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本“过度阐释”及其历史语境分析——从《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反犹倾向”谈起 |
林斌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12
|
|
2
|
翻译批评的历史语境(1949—1966) |
廖七一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3
|
意义的赋予:时势转移与“五四”话语的演变 |
郭若平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4
|
历史书写和荒野意识:《睡谷的传说》的多重文本内涵 |
李玲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5
|
文本整体细读:翻译史研究不可缺失的一环 |
夏天
|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6
|
何止译者: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活动之译员考析 |
刘黎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5 |
1
|
|
7
|
“历史的”和“美学的”:“红色经典”命名合法化解析 |
石了英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8
|
世纪笔耕迎大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60年概观 |
黄曼君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9
|
“为儿童”还是“传知识”?——论《儿童知识》的历史处境和选择 |
阮丹丹
|
《昆明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0
|
鲁迅小说英译本在美国的接受研究——以王际真译本、杨氏夫妇译本和莱尔译本为例 |
张奂瑶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8 |
9
|
|
11
|
由生活而文本:记忆、口述差异性背后的学理思考——以建岙红色口述故事采集为例 |
钱茂伟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2
|
抗战历史语境与文学翻译的解读 |
廖七一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3
|
新时代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历史脉络、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
陆杰华
郭芳慈
陈继华
陈迎港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4
|
|
14
|
论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构建 |
陈娟
孙琪
赵慧蓉
|
《西南林学院学报》
|
2008 |
27
|
|
15
|
话语历史分析:视角、方法与原则 |
赵林静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9 |
21
|
|
16
|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脉络与路径探索 |
范周
孙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18
|
|
17
|
基于历史文脉的滨水旧工业区改造和利用--新加坡河区域的更新策略研究 |
邓艳
|
《现代城市研究》
|
2008 |
19
|
|
18
|
国内外绿色发展制度演化的历史脉络及启示 |
佘颖
刘耀彬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8
|
|
19
|
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与运作逻辑 |
沈费伟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20
|
翻译中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疑难探究 |
曹明伦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