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7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55
1
作者 王慧玲 张晓萍 +1 位作者 付艳 葛智纯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5-687,共3页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分析前组 (198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 36例、后组(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 3例THA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 ,提出术前需加强心理护理 ,制定肌肉锻炼计划 ;术后严格...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分析前组 (198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 36例、后组(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 3例THA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 ,提出术前需加强心理护理 ,制定肌肉锻炼计划 ;术后严格实施正确的搬运方法和卧位 ,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和正确上下床 ,教会患者扶拐行走、上下楼梯、入厕的方法 ,并告之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和教授家庭护理的要点。本组病例前组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为 4 % ,后组为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脱位 原因分析 心理护理 肌肉训练方法 术后护理 家庭康复指导
原文传递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60
2
作者 梅迎雪 陈希 牛东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总结了通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22例(28髋)的康复护理。入院后测评双下肢长度、患侧外展肌肌力及行走步态;术前进行股四头肌、外展肌肌力强度及固定骨盆状态下的牵拉患肢训练;术后1周内患肢给予45~60&#... 总结了通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22例(28髋)的康复护理。入院后测评双下肢长度、患侧外展肌肌力及行走步态;术前进行股四头肌、外展肌肌力强度及固定骨盆状态下的牵拉患肢训练;术后1周内患肢给予45~60°屈髋屈膝外展中立位、烤灯照射患肢,重点进行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进行平衡适应及步态矫正训练。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5~47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75~89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脱位 先天性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天津市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筛查 被引量:52
3
作者 底垚宗 杨建平 +4 位作者 王雯雯 刘功姝 张中礼 王侃 邓书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3-468,共6页
目的 了解天津市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筛查方法和模式.方法 由天津市16个区县妇幼机构和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分别对所有出生后6周婴儿采用B超实施双侧髋关... 目的 了解天津市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筛查方法和模式.方法 由天津市16个区县妇幼机构和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分别对所有出生后6周婴儿采用B超实施双侧髋关节的初筛和复筛,可疑或异常者转诊至天津医院.由小儿骨科医师对转诊患儿进行临床检查(外展试验、Ortolani或Barlow试验),并对B超可疑患儿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以进一步确诊.结果 2009年12月26日至2010年12月25日,共对94443例婴儿实施髋关节B超筛查,筛查率为85.28%.136例(165髋)B超检查可疑患儿和168例(200髋)B超检查异常患儿转诊至天津医院.可疑患儿中10例(11髋)Ortolani或Barlow试验阳性,73例(84髋)骨盆正位X线片显示髋臼发育不良,最终有251例(295髋)确诊为DDH.男孩40例,女孩211例;女孩、左侧以及秋冬季出生的婴儿多发.确诊DDH的295髋中238髋有临床检查阳性.天津地区DDH的发病率是2.66‰(251/94443).结论 天津市采取的对出生后6周婴儿的初筛-复筛-确诊模式,实现了对DDH的早发现、早诊断.耐心细致的临床检查和必要的X线检查,对确诊DDH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新生儿筛查 超声检查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演变规律 被引量:38
4
作者 吉士俊 马瑞雪 +1 位作者 阿良 范慈方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演变规律,寻求其早期诊断指标,分析生物力学改变,以提高疗效。方法通过161个髋关节复位后平均7.4年随访,观察其中髋臼发育不良的X线变化。选择髋臼发育不良11髋,进行计算机图像动态分析,观察其横向生长... 目的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演变规律,寻求其早期诊断指标,分析生物力学改变,以提高疗效。方法通过161个髋关节复位后平均7.4年随访,观察其中髋臼发育不良的X线变化。选择髋臼发育不良11髋,进行计算机图像动态分析,观察其横向生长和纵向倾斜速度。收集髋臼发育不良8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髋臼应力测试。各组均以正常者为对照。结果髋臼发育不良患儿复位前髋臼指数在39°以上,复位后3年髋臼指数持续在30°以上。在发育过程中,横向生长速度略高于正常,但无纵向向下倾斜之趋势。其髋关节应力是正常的2倍,受力面积减小,集中于髋臼边缘。结论提出髋臼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指标及生物力学特点,选择最佳时期进行手术,以防止骨关节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手法治疗 生物力学 病理学 髋臼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阶段性护理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效果 被引量:39
5
作者 陈雯 宋爱芹 +2 位作者 李会杰 郭娟 张化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6期4418-4421,共4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5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6例人...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5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术后阶段性护理对患者提供全面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假体脱位发生率、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33、-0.791;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得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88、2.142;P<0.05);观察组假体脱位率为1.79%,髋关节Harris分为(76.89±12.3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阶段性护理措施可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脱位 康复 阶段性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生活能力 肢体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有限元分析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及髋臼发育不良的应力变化 被引量:29
6
作者 阿良 吉士俊 范慈方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 建立构成及形态接近实际的髋关节模型对髋关节进行有限元分析。从力学角度对关节发育、关节稳定性 ,骨关节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 7~ 14岁正常儿童 9例及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及髋臼发育不良病例 16例 (男 8例 ,女 17... 目的 建立构成及形态接近实际的髋关节模型对髋关节进行有限元分析。从力学角度对关节发育、关节稳定性 ,骨关节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 7~ 14岁正常儿童 9例及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及髋臼发育不良病例 16例 (男 8例 ,女 17例 )的X线片 ,建立二维有限元网格 ,分析各组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 髋臼合力各组平均值为 :正常组 2 10 .1N/cm2 ;髋关节半脱位组745 .4N/cm2 ;髋臼发育不良组 5 39.6N/cm2 。股骨头合力各组平均值为 :正常组 2 18.6N/cm2 ;髋关节半脱位组 6 36 .5N/cm2 ;髋臼发育不良组 332 .4N/cm2 。各组受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受力集中于髋臼顶 ,其他两组受力集中于髋臼边缘。结论 髋关节结构的改变使关节受力明显增加 ,关节发育异常 ,稳定性丧失 ,最终演变为骨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 髋臼发育不良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33
7
作者 沈彬 裴福兴 +4 位作者 杨静 杨天府 屠重棋 李箭 池雷霆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经验。方法1998年4月~2000年4月,对9例1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假臼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5例,单侧4例。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经6个...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经验。方法1998年4月~2000年4月,对9例1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假臼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双侧5例,单侧4例。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经6个月~2年的随访,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3.93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9.21分。患者均能自行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中应充分考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发及继发性病理改变,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先天性髋脱位 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4
8
作者 高娜 佟冰渡 +3 位作者 姜英 王青 赵曼丽 马玉芬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目的探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整体护理,主要包括制订预防处理流程、充分评估识别危险因素、重视"三位"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医护患三方沟通、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假体 脱位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自体游离髂骨移植重建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缺损 被引量:29
9
作者 孙俊英 洪天禄 +2 位作者 唐天驷 董天华 许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用自体游离髂骨移植重建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缺损的方法。方法手术中先去除残留的髋臼后壁骨折块 ,使脱位的股骨头复位。取长 6~ 8 cm、宽 3~ 4 cm的自体游离髂骨植于髋臼后壁基底处 ,用 2~ 4枚螺钉固定 ,以重建髋臼后壁。自 ... 目的探讨用自体游离髂骨移植重建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缺损的方法。方法手术中先去除残留的髋臼后壁骨折块 ,使脱位的股骨头复位。取长 6~ 8 cm、宽 3~ 4 cm的自体游离髂骨植于髋臼后壁基底处 ,用 2~ 4枚螺钉固定 ,以重建髋臼后壁。自 1990年 3月~ 1998年 3月 ,用此法治疗 6例车祸伤患者;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8~ 45岁 ,平均 32岁。全部病例从骨折至重建术的时间为 3~ 11个月 ,平均 7个月。随访 2~ 10年。结果无一例患者发生手术后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可不扶拐行走,轻度跛行,长距离行走后仅有轻微疼痛。 X线片显示股骨头与重建的髋臼虽未达到解剖学匹配 ,但股骨头无再脱位。其中髋关节轻度间隙狭窄无退变者 1例 ,间隙狭窄伴轻度退变者 3例 ,股骨头轻度致密改变者 2例。结论自体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术 ,是治疗年轻患者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缺损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恢复髋关节的后方稳定 ,防止股骨头再脱位 ,并为日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臼杯固定提供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髋脱位 髋臼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朱振安 戴尅戎 +5 位作者 王友 孙月华 史定伟 唐坚 郝永强 严孟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探讨 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预防神经损伤的对策。方法 35例(39髋)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为女性,年龄36~56岁,平均46岁。获得随访31例35髋,随访时间1年~8年,平均... 目的探讨 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及预防神经损伤的对策。方法 35例(39髋)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为女性,年龄36~56岁,平均46岁。获得随访31例35髋,随访时间1年~8年,平均4年。手术采用后外侧切口。髋臼侧除1例2髋外,均在真臼水平安放臼杯并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5例5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其余均选用非骨水泥型假体。2例2髋以往曾行转子下截骨者先行转子下截骨矫正术,再植入非骨水泥型假体。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术前平均43分。结果获得随访的31例(35髋)中,5例5髋发生术中骨折,其中小转子轻微襞裂骨折3例3髋,大转子不全骨折2例2髋,但股骨假体稳定,予钢丝固定或未作特殊处理。3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 BrookⅡ型。2例术后分别出现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刺激症状,1个月后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内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术中术后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Harris 评分平均87分,术后肢体延长4~6 cm,平均5 cm,肢体短缩得到满意纠正。结论后外侧入路、真臼水平重建髋臼是 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CROWE Ⅳ型
原文传递
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玉峰 张勇 +7 位作者 刘长胜 焉树林 王冬 程志顺 李春龙 曲成波 张克非 郝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9-481,共3页
目的应用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从而进一步降低术后关节僵硬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自1987年2月~1998年2月,用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7~14岁)先天性髋脱位58例76髋,随访2~11年,平均5年2... 目的应用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从而进一步降低术后关节僵硬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自1987年2月~1998年2月,用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7~14岁)先天性髋脱位58例76髋,随访2~11年,平均5年2个月。辅助手段包括1术前充分牵引;2术后应用中立位外展木板鞋加尼龙套皮牵引制动;3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4术后被动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结果髋关节屈曲小于90°者6髋,占7.9%。按照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58例76髋中股骨头坏死29髋,占38.2%,明显降低了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结论Pemberton手术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首选术式,辅助手段较好地克服了髋脱位术后出现的股骨头坏死与髋关节僵硬两大难题,并降低了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脱位 儿童 综合疗法 PEMBERTON手术
原文传递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5
12
作者 田军 毕万利 +3 位作者 孟繁禄 史浩 张宗欣 王光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 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 5 1例 87个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除男性 4例外均为女性 ,年龄 2 2~ 78岁 ,平均42 6岁。所有患者均摄有标准的骨盆前后位X线片 ,18例行CT扫... 目的 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 5 1例 87个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除男性 4例外均为女性 ,年龄 2 2~ 78岁 ,平均42 6岁。所有患者均摄有标准的骨盆前后位X线片 ,18例行CT扫描 ,10例行MR扫描。结果  87个发育不良髋臼的主要X线改变为髋臼浅小 ,倾斜度增加和对股骨头覆盖不全。测量中心边缘角 (CE)为 - 10°~ 3 0°,平均 12 9°。测量髋臼指数为 3 5°~ 67° ,平均 45 3°。其中 75髋 (84 2 % )有继发性骨关节炎 ,5 4髋 (62 1% )出现髋臼或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囊性变 19髋 ,伴有髋关节半脱位。CT和MRI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小囊变和股骨头向前移位者分别为 13髋和 10髋。结论 髋臼或股骨头囊样病变是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的常见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关节病 髋脱位 髋骨关节炎 诊断
原文传递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26
13
作者 吴岳嵩 汪滋民 +3 位作者 王志伟 年中生 康一凡 徐卫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7年10月至2009年1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DDH患者15例20髋,其中5例双侧、10例单侧。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7年10月至2009年1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DDH患者15例20髋,其中5例双侧、10例单侧。18髋采用Secur—Fit股骨假体,2髋采用Corail股骨假体。转子下斜行截骨6髋,髋臼底磨穿5髋,均行股骨头植骨。结果15例中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余12例16髋获得平均44.2个月(5-92个月)随访。术后发生出血性休克1例,脂肪栓塞1例,术后脱位2例,股骨上端骨裂2例。转子下斜行截骨6髋中,1髋失随访,2髋分别于术后18和23个月随访时仍可见骨折线,下肢行走无异常,其余3髋骨愈合。髋臼底植骨5髋,除1髋失访外,其余均获得愈合。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完全骨性覆盖,无髋臼假体松动。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平均1.1cm(0-2.2cm)。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4.7±5.7)分(15-3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5.6±5.6)分(8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rowe 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良好的真臼暴露、加深髋臼、股骨短缩、斜行截骨及使用Secur—Fit假体能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脱位 先天性 骨关节炎 截骨术
原文传递
533例超声筛查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结果及治疗随访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坡 栗河舟 +3 位作者 王新霞 刘云 王超华 张兴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85-287,292,共4页
目的:分析533例超声筛查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结果,随访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7年6月我院临床疑似DDH患儿共21281例,通过观察上述病例的超声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533例超声筛查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结果,随访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7年6月我院临床疑似DDH患儿共21281例,通过观察上述病例的超声检查结果中髋臼形态及α、β角测量值,应用Graf法对髋关节发育情况进行分型,统计DDH的分布情况,并随访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疑似DDH 21281例患儿(42562髋)中,DDH检查阳性率为2.50%(533/21281),DDH患儿中,女婴413例,男婴120例;双侧DDH患儿95例(190髋);左侧DDH 457例,右侧DDH 171例。176例DDH患儿接受髋关节外展操锻炼,164例恢复正常。115例DDH患儿接受Pavlik吊带治疗,104例恢复正常。5例接受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术,全部恢复正常。结论:DDH患儿女婴多于男婴,单侧多发,左侧较右侧明显多发。临床疑似DDH患儿检查阳性率约2.50%。髋关节外展操锻炼是Ⅱ型髋关节保守治疗的首选方式,尤其是Ⅱa型髋关节。Pavlik吊带治疗是DDH患儿保守治疗的首选方式。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术对于月龄较大、髋关节外展操锻炼和Pavlik吊带治疗失败的患儿尤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病理形态的三维CT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连永 赵群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72-575,共4页
目的利用3DCT影像,来探讨3岁以下幼儿DDH的骨性髋臼病理形态改变,以指导治疗。方法对44例3岁以下单侧DDH患儿的3D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测量髋臼前外侧缘倾斜角(ALAL)、侧面髋臼上缘倾斜度(LAI)、髋臼前倾角(AA);分析脱位程度与髋臼上缘... 目的利用3DCT影像,来探讨3岁以下幼儿DDH的骨性髋臼病理形态改变,以指导治疗。方法对44例3岁以下单侧DDH患儿的3D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测量髋臼前外侧缘倾斜角(ALAL)、侧面髋臼上缘倾斜度(LAI)、髋臼前倾角(AA);分析脱位程度与髋臼上缘形态的关系,年龄与髋臼上缘形态的关系。结果ALAL、LAI、AA在正常侧分别为(20.8±4.7)°、(-2.0±4.9)°、(10.0±4.7)°,在异常侧分别为(33.2±5.2)°、(6.6±5.1)°、(18.1±4.5)°,两侧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脱位程度与髋臼形态的关系:重型缺损的髋臼上缘,在Ⅰ°、Ⅱ°脱位组中占62.5%,在其他发育不良组中占16.7%(P<0.01);年龄与髋臼形态的关系:重型缺损髋臼上缘在18个月及以上组中占59.3%,在小于18个月组中占35.3%(P<0.01)。结论3DCT能清晰地显示幼儿DDH骨性髋关节的病理形态;脱位程度与髋臼上缘形态密切相关,Ⅰ°、Ⅱ°脱位时,髋臼外上缘严重受损,当独立行走后,这种破坏更为明显;脱位后,髋臼前倾角明显增加,且脱位时间越长,髋臼前倾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发育性髋脱位 髋臼 病理形态 三维CT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重建 被引量:23
16
作者 沈彬 裴福兴 杨静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 总结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和功能障碍的经验。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 ,对 96例 112髋 (双侧 16例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 ,半脱位 73髋 ,低位... 目的 总结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和功能障碍的经验。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 ,对 96例 112髋 (双侧 16例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 ,半脱位 73髋 ,低位脱位 18髋 ,高位脱位 2 1髋。髋臼侧均采用真臼位置重建 ,其中骨水泥固定 16髋 ,非骨水泥固定 96髋 ,植骨 11髋 ;采用常规置换 83髋 ;磨削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 7髋 ;髋臼外上缘自体股骨头植骨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髋。结果 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 ,患肢长度平均延长 1 7cm。随访 85例 98髋 ,平均随访 3 5年 ,关节疼痛缓解 ,活动功能满意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 33 9分恢复到平均 89 3分 ,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X线片显示 ,关节假体位置正常 ,人工髋臼的平均外展角4 4° ,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 96 6 % ,金属臼杯与宿主髋臼之间未见透光线 ;11髋髋臼侧植骨病例中 ,植骨块与宿主骨愈合良好 ,未见骨吸收现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术前应充分考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性病理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髋关节发育不良 治疗 植骨 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 骨关节炎 骨块 宿主 位置
原文传递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许瑞江 马承宣 +1 位作者 赫荣国 卢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 方法 分析1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髋臼造顶术7例,Salter骨盆截骨术6例,Pemberton关节囊周围截骨术4例,Staheli髋臼延伸术1例。 结果 再脱位的原因中,前倾角>60&...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 方法 分析1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髋臼造顶术7例,Salter骨盆截骨术6例,Pemberton关节囊周围截骨术4例,Staheli髋臼延伸术1例。 结果 再脱位的原因中,前倾角>60°未矫正6例,髋臼造顶位置过高5例,手术适应证选择相对不合理3例,植骨被吸收2例,假臼误认为真臼1例,术后过早下地1例。结论 病理改变了解不充分和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等因素是造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外科学 髋脱位 病因学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干预模式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3
18
作者 武文亚 高钰琳 刘钕镝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8期580-58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干预模式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 为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18年1—3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2018年5—7月...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干预模式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 为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18年1—3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2018年5—7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采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假体脱位发生率, 同时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和术后1、3、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合计假体脱位发生率分别为1.32%(1/76)和9.76%(8/82),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 P<0.05)。出院时, 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ADL评分分别为(80.05 ± 6.72)、(88.76 ± 5.84)、(94.07 ± 4.43)分和(55.72 ± 16.61)、(63.55 ± 14.55)、(75.39 ± 12.27)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74.41 ± 6.26)、(84.48 ± 5.97)、(89.30 ± 5.32)分和(47.13 ± 19.77)、(56.71 ± 16.01)、(63.96 ± 13.7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8~-2.80, 均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1、3、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ADL评分, 降低假体脱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脱位 知信行
原文传递
CroweⅢ及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 被引量:23
19
作者 彭阳 杨柳 +2 位作者 陈光兴 古凌川 陈昊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非截骨短缩技术的CroweⅢ及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18例(19髋)Crowem或Ⅳ型DDH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男性2例,女性16例... 目的观察采用非截骨短缩技术的CroweⅢ及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18例(19髋)Crowem或Ⅳ型DDH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男性2例,女性16例;年龄19~44岁,平均34.3岁。术前Harris评分21.7~60.3分(40±17)分。肢体短缩3.0~6.2cm,平均4.5cm。采用后外侧入路行非股骨截骨短缩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缺损予以评估并以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通过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观察评估重建髋臼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术后肢体延长长度及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缺损区术中评估:内外径7~24mm,平均17mm;前后径18~35mm,平均25mm。术中利用自体股骨头植骨实现缺损完全覆盖,植骨区覆盖率16%~47%,平均26%。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4~56个月,平均34.6个月。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重建患者髋臼假体完全骨性覆盖,植骨块与假体及植骨床间压配紧密,随访期内无髋臼假体松动,植骨块和宿主骨愈合,1例在植骨区m现吸收。患肢延长2.9~4.6cm,平均(3.6±0.7)cm;较对侧短缩0~1.2cm,平均(0.6±0.3)cm。患侧髋关节偏心距26.4~34.3cm,平均(30.5±1.6)cm。术后下肢肌肉运动均正常,3例出现小腿皮肤麻木感,术后1个月恢复。1例出现异位骨化,无感染、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彤成。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6±1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1)。随访期内无任何原因导致的翻修。结论非截骨短缩技术的复杂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白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能够在增加髋臼外上区域骨量的同时,提供髋臼较好的覆盖及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脱位 先天性 髋臼 骨重建
原文传递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郭艾 王志义 +2 位作者 罗先正 李强 吴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36髋,随访28例31髋,随访时间平均9.5年(35~18年).脱位分类:低位脱位或半脱位15髋,中位脱位11髋,高位脱位5髋.固定方法:髋臼... 目的了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36髋,随访28例31髋,随访时间平均9.5年(35~18年).脱位分类:低位脱位或半脱位15髋,中位脱位11髋,高位脱位5髋.固定方法:髋臼侧,10髋为骨水泥固定,21髋为非骨水泥固定;股骨侧,12髋为骨水泥固定,19髋为非骨水泥固定.结果1例术中发生小转子劈裂,1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炎,3例两侧肢体不等长2 cm以上,1例发生股动脉栓塞.4髋发生假体松动,1髋为大转子不愈合而松动,1髋为单纯假体柄松动,2髋为假体柄和髋臼假体均发生松动;其余27髋Harris评分为85分(术前48分).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相对比较复杂,并发症较多,手术中特别需要考虑两侧肢体的长度、外展肌的平衡、软组织的松解、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及假体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