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水历史数据是开展气候、水循环等研究的基础。收集整理全球12个数据源降水历史月值资料,通过站号、站名甄别不同数据源中相同台站,对344个通过相关系数、一致率、均值t检验、方差F检验的台站多源资料进行拼接,尽可能多地融合各套...全球降水历史数据是开展气候、水循环等研究的基础。收集整理全球12个数据源降水历史月值资料,通过站号、站名甄别不同数据源中相同台站,对344个通过相关系数、一致率、均值t检验、方差F检验的台站多源资料进行拼接,尽可能多地融合各套数据产品优势,最终形成全球降水历史月值数据集(CMA Global PrecipitationV1.0,CGP)。数据集重点解决当前国际数据产品在东亚地区站点稀少、同时应用多套数据应用门槛较高等问题。数据集收录3.1万个台站共计1.87×107组月降水记录,4152个台站序列长度达百年。与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的全球降水数据集(GHCN-M V2.0)对比,CGP新增1万个站点、0.5×10^7组有效观测记录和1030条百年序列,其中141条百年序列通过多源整合技术获取。CGP的站点和数据量优势主要体现在东亚、东欧、西伯利亚等站点稀疏地区。基于CGP分析的全球降水时空特征与国际同类产品的结果较一致。新增的数据虽然没有改变全球降水分布的总体特征,但对区域性的百年降水变化检测有一定影响。基于CGP的全球降水百年序列结果显示,20世纪前半叶全球降水量偏小,近20年是1900年以来全球降水量最大的时期,各纬度带、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降水长期变化趋势呈现显著的差异。展开更多
根据在鄱阳湖大汊湖采集的200 cm土壤沉积物剖面样品(DCL剖面),基于14C测年建立时间标尺和粒度组分等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对鄱阳湖区300年来的洪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300年来洪涝灾害可分为3个阶段:1680—1749 a B.P.鄱...根据在鄱阳湖大汊湖采集的200 cm土壤沉积物剖面样品(DCL剖面),基于14C测年建立时间标尺和粒度组分等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对鄱阳湖区300年来的洪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300年来洪涝灾害可分为3个阶段:1680—1749 a 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不明显,洪涝灾害少而稳定,大洪水年较少;1750—1890 a 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较明显,洪涝灾害频繁;1891 a B.P.至今鄱阳湖地区气候变化显著,洪涝灾害频繁,并且大洪涝年份多.鄱阳湖区300年来的干湿状况可划分为干燥—湿润—干燥.展开更多
基于历史资料的模式距平积分预报订正(Anomaly Numerical-correction with Observations,ANO)方法,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0.1°×0.1°分辨率的中国地面自动站与CMORPH卫星反演降水资料融合逐...基于历史资料的模式距平积分预报订正(Anomaly Numerical-correction with Observations,ANO)方法,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0.1°×0.1°分辨率的中国地面自动站与CMORPH卫星反演降水资料融合逐时降水产品,对高分辨率非静力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模式的数值预报结果进行订正试验,检验了ANO方法对灾害性天气、尤其是对持续性强降水预报的订正改进效果。对1983—2013年7月中旬四川地区订正前后数值预报结果与观测和再分析数据的比较表明,ANO方法不仅在环流场的预报订正试验中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对模式降水预报结果也有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模式对强降水的预报精度和评分,减小预报偏差。对2013年7月8—13日高分辨率预报结果的ANO订正试验发现,订正环流场各变量均有所改进,其中,位势高度距平相关系数平均提高了7.8%,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了55.7%,降水(特别是暴雨以上量级)的ETS评分和TS评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得到多年独立样本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订正结果的支持。展开更多
文摘全球降水历史数据是开展气候、水循环等研究的基础。收集整理全球12个数据源降水历史月值资料,通过站号、站名甄别不同数据源中相同台站,对344个通过相关系数、一致率、均值t检验、方差F检验的台站多源资料进行拼接,尽可能多地融合各套数据产品优势,最终形成全球降水历史月值数据集(CMA Global PrecipitationV1.0,CGP)。数据集重点解决当前国际数据产品在东亚地区站点稀少、同时应用多套数据应用门槛较高等问题。数据集收录3.1万个台站共计1.87×107组月降水记录,4152个台站序列长度达百年。与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的全球降水数据集(GHCN-M V2.0)对比,CGP新增1万个站点、0.5×10^7组有效观测记录和1030条百年序列,其中141条百年序列通过多源整合技术获取。CGP的站点和数据量优势主要体现在东亚、东欧、西伯利亚等站点稀疏地区。基于CGP分析的全球降水时空特征与国际同类产品的结果较一致。新增的数据虽然没有改变全球降水分布的总体特征,但对区域性的百年降水变化检测有一定影响。基于CGP的全球降水百年序列结果显示,20世纪前半叶全球降水量偏小,近20年是1900年以来全球降水量最大的时期,各纬度带、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降水长期变化趋势呈现显著的差异。
文摘根据在鄱阳湖大汊湖采集的200 cm土壤沉积物剖面样品(DCL剖面),基于14C测年建立时间标尺和粒度组分等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对鄱阳湖区300年来的洪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300年来洪涝灾害可分为3个阶段:1680—1749 a 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不明显,洪涝灾害少而稳定,大洪水年较少;1750—1890 a 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较明显,洪涝灾害频繁;1891 a B.P.至今鄱阳湖地区气候变化显著,洪涝灾害频繁,并且大洪涝年份多.鄱阳湖区300年来的干湿状况可划分为干燥—湿润—干燥.
文摘基于历史资料的模式距平积分预报订正(Anomaly Numerical-correction with Observations,ANO)方法,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0.1°×0.1°分辨率的中国地面自动站与CMORPH卫星反演降水资料融合逐时降水产品,对高分辨率非静力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模式的数值预报结果进行订正试验,检验了ANO方法对灾害性天气、尤其是对持续性强降水预报的订正改进效果。对1983—2013年7月中旬四川地区订正前后数值预报结果与观测和再分析数据的比较表明,ANO方法不仅在环流场的预报订正试验中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对模式降水预报结果也有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模式对强降水的预报精度和评分,减小预报偏差。对2013年7月8—13日高分辨率预报结果的ANO订正试验发现,订正环流场各变量均有所改进,其中,位势高度距平相关系数平均提高了7.8%,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了55.7%,降水(特别是暴雨以上量级)的ETS评分和TS评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得到多年独立样本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订正结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