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思想文化基础——从历史启迪与未来追求的视角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建民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创建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的“东亚共同体”,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历史事实证明:东亚地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一体化”的区域;它既有成功的、进步的古代“东亚文化圈”,也有反动的、失败的近代“大东亚共荣圈”,还有设想中的“东... 创建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的“东亚共同体”,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历史事实证明:东亚地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一体化”的区域;它既有成功的、进步的古代“东亚文化圈”,也有反动的、失败的近代“大东亚共荣圈”,还有设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然而,现实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东亚共同体”能否迅速建立的前提条件。为促进未来“东亚共同体”区域内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建共通文字,这不是复旧,而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人们思考构建“东亚共同体”时,在普遍关注经济协作的情况下,尤应重视思想文化观念的问题,因为东亚各国间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问题,不能光靠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手段来解决,而确实需要从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历史回顾 前提条件 共通文字 思想文化观念
下载PDF
公园属性的反思——基于中国近现代公园建设的意识形态变迁考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邱冰 张帆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31,共8页
通过梳理中国近现代公园建设的意识形态变迁过程,结合对西方公园原初功能的分析,认为中国近现代公园掺杂了过多的意识形态内容,偏离了公园的本质属性,存在基本职能错位、使用主体被忽略、民主决策缺失、设计与自然脱离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通过梳理中国近现代公园建设的意识形态变迁过程,结合对西方公园原初功能的分析,认为中国近现代公园掺杂了过多的意识形态内容,偏离了公园的本质属性,存在基本职能错位、使用主体被忽略、民主决策缺失、设计与自然脱离等四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公园属性的偏差与中国近现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有关,离开了特定历史语境的中国当代公园无须再承担宏大叙事的职能。最后,结合当前社会现实提出了中国公园属性的回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考察 反思 意识形态 城市公园
下载PDF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历史剧《赵氏孤儿》的改编策略 被引量:9
3
作者 邹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3,共7页
历史题材尤其是改编之作的大量出现,是近年来包括话剧在内整个文艺创作的重要趋势,其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同时改编的两出历史剧《赵氏孤儿》尤具代表性。以此为个案分析比较,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两出同名话剧在取材、主题... 历史题材尤其是改编之作的大量出现,是近年来包括话剧在内整个文艺创作的重要趋势,其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国家话剧院同时改编的两出历史剧《赵氏孤儿》尤具代表性。以此为个案分析比较,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两出同名话剧在取材、主题、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处理,而且可以窥见近年来话剧改编理念偏重改编者主体感受的发展变化,从而有助于我们对历史题材创作热潮形成原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赵氏孤儿》 改编理念 改编策略
下载PDF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创作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渊源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乐泉 翟翠丽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5,共11页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1917年4月1日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期以青年学子身份发表的一篇著名体育论文,该文自《新青年》首刊后至今已历经百余年。关于其内容、历史意义、当代启示以及毛泽东体育思想历史渊源等问题,学界已进行了多方...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1917年4月1日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期以青年学子身份发表的一篇著名体育论文,该文自《新青年》首刊后至今已历经百余年。关于其内容、历史意义、当代启示以及毛泽东体育思想历史渊源等问题,学界已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为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理解《体育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之研究》体例结构、内容特点、思想倾向以及对有关问题进行的具有历史文化和哲学蕴意的探讨,通过对毛泽东独特的家庭成长环境、传统儒家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湖湘文化时代背景影响、近代维新思想熏染、以杨昌济和陈独秀为代表的近代新思想代表人物影响以及对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吸收与发扬等6个方面的分析,对青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创作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进行全面研究。并就其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健康第一”原则下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镜鉴做出了简要阐述,以期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国民健康生活的高质量推进提供历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之研究》 时代背景 历史渊源 传统文化 近代思潮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正义观的阐释方式 被引量:9
5
作者 林进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5,共9页
不满意于伍德式的"马克思正义观",英美学者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阐释方式:(1)马克思不仅有唯物史观上的正义观,而且有价值观上的正义观;(2)马克思批评的是意识形态的正义,信奉的是非意识形态的正义;(3)从人的需要的视角来探索马... 不满意于伍德式的"马克思正义观",英美学者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阐释方式:(1)马克思不仅有唯物史观上的正义观,而且有价值观上的正义观;(2)马克思批评的是意识形态的正义,信奉的是非意识形态的正义;(3)从人的需要的视角来探索马克思的正义观,乃至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这三种不同的诠释方式虽然都具有各自的解释力,但也各自存在着一些理论难点:第一种方式在正义问题上陷马克思于"似是而非"的理论境地;第二种方式指认马克思具有非意识形态的正义观缺乏有力的文本支持;第三种方式已有的论者语焉不详,文本支持也不是特别充足。不过,相比较而言,第三种方式却是富有理论前景的阐释方式,它不仅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理路,而且创造性地吸纳了其他阐释方式的一些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道德 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思想 被引量:5
6
作者 钟启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0,共10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见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革命”和意识形态“术语革命”同时发生、相互促成的关键性文本。意识形态批判导向了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学界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没有提供关于意识形态概念实质的明确表述和清晰界定,导...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见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革命”和意识形态“术语革命”同时发生、相互促成的关键性文本。意识形态批判导向了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学界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没有提供关于意识形态概念实质的明确表述和清晰界定,导致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理解上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应该不会有人怀疑这个文本对于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把握和阐释意识形态内在逻辑的特殊重要性。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否定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一般的双重批判)中,确立了肯定性的理论内涵。他们从生成根源、本质内涵、功能结构及其支配规律等维度,深刻揭示了“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把特殊利益说成普遍利益”“把统治阶级的思想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把观念装进头脑”等意识形态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观念原则和精神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 规律
下载PDF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新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高亮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前,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产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叙事对象聚焦青年,叙事内容更加碎片化,叙事手法更为隐蔽。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对此... 目前,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产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叙事对象聚焦青年,叙事内容更加碎片化,叙事手法更为隐蔽。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样态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多向度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马克思主义 党的领导 主流意识形态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态及其价值批判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玉玮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采用"戏说"与"恶搞"、碎片化与简单化的后现代叙事方式以及非此即彼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随意贬低革命领袖,否定历史英雄,无视中国党史国史中的基本定论。这种思潮否定了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采用"戏说"与"恶搞"、碎片化与简单化的后现代叙事方式以及非此即彼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随意贬低革命领袖,否定历史英雄,无视中国党史国史中的基本定论。这种思潮否定了历史内在的内容与客观规律,将虚构与历史混为一谈,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以及迷惑性。对此,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发挥民间群体的正能量作用,进而完善国家监管体系以及捍卫民族与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历史虚无主义 意识形态 价值批判
原文传递
坚持“五形态说”的现实含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顺洪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1期1-7,F0002,共8页
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淡化、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五形态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规律的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淡化、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五形态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规律的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应因过分强调某个国家历史的特殊性,而怀疑马克思主义阐明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坚持“五形态说”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历史实际出发,科学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并根据历史实际,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防范错误思潮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 五形态说 历史规律 错误思潮
下载PDF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东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8-143,共6页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理”与权力、压制与整合等悖论。这种悖论在历史观层面,则凸显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和历史观的“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张力。只有克服二者之间的张力,才能超越现代化的“历史观”的局限,才能使历史观的“现代化”成为一种世界历史叙事的实践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意识形态 世界历史叙事 现代化理论
下载PDF
翻译批评的历史语境(1949—1966) 被引量:7
11
作者 廖七一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3,共7页
1949年之后,翻译批评跨入了全新的历史语境。在单一的国家赞助系统和严格的翻译规范之下,翻译活动与其他文化生产一样,高度组织化和计划化。随着出版发行机构的国有化和稿费的不断降低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完全取消稿费,译者... 1949年之后,翻译批评跨入了全新的历史语境。在单一的国家赞助系统和严格的翻译规范之下,翻译活动与其他文化生产一样,高度组织化和计划化。随着出版发行机构的国有化和稿费的不断降低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完全取消稿费,译者的主体性和自由度大大降低。翻译批评的原则、标准,甚至言说方式都整齐划一,政治意识形态成为翻译评价的唯一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历史语境 赞助人 意识形态
下载PDF
误解与澄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探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辉 陈立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27-35,共9页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始终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源头活水。马克思不仅开创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维度,而且在丰富和深化意识形态合理内涵的同时,在新的基础上开辟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维度。推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先进性...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始终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源头活水。马克思不仅开创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维度,而且在丰富和深化意识形态合理内涵的同时,在新的基础上开辟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维度。推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先进性建设,必然要求全面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刻内涵,突破仅仅聚焦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批判维度的做法,同时凭借批判维度和建构维度加深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先进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下载PDF
后现代历史想象的主体:《天秤星座》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小卫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87,共6页
肯尼迪遇刺这一历史事件及其文化记忆对于德里罗的小说创作以及美国后现代社会"认识型"转变有重大影响。德里罗在《天秤星座》中并没有简单地把奥斯瓦尔德描写成一个偏执狂,而是通过剖析奥斯瓦尔德精神成长和心理变化的轨迹,... 肯尼迪遇刺这一历史事件及其文化记忆对于德里罗的小说创作以及美国后现代社会"认识型"转变有重大影响。德里罗在《天秤星座》中并没有简单地把奥斯瓦尔德描写成一个偏执狂,而是通过剖析奥斯瓦尔德精神成长和心理变化的轨迹,探究奥斯瓦尔德竭力建构自身主体性和身份认同的思想历程。德里罗以精湛的艺术成就对后现代历史"认识型"的范式转变以及后现代主体性、自我和社会身份认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秤星座》 历史记忆 意识形态 主体性 身份认同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与超越
14
作者 欧亚琴 袁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唯物主义,分析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内涵,把握其认识观上的颠倒性、存在上的永恒性和利益上的利己性特征,从物质性、实践性等方面出发指明“纯粹意识”的荒谬性,揭露其虚假性的...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唯物主义,分析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内涵,把握其认识观上的颠倒性、存在上的永恒性和利益上的利己性特征,从物质性、实践性等方面出发指明“纯粹意识”的荒谬性,揭露其虚假性的本质,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观念学上祛蔽。新时代,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虚伪性与欺骗性,理解和把握其虚假性实质,对巩固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史观 虚假意识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何以能兼容道德——论凯·尼尔森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辩护
15
作者 杨黎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3,40,共8页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否蕴含客观的道德观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凯·尼尔森以“正义之争”为问题导向,提出其背后更为基础性的道德伦理问题,他在驳斥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辨析捍卫了马...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否蕴含客观的道德观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凯·尼尔森以“正义之争”为问题导向,提出其背后更为基础性的道德伦理问题,他在驳斥马克思主义反道德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辨析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指出马克思在讨论道德与意识形态两者关系时,选用了道德社会学层面,而非道德哲学维度。凯·尼尔森提出的语境主义道德观解决了反道德主义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兼容道德的争议性难题,但是他从语境主义而非哲学意义的角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所形成的理论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难以达到对反道德主义的根本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尼尔森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道德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生产方式的展开与人的自由解放——重新理解唯物史观的历史性生成与意义
16
作者 冯旺舟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2,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创造历史的考察,是聚焦于社会生产方式展开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四重关系——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关系、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及满足这种需要引发的新的需要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创造历史的考察,是聚焦于社会生产方式展开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四重关系——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关系、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及满足这种需要引发的新的需要的关系、生命的生产即繁殖关系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的历史性生成即是建立在以上四重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唯物史观还深刻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共同体阶段——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到真正的共同体阶段——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会最终消灭私有制和劳动分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劳动分工 《德意志意识形态》 《资本论》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演进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17
作者 骆奎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32-133,139,共3页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经历了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转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意识形态理论的虚幻性,建构了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批判的理论范式,揭示了意识形态本质及根源。在意...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经历了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范式的转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意识形态理论的虚幻性,建构了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批判的理论范式,揭示了意识形态本质及根源。在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抽象价值观,揭示资本主义“拜物教”意识形态所呈现的物对人的规训以及社会关系的物化现象,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
下载PDF
从《华阳国志》看常璩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晓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100,共7页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它不仅记载有从远古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 (347)今西南以及陕甘鄂部分地区古代史地、人物的丰富内容 ,而且在书中高扬起了“大一统”、“民本”、“旌昭仁贤”等旗帜。这源于作者东晋时著名史家常璩...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它不仅记载有从远古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 (347)今西南以及陕甘鄂部分地区古代史地、人物的丰富内容 ,而且在书中高扬起了“大一统”、“民本”、“旌昭仁贤”等旗帜。这源于作者东晋时著名史家常璩高远深邃的史识。常璩不仅在书中高扬“大一统”思想 ,而且还身体力行 ,为促使国家统一 ,作出了实际贡献 ;又在门第森严之际 ,倡扬“以民为本” ,呼吁“选贤任能”。这些无疑超越了时代的拘囿。《华阳国志》正是融汇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精神 ,蕴涵了中华民族“民生民本”、“选贤任能”的传统 ,而发出流光溢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璩 《华阳国志》 史学思想 著名史家 东晋时期
下载PDF
马克思的文化观及其方法论意涵
19
作者 贾丽艳 《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议题中,文化理论的构建问题首当其冲。马克思并没有提出一个系统完整的文化理论,只是留下一些关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意识、精神生产、精神交往、文化斗争等问题的论述。尽管马克思没有对“文化”下过...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议题中,文化理论的构建问题首当其冲。马克思并没有提出一个系统完整的文化理论,只是留下一些关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意识、精神生产、精神交往、文化斗争等问题的论述。尽管马克思没有对“文化”下过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其相关的论断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个文化观的雏形,而且其中所蕴含的社会认识论原则是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完善的。面对当代社会变革所发生的“文化转向”及其文化矛盾,需要进一步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回应时代的议题,而马克思的文化观为达成这一目标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文化观 上层建筑 精神生产 意识形态 文化理论 总体性范畴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以历史维度为中心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光 马宜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13,共9页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和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都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学术界来说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目前学术界从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国民族思想史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还不多,也没有从历时性纬度对中华民族共同...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和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都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学术界来说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目前学术界从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国民族思想史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还不多,也没有从历时性纬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长时段的研究,因此基于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变的历史维度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历史维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华夷共同体 历史维度 民族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