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8
1
作者 王之杰 郭天财 +1 位作者 王化岑 王永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4-67,共4页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9四个密度处理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存在着差异。每公顷基本苗 15 0× 10 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 (Pn)、RUBP羧化酶 (RU BPcase)活性、叶绿素 (Chl)含量、群体光合速率 (CAP)、群体叶...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9四个密度处理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存在着差异。每公顷基本苗 15 0× 10 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 (Pn)、RUBP羧化酶 (RU BPcase)活性、叶绿素 (Chl)含量、群体光合速率 (CAP)、群体叶源量 (CL SC)等几个重要光合指标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且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9超高产栽培应适当控制基本苗数 ,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以提高生育后期光合能力 ,增加干物质积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超高产栽培 生育后期 种植密度
下载PDF
漂白高得率化学机械浆综述 被引量:84
2
作者 周亚军 张栋基 李甘霖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60,共10页
阐述了高得率化学机械浆的制浆工艺、发展、产量和全球范围的生产线装机情况,讨论了用于高得率浆的木材纤维特性、抄纸适用性及其成浆质量和最终用途,涉及了高得率制浆污水处理的常规方法及其最新进展。
关键词 漂白化学机械浆 高得率浆 盘磨化学处理 纤维特性
下载PDF
花期前后高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5
3
作者 赵龙飞 李潮海 +2 位作者 刘天学 王秀萍 僧珊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947-4958,共12页
【目的】研究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耐热基因型浚单20和热敏感基因型驻玉309为材料,分别于花前(吐丝前0—8 d)和花后(吐丝后0—8 d)进行高温处理,测定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 【目的】研究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耐热基因型浚单20和热敏感基因型驻玉309为材料,分别于花前(吐丝前0—8 d)和花后(吐丝后0—8 d)进行高温处理,测定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及籽粒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导致2个基因型玉米产量显著下降,浚单20产量下降幅度小于驻玉309,且花后高温处理影响大于花前处理;高温处理降低了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量子产量(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提高了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结论】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对玉米的光合有显著影响,导致玉米产量显著降低,品质受到显著影响。高温胁迫下耐热玉米基因型比热敏感玉米基因型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产量和品质受高温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高温 产量 品质 光合特性
下载PDF
高产玉米群体的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74
4
作者 曹娜 于海秋 +2 位作者 王绍斌 于挺 曹敏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7,共4页
以紧凑型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和冠层分析仪测定并比较了不同密度下玉米群体的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高产玉米群体的产量增加源于肥水管理与综合栽培技术创建了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在追求较高的叶面... 以紧凑型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和冠层分析仪测定并比较了不同密度下玉米群体的冠层结构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高产玉米群体的产量增加源于肥水管理与综合栽培技术创建了合理的群体冠层结构,在追求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使之尽早达到最佳状态、减少前期光能漏射损失的同时,保证了叶片维持较长的功能期,尤其在吐丝至乳熟期间。高产玉米群体在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叶面积指数(LAI)为4.0~4.6,乳熟期不低于3.2,吐丝期平均净光合速率(CO2)为31.2μmol/(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群体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其生理特性 被引量:78
5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5 位作者 高聚林 张瑞富 王志刚 徐寿军 范秀艳 杨升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367-4376,共10页
【目的】研究超高产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超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超高... 【目的】研究超高产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超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超高产栽培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而叶向值均大于普通高产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超高产栽培与普通高产栽培光合势的差幅增大;吐丝期和乳熟期,两种栽培模式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但冠层光合能力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吐丝后40 d内,超高产春玉米叶片SOD和POD酶活性总体上高于普通高产栽培,而MDA含量低于普通高产栽培。【结论】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高,群体光合势大;叶倾角小、叶向值大,冠层结构合理;叶片SOD和POD活性强,MDA含量低,衰老缓慢,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冠层光合能力强。在合理的栽培技术调控下,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结构与个体功能实现了协同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超高产 冠层结构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群体特征 被引量:70
6
作者 张洪程 赵品恒 +7 位作者 孙菊英 吴桂成 徐军 端木银熙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4,共6页
在研究不同机插水稻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差异的基础上,初步阐明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的群体特征:1)以足量的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50000万/... 在研究不同机插水稻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差异的基础上,初步阐明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的群体特征:1)以足量的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50000万/hm2以上),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与千粒质量(结实率85%以上,千粒质量27g左右)。2)在合理的茎蘖动态(群体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左右够苗,高峰苗适宜,一般为预期穗数的1.3倍)与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孕穗期LAI达7.8~8.0,抽穗后LAI下降平缓,成熟期仍能保持3.0左右。)基础上提高成穗率(75%以上)与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比例(抽穗期有效叶面积率达95%,高效叶面积率达75%以上),以保证实现不同生育阶段目标生产力。3)以合理增加拔节-抽穗期物质生产与积累(群体生长速率22.5g/(m-2.d),干物质积累量9000kg/hm2以上,占总干物质量的45%左右)为重点,有效增强抽穗-成熟期群体物质生产与积累(群体生长速率13.5g/(m-2.d)左右,干物质积累量8000kg/hm2以上,占总干物质量的40%左右),以提高最终生物学产量(20400kg/hm2以上)。机插杂交粳稻生产过程中遵循以上规律可获得超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农艺 特征描述 杂交粳稻 超高产 群体特征
下载PDF
新疆超高产杂交棉的光合生产特征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杜明伟 罗宏海 +5 位作者 张亚黎 姚炎帝 张旺锋 夏东利 马丽 朱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52-1962,共11页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一般产量水平条件下常规棉品种(系)为对照,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标杂A1产量形成过程中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等变化。【结果】与常规高产棉田相比,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500kg·hm-2时,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叶绿素SPAD值、单叶光合速率在盛铃期至初絮期显著高于对照;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持续时间长,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的比例在生育中后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初絮期显著低于常规高产棉田;营养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起始时间早、积累持续时间长、物质积累量大,群体总光合物质和生殖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及积累速率峰值出现较晚,积累活跃期较长,物质积累强度大。【结论】杂交棉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500kg·hm-2的产量结构和生育期主要光合生理指标:总铃数每公顷应大于150万个,单铃重大于5.5g,衣分不低于44%;叶面积指数在盛铃前期应达4.9~5.2,初絮期应维持在3.3以上;叶绿素SPAD值在盛铃期达到65.4~66.5,初絮期仍在64.8以上;单叶光合速率在盛蕾期至盛铃期保持在32.2~36.5μmol·m-2·s-1,初絮期应高于22.2μmol·m-2·s-1;群体光合速率盛铃前期达43.4μmol·m-2·s-1,初絮期在16.3μmol·m-2·s-1以上;总光合物质积累量达26345.4kg·hm-2,经济系数不低于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标杂A1 超高产 光合生产特征 新疆
下载PDF
播期对优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8
作者 裴雪霞 王姣爱 +1 位作者 党建友 张定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播期对强筋小麦"临优145"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籽粒灌浆进程中粒重、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并探明了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播期对强筋小麦"临优145"和中筋小麦"临优2018"籽粒灌浆进程中粒重、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并探明了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优质小麦灌浆进程及蛋白质含量符合一元三次方程,分别呈"慢-快-慢"的"S"型和"高-低-高"的"V"型变化;开花后23 d蛋白质含量最低;蛋白质产量随灌浆进程呈持续上升趋势。随播期推迟,优质小麦最大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起始生长势提高,灌浆持续期和有效灌浆持续期延长,旗叶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以10月9日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临优145"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临优2018"有效灌浆持续期与千粒重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优质小麦 灌浆特性 粒重 蛋白质含量与产量 光合特性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施氮对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9
作者 景立权 赵福成 +3 位作者 刘萍 袁建华 陆大雷 陆卫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以苏玉30、苏玉20、苏玉29 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4年在大田设计6个施氮水平(0、360、405、450、495、540kg·hm-2)的试验,测试了玉米5个生育期内的光合及干物质指标,并用模型模拟产量及干物质的积累。研究了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 以苏玉30、苏玉20、苏玉29 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4年在大田设计6个施氮水平(0、360、405、450、495、540kg·hm-2)的试验,测试了玉米5个生育期内的光合及干物质指标,并用模型模拟产量及干物质的积累。研究了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15 000kg·hm-2)产量、干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50kg·hm-2施氮水平处理下产量最高,3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3 798、15455、16 787kg·hm-2;确定了3个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461.3、463.8、452.8kg·hm-2,过高过低施氮均不利于增产。(2)450kg·hm-2施氮水平增大了开花期光合速率,降低了灌浆期光合速率下降幅度。450kg·hm-2施氮水平下的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在灌浆中前期大,积累量多。450kg·hm-2施氮水平下,对干物质积累的Richards方程解析表明,3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均在花后10d内,且越晚产量越高;生长活跃期越长(花后25d),实际和理论干物质积累量越大的品种,产量就越高。对比3个品种的实际和理论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值后知,苏玉20、苏玉29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因此,通过氮肥运筹增大灌浆期的光合速率,推迟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时的日期,促使灌浆前期有着较大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将是获得超高产玉米群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水平 超高产 光合特性 RICHARDS方程
下载PDF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被引量:32
10
作者 花劲 周年兵 +13 位作者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周培建 程飞虎 李国业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郭保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3-1034,共12页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甬优系列 籼粳杂交稻 超高产 群体形成特征
下载PDF
小麦氮素高效利用基因型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旭 田中伟 +3 位作者 胡金玲 修明 姜东 戴廷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5-1322,共8页
为给小麦氮高效型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14份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效率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将... 为给小麦氮高效型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14份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效率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将参试材料分为氮高效型、中效型和低效型。与氮中效型和低效型品种相比,氮高效型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在农艺性状上,氮高效型品种具有较高的粒重、收获指数(HI)、叶面积指数(LAI)和开花期旗叶面积;在生理上,氮高效型品种开花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而成熟期旗叶氮含量较低。聚类分析表明,淮麦30、徐麦32、矮抗58和扬麦16为氮高效型品种。经相关分析,小麦粒重、HI、LAI和开花期旗叶的面积、叶绿素含量、氮含量与氮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小麦成熟期旗叶氮含量与氮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氮高效型小麦品种筛选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高效 基因型 产量 农艺性状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高产夏玉米产量性能特征及密度深松调控效应 被引量:27
12
作者 侯海鹏 丁在松 +2 位作者 马玮 李从锋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9-1077,共9页
以现代高产玉米品种中单909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1年在河南新乡设置种植密度与耕作方式田间试验,研究夏玉米高产群体产量性能参数变化及主要栽培措施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中单909相比郑单958显著增产11.36%,穗粒数(KN... 以现代高产玉米品种中单909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1年在河南新乡设置种植密度与耕作方式田间试验,研究夏玉米高产群体产量性能参数变化及主要栽培措施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中单909相比郑单958显著增产11.36%,穗粒数(KN)、千粒重(Kw)极显著增加(P〈O.01),生育天数(D)、收获指数(HI)和收获穗数(EN)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光合势在灌浆后期增加更为显著,平均净同化率(MNAR)显著增加(P〈0.05),而干物质积累最大生长速率、生长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平均生长速率、活跃生长期均明显提高。进一步分析产量性能参数间相互关系,EN与MLAI呈极显著正相关(Pl〈0.01),KN和KW与MNAR呈极显著正相关fP〈0.01),而MNAR、KN、KW与MLAI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中单909比郑单958增产可能是产量性能参数差异补偿的结果。中单909在高密度下具有较高的MLAI、MNAR和KN,获得最高产量的群体密度比郑单958高27.3%;深松耕作方式下,中单909和郑单958分别增产13.0%和8.7%,主要表现为,MNAR和KN显著增加,MLAI和D无明显变化,HI、EN、KW增加幅度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一致,表明土壤深松条件下密植(9.50×10^4株hm^-2)是目前夏玉米高产重要技术途径之一。综上,密植夏玉米高产群体产量性能特征参数为MLAI3.05-3.55、MNAR4.80-6.27gm^-2d、D109-111、H10.50-0.52、EN9.60-10.38×10^4穗hm^-2、KN352.0-370.1粒、KW314.7-315.9g,可以实现11250-12000kghm^-2以上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产 产量性能 条深松 调控效应
下载PDF
高产水平下水肥耦合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石珊珊 周苏玫 +4 位作者 尹钧 李巧云 张甲元 程铭正 张春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9-554,共6页
为了探讨黄淮麦区冬小麦的高产机理,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梯度的水肥耦合模式,分析了高产水平下旗叶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模式的水肥耦合对旗叶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不同,总体表现为土壤水分的处理效应大于施氮... 为了探讨黄淮麦区冬小麦的高产机理,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梯度的水肥耦合模式,分析了高产水平下旗叶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模式的水肥耦合对旗叶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不同,总体表现为土壤水分的处理效应大于施氮量的效应。旗叶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W3(充足水分)>W2(适宜水分)>W1(自然降水),差异达显著水平。胞间CO2浓度(Ci)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氮肥处理,旗叶Pn和Gs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N3(270kg.hm-2)>N2(195kg.hm-2)>N1(CK),Ci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与施氮量的关系不尽相同。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为W2>W3>W1,并以W2N2为最高,不同处理组合的籽粒产量亦以W2N2为最高。表明高产条件下W2N2水肥组合应是高产高效的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条件 水肥耦合 旗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油茶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17
14
作者 虞德森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4期64-67,共4页
油茶由于其生长特性惧冷、喜温喜湿,故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地区,比如湖南、江西、福建、广西等。同时,油茶属于一种油料植物,油茶籽产油率约为30%,油茶种植不仅有着良好经济性,而且也可涵养水源等,生态价值很高。但目前油茶种植还存在一... 油茶由于其生长特性惧冷、喜温喜湿,故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地区,比如湖南、江西、福建、广西等。同时,油茶属于一种油料植物,油茶籽产油率约为30%,油茶种植不仅有着良好经济性,而且也可涵养水源等,生态价值很高。但目前油茶种植还存在一些不足及问题,影响着油茶产业的发展。基于此,为了促进油茶产业良性发展,该文以广西为例,从油茶的特性出发,针对该地区油茶种植现状及其中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探索介绍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此为其他地区油茶种植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植技术 高产栽培 生物学特性 生态特性
下载PDF
播期对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肖尧 熊敏 +5 位作者 丁成龙 景立权 赵福成 袁建华 薛林 陆卫平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71,共7页
以3个春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早、中、晚3个播期以及直播、移栽2种播种方式的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对高产(≥13 500kg·hm-2)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避开苗期飞虱、开花期高温高湿等不利环境,... 以3个春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早、中、晚3个播期以及直播、移栽2种播种方式的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对高产(≥13 500kg·hm-2)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避开苗期飞虱、开花期高温高湿等不利环境,保证灌浆期较理想的光合条件,稳定总穗数,并促进大穗的形成;在相同密植条件(82 500株·hm-2)下,播期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主要在于增加千粒重,同时增加或稳定总穗数;早播和乳苗移栽促使春玉米开花期叶片有着较大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较小的灌浆期下降幅度,并保持灌浆期有着较大的光合速率,而胞间CO2浓度变化规律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播期 高产 光合特性
下载PDF
黄淮麦区若干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性能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丁位华 陈向东 +5 位作者 冯素伟 胡铁柱 王丹 杨艳艳 李笑慧 茹振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139,共6页
为了解黄淮麦区几种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为筛选高光合育种亲本提供依据,以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豫麦49和周麦18为试材,研究了其穗部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颖壳横切面结构及产量性状变... 为了解黄淮麦区几种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为筛选高光合育种亲本提供依据,以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豫麦49和周麦18为试材,研究了其穗部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颖壳横切面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农419穗部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特性。在开花期、花后7 d及花后15 d其光合速率分别比矮抗58高14.12%,42.86%,6.11%,比百农418高2.69%,4.65%,4.50%,比豫麦49高11.45%,12.08%,16.24%,比周麦18高22.92%,6.35%,10.64%;其颖壳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较高,Chla/Chlb分别比矮抗58高22.47%,20.04%,0.41%,比百农418高5.72%,18.63%,3.21%,比豫麦49高6.14%,25.68%,0.56%,比周麦18高12.35%,21.26%,2.49%,具有较强的光能捕获能力;Fv/Fm在4个测定时期均最高;此外,百农419颖壳细胞组织较厚,维管束数目较多,大维管束的周长与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的"流"能力。产量结果显示,百农419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高出矮抗58 25.22%和14.05%、高出百农418 17.15%和10.82%、高出豫麦49 23.74%和19.28%、高出周麦18 8.55%和8.57%,差异显著。综合试验结果认为,百农419穗部光合能力较强,产量较高,具有作为绿穗灌浆高光效育种亲本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地区 高产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的选育及栽培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戴正元 刘广清 +4 位作者 李爱宏 徐卯林 刘晓斌 周长海 张洪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扬两优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扬稻6号杂交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于一体,先后通过江苏、贵州、河南、湖北等省和国家审定定名,已在南方稻区10多个省(市、区)推广... 扬两优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扬稻6号杂交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于一体,先后通过江苏、贵州、河南、湖北等省和国家审定定名,已在南方稻区10多个省(市、区)推广应用,是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品种结构调优、推动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和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扬两优6号 优质 高产 选育 栽培特性
下载PDF
施氮量对高海拔机插粳稻产量及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龙瑞平 张朝钟 +4 位作者 戈芹英 李贵勇 夏琼梅 朱海平 杨从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9-95,共7页
为明确高海拔机插粳稻适宜施氮量,在海拔为1 673 m的保山地区,以常规粳稻隆科16为试验材料,设施氮量为0、150、195、240、285和330 kg/hm^26个处理,采用均衡施氮技术施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0.25∶0.25∶0.25∶0.25),系统... 为明确高海拔机插粳稻适宜施氮量,在海拔为1 673 m的保山地区,以常规粳稻隆科16为试验材料,设施氮量为0、150、195、240、285和330 kg/hm^26个处理,采用均衡施氮技术施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0.25∶0.25∶0.25∶0.25),系统研究了机插粳稻产量和产量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机插粳稻有效穗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此施氮量产量和有效穗呈现出下降趋势;不施氮处理水稻的粒叶比和分蘖至抽穗阶段的净同化率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分蘖至抽穗阶段水稻净同化率呈现下降趋势,粒叶比无显著差异,成穗率呈抛物线趋势;施氮量为240 kg/hm^2处理,机插水稻在分蘖期以后的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干物质的积累量等指标表现最高,茎鞘的表观输出率最小。在保山地区机插粳稻的适宜施肥量为2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机插水稻 高海拔 产量 群体特征
下载PDF
超高产春玉米品种不同密度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边少锋 徐克章 +3 位作者 王晓慧 孙宁 孟祥盟 赵洪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7-120,共4页
以4个超高产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5个密度进行超高产春玉米品种光合生产特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超高产春玉米品种不同密度下叶绿素含量在8月17日时最高,8月3日次之,9月30日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7月30日前随着... 以4个超高产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5个密度进行超高产春玉米品种光合生产特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超高产春玉米品种不同密度下叶绿素含量在8月17日时最高,8月3日次之,9月30日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7月30日前随着生育进程逐渐增加,8月21日之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下降趋势;生育后期随着种植密度加大,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超高产 光合生产特性
原文传递
水稻甬优12超高产群体分蘖特性及其与群体生产力的关系 被引量:13
20
作者 韦还和 李超 +9 位作者 张洪程 孙玉海 孟天瑶 杨筠文 马荣荣 王晓燕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19-1829,共11页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3.0 t hm–2)和高产(>12.0 t hm–2)群体,以高产群体作为对照,对分蘖挂牌追踪,比较研究超高产群体分蘖发生成穗特点。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 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3.0 t hm–2)和高产(>12.0 t hm–2)群体,以高产群体作为对照,对分蘖挂牌追踪,比较研究超高产群体分蘖发生成穗特点。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分蘖产量及对总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1.53 t hm–2和87.77%,高产群体分别为10.59 t hm–2和87.40%。超高产和高产群体的分蘖利用都以一次和二次分蘖为主,超高产群体一次和二次分蘖的产量均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一次分蘖产量的贡献率略低于高产群体,二次分蘖产量的贡献率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一次分蘖发生在第1至第9叶位,第4至第7叶位是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二次分蘖以1/3、2/3、3/3、2/4、1/5蘖位优势较强。对于高产群体而言,一次分蘖以第4至第7叶位分蘖优势较强,二次分蘖以1/3、2/3、3/3优势较强,三次分蘖发生叶位数明显多于超高产群体,但成穗率较低。超高产群体成穗分蘖的穗长、单穗重、总粒数、着粒密度的平均值高于高产群体,结实率却略低于高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2 超高产 分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