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茎鳞状细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 被引量:8
1
作者 戴波 叶定伟 +5 位作者 姚旭东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朱一平 孔蕴毅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阴茎鳞癌原发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患者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2例阴茎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58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一侧或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按WHO 2004年阴茎癌分型分级标准及AJCC 2... 目的探讨阴茎鳞癌原发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患者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2例阴茎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58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一侧或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按WHO 2004年阴茎癌分型分级标准及AJCC 2002年TNM分期标准重新分型分级分期,并记录原发灶浸润深度、脉管中有无癌栓、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数目、部位等指标。结果8例原发灶为疣状癌者均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5例基底样鳞癌者均发生淋巴结转移,9例疣性鳞癌中3例(30.0%)、50例经典型鳞癌者中15例(33.3%)发生淋巴结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40例原发灶为Ta及T1者中6例(15.0%)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32例T2及T3者中17例(53.1%)发生淋巴结转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例G1、31例G2、17例G3患者中分别发生淋巴结转移5例(20.8%)、10例(32.3%)、8例(4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有转移者其原发灶浸润深度平均9.3 mm,无转移者为2.7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阴茎鳞癌原发灶的病理分型、分期和浸润深度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密切。综合运用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肿瘤 组织病理学分型 分期 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与病理浸润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万丽 吴中耀 +2 位作者 杨华胜 李永平 颜建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有病理浸润者的相关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1年行眼球摘除术的179例Rb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在各眼组织的侵犯率及两者的关系。结果各组织侵犯率:巩膜10.6%、脉络膜54.7%、视盘76.0%、筛板...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有病理浸润者的相关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1年行眼球摘除术的179例Rb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在各眼组织的侵犯率及两者的关系。结果各组织侵犯率:巩膜10.6%、脉络膜54.7%、视盘76.0%、筛板60.9%、筛板后37.4%、视神经断端9.5%、眶组织7.3%。脉络膜侵犯与结膜充血(P=0.027)和眼压升高(P=0.049)有密切关系;视神经断端、巩膜、眶组织侵犯的正相关因素为病程、结膜充血、瞳孔对光反射异常、虹膜新生血管、眼后段不清、眼球突出、眼球穿孔,P<0.05。结论我院就诊的Rb视神经和眶组织的侵犯率较高,临床中伴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病理侵犯 临床危险因素
下载PDF
WHO组织病理学分型及血清AFP、CA19-9对混合型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手术后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沈英皓 尹毅锐 +10 位作者 蔡浩 李小龙 叶瑶 施国明 黄成 蔡加彬 周俭 樊嘉 任宁 纪元 孙惠川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5期693-699,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A)19-9及WHO组织病理学分型在混合型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癌(cHCC-ICC)手术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临床和随...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A)19-9及WHO组织病理学分型在混合型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癌(cHCC-ICC)手术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临床和随访资料完善的206例cHCC-ICC患者。根据WHO病理分型标准将病理结果分为Ⅰ型、Ⅱ型(Ⅱa、Ⅱb、Ⅱc)。根据AFP、CA19-9血清浓度,将206例患者分为3组:41例患者为双阳性组[AFP^+(AFP≥20ng/mL),CA19-9^+(CA19-9≥37U/mL)],114例为单阳性组(AFP^+、CA19-9^-或AFP^-、CA19-9^+),51例为双阴性组(AFP^-,CA19-9^-)。分析不同组织病理学分型及不同肿瘤指标水平间患者的预后,并比较在不同临床分期中不同组织病理学分型患者的预后。结果:双阳性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短于单阳性组(P=0.002)及双阴性组(P=0.008),且微血管侵犯(MVI)发生率高于单阳性组(P=0.001)及双阴性组(P=0.006);3组间患者无瘤生存时间(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CC-TNM分期Ⅰ期的患者中,Ⅱa型、Ⅱc型患者DFS短于Ⅰ型患者(P=0.048);其他分期不同组织学分型患者间OS和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2010年WHO分类标准的组织病理学分型与cHCC-ICC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血清AFP和CA19-9联合应用有助于预测cHCC-ICC患者术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癌 组织病理学分型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19-9 微脉管侵犯 预后
下载PDF
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
4
作者 廖振宇 赵起悟 +6 位作者 匡洁 刘卓然 孙寒星 王越 邱伟华 陈曦 严佶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6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索研究高细胞亚型(tall cell variant,TCV)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170例PTC病例,分析比较TCV-PTC组和... 目的:探索研究高细胞亚型(tall cell variant,TCV)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170例PTC病例,分析比较TCV-PTC组和经典型PTC(classic PTC,cPTC)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病理结果显示TCVPTC组1380例,cPTC组15578例。TCV-PTC在病人年龄以及肿瘤腺外侵犯、神经侵犯、脉管侵犯、癌灶最大径、多灶癌、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和BRAF基因突变比例和(或)均值均较高,但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比例少于cP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V-PTC与cPTC相比,局部侵袭性特征较强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该病理类型的判定为后续更积极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细胞亚型 病理学特征 肿瘤侵袭和转移
下载PDF
RI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健 周峥 +3 位作者 熊立新 邓科平 尹清华 何恒正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0-24,共5页
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分子调控机制。收集肝癌和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检测RIP1蛋白的表达,筛选高表达RIP1的肝癌细胞系。对肝癌细胞系进行RIP1沉默处理并设... 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分子调控机制。收集肝癌和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检测RIP1蛋白的表达,筛选高表达RIP1的肝癌细胞系。对肝癌细胞系进行RIP1沉默处理并设置阴性对照。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RIP1的表达量;Tranwell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显示,48例肝癌组织中,22例存在RIP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5.83%,其中,强阳性患者为15例,中等及弱阳性7例,该研究中有6例复发患者。RI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表达RIP1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RIP1的患者(均P<0.05)。抑制RIP1基因后其相对表达量、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均下降(P<0.05)。RIP1在肝癌中存在高表达,可能参与肝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组织病理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的病理组织学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永刚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55-656,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理组织学特性。方法 对 335例行结直肠癌切除的患者行回顾性病理组织学研究 ,将有肝转移者的病理组织学参数与无肝转移者对比。结果 本组 4 1例 (12 % )有肝转移 ,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诸因素的百分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理组织学特性。方法 对 335例行结直肠癌切除的患者行回顾性病理组织学研究 ,将有肝转移者的病理组织学参数与无肝转移者对比。结果 本组 4 1例 (12 % )有肝转移 ,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诸因素的百分率比较为 :肿瘤大小超过 6cm(5 1%υs 2 8% ;P <0 .0 1) ,肠系膜浸润 (98%υs 6 6 % ;P <0 .0 1) ,淋巴结浸润 (34%υs 15 % ;P <0 .0 1) ,静脉浸润 (2 4 %υs 3% ;P <0 .0 1) ,和淋巴结转移 (85 %υs 39% ;P <0 .0 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与肝转移有关的独立因素是肠系膜浸润、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的精确度最高的是静脉浸润 (88% ) ,最低的是肠系膜浸润(41% )。在 98例有肠系膜和淋巴结转移者中 ,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静脉浸润差异非常显著 (2 6 %υs 6 % ;P <0 .0 1) ,其肠外淋巴结转移差异显著 (6 8%υs 4 7% ;P <0 .0 5 )。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因素是肠系膜浸润 ,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其决定因素是静脉浸润和肠外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病理组织学 静脉浸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7
作者 齐崧旭 邱铖 +6 位作者 陈荣军 陈展辉 张万宇 唐世龙 曹凡 李春满 谢楠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接头蛋白XB130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收集染色肝癌病理切片并分析;(2)筛选各肝癌细胞系HCCLM3,HepG2,SMMC-7721,Hep3B,MHCC-97中XB130的表... 目的探讨新型接头蛋白XB130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收集染色肝癌病理切片并分析;(2)筛选各肝癌细胞系HCCLM3,HepG2,SMMC-7721,Hep3B,MHCC-97中XB130的表达情况并抑制XB130基因。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法检测XB130的表达量;Tranwell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结果90例肝癌临床病理样本中,染色阳性率为44.4%(40例),在阳性染色标本中强阳性29例,中-弱阳性11例,同时研究发现临床样本中,24例为肝癌复发患者。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癌中XB130表达越高,患者复发率较高,且术后生存时间越短(P<0.05)。抑制XB130基因后其相对表达量、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均下降(P<0.05)。结论XB130有望成为新的肝癌预后标志物,下调肝癌细胞XB130的表达可减弱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新型接头蛋白XB130 组织病理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近端支气管壁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美林 田铁栓 +5 位作者 于刚毅 张逊 杨霞 王学勤 张志尧 王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观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p53蛋白表达对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壁长度的影响,为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收集86例原发性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标本,对肿瘤至支气管切缘的管壁进行连续取... 目的:观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p53蛋白表达对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壁长度的影响,为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收集86例原发性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标本,对肿瘤至支气管切缘的管壁进行连续取材,观察组织学类型,测量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的长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Ⅲa期腺癌最长(1.91±0.36cm),Ⅰb期鳞癌最短(0.39±0.15cm)。p53蛋白阳性表达者浸润长度(0.87±0.49cm)大于表达阴性者(0.53±0.32cm),(t=3.82,P<0.01),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原发性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及p53蛋白表达与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壁的长度有关,可作为选择术式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组织学类型 pTNM分期 P53蛋白 肿瘤浸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