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郁金类组织形态学图像的模式识别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小河 乔传卓 +6 位作者 苏中武 尹国萍 方清茂 舒光明 秦松云 周毅 李隆云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建立中药组织显微图像定量分析与鉴定方法。方法:以改进的Mas-Ⅱ定量图像分析系统测试各种郁金类中药组织显微图像的体视学形态学参数,并结合数值分类手段,定性定量地刻画郁金类中药显微鉴定特征及评判标准。结果:当分类... 目的:建立中药组织显微图像定量分析与鉴定方法。方法:以改进的Mas-Ⅱ定量图像分析系统测试各种郁金类中药组织显微图像的体视学形态学参数,并结合数值分类手段,定性定量地刻画郁金类中药显微鉴定特征及评判标准。结果:当分类阀值L1=8.25时,基本上可将不同品种的郁金类中药区分开来;内皮层细胞平均最大直径等10个因子对郁金类中药显微鉴别影响程度最大。结论:基于组织形态体视学和数值分类学的中药显微定量图像模式识别技术科学可行,尤适于近缘品种及易混淆中药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组织形态 图像分析 模式识别 中药鉴别
下载PDF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ellular structures of retina and choroidea in the early stages of alloxan-induced diabetes 被引量:6
2
作者 Irina Danilova Svetlana Medvedeva +3 位作者 Svetlana Shmakova Margarita Chereshneva Alexey Sarapultsev Petr Sarapultsev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8年第12期239-251,共13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sequence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ellular structures of retina and choroidea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iabetes in laboratory animals.METHODS Experimental type 1 diabetes was model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sequence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ellular structures of retina and choroidea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iabetes in laboratory animals.METHODS Experimental type 1 diabetes was modeled by thre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 of an alloxan solution into 30 male nonlinear rats at 16 wk of age. The 30 th and 60 th days from the final alloxan injection were chosen as the endpoints.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morphometr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on histological slices of eyeballs from experimental animals.RESULTS Diabetic disturbances progressed to 60 d of the experiment. Thus, in the retina, a partial destruction of photoreceptors accompanied by interstitial edema was observed. The morphometric analysis revealed a reduction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retina.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blood vessels of the choroid with disturbances of the endothelial cells and the vascular walls and a persiste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melanocytes were observed. The number of proliferating Ki-67 positive cells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macrophages increased with diabetes development.CONCLUSION The starting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structive changes involves early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melanocytes of the choroidea and alterations in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XAN DIABETES DIABETIC RETINOPATHY Early stage morphology histological changes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Histological Morphology between Normal Skin and Scar Tissue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少伟 耿志军 +2 位作者 马奎 孙晓艳 付小兵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2期265-269,共5页
Skin wound healing is a complex event, and interrupted wound healing process could lead to scar form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scar tissue. Pathological staining(HE stain... Skin wound healing is a complex event, and interrupted wound healing process could lead to scar form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scar tissue. Pathological staining(HE staining, 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 methenamine silver stain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regenerating epidermis in normal skin and scar tissue,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Ⅳ, a component of basement membrane(BM), and the expression of integrinβ4, a receptor for BM laminins. Additionally, the expression of CK14, CK5, and CK10 was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keratinocytes in normal skin and scar tiss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skin was histologically changed in scar tissue. Collagen Ⅳ, expressed under the epidermis of normal skin, was reduced distinctly in scar tissue. Integrinβ4, expressed in the basal layer of normal skin, was found absent in the basal layer of scar tissue. Additionally, it was found that keratinocytes in scarring epidermis were more proliferative than in normal ski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the skin wound healing, altered formation of BM may affect the proliferation of keratinocytes, reepithelial and tissue remodeling, and then result in scar formation. Thus, remodeling BM structure during wound repair may be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healing in cutaneous wounds during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logical morphology basement membrane KERATINOCYTE EPIDERMIS wound healing
下载PDF
不同保存方法对后交叉韧带保存后组织形态学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长春 雷荣福 +1 位作者 周建生 潘功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的低温保存方法对异体骨-后交义韧带-骨复合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膝关节96个随机分成4组:新鲜对照组、二步冷冻保存组、-80℃冷冻保存组、-196℃冷冻保存组,后三组经保存二周后于37℃水浴快速复温,随即与新鲜... 目的观察不同的低温保存方法对异体骨-后交义韧带-骨复合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膝关节96个随机分成4组:新鲜对照组、二步冷冻保存组、-80℃冷冻保存组、-196℃冷冻保存组,后三组经保存二周后于37℃水浴快速复温,随即与新鲜对照组一起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方面的变化。结果HE染色光镜观察:新鲜对照组在胶原纤维形态、排列整齐性及分布致密度均优于其它各组,二步冷冻保存组较新鲜对照组稍差,但明显优于其他二组,-196℃冷冻保存组织学表现最差。电镜观察:新鲜对照组在胶原微纤维排列整齐性及分布致密度方面优于其它各组,二步冷冻组较新鲜对照组差,但优于其它二组,-196℃冷保存组最差。结论二步冷冻保存能够较好地维持后交叉韧带的组织形态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冷冻保存 组织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MODSE模型的生理生化学及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竞花兰 李艳容 +1 位作者 姜富学 张宜骏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262-265,268,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intheelderly ,MODSE)的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本实验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ecalligationpuncture ,CLP)制作MODSE模型和青年多器官... 目的 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intheelderly ,MODSE)的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本实验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ecalligationpuncture ,CLP)制作MODSE模型和青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 ,MODS)模型 ,并设立与以上两种模型相应的假手术对照组和未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6,12 ,2 4,48和 72h监测生理生化学指标并同时采用常规HE染色法对各重要器官 (心、脑、肺、肝和肾 )的组织形态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MODSE组在 6h左右就可以观察到器官功能受到损害 ,2 4h左右达高峰且持续的时间很长 ( 72h还持续存在 ) ,而MODS组则在 2 4h左右才会出现器官功能受损且受损严重程度较MODSE组轻微 ,48h达高峰。结论 MODSE模型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 ,其器官结构与功能的损害发生亦较早而且严重 ,此结果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SE模型 生理生化学 组织形态学 研究 法医病理学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大鼠放创复合伤时皮肤创伤愈合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冉新泽 程天民 +7 位作者 林远 肖桃元 屈纪富 陈晓红 徐辉 阎国和 黄文琪 可金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皮肤愈合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6 0 Coγ射线照射 2、4、6Gy ,并在大鼠背部致 2 .5 %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面 2个。于伤后不同时间 ,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创面变化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放... 目的 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皮肤愈合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6 0 Coγ射线照射 2、4、6Gy ,并在大鼠背部致 2 .5 %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面 2个。于伤后不同时间 ,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创面变化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放创复合伤后 ,创伤愈合速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减缓。单创组伤后 3d创面底部即见成纤维细胞增生 ,伤后 10~ 15d ,胶原瘢痕形成 ,可见新生血管网、神经末梢 ,表皮细胞生长逐渐覆盖伤口 ,2 0d时创面已愈合。但 6Gy组损伤严重 ,伤后 3d见大量渗出物、血凝块、坏死组织 ,15d表皮细胞蔓延生长缓慢 ,仍见胞核异型、扭曲、皱褶。 2Gy组影响较轻 ,伤后 7d已有肉芽组织生长 ,15d见纤维瘢痕形成。结论 放创复合伤时皮肤愈合过程较为复杂 ,肉芽组织及表皮细胞生长的受抑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放创复合伤 愈合延迟 形态学变化
下载PDF
斑马鱼端脑的微细形态与结构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微 章琳俐 +9 位作者 杨平 刘仪 张茜 SHAKEEB Ullah 乐源 陈兵 胡建华 高诚 陈秋生 林金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1-380,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斑马鱼端脑的微细形态和超微结构,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斑马鱼端脑进行观察研究。斑马鱼端脑由左、右嗅球和左、右大脑半球构成。嗅球前方有一对嗅神经,后端伸出嗅茎与大脑半球联系。光镜下,嗅球组织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上... 为了深入了解斑马鱼端脑的微细形态和超微结构,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斑马鱼端脑进行观察研究。斑马鱼端脑由左、右嗅球和左、右大脑半球构成。嗅球前方有一对嗅神经,后端伸出嗅茎与大脑半球联系。光镜下,嗅球组织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上皮层、神经纤维层、小细胞层和内部细胞层。大脑半球外部覆盖很薄的大脑皮,基部为纹状体,两者之间的腔隙为公共脑室。纹状体由神经核团和神经纤维构成。神经核团分布于纹状体周缘,主要有连前核、背嗅核、侧嗅核、视前核和脚内核等。神经纤维包括横行的前连合,纵行和斜行的中央嗅束和侧嗅束。电镜下,嗅球分层明显,可观察到僧帽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众多突触。大脑半球中可见神经胶质细胞、突触以及血脑屏障系统等。斑马鱼端脑形态结构与大多数硬骨鱼相似,但有个别核团存在差异。实验结果可为斑马鱼神经生物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端脑 组织结构 细胞形态
下载PDF
石蜡组织切片制作原理引入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探讨
8
作者 程志芬 刘学军 岳阳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石蜡组织切片制作原理引入本科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9—12月以自愿参加学习的郑州大学2017级口腔专业5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实验课开课前讲授石蜡组织切片制作原理和HE染色理论知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 目的探讨石蜡组织切片制作原理引入本科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9—12月以自愿参加学习的郑州大学2017级口腔专业5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实验课开课前讲授石蜡组织切片制作原理和HE染色理论知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课程效果。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7名学生(96.61%)认为该课程有助于实验课中组织切片学习且增加对实验课的兴趣。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课中,39名学生(66.1%)观察到非学习组织结构或异常结构(情况),其中36名学生(92.31%)观察到的异常结构在课程中有讲述。结论石蜡组织切片制作原理引入本科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有助于实验课中读片学习,有效提升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组织切片制作原理 HE染色 组织染色 细胞形态 口腔组织病理学 实验课程 本科生
下载PDF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9
作者 刘莹 宋舒婕 吴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6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样本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可见卵圆形或梭形... 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6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样本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可见卵圆形或梭形细胞不规则排列,间质中可见粗大的胶原带、鹿角状血管及管周透明变性;免疫组化染色STAT-6、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96.2%、92.3%、92.3%、76.9%、26.9%。结论 SFT常见发生于胸膜,亦可发生于其它部位,其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明确诊断,但当其发生于不常见的解剖部位时,应当对重点需要鉴别或排除的疾病加以认真细致的鉴别并综合判断其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组织学形态 生物学行为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小晓 谢永辉 章宏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N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NT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岁...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N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NT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岁。病灶均位于前纵隔,其中3例位于前上纵隔,1例位于左前中纵隔。2例为重症肌无力,4例无症状者胸部CT显示纵隔占位,1例因尿频尿急行前列腺穿刺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PIN),同时全身检查示纵隔占位。镜下2例为单纯MNT,1例合并胸腺囊肿,4例合并其他类型胸腺瘤(2例为AB型胸腺瘤,1例为B2型胸腺瘤,1例为A型胸腺瘤);7例均包膜完整,1例局灶包膜侵犯,其余6例包膜无肿瘤侵犯。镜下MNT示多灶分散或融合的小上皮样结节被大量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微结节由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核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和坏死。上皮细胞PCK、CK19、CK5/6表达阳性,且CD20、CD5、CD117表达阴性。淋巴间质细胞主要为CD20^(+)/CD79a^(+)B细胞,混有部分CD3^(+)/CD5^(+)/TdT-T细胞。7例MNT均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随访4~55个月,患者均存活且无复发和转移。结论MNT较罕见,无特殊性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类型胸腺瘤合并,经病理形态学并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组织学形态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霉变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勇 王梦晨 +4 位作者 董浩 杨覃 崔朝霞 黄进 刘来亭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40,共4页
试验研究霉变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肝脏、心脏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日龄艾维因肉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肉鸡。试验期42 d。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肉鸡饲喂由自然霉变原料配制的日粮... 试验研究霉变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肝脏、心脏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日龄艾维因肉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肉鸡。试验期42 d。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肉鸡饲喂由自然霉变原料配制的日粮。结果显示,从第2 w开始,霉变饲料组肉鸡末重、周采食量、周增重均显著下降(P<0.05),料重比显著提高(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下降(P<0.05)。第3周起,霉变饲料组肉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第1 w,肉鸡的肝脏、肠道、心脏出现组织病理学变化。随着日龄增长,组织病理学损伤逐渐加剧。研究表明,霉变饲料同时含有多种霉菌毒素,多种霉菌毒素同时存在对肉鸡产生的危害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变饲料 肉鸡 抗氧化性能 组织形态
下载PDF
大鼠跟腱发育力学性能与甲状腺功能相关Thrβ和Thrsp基因的关联
12
作者 牛精伟 张庆涛 +2 位作者 汪娜 关硕 王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3-1658,共6页
背景:甲状腺相关疾病极少被认为与肌腱疾病和肌腱撕裂有关,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甲状腺疾病参与了特发性的肌腱疾病。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对跟腱发育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目前还鲜有研究。目的:明确甲状腺功能相关基因... 背景:甲状腺相关疾病极少被认为与肌腱疾病和肌腱撕裂有关,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甲状腺疾病参与了特发性的肌腱疾病。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对跟腱发育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目前还鲜有研究。目的:明确甲状腺功能相关基因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Thrsp)与跟腱力学性能、组织学形态的相关性,证实甲状腺功能对跟腱的发育存在潜在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跟腱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得到甲状腺功能相关的基因Thrβ和Thrsp;选取不同生长发育阶段(28,42,56,70日龄,每个阶段6只)雌性SD大鼠跟腱,拉伸试验测定其力学性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结合形态计量学进行组织学评价;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Thrβ和Thrsp基因的表达量;最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判断跟腱中Thrβ、Thrsp基因的表达量与跟腱力学性能及组织学形态之间的联系。结果与结论:①随着大鼠的生长发育,其跟腱组织的最大载荷、最大拉伸长度和刚度到达最高点后不再显著变化,跟腱的这些力学性能可能与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含量、种类及排列方式等有关;②且大鼠不同生长阶段跟腱中Thrβ和Thrsp基因的表达与跟腱的力学性能、组织学形态存在显著的相关性;③该结果证明甲状腺激素对跟腱的发育具有潜在作用,有望为跟腱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发育 生物信息学 力学性能 甲状腺功能 组织学形态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广平 陈永学 +2 位作者 史炯 程晶晶 王华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503-508,536,共7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及其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制备双肾双夹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及其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制备双肾双夹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除假手术组均经右侧尾状核注入含0.4 UⅦ型胶原酶等量生理盐水诱导脑出血,右美托咪定组构建模型前给予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腹腔注射,舒芬太尼组构建模型前给予10μg/kg舒芬太尼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构建模型前给予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10μg/kg舒芬太尼腹腔注射。比较各组大鼠术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评分差异、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右侧大脑皮层组织形态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脑组织出血区存活神经元;采用定量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较高(P均<0.05),存活神经元数量则明显较少(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大鼠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NO含量和NOS活性则明显较低(P均<0.05),存活神经元数量则明显较高(P均<0.05);与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及舒芬太尼组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较高(P均<0.05),存活神经元数量则明显较少(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能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影响细胞凋亡,从而有效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细胞水肿和线粒体肿胀,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大鼠脑组织水肿状态和ND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水肿 组织学形态
原文传递
13例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14
作者 高宇慧 王哲 吴建锋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eurysmal fibrous histiocytoma,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有效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年至2022年间初次诊断为真皮纤维瘤、皮肤神经鞘瘤、丛状神经纤维瘤、血管瘤...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eurysmal fibrous histiocytoma,AFH)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有效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年至2022年间初次诊断为真皮纤维瘤、皮肤神经鞘瘤、丛状神经纤维瘤、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病例,由2名高年资软组织专科病理医师重新阅片复诊,最终确定诊断为AFH的患者共13例,对这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例AFH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年龄为19~43(中位数31.2)岁。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细胞质稀少,细胞无显著异型性,间质内含较多扩张的血管瘤样腔隙,并常见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及多核巨细胞聚集,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AFH较罕见,且极易误诊及漏诊,所以需与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恶性肿瘤进行有效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鉴别诊断 组织学形态
下载PDF
芒果‘金煌’愈伤增殖、早期体细胞胚发生及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文天 武红霞 +6 位作者 罗纯 李丽 梁清志 马小卫 姚全胜 高玉尧 王松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001-3008,共8页
本研究以‘金煌’芒果(Mangifera indica L.)幼果的珠心组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探索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增殖、早期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学与组织学的鉴定。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的增... 本研究以‘金煌’芒果(Mangifera indica L.)幼果的珠心组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探索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增殖、早期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并对培养物进行形态学与组织学的鉴定。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的增殖等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含有1.0 mg/L 2,4-D+1.0 mg/L KT的改良B5基本培养基(B5大量元素+MS微量元素/有机物/铁盐)+4%蔗糖+10%椰子水+500 mg/L谷氨酰胺+0.7%琼脂+0.2%活性炭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颗粒性和胚性愈伤组织的比例,并且有利于愈伤组织体积增大和长势提高。非胚性愈伤组织呈微黄色致密状,胚性愈伤组织主要呈现黄色或白色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在含有5.0 mg/L ABA+500 mg/L PEG的体细胞胚发生培养基上体细胞胚产量最高,平均0.2 g胚性团上产生体细胞胚数量达40.67个,显著高于ABA或PEG单独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愈伤组织诱导 增殖 体细胞胚 组织形态学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腰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晤讯 马勇 +5 位作者 郭杨 朱爱洪 朱亚亮 黄浩 于辉 于晖曜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374-1377,共4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兔背根神经结扎加自体髓核移植所致背根神经节组织学形态及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将48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治疗组给予...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兔背根神经结扎加自体髓核移植所致背根神经节组织学形态及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将48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治疗组给予相同剂量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照组组给予等体积自体脂肪组织,假手术组只暴露背根神经节。取相应背根神经节标本,行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TUNEL法染色,镜下观察并计算阳性细胞数,所得数据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各组大鼠96 h背根神经节HE染色可见:对照组神经元皱缩,排列欠规则,细胞间隙宽,尼氏小体变少,细胞核缩小;治疗组细胞排列规则,细胞间隙无明显增宽;假手术组无明显病理变化。各个时间点,治疗组24 h(15.29±0.98)个、48 h(12.32±0.85)个、72 h(14.55±0.79)个、96 h(15.29±0.98)个的TUNEL法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 h(21.93±2.44)个、48 h(24.34±3.82)个、72 h(23.83±3.30)个、96 h(27.45±1.44)个,但高于假手术组24 h(5.36±1.05)个、48 h(5.27±1.22)个、72 h(4.20±0.46)个、96 h(4.98±0.72)个(P<0.05)。结论兔腰背根神经节结扎加自体髓核移植可造成神经元凋亡;富血小板血浆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神经节 椎间盘移位 细胞凋亡 组织学形态
下载PDF
甘蔗提取物对热应激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及肠道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靓瑜 沈祥星 +2 位作者 渡辺元 李延森 李春梅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7-44,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大鼠日粮中添加甘蔗提取物(sugar cane extract,SCE)对热应激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选用20只21日龄雌性Wistar Imamichi大鼠,采用2×2双因素(温度、SCE)设计,按体重将大鼠均分为4组,即N... 本试验旨在探讨大鼠日粮中添加甘蔗提取物(sugar cane extract,SCE)对热应激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选用20只21日龄雌性Wistar Imamichi大鼠,采用2×2双因素(温度、SCE)设计,按体重将大鼠均分为4组,即NC组(常温饲喂基础日粮),NS组(常温饲喂SCE日粮),HC组(高温饲喂基础日粮),HS组(高温饲喂SCE日粮),常温为25℃恒温环境,高温为38℃温控环境暴露3 h,SCE日粮中添加2.16%SCE纯品,试验期42d。结果显示:(1)高温显著降低大鼠体重及肾脏指数,SCE对体重及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2)高温使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暴露,添加SCE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皮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3)高温使大鼠十二指肠中ERβ显著减少,添加SCE后ERβ显著升高。综上,热应激可诱导大鼠肠道组织形态损伤,SCE对热应激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SCE影响热应激大鼠发情期ER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提取物 热应激 肠道 组织形态 雌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咳喘速平颗粒剂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支气管和肺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凤荣 戴晓明 +2 位作者 黄玉芳 唐德才 陈雪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 :观察咳喘速平颗粒剂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的气管、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 ,分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咳喘速平 (小 )组、咳喘速平 (大 )组。结果 :模型组可见支气管上皮大面积... 目的 :观察咳喘速平颗粒剂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的气管、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 ,分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咳喘速平 (小 )组、咳喘速平 (大 )组。结果 :模型组可见支气管上皮大面积坏死、脱落 ,细支气管管腔扩大 ,管壁及其周围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部分肺泡间隔断离呈肺气肿改变。阳性对照组可见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坏死脱落 ,管壁与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管腔无明显扩张 ,肺泡上皮完整 ,无明显病理改变。咳喘速平(小 )组可见支气管上皮细胞片状坏死、脱落 ,伴上皮细胞灶性增生 ,管壁增厚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咳喘速平 (大 )组可见支气管上皮细胞基本完好 ,无明显的坏死和增生 ,伴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5组之间支气管黏膜坏死 (炎性浸润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咳喘速平颗粒剂可减轻大鼠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形态学检查显示用药后受损的支气管黏膜上皮和肺组织趋向好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喘速平颗粒剂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 肺形态学
下载PDF
探讨免疫组化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向梦琴 谌思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采用免疫组化进行病理诊断的使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近2年时间(2017年8月—2019年8月)时间段接诊的IMT患者共60例予以研究,分别对这60例IMT患者的免疫组化抗体P53... 目的探究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采用免疫组化进行病理诊断的使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近2年时间(2017年8月—2019年8月)时间段接诊的IMT患者共60例予以研究,分别对这60例IMT患者的免疫组化抗体P53、ALK、组织学形态、临床资料以及cyokeratin(AE/AE3)等实施染色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其肿瘤组织的具体表现以灰白色为主,而其形状则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为结节状以及分叶状。其中的分叶状所占比例为58.33%(35/60),结节状所占比例为41.67%(25/60);肿瘤的质地坚实,其直径是3~7 cm,其中有3例(5.00%)患者经诊断显示肿瘤肿块以出血或者是钙化表现出;以上收治的60例患者全部以波形蛋白弥漫强阳性表达,其中有54例(90.00%)患者以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与此同时,这80例患者Ki67指数参数偏高,和正常标准增值幅度对比存在20%左右,并且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基酶胞质呈现阳性。结论组织学作为IMT病理诊断的重要基础,联合免疫组化抗体综合采用,特别是针对P53、AE/AE3和ALK进行诊断分析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抗体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组织学形态
下载PDF
西氏贝蛔虫幼虫在实验宿主组织切片中的形态学观察
20
作者 李建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184-187,T002,共5页
用西氏贝蛔虫卵经口感染小鼠,6周后观察组织中幼虫各切面的形态。虫体横断面直径为35~59μm;肠管前端直径最大,约为虫体直径的4/5,肠管由7~9个细胞围成;排泄细胞索截面为长椭圆形,其截面积小于肠管面积,排泄管位于其中央。侧翼膜在虫... 用西氏贝蛔虫卵经口感染小鼠,6周后观察组织中幼虫各切面的形态。虫体横断面直径为35~59μm;肠管前端直径最大,约为虫体直径的4/5,肠管由7~9个细胞围成;排泄细胞索截面为长椭圆形,其截面积小于肠管面积,排泄管位于其中央。侧翼膜在虫体全长均可见,单一高尖,高约4~7μm。这些特点有助于区别组织中的其它蛔虫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氏贝蛔虫 幼虫 组织切片 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