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角色扮演对培养历史思维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世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1,共6页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角色扮演受到许多历史教师的重视。但是,他们对角色扮演与培养历史思维的内在联系缺乏系统的认识。角色扮演对培养历史思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便于学生把握历史文...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角色扮演受到许多历史教师的重视。但是,他们对角色扮演与培养历史思维的内在联系缺乏系统的认识。角色扮演对培养历史思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便于学生把握历史文本。其次,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重建历史事件,从而认识历史的真相。最后,角色扮演为学生阐释历史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有助于学生追寻历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 历史概念 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 历史思维
下载PDF
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概说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光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一组充满了歧义的概念"星丛"。"现代"等概念是一组历史性概念,内涵丰富,变动不居,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大体上说,"现代"是一个区分社会历史... "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一组充满了歧义的概念"星丛"。"现代"等概念是一组历史性概念,内涵丰富,变动不居,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大体上说,"现代"是一个区分社会历史发展的时间性概念,"现代"意味着古代传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现代性"是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概念,是指现代社会的内在质的规定性和演进逻辑,"现代性"既有进步意义也有负面效应;而"现代主义"则是一个具有思想文化意义色彩的范畴,主要是指审美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指审美现代性。"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萌生于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现代性 现代主义 历史性概念
下载PDF
论英国文学史的叙述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段汉武 于丽娜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4-67,共4页
用叙述的方式来展现文学史的发展过程是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法。选择何种叙述线索不仅是如何处理具体叙述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文学史家的史观、史识和史才。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编写和出版的英国文学史为研究对象,按照叙述线索和叙... 用叙述的方式来展现文学史的发展过程是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法。选择何种叙述线索不仅是如何处理具体叙述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文学史家的史观、史识和史才。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编写和出版的英国文学史为研究对象,按照叙述线索和叙述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叙述模式概括总结为四种,即以理论观念预设为主线,以文学体裁为主线,以重要作家为主线和综合多种因素为主线的叙述模式。同时举例分析了上述叙述模式各自的特点,并从中挖掘中国学者在构建文学史框架时所体现的史观、撰写标准和本土意识。总之,多角度、多元化的叙述模式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英国文学史写作方面日臻完善的叙述技巧和不断突破与创新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史 叙述模式 史观
下载PDF
论《欧洲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贺 陈世丹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小说《欧洲中心》以开放的叙事、元小说以及文类混杂等后现代历史书写手法,表现了历史主体的变化、历史书写的意识形态性、宏大历史叙事的非合法化等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同时揭示小说中的后现代历史观和历史书写不仅与后现代主义反对权... 小说《欧洲中心》以开放的叙事、元小说以及文类混杂等后现代历史书写手法,表现了历史主体的变化、历史书写的意识形态性、宏大历史叙事的非合法化等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同时揭示小说中的后现代历史观和历史书写不仅与后现代主义反对权威和中心,提倡多元和开放的精神一脉相承,同时也表现了作家反对极权主义、暴力和不公平的人道主义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中心》 历史观 历史书写
下载PDF
接续与转变:民国史学观念演变下的中国民族史研究
5
作者 张光耀 《前沿》 2022年第5期44-48,76,共6页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史研究与当时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演变密切相关,其史学观念以及方法论在承接传统民族史研究的同时,更多是受到了西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民族史学经历了从传统民族史研究向近现代化民族史研究的转折,并为之...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史研究与当时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演变密切相关,其史学观念以及方法论在承接传统民族史研究的同时,更多是受到了西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民族史学经历了从传统民族史研究向近现代化民族史研究的转折,并为之后的中国民族史研究奠定了基础。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延续与转变也折射出民国史学乃至社会的近现代化及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史学观念 中国民族史 传统与西学 近现代化
原文传递
真实与虚构的错位——当代家族小说的历史观念
6
作者 华英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7-59,74,共4页
本文主要侧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阐述当代家族小说在叙事与想象中存在的困境。作家试图运用文学作品对"正史"进行重新解构、建构,但由于文学本身的虚构性使其不能全面地反映历史的本相。于是,作家们开始对历史展开大胆的虚构,... 本文主要侧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阐述当代家族小说在叙事与想象中存在的困境。作家试图运用文学作品对"正史"进行重新解构、建构,但由于文学本身的虚构性使其不能全面地反映历史的本相。于是,作家们开始对历史展开大胆的虚构,而这种虚构不同程度地与真实存在着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小说 历史观念 真实 虚构
下载PDF
Indentation onto Stishovite (SiO<sub>2</sub>), MgO, and a Covered Superalloy: “Pop-In” Repair, Phase-Transition Onsets, Polymorph Energies, and Transition-Energies 被引量:3
7
作者 Gerd Kaupp 《Advances in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20年第3期77-95,共19页
The Berkovich indentation loading curves of the initially only extraterrestrial available polymorphs of SiO2 are physically analyzed by applying the now well established FN-h3/2 plots for conical/pyramidal indentation... The Berkovich indentation loading curves of the initially only extraterrestrial available polymorphs of SiO2 are physically analyzed by applying the now well established FN-h3/2 plots for conical/pyramidal indentations, in view of determining the phase-transition onset forces, indentation energies, and transition energies. Two phase-transitions of synthesized Stishovite yielding 2 polymorphs (one of them is Seifertite) with these properties are characterized. A third post-Stishovite polymorph is safely projected for higher load indentation. Both of them are now available at room temperature on earth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the projected third of them is waiting. The published “pop-ins” had to be removed by self-evident repair of the force-depth curve. The meaning of published “pop-ins” is elucidated, apparentl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asons for them and their avoidance are manifold. They are not materials’ properties but mechanical artefacts. Published pop-ins are not at all connected to phase-transitions, despit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claiming elastic-plastic conversion at the start of “pop-ins”. Spherical indentation analyses before them are obsolete. Final support is inter alia that one of the two new MgO twinning transitions is within a published “pop-in excursion”. The putting of a pop-in arrow at smooth loading curve without discontinuities is criticized, as the transfer between chemically different phases is neither phase transition nor “pop-in”. The polymorph’s onset forces, their energies and their endo- or exo-thermic phase-transition energies are re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ishovite, post-Stishovite and MgO polymorphs is mechanochemical analyzed. High pressure polymorph energetic properties are important for the earth’s sub mantel investigations and for public safety of technical materials such as MgO for constructions, or covered superalloys for e.g. airplanes, turbines, etc. Breakage and catastrophic cracks are more easily initiated at polymorph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kovich INDENTATION Catastrophic Cracking Covered-Superalloy False historical concepts MGO Phase-Transition-Energy “Pop-In” Post-Stishovite STISHOVITE
下载PDF
荀悦历史观辨析
8
作者 尤佳 周斌 吴照魁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4期24-30,共7页
荀悦在探讨历史发展形态时,既取"五德终始"说以明汉得天统,又引"三道"说以证汉应行"忠政",但除此外,还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历史进化论的观点,鲜明地体现出他历史观中的辩证色彩。荀悦的历史动力观带有浓厚... 荀悦在探讨历史发展形态时,既取"五德终始"说以明汉得天统,又引"三道"说以证汉应行"忠政",但除此外,还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历史进化论的观点,鲜明地体现出他历史观中的辩证色彩。荀悦的历史动力观带有浓厚的二元折中主义倾向,一面在宣扬天命观,一面又在说人事可以致功,总体来看,荀悦强调以天命为主,其次为人事。虽谈人,落脚点却在天。荀悦在讲历史发展变化时,还注意到了经济因素对兴衰治乱的重大影响,深刻体会到了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悦 历史发展观 历史动力观
下载PDF
史学危机?思想启蒙?学术建构——试析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国史学主潮 被引量:1
9
作者 白丰绩 《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31-35,共5页
百年中国史学可以说是史料考订派与史观派的对抗史,这一明显特征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中国史学界几乎有一全程展示。八十年代初是史学无所适从的年代,旧有范式的失落使历史研究者转而引进了各种宏大范式来填补史学研究的空白。九十年... 百年中国史学可以说是史料考订派与史观派的对抗史,这一明显特征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中国史学界几乎有一全程展示。八十年代初是史学无所适从的年代,旧有范式的失落使历史研究者转而引进了各种宏大范式来填补史学研究的空白。九十年代是中国史学真正发生危机的年代,危机的发生来自乾嘉传统的大步回归,乾嘉传统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当代中国史学的主流,“陈寅恪热”的出现即可看做是史料考订派“硬想回到乾嘉去”的载体。史观与实证的“兼容并包”是未来史学的不可争议的正确取向,任何一派的一统天下都将重蹈史学研究的闹剧。随着新实证研究方法的兴起,彻底打破意识形态的束缚,还历史以丰富多彩的原始风貌,可能是解除目前史学危机的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危机 史观派 实证派 新实证方法
下载PDF
论西方近代以前的“世界历史”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在古典时代,希罗多德和波里比阿把整体、联系地阐述历史的“世界历史”观念奉献给了后人。本世纪的“世界历史”观念是基督教思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奥古斯丁的影响尤为重要。延展的时间、目的论、进步史观构成了中世纪“世界历史”... 在古典时代,希罗多德和波里比阿把整体、联系地阐述历史的“世界历史”观念奉献给了后人。本世纪的“世界历史”观念是基督教思想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奥古斯丁的影响尤为重要。延展的时间、目的论、进步史观构成了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史学观念 古典时代 中世纪 希罗多德 波里比阿 奥古斯丁
下载PDF
历史不同论的分期方法——否定主义哲学社会透视之十五
11
作者 吴炫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743-752,共10页
历史不同论是在批判一切历史观念中建立自己的史观的 ,否定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将对过去各种思想的描绘 ,改为对思想与思想之间价值关系的探讨。否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本体性否定 ,由此解构中国历史或思想史就由本体性否定关系的三个层次新... 历史不同论是在批判一切历史观念中建立自己的史观的 ,否定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将对过去各种思想的描绘 ,改为对思想与思想之间价值关系的探讨。否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本体性否定 ,由此解构中国历史或思想史就由本体性否定关系的三个层次新构成。以其方法看中国文学史则可分为文学观念的变革史和文学作品的鉴定史这样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不同论 本体性否定 中国历史 中国文学史 历史分期 分期方法 否定主义哲学
下载PDF
“非遗舞蹈”的历史性观念、现代性本质与审美建构 被引量:16
12
作者 仝妍 曹露露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85,共6页
中国各区域、各民族种类繁多的传统舞蹈作为历史经验与文化记忆的传承载体,通过身体表现的动态形式,在"非遗化"的过程中以现代的方式传承历史、叙述当下、展示人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传统舞蹈,"非... 中国各区域、各民族种类繁多的传统舞蹈作为历史经验与文化记忆的传承载体,通过身体表现的动态形式,在"非遗化"的过程中以现代的方式传承历史、叙述当下、展示人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传统舞蹈,"非遗舞蹈"经由现代审美意识的参与,逐渐完成了从生活经验记忆向美学价值的转换与形塑,实现了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描绘与反思。文章试从"非遗舞蹈"的历史性、现代性、审美性三方面特征,阐析其艺术实践与理论于传统和现代发展进程中显现的观念与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舞蹈” 历史性观念 现代性本质 审美建构
原文传递
国际视野下中共党史研究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峰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1,159,共12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党史在世界范围内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也是一种记录在史料中和重建在史著中的历史事实。拓展和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广度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党史在世界范围内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也是一种记录在史料中和重建在史著中的历史事实。拓展和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关注世界范围内中共党史的史实、史料和史著,在史实比较中发现中国道路的独特价值,在史料收集中深化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在史著评价中增强中共党史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史实 史料 史论 国际视野
原文传递
略论“文化台独”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2,共4页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已浸入到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一旦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识,必将对两...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已浸入到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一旦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识,必将对两岸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坚决遏制"文化台独"思潮的蔓延。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同出一脉,源远流长。民进党当局推行"本土化""、去中国化,"这是要从根本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联系,是不得人心的,其图谋也是不能得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台独” 内涵 历史观 文化观 民族观 “台独”分子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陆地区的民国史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红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5,共8页
近30年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的学术研究在大陆地区从无到有,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丰硕、相对完整的学科。大陆民国史研究的主导史观大致经过了从革命史观到民族主义史观、现代化史观的历程。进入21世纪后,民国史研究更... 近30年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的学术研究在大陆地区从无到有,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丰硕、相对完整的学科。大陆民国史研究的主导史观大致经过了从革命史观到民族主义史观、现代化史观的历程。进入21世纪后,民国史研究更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表现为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与新史料的运用。民国史研究若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研究对象与范围进行重新界定,构建新的解释体系与加强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地区 民国史研究 史观
下载PDF
论《尘埃落定》与土司制度——两处“误读”的澄清与阿来小说历史意识的思想根源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康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前评论界对《尘埃落定》“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展现了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等“共识”是两个明显的误读。错误原因有二 :一是知识性错误 ,第一句应改为“一个声势显赫的安多安嘉戎藏族土司”。二是认识错误 ,阿来创作《尘... 目前评论界对《尘埃落定》“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展现了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等“共识”是两个明显的误读。错误原因有二 :一是知识性错误 ,第一句应改为“一个声势显赫的安多安嘉戎藏族土司”。二是认识错误 ,阿来创作《尘埃落定》除对社会制度转型时期人的生存状态施与人文关怀以外 ,更主要表达了土司制度这种落后制度必然走向衰亡的唯物史观 ,“传统没落”的小说演绎 ,正是一出制度没落、人性没落与思考的诗剧 ,而并非旨在“展示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土司制度 误读 阿来 历史观念 长篇小说
下载PDF
古代诗文典籍中“城市”与“山林”关系的思辨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边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城市山林"作为中国园林史研究中屡被提及的重要概念,已有了具体而明确的理论赋义。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当代研究长期缺乏对该词的历史溯源。为此,基于《四库全书》检索得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史料,对"城市山林"概念的发... "城市山林"作为中国园林史研究中屡被提及的重要概念,已有了具体而明确的理论赋义。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当代研究长期缺乏对该词的历史溯源。为此,基于《四库全书》检索得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史料,对"城市山林"概念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初步考析。从中发现,"城市山林"并非一开始就是独立的概念;"城市"与"山林"两词媾和的过程,本质上是文人阶层有关"人之栖居"问题的长期思辨与抉择。而对此的认知,或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园林"与"城市山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山林 历史概念 文人阶层 古代诗文典籍 《四库全书》
下载PDF
论历史知识的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良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历史知识是研究人员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研究历史所获得的一种客观知识。研究人员的历史观念,包括它对历史的主观看法以及所秉持的方法论。学术观念上,应当注意研究课题与历史资料的匹配等七个问题。以真实为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以材料为根... 历史知识是研究人员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研究历史所获得的一种客观知识。研究人员的历史观念,包括它对历史的主观看法以及所秉持的方法论。学术观念上,应当注意研究课题与历史资料的匹配等七个问题。以真实为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以材料为根据,是历史学的根本知识方法。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就事论事;以前瞻性的眼光衡量事物,是研究人员必须注意的三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知识 史学观念 方法 史学理论
下载PDF
俄罗斯政治思想的新变化——2009年俄罗斯政治形势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庞大鹏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共13页
2009年俄罗斯的政局保持稳定,但政治体系现代化的改革成效不大。金融危机成为影响俄罗斯政治形势的刺激性因素。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在政治思想上的差异开始显现。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政治哲学观与历史观的不同上。思想观念的不同可能导致... 2009年俄罗斯的政局保持稳定,但政治体系现代化的改革成效不大。金融危机成为影响俄罗斯政治形势的刺激性因素。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在政治思想上的差异开始显现。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政治哲学观与历史观的不同上。思想观念的不同可能导致政治路线之争。由于普京依然居于权力中心,俄罗斯政局的发展不会完全按照梅德韦杰夫的路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 政治哲学观 历史观
下载PDF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阐释逻辑和建构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彬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7,共8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一个新概念,而且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性政党、创新型政党的特质和优势,集中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深刻昭示了党的责任担当。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种新...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一个新概念,而且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性政党、创新型政党的特质和优势,集中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深刻昭示了党的责任担当。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具有鲜明的特点、蕴含独特的逻辑、体现科学的思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阐明了“为什么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可能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如何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问题,即坚持历史观念,客观揭示文明发展逻辑;树立战略意识,科学阐释文明演进期待;秉承辩证思维,深刻剖析文明构建逻辑;肩负创新使命,善于突破文明诠释禁锢。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逻辑,有助于从历史与现实、部分与整体、对立与统一、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中,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机制、建构路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和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历史观念 战略意识 辩证思维 创新使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