雕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代表性之一。以独特的创作方式塑造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跨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它以具有时代感的作... 木雕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代表性之一。以独特的创作方式塑造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跨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它以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以充实、丰富的内涵,宣扬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艺术 历史传承 题材类型 文化寓意
原文传递
中央治港方针的历史原意与规范意涵--重温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10
8
作者 强世功 《港澳研究》 2020年第2期3-22,93,共21页
修例风波显示人心回归问题仍是中央治理香港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人心回归涉及思想文化教育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问题,需要建构"一国两制"理论的话语体系。在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阐释中,围绕"港人治港"和... 修例风波显示人心回归问题仍是中央治理香港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人心回归涉及思想文化教育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问题,需要建构"一国两制"理论的话语体系。在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阐释中,围绕"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这两个概念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亟待正本清源。重温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论述,探寻中央治港方针的历史原意,并在法理学层面上把握中央治港方针的规范意涵,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唯有对中央治港方针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理解中央对治港方针的不断重构以及围绕"一国两制"展开的理论建构和话语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两制”方针 话语权 港人治港 历史原意 规范意涵
下载PDF
论森林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在中国文化视阈中的考察和认识 被引量:8
9
作者 金鸣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森林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形态,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角度,就森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森... 森林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形态,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角度,就森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森林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文化 历史意义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价值新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梅 倪志勇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83,共4页
蒙台梭利教育是新教育运动的典型代表,本文基于社会发展的五大文明模型,诠释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价值新特征,认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社会理想、科学性、培育创新人才、对儿童的关爱、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蒙台梭利 教育思想 教育科学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演进历程与核心要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士跃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而国内经济社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发展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创新版图,而国内经济社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发展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经历了初步思考、孕育发展、系统论述和丰富深化四个阶段,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可以概括为创新地位论、人民中心论、自主创新论、协同创新论、三个面向论、人才根基论、体制改革论和科技兴军论这八大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创新 时代背景 演进历程 核心要义
下载PDF
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实践意蕴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莲英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1-95,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并将其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并列,这是党建思想上的创新。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一贯的思想,今天提出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现实针对性,必须在...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并将其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并列,这是党建思想上的创新。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一贯的思想,今天提出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现实针对性,必须在思想、作风、组织、反腐倡廉、制度等方面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纯洁性建设 历史进程 实践意蕴
下载PDF
古代官吏的职业道德规范——官箴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忠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6-100,共5页
笔者认为古代诸多官箴书所载之官箴实质上是中国古代官吏职业道德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代官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身齐家,二是待人接物,三是尽心公职。其道德取向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在古代社会中,官箴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 笔者认为古代诸多官箴书所载之官箴实质上是中国古代官吏职业道德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古代官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身齐家,二是待人接物,三是尽心公职。其道德取向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在古代社会中,官箴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今人如能批判地继承这一文化遗产,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益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吏 职业道德规范 官箴
下载PDF
论法律行为概念的缘起与法学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鸿飞 《私法》 2003年第1期55-100,共46页
在比较法上,对法律行为理论及其制度的价值存在争议。本文从法学方法的角度,讨论何以在当时的德国会出现法律行为这一概念。文章认为,法律行为的概念与浪漫主义和精神科学对'理解'和'意义'的探求有关,而浪漫主义在法学... 在比较法上,对法律行为理论及其制度的价值存在争议。本文从法学方法的角度,讨论何以在当时的德国会出现法律行为这一概念。文章认为,法律行为的概念与浪漫主义和精神科学对'理解'和'意义'的探求有关,而浪漫主义在法学领域推进的结果是历史法学派。最终创造法律行为的是理性法学派的体系化法学方法。在当时的德国,产生法律行为这一概念有某种必然性,这一根源在法学上,体现为罗马法学派与日耳曼学派的对立,但是更深刻的根源在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行为 理性法学派 历史法学派 罗马法学派 日耳曼法学派 理解与意义
原文传递
《史记》动词作状语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新传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史记》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动词作状语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能充当状语的动词有不及物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及物动作动词、及物性质动词四类;动词作状语其语法意义为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原因、时间等...  以《史记》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动词作状语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能充当状语的动词有不及物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及物动作动词、及物性质动词四类;动词作状语其语法意义为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原因、时间等;其语义指向主要是指向主语或兼语,极少指向谓语和宾语;动词状语与谓语以直接结合为主,以用连词"而"或"以"连接为辅;动词作状语与动词作定语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动词 状语 语法意义 语义指向
下载PDF
概念史视域下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的意义建构
16
作者 刘亚杰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的高度凝结,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通过梳理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发展的历史流变性、诠释性和动态语境性特征,借鉴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典型术语的...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的高度凝结,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通过梳理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发展的历史流变性、诠释性和动态语境性特征,借鉴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典型术语的案例分析,从追“根”以译出核心义、溯“流”以译出历史义和问“境”以译出语用义三个维度探讨了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的意义建构。唯有建构起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理解的历史、文化和语用的多维视域,方能为全面把握术语的含义进而准确翻译之提供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 概念史 核心义 历史义 语用义
原文传递
楚民族精神略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玉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2-16,共5页
楚民族是中国先秦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勤劳、睿智、勇敢的民族 ,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 ,形成了特征鲜明的民族精神。本文充分运用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并将二者相互参验 ,对楚民族精神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 ,这对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楚民族是中国先秦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勤劳、睿智、勇敢的民族 ,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 ,形成了特征鲜明的民族精神。本文充分运用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并将二者相互参验 ,对楚民族精神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 ,这对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加强“三个文明”建设 ,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民族精神 历史价值 现实意义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与特色及其世界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旭东 虞满华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8,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为指导的现代化。历史、文化、国情形成的历史底色、文化底色与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构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体现在以“和合”为特性、“... 中国式现代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为指导的现代化。历史、文化、国情形成的历史底色、文化底色与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构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体现在以“和合”为特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创新”为核心,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模式的狭隘性。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着丰富的世界意义,打破了西方式现代化模式定于一尊的“神话”,拓展了走上现代化的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鲜活样板”,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底色 文化特色 世界意义
下载PDF
中华竹文化的多元象征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艳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0-94,共5页
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元象征意义,这种多元性,融合渗透在宗教信仰、社会文化、民间习俗及文学等各领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所具有的独特文化色彩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等因素... 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元象征意义,这种多元性,融合渗透在宗教信仰、社会文化、民间习俗及文学等各领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所具有的独特文化色彩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文化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传承中华文化仍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文化 历史渊源 象征意义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变迁及其历史内涵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明勇 《古今农业》 2011年第1期17-28,共12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把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推出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策。土地改革彻底清扫了封建制度的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把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推出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策。土地改革彻底清扫了封建制度的障碍,为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做好了准备工作。农业合作化的结果是建立国家和集体土地所有制,这次转变为中国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作出重大贡献。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由于保留了土地公有的内涵,同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既稳定了农村社会、防止两极分化,又实现了对传统农村经济的突破,使得中国农业经济结构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变。2006年彻底取消农业税在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随后中央出台一系列补贴农业政策,标志着以工补农、反哺农业时代的到来,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农村经济 结构变迁 历史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