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写文学史与网络文学“入史”问题 被引量:8
1
作者 欧阳友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2,共5页
网络文学能否进入文学史,回答是肯定的。作为一种体量巨大、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存在,网络文学客观上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作为一种价值性存在,网络文学拓展了文学史的逻辑原点;作为一种功能性存在,网络文学则赋予文学史以更为开阔的意义空... 网络文学能否进入文学史,回答是肯定的。作为一种体量巨大、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存在,网络文学客观上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作为一种价值性存在,网络文学拓展了文学史的逻辑原点;作为一种功能性存在,网络文学则赋予文学史以更为开阔的意义空间和思维视域。由此所形成的文学审美观和社会历史观的"关系逻辑",让网络文学不仅具有入史的前提,也有着入史的必然和意义。作为当代文学的重要一翼,网络文学有足够的资质进入当代文学史的场域,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还应该构建"网络文学史"。面对网络文学丰饶的史料、史实和史绩,我们重写文学史应该秉持这样的史观和史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历史性存在 价值性存在 功能性存在 史观和史识
下载PDF
论“文学想象”与“历史存在”的差异性——对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再反思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宗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英雄形象是指客观存在于文本世界中的英雄客体,他们作为独立的存在,已经以文本的形式存活于文学之中。英雄叙事则是作者在英雄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文学想象"塑造出英雄形象的过程。"文学想象"与"历史存在"... 英雄形象是指客观存在于文本世界中的英雄客体,他们作为独立的存在,已经以文本的形式存活于文学之中。英雄叙事则是作者在英雄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文学想象"塑造出英雄形象的过程。"文学想象"与"历史存在"是有差异的。在英雄叙事的过程中,既要规避过分张扬"文学想象"带来的文学失真问题,也要规避过分拘泥"历史存在"带来的文学失魂问题。只有真正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会有助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这恰是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想象 历史存在 十七年文学 英雄叙事
下载PDF
阿格妮斯·赫勒视域中历史哲学的三种特质
3
作者 张婷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6期77-85,共9页
历史哲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看,历史哲学被赫勒视作一种思辨的历史哲学。历史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谱写大写的历史,构成历史哲学的基本特质,强调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在大写历史建构和谋划人类的过去、当下和未来过程中,历... 历史哲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看,历史哲学被赫勒视作一种思辨的历史哲学。历史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谱写大写的历史,构成历史哲学的基本特质,强调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在大写历史建构和谋划人类的过去、当下和未来过程中,历史哲学面对时代需要,试图把对人类历史的反思上升为一种普遍必然性的存在。历史存在的意义问题作为大写历史关注的焦点,构成历史哲学的内在特质。现代社会是探索历史存在的意义的形式,是通往考察历史哲学内在特质的路径,构成历史哲学外在特质。了解并认识现代社会有助于认清历史当下的境况,启示历史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勒 历史哲学 特质
下载PDF
教师PCKg的历史性生存意蕴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红灿 李金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49,共7页
现代性的理性取向、主体性取向及基于理性—主体性的历史性取向,投射下理性的认识论知识观、主体性的存在论知识观和历史性的生存论知识观哲学映像,塑造着教师追求自由的各异的知识生存样态。教师的学科教学认识PCKg体现了主体建构性、... 现代性的理性取向、主体性取向及基于理性—主体性的历史性取向,投射下理性的认识论知识观、主体性的存在论知识观和历史性的生存论知识观哲学映像,塑造着教师追求自由的各异的知识生存样态。教师的学科教学认识PCKg体现了主体建构性、实践生成性、情境依存性和逻辑完整性的历史性原则,能够有效平衡知识的实然与应然、前喻与后喻、理论与实践、公共与个体、显性与缄默的张力,有助于教师统整知识、转化知识和创新知识,从而化识成智走向历史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生存 教师知识观 PCKg
下载PDF
档案研究中“过程说”的理论初探——以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和档案文献研究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立伟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9,共7页
文章以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和档案文献研究为例,对档案研究中的"过程说"进行阐释。从档案是历史存在过程的客观呈现形式、档案文本的解读与利用须从历史存在具有的过程性角度进行及档案与历史存在具有"过程"统一... 文章以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和档案文献研究为例,对档案研究中的"过程说"进行阐释。从档案是历史存在过程的客观呈现形式、档案文本的解读与利用须从历史存在具有的过程性角度进行及档案与历史存在具有"过程"统一性三个角度,对"过程说"适用于档案研究的基础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以"过程说"作为档案研究的方法,不仅能够为档案的整理工作提供指导,也能够通过对历史存在时间和空间及档案形成范围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档案的"泛化",并促进档案文献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研究 历史存在 过程说
原文传递
旧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的存在与马克思的超越--解读《神圣家族》的哲学史论评
6
作者 叶枝青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6,共9页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专门列出一节系统考察唯物主义的发展史,对唯物主义的不同历史形态关于人的存在的观点进行评论。这一评论标志着马克思在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上开始超越旧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它具有特殊的重要...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专门列出一节系统考察唯物主义的发展史,对唯物主义的不同历史形态关于人的存在的观点进行评论。这一评论标志着马克思在历史观的核心问题上开始超越旧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本文试图解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史评论,以重现这种特殊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的存在 机械的存在 抽象的存在 历史的存在
下载PDF
马克思对历史存在的哲学建构
7
作者 袁霖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0-113,192,共4页
历史存在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前,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阐述的不乏其人,但他们都只能给出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解释。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建构,科学地回... 历史存在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前,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阐述的不乏其人,但他们都只能给出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解释。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建构,科学地回答了历史存在的本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历史哲学 历史存在
下载PDF
历史话语的新发展:马克思对于历史的解答
8
作者 姜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19,共5页
历史在黑格尔那里是合规律性问题,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历史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话语发展,因为人的活动是一个不断由缺乏合目的性到越来越多地走向合目的性的过程,是一个由规律盲目地、强制地发生作用到... 历史在黑格尔那里是合规律性问题,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历史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话语发展,因为人的活动是一个不断由缺乏合目的性到越来越多地走向合目的性的过程,是一个由规律盲目地、强制地发生作用到自觉地符合规律的过程。人们对于历史规律一旦达到自觉,人的主体性存在就构成了历史规律的表征方式,从而历史的偶然性就让位于历史的自觉性即主体的能动选择性。这就是马克思对于历史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存在 合规律性 合目的性
下载PDF
语言形式历史事实的意义——从夏后氏民族历史存在之谜说起
9
作者 周祥森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9-44,共6页
对于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来说,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具有历史本体论的重要意义。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作为客观实在的亦即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超越的产物,是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否定的完成。一方面,语言... 对于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来说,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具有历史本体论的重要意义。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作为客观实在的亦即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超越的产物,是现实的历史存在世界自我否定的完成。一方面,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通过表达和确证客观实在的历史存在而为后者提供了一个安顿其生命的家园,并使得后者具有可理解性和可认识性;另一方面,通过确立客观实在的现实历史世界的可能之维,语言形式的历史事实不仅使人的历史化亦即人发展为具有真正历史性的人成为可能,而且使人类摆脱原始的、本能的、生命力匮乏的动物般的自然存在形态成为现实。语言形式历史事实的真实是历史事实真实的根本和关键。只有语言形式历史事实建构起来的可能历史世界,而不是客观实在的现实历史世界,才能构成人类另一个可能世界亦即未来理想世界的历史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形式历史事实 历史存在 现实历史世界 可能历史世界
下载PDF
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存在性析论
10
作者 张庆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6-69,共4页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存在方式表现为生产方式非独立性存在和与文化精神相融合性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存在性说明东方社会制度的独特性以及东方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于西方社会,更不能将东方社会比附于西方社会。20世纪上半叶亚细亚生...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存在方式表现为生产方式非独立性存在和与文化精神相融合性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存在性说明东方社会制度的独特性以及东方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于西方社会,更不能将东方社会比附于西方社会。20世纪上半叶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存在性研究的学术景遇,至今令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细亚生产方式 历史存在性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意义域中劳动概念的当代批判透视 被引量:7
11
作者 夏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2,共7页
马克思对劳动的哲学阐释引发了当代西方哲学家高度关注与批判。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在劳动中指认出历史性彰显了其思想优越性,但劳动仍旧是个形而上学概念;阿伦特的观点是马克思对劳动的解读说明他混淆了不同类型的人类行动;鲍德里亚批... 马克思对劳动的哲学阐释引发了当代西方哲学家高度关注与批判。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在劳动中指认出历史性彰显了其思想优越性,但劳动仍旧是个形而上学概念;阿伦特的观点是马克思对劳动的解读说明他混淆了不同类型的人类行动;鲍德里亚批驳马克思将劳动看作历史的普遍概念,而且马克思通过改变劳动异化状况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并不正确。哈贝马斯与前三者的观点异同互见。他高度评价马克思劳动概念,也指出正是劳动使其思想陷入困境。这些批判集中在三个焦点问题上。劳动是在历史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和建构性意义的感性活动,正是对劳动的哲学阐释使马克思的思想超越了形而上学;劳动即是实践是马克思的思想前提;依靠劳动通向人类的解放是历史存在论意义上的论断。他们并未正确领会马克思的真实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意义域 劳动 感性 实践 历史存在论
下载PDF
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友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5,共4页
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但同时又有着超越既定历史性的信仰。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传统理性主义以信仰来否定人的历史性存在,相反,现代西方哲学以人的历史性存在来否定信仰,各执一端,最终都陷入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 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但同时又有着超越既定历史性的信仰。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传统理性主义以信仰来否定人的历史性存在,相反,现代西方哲学以人的历史性存在来否定信仰,各执一端,最终都陷入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真正实现了信仰与人的历史性存在的辩证统一,揭示了人类在制约和超越、必然与自由之间的张力和空间中的生存境遇及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人的历史性存在 实践
下载PDF
历史认识真理标准的三家十二说——新时期历史认识论研究学案之二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祥森 《云梦学刊》 2009年第3期5-19,共15页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中,历史认识检验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一般都肯定历史认识具有可检验性,因而也承认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但是,在历史真理观问题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出现了历史真理一致论、...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中,历史认识检验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一般都肯定历史认识具有可检验性,因而也承认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但是,在历史真理观问题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出现了历史真理一致论、历史真理时代—现实符合论、历史真理"历史真实"符合论等不同于一般历史真理符合论的看法。在历史认识真理标准问题上,也出现了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的社会实践标准说、时代—现实标准说、在历史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等三家十二种代表性的观点。新时期以来的历史认识检验问题研究,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也存在着不足甚至误区,在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展开和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历史真理观 社会实践 史学实践 “历史之真”(历史存在)检验标准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是世界历史性阶级的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爱武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12,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是世界历史性阶级。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无产阶级存在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是世界历史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阶级;世界历史范围内的无产阶级具有共同性的利益;世界历史范围内的无产阶级只...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是世界历史性阶级。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无产阶级存在的前提条件;无产阶级是世界历史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阶级;世界历史范围内的无产阶级具有共同性的利益;世界历史范围内的无产阶级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担负自己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无产阶级 世界历史性阶级
下载PDF
描述心理学作为“精神科学”的方法意义
15
作者 宗爱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8-185,327,共8页
在为精神科学建立统一基础的努力过程中,狄尔泰始终随着自己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改变着自己的研究方向。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区别开来:自然科学以自然为研究对象,遵循着严格的同一律,受因果关系的制约... 在为精神科学建立统一基础的努力过程中,狄尔泰始终随着自己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改变着自己的研究方向。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区别开来:自然科学以自然为研究对象,遵循着严格的同一律,受因果关系的制约;精神科学则以"精神"或者说"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这里,既没有自然界那样的同一性,也不存在如新康德主义所说的齐一律,有的就是构成社会—历史现实的各个体所具有的特殊性和由各个体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总体性。狄尔泰坚信,只要明确了这种区别,精神科学的独特地位也就得到了确立,我们便可以为精神科学确立一个牢固的基础。因此,直到19世纪80年代,狄尔泰一直致力于通过历史的探讨,辅之以心理学的描述性的方法为精神科学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学 “社会-历史实在” 总体性 描述心理学
下载PDF
试论实践的二极性与人的历史性存在的关系
16
作者 严光菊 周则旺 《泰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9,共3页
从实践活动的二极性与人的历史性存在的关系来看,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人历史性存在的价值尺度,实践主体的自然性和自为性的统一与人的历史性存在互为前提,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是人历史性存在的价值再现。
关键词 实践活动 二极性 人的历史性存在 统一
下载PDF
文化传播视阈中的宋人选苏轼词研究
17
作者 王梽先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6-30,共5页
现保存完整的宋人词选中有三部选编了苏轼词。其中《草堂诗余》及《阳春白雪》为存歌而作,故其所选苏词为可歌之作,风格婉约清雅,所涉类别较多;而《花庵词选》为存史而作,所选苏词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故词选是编选者作为"把关人&q... 现保存完整的宋人词选中有三部选编了苏轼词。其中《草堂诗余》及《阳春白雪》为存歌而作,故其所选苏词为可歌之作,风格婉约清雅,所涉类别较多;而《花庵词选》为存史而作,所选苏词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故词选是编选者作为"把关人"将传播内容过滤后向读者受众进行文化传播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体现着编选者的编选动机、目的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视阈 宋人词选 苏轼词 存歌而作 存史而作
下载PDF
从社会历史存在物维度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18
作者 王昭风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6-69,共4页
社会历史存在物就是以自然存在物和客观实在性为前提,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和规律等。这一内含人及人的实践的存在物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至少应具以下特殊性:... 社会历史存在物就是以自然存在物和客观实在性为前提,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和规律等。这一内含人及人的实践的存在物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至少应具以下特殊性: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互渗透更彼此区别;具体研究过程中无法剔除主客互逆悖论;在前提假定、要件构成及具体的研究技术与细节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其最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存在物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特殊性 社会历史认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之维与时代之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立柱 《改革与战略》 2018年第9期17-21,44,共6页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基于实践人学的历史生成性存在,具有独特的致思逻辑、理解向度与内在规定。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主体需求的满足及其程度、资源的基础支撑与社会时空的延展是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三个关键词。当代中国,面对...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基于实践人学的历史生成性存在,具有独特的致思逻辑、理解向度与内在规定。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主体需求的满足及其程度、资源的基础支撑与社会时空的延展是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三个关键词。当代中国,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现实,中国共产党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恰当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辩证关系,积极拓展广大人民群众完整性生成的社会时空,有效推动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融共生性,真正走出了一条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历史性存在 实践生成 新时代 共享发展
原文传递
长沙现存历史建筑述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肃 《中外建筑》 2021年第6期2-8,共7页
长沙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第一批2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但由于遭受历史上战争的破坏和后来经历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致使地面遗存的历史建筑数量很少,不过仍能看出长沙城的历史发展脉络。本文... 长沙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第一批2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但由于遭受历史上战争的破坏和后来经历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致使地面遗存的历史建筑数量很少,不过仍能看出长沙城的历史发展脉络。本文梳理了从长沙建城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所遗存下来的历史建筑,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基本上就是一部极简的长沙建筑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古城 古代 近代 现代 历史建筑遗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