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JAK 2-STAT 3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坤 马林 +2 位作者 汪花 唐纯志 黄德裕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2-686,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JAK 2-STAT 3通路相关蛋白p-JAK2、p-STAT 3、CyclinD 1、Bcl-2、SOCS 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CAG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采用自由饮用100μg/mL的N-甲...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JAK 2-STAT 3通路相关蛋白p-JAK2、p-STAT 3、CyclinD 1、Bcl-2、SOCS 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CAG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采用自由饮用10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并配合饥饱失常法复制CAG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埋线组10只、模型组9只、自然恢复组10只。模型组大鼠予以立即剖杀,并取相关标本以备检,自然恢复组、空白组不予干预措施,埋线组大鼠予以双侧"足三里""脾俞"及"中脘"穴埋线治疗,每10d治疗1次,共治疗6次。采用肉眼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p-JAK 2、p-STAT 3、CyclinD 1、Bcl-2、SOCS 3表达。结果:肉眼、光镜下自然恢复组大鼠胃黏膜组织胃壁较薄,弹性较差,胃黏膜颜色较淡白,皱襞较少且较平,埋线组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改善明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自然恢复组p-JAK 2、p-STAT 3、CyclinD 1、Bcl-2、SOCS 3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自然恢复组p-JAK 2、p-STAT 3、CyclinD 1、Bcl-2、SOCS 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埋线组p-JAK 2、p-STAT 3、CyclinD 1、Bcl-2表达均降低(P<0.01),SOCS 3表达升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能通过提高胃黏膜组织SOCS 3的表达,抑制JAK 2-STAT 3转导系统的异常激活,从而降低靶因子CyclinD 1、Bcl-2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改善CAG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窦组织 病理改变 JAK-STAT通路
原文传递
用草原兔尾鼠复制内脏利什曼病模型初探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元清 管立人 +2 位作者 吴嘉彤 王革 柴君杰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5年第2期82-84,共3页
给草原兔尾鼠经腹腔接种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5个月后剖杀动物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动物的脾、肝、骨髓、淋巴结、肾及输尿管内均有不同数量的利什曼原虫分布,有典型的内脏利什曼病病理损害。作者认为草原兔尾鼠是一种便于复制... 给草原兔尾鼠经腹腔接种婴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5个月后剖杀动物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动物的脾、肝、骨髓、淋巴结、肾及输尿管内均有不同数量的利什曼原虫分布,有典型的内脏利什曼病病理损害。作者认为草原兔尾鼠是一种便于复制内脏利什曼病模型的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兔尾鼠 内脏利什曼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飞机草提取物对斑马鱼心、脑毒性的病理组织学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孝敏 陈柳红 +3 位作者 郑润凯 张绮玲 林红英 陈进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7-31,共5页
制备飞机草95%(φ)乙醇提取物冻干粉,以200、500、800mg/L3种用量对斑马鱼进行水浴染毒,21d后取斑马鱼的心和脑制作病理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提取物冻干粉导致斑马鱼心肌细胞溶解,萎缩,严重时坏死,脑组织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 制备飞机草95%(φ)乙醇提取物冻干粉,以200、500、800mg/L3种用量对斑马鱼进行水浴染毒,21d后取斑马鱼的心和脑制作病理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提取物冻干粉导致斑马鱼心肌细胞溶解,萎缩,严重时坏死,脑组织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血栓形成和各细胞层结构变化,随着提取物冻干粉含量的增大,斑马鱼心、脑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更加明显。乙醇提取物的冻干粉对斑马鱼的心、脑具有较大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草提取物 病理组织学 斑马鱼
下载PDF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8
4
作者 文琳 雷燕 +2 位作者 戚瑞荣 肖洋 王雪鹏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32,共5页
对广东珠海一养殖池塘中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病鱼体色发黑,剖检可见鳃充血发紫;空肠空胃,肠道微红,脾和肾肿大,有出血点,胆囊充盈,有胆汁渗出,肾发黑,有出血点,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变化。从病鱼的鳃... 对广东珠海一养殖池塘中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病鱼体色发黑,剖检可见鳃充血发紫;空肠空胃,肠道微红,脾和肾肿大,有出血点,胆囊充盈,有胆汁渗出,肾发黑,有出血点,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变化。从病鱼的鳃、肝、肾、肌肉、肠道,和血液中未检查到寄生虫,从肝、脾和肾中未分离到致病菌。参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设计引物,提取自然发病鱼各种组织的DNA作为模板,扩增出了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测序比对显示,扩增的条带的基因序列与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RSI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8.6%。病理切片显示:肝和脾出现肿大细胞。因此,引起尖吻鲈发病死亡的原因是肿大细胞病毒属虹彩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虹彩病毒 诊断 肿大细胞病毒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取食转Bt基因水稻对稻纵卷叶螟幼虫中肠的组织病理学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芳芳 叶恭银 +2 位作者 吴琼 彭予发 陈学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0-1076,共7页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幼虫取食转Bt基因水稻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转cry1Ab基因水稻后,中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先发生形态变化,随连续取食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出现凝...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幼虫取食转Bt基因水稻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转cry1Ab基因水稻后,中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先发生形态变化,随连续取食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出现凝聚、内嵴稀疏、空泡化等,在后期还呈凝聚态随突起脱落或沿杯腔边沿单一排列。内质网的变化也很明显,病变过程中伴随着粗糙内质网的肿胀、核糖体脱落,粗糙内质网增多等现象。细胞核的变化较小,在处理后期出现细胞核拉长、核仁聚集等变化。组织病变程度不一,有的细胞在病变早期就出现了空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转BT基因水稻 中肠 组织病理变化 透射电镜
下载PDF
白介素10干预减轻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损伤 被引量:7
6
作者 邓德海 梁志海 唐国都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816-81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0(IL-1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ANP提供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24只、ANP组(A组)36只,IL-10干预组(I组)32只。A组大鼠分3次给...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0(IL-10)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ANP提供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24只、ANP组(A组)36只,IL-10干预组(I组)32只。A组大鼠分3次给予腹腔内注射6%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诱导ANP;I组大鼠于腹腔内注射L-Arginine诱导后2 h、5 h、8 h分别给予腹腔内注射重组人IL-10 1万U,共3万U;C组按A组时点给予0.9%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作正常对照。在注射诱导ANP后4 h、12 h、24 h、36 h时分批处死大鼠,对大鼠胰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A组大鼠各时点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以36 h时为最高;I组除4 h时外,其余各时点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组(P<0.05);I组各时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重组人IL-10可以降低ANP炎症反应程度,减轻病理损害,有可能成为治疗ANP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白介素-10 病理改变
下载PDF
严重产后出血时母体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组织病理生理改变
7
作者 陈施 孙瑜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妊娠期和产褥期母体血容量会发生生理性变化,在此基础上严重产后出血时母体会发生显著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组织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孕产妇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衰竭。了解这些病理过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和正确... 妊娠期和产褥期母体血容量会发生生理性变化,在此基础上严重产后出血时母体会发生显著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组织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孕产妇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衰竭。了解这些病理过程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和正确救治方案的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产后出血 血流动力学 组织病理生理变化
原文传递
双氢青蒿素对大鼠照射后早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戴夕超 韩正祥 +2 位作者 杜秀平 张西志 汪步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779-783,共5页
目的探索双氢青蒿素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γ射线单次全肺照射15 Gy,建立SD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108只同体重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36)。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溶媒;单纯照射组灌服等体积溶媒+全肺单次照射15 Gy... 目的探索双氢青蒿素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γ射线单次全肺照射15 Gy,建立SD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108只同体重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36)。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溶媒;单纯照射组灌服等体积溶媒+全肺单次照射15 Gy;照射用药组灌服双氢青蒿素+全肺单次照射15 Gy。双氢青蒿素和溶媒皆于照射前3天开始灌服,持续至照射后15天。双氢青蒿素灌服剂量为60 mg.kg-1.d-1。对各组大鼠的肺外观、肺组织中炎症渗出、胶原纤维生成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照射用药组大鼠肺较单纯照射组肺表面光滑、弹性好、充血水肿表现轻。单纯照射组大鼠肺组织炎症渗出及纤维化征象最严重。结论双氢青蒿素能够明显改善大鼠放射性损伤肺组织的炎性渗出,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双氢青蒿素 病理 大鼠
下载PDF
取食转Bt基因抗虫玉米后亚洲玉米螟幼虫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徐艳聆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利用透射显微镜(TEM)观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幼虫取食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玉米心叶组织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以探讨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致病机理,为其合理、安全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 利用透射显微镜(TEM)观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幼虫取食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玉米心叶组织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以探讨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致病机理,为其合理、安全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取食Bt玉米后中肠细胞及其细胞器发生了明显的病变。取食Bt玉米12h后中肠细胞开始病变,首先微绒毛脱落、内质网开始肿胀,24h后内质网肿胀、增多,杯状细胞杯腔增大,48h后微绒毛大量脱落,细胞开始空泡化,随着取食时间的增加,细胞空泡化程度加剧,在感染前期细胞间的病变程度差异较大。微绒毛脱落、内质网肿胀断裂是在多数取食Bt玉米的亚洲玉米螟中肠细胞发生的普遍病变。由此表明,人工修饰的Cry1Ab基因导入到玉米染色体组中所表达的杀虫蛋白可使玉米螟幼虫中肠细胞发生病变,最终导致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转BT基因玉米 CRY1AB杀虫蛋白 组织病理变化 透射显微镜
下载PDF
山羊感染尼柯雅氏艾美尔球虫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亚斌 符敖齐 +8 位作者 陶建平 陶红 刘梅 陈宗椿 陈应江 孙大明 王军 王伯高 谢龙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75-79,共5页
对山羊感染尼柯雅氏艾美尔球虫后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35只无球虫感染山羊在20日龄时,分别经口接种1×106~6×107个孢子化卵囊,在感染后1/4~38d内,定期扑杀,对其所致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性观察。结果... 对山羊感染尼柯雅氏艾美尔球虫后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35只无球虫感染山羊在20日龄时,分别经口接种1×106~6×107个孢子化卵囊,在感染后1/4~38d内,定期扑杀,对其所致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性观察。结果表明:尼柯雅艾美尔球虫主要侵害小肠后部、盲肠及结肠中前部的肠腺及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坏死、上皮坏死脱落及小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被膜下、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中有大裂殖体寄生。在感染16d后的山羊胆汁中发现了该球虫的卵囊、肝脏和胆囊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并在胆囊上皮细胞中发现了大、小配子体。尼柯雅氏艾美尔球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病理变化 感染 尼柯雅氏艾美尔 球虫
下载PDF
一株山羊源肠炎沙门氏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烁 冯帆 +2 位作者 陈极奎 汤承 岳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3期90-94,143,共6页
[目的]探讨山羊源肠炎沙门氏菌(swun3816)对小鼠的致病性。[方法]从四川省某山羊养殖场腹泻粪便中分离出1株肠炎沙门氏菌,采用灌胃途径测定swun3816对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根据毒力测定结果选择合适的剂量,建立swun3816感染小鼠模型... [目的]探讨山羊源肠炎沙门氏菌(swun3816)对小鼠的致病性。[方法]从四川省某山羊养殖场腹泻粪便中分离出1株肠炎沙门氏菌,采用灌胃途径测定swun3816对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根据毒力测定结果选择合适的剂量,建立swun3816感染小鼠模型,并于感染后6、12、24、48、72、96 h随机选择3只小鼠进行剖检,观察其大体病变,同时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肠道等器官,制备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经灌胃途径接种102~108CFU/m L swun3816均可致小鼠的不同程度发病和死亡,LD50为155.6 CFU/只;用5×10~3CFU/只剂量给小鼠灌胃,建立了swun3816小鼠模型,感染小鼠最初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和眼部浆液性渗出物等症状,感染后8.5 h开始出现死亡,第6天出现死亡高峰,剖检可见肺脏淤血和出血斑,脾脏淤血肿大,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灰白色坏死灶;肠液分泌增多呈黄色,小肠黏膜出血,肠壁变薄。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肝脏、肾脏、肺脏、脾脏、心脏出现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断裂脱落;盲肠、结肠、直肠在整个试验期间未见明显病变。[结论]山羊源肠炎沙门氏菌swun3816能引起小鼠全身性感染,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致病性 病理组织学变化 山羊
下载PDF
镉损伤睾丸病理变化及蓝莓花青素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福欣 龚频 +1 位作者 金赛 周安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6-578,共3页
目的利用镉染毒小鼠模型研究蓝莓花青素(Ay)对镉染毒小鼠睾丸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氯化镉和不同剂量花青素,14天后,观察镉致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并通过测定NO含量及元素蓄积程度探讨镉致睾丸损伤的机制及Ay的保护作用。结果镉... 目的利用镉染毒小鼠模型研究蓝莓花青素(Ay)对镉染毒小鼠睾丸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氯化镉和不同剂量花青素,14天后,观察镉致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并通过测定NO含量及元素蓄积程度探讨镉致睾丸损伤的机制及Ay的保护作用。结果镉毒性能够引起损伤组睾丸曲精小管形态异常,生精细胞排列紊乱;而Ay能够减弱镉对睾丸的损伤作用。另外,镉能够在睾丸中蓄积,增加损伤组钙的含量,减少锌的水平,Ay能够减少镉在睾丸中的蓄积作用,缓解必需元素的改变;通过检测NO含量,发现镉的毒性作用可能与NO的过量产生有关,Ay能够减少NO的产生。结论镉通过在睾丸中蓄积,影响必需元素的浓度,抑制NO的产生,改变小鼠睾丸生精细胞的正常形态,损伤其正常机能;而Ay可能通过自由基清除、抑制NO以及金属螯合等作用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花青素 睾丸 一氧化氮 病理改变
下载PDF
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致全脑缺血模型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政奇 范晨雨 +4 位作者 侯弘毅 王征 黄桑田 高远 乔海灵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模型(2VO)以适应急性全脑缺血研究。方法平行制作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永久性阻断(6VO)和2VO全脑缺血模型及假手术组,比较2种模型的死亡率、行为学评分、海马CA1区细胞坏死率、凋亡率及炎症因子... 目的改良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模型(2VO)以适应急性全脑缺血研究。方法平行制作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永久性阻断(6VO)和2VO全脑缺血模型及假手术组,比较2种模型的死亡率、行为学评分、海马CA1区细胞坏死率、凋亡率及炎症因子的差异。结果 6VO组24 h内死亡率(40%)与2VO组(0)、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各个时间点行为学评分增高,神经元坏死、凋亡增加且炎症因子表达增高(均P<0.05)。结论改良模型可加重大鼠脑损伤,适合急性全脑缺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模型 改良 死亡率 行为学 病理改变
原文传递
镉对生长期小鼠脾组织及脾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雪峰 张海棠 +5 位作者 陈洪雨 刘醒醒 戴茜茜 张方 葛亚明 王自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6,33,共7页
【目的】研究镉对生长发育阶段小鼠脾组织及脾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以揭示镉的免疫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生长期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镉低剂量组(LD50/100,经口灌胃测定镉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87mg/kg)、镉中剂量组(LD50/50)和镉高剂... 【目的】研究镉对生长发育阶段小鼠脾组织及脾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以揭示镉的免疫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生长期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镉低剂量组(LD50/100,经口灌胃测定镉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87mg/kg)、镉中剂量组(LD50/50)和镉高剂量组(LD50/25),饮水染镉40d时处死,分析脾脏相关参数和血液免疫指标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彗星试验研究脾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随着染镉剂量的增加,小鼠的脾脑系数和脾脏指数均增大;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比率升高,中性粒细胞比率不变,中值细胞比率、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降低;各镉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的形态结构均遭到损伤,镉高剂量组最严重,表现为白髓区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红髓内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各镉剂量组小鼠脾细胞DNA的拖尾率、尾长、彗星全长、尾矩、Olive尾矩和损伤等级均高于对照组,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镉可致生长期小鼠的脾脏相关参数、血液免疫指标、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和脾细胞DNA损伤,从而对其免疫功能产生抑制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期小鼠 脾脏 脾脑系数 组织病理学变化 DNA损伤
下载PDF
马拉色菌对免疫抑制小鼠系统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小红 于建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1-393,共3页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制作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对感染死亡及处死小鼠心、肺、肝、脾、肾标本进行HE染色、PAS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制作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对感染死亡及处死小鼠心、肺、肝、脾、肾标本进行HE染色、PAS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各实验组小鼠一般状况变差,陆续死亡;各脏器均可见PAS阳性孢子、组织变性坏死、肉芽肿改变、真菌孢子栓子及坏死组织栓子等病理改变;各脏器实体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线粒体水肿。结论①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均可经尾静脉注入方式系统感染免疫抑制小鼠。②感染小鼠不同脏器感染程度不同(P<0.05),肺、肝感染程度较高;不同脏器受侵程度不同(P<0.05),肝、肺病变最明显。③感染小鼠各脏器实体细胞均可见不同程度以线粒体水肿为主的超微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 系统性感染 病理改变
下载PDF
绵羊实验性宽苞棘豆中毒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秀英 王晓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7年第2期11-12,共2页
通过瘤胃瘘管给6只本地绵羊每天投服宽苞棘豆(10g/kg),全部试验绵羊在试验第17~18d出现轻度中毒症状,第25~30d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实验第35d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神经细胞广泛的空泡变性、卫星现象及嗜神经元现象,肝、肾、心肌等组织... 通过瘤胃瘘管给6只本地绵羊每天投服宽苞棘豆(10g/kg),全部试验绵羊在试验第17~18d出现轻度中毒症状,第25~30d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实验第35d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神经细胞广泛的空泡变性、卫星现象及嗜神经元现象,肝、肾、心肌等组织细胞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苞棘豆 绵羊 中毒 病理组织学变化
下载PDF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实验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及病毒分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焕容 皮晋魁 黄志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2-628,共7页
旨在研究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感染导致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病毒的组织分布,为该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感染SPF雏鸭,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取雏鸭10个不同组织器官制备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和免疫... 旨在研究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感染导致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病毒的组织分布,为该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感染SPF雏鸭,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取雏鸭10个不同组织器官制备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病毒抗原免疫组化定位进行观察。结果表明:DHAV-C感染导致雏鸭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胸腺、胰脏、大脑和法氏囊共10个组织器官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同时在这些器官中均有病毒抗原检出,在10个检测组织器官中,以肝脏、脾脏、肾脏、法氏囊、胸腺和胰脏等器官的组织病变和抗原检出最为明显,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病毒抗原检出量成正相关。DHAV-C广泛分布到受检组织器官中,它导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严重程度与病毒抗原的检出量成正相关,推测DHAV-C入侵导致肝、肾和免疫器官的损害,是其急性感染发病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 病毒分布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s of Qingshen Compound on Experimental Masugi Nephritis Model in Rats
18
作者 李岩 辛念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1期103-108,共6页
To study protective effects of Qingshen Compound on experimental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y (AGBM-Ab) nephritis model in rats,an experimental Masugi nephrit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Sprague-Dawley... To study protective effects of Qingshen Compound on experimental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y (AGBM-Ab) nephritis model in rats,an experimental Masugi nephritis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Sprague-Dawley(SD) rats by a single-dose injection of prepared rabbit anti-rat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 serum into sublingual vein and then effects of Qingshen Compound on urine volume,urinary protein level,blood urea nitrogen (BUN),creatinine (Cr),albumin (Alb),triglycerides (TG),cholesterol (CHO)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investigated.After successive daily three-dosage oral administration to rat groups (9.4,4.7,2.3 g·kg-1) for 8 weeks,Qingshen Compound was proved effective on increasing urine volume and Alb content,and decreasing levels of urinary protein,BUN,Cr and TG.Furthermore,high and middle dosages (9.4,4.7 g·kg-1) could improve histopathological healing of the model.In summary,Qingshen Compound has shown protective effects on experimental Masugi nephritis model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shen Compound Masugi nephritis GBM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
下载PDF
常用剂量氟苯尼考在罗非鱼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规律及组织学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理 王伟利 +3 位作者 姜兰 谭爱萍 邓玉婷 赵飞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水温28℃条件下,以12 mg/kg剂量对罗非鱼单次口服给药,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时间实验鱼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水平,分析氟苯尼考在罗非鱼肝、肾组织的吸收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肝脏和肾脏中的药动学参数均符合药动学一室模型,肝脏的药... 在水温28℃条件下,以12 mg/kg剂量对罗非鱼单次口服给药,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时间实验鱼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水平,分析氟苯尼考在罗非鱼肝、肾组织的吸收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肝脏和肾脏中的药动学参数均符合药动学一室模型,肝脏的药物消除速度快于肾脏,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89 h和15.93 h;药物在肝脏的Tmax为5.43 h,吸收峰值为4.84μg/g;59 h后肝、肾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均低于0.8μg/g。取12 mg/kg剂量连续给药7 d的实验鱼肝、肾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给药组罗非鱼的肝、肾组织均未出现病理性变化。此外,氟苯尼考对6株罗非鱼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实验中,最小抑菌浓度(MIC)均≤4 mg/L,表明常用剂量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消除快、残留少且不造成组织损伤,对常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氟苯尼考 消除半衰期 一室模型 病理组织学变化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结膜松弛症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志刚 柯敏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结膜松弛症患者26例(39只眼)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病组26例(39只眼)结膜松弛症患者松弛结膜组织和对照组15例(15只眼)单纯白内障患者球结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 目的探讨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结膜松弛症患者26例(39只眼)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病组26例(39只眼)结膜松弛症患者松弛结膜组织和对照组15例(15只眼)单纯白内障患者球结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观察两组样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结膜松弛症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为双眼发病,均有溢泪与干眼症状,不同程度的多余球结膜堆积于下眼睑与眼球之间,泪膜破裂时间(BUT)<3 s,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对照组有14只眼为正常的结膜改变,患病组39只眼中有16只眼为慢性非肉芽肿性结膜炎,17只眼为弹性组织变性。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溢泪与干眼症状,选择合适的手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弹性组织变性,慢性非肉芽肿性结膜炎及炎性细胞浸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松弛综合征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学改变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