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坨11区块泡沫驱油的室内研究与现场实践 被引量:14
1
作者 寇永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87,共4页
胜利油田坨11区块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油藏地温~60℃,平均渗透率~1.5 μm2,地层水矿化度12.4 g/L,含Ca2++M2+580 mg/L.筛选出了发泡剂DP-4,其5 g/L溶液形成的氮气泡沫表现粘度μa=789.5 mPa·s,阻力系数FR=1579,残余... 胜利油田坨11区块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油藏地温~60℃,平均渗透率~1.5 μm2,地层水矿化度12.4 g/L,含Ca2++M2+580 mg/L.筛选出了发泡剂DP-4,其5 g/L溶液形成的氮气泡沫表现粘度μa=789.5 mPa·s,阻力系数FR=1579,残余阻力系数FRR=186,加入聚合物HPAM(0.5~2.5 g/L)对μa和FR影响不大,但使FRR急剧增至488.5~737.0.气液比为1:1和2:1时聚合物复合氮气泡沫的FR均在1500以上,表明该泡沫体系有强封堵能力;FR随渗透率增大(0.7~10μm2)由1100增至4200,表明该泡沫体系的封堵具有渗透率选择性.在油饱和人造岩心上,在水驱之后注入DP-4/HPAM氮气泡沫使采收率由54%提高至79%.在坨11北区1口油井注入DP-4/HPAM(10~5/2.0~1.8 g/L)氮气泡沫,气液比1:1,共注入地面氮气6.044×105m3,DP-434.75 t,HPAM 1.1t,周围4口同层位油井平均含水由71.5%降至44.7%,15个月增产油12072 t,减产水6445m3,且仍处于增产有效期.图4表2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泡沫 聚合物稳定泡沫 氮气泡沫 配方研究 封堵能力 驱油能力 泡沫驱油 高含水油藏 稠油油藏 胜利坨11区块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不同井网流场调整模拟与驱油效率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冰 傅强 +5 位作者 官敬涛 李林祥 潘昊宇 宋宏斌 秦婷婷 朱志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4期519-524,536,共7页
流场调整是注水开发油田特高含水后期挖掘剩余油的有效手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油水井间逐步形成优势流场,注入水无效循环,降低油藏开发效果。根据流场调整的工作原理,利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建立由标准行列式井网排列... 流场调整是注水开发油田特高含水后期挖掘剩余油的有效手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油水井间逐步形成优势流场,注入水无效循环,降低油藏开发效果。根据流场调整的工作原理,利用Python语言进行编程,建立由标准行列式井网排列为基础的流场调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分别将井网流场流线转变角度27°、45°,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流场调整前后的优势流场范围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得出九点法和五点法调整井网模拟显示驱油效率高,M形井网驱油效率相对较低,转流线调整45°效果较好。上述流场调整模拟效果对井网调整提高高含水油藏原油采收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井网调整 流场调整模拟 驱油效率 采收率
下载PDF
KY-1型多聚氰胺有机硅树脂固砂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文宾 宋永贵 +2 位作者 郭伟明 王文忠 刘风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KY 1型固砂剂用于高含水低温油层的防砂 ,其胶结剂为多聚氰胺 /有机硅树脂。在室内研究中按 1%盐酸→隔离剂→胶结剂 +固化剂→增孔剂的顺序将固砂剂各组分溶液依次注入粒径 0 .5~ 0 .8mm的石英砂填充管中 ,在适当温度固结后测定固结... KY 1型固砂剂用于高含水低温油层的防砂 ,其胶结剂为多聚氰胺 /有机硅树脂。在室内研究中按 1%盐酸→隔离剂→胶结剂 +固化剂→增孔剂的顺序将固砂剂各组分溶液依次注入粒径 0 .5~ 0 .8mm的石英砂填充管中 ,在适当温度固结后测定固结砂样的有关性能 ,筛选出了实用配方 :胶结剂、隔离剂、增孔剂、石英砂质量比为 1∶0 .7∶0 .8∶6 ,固化剂用量以胶结剂计为 2 %,在 35~ 70℃下固结时间为 3天 ,固结砂样抗压强度 8.4~ 8.9MPa ,气体渗透率 7~ 8μm2 ,在 90℃高温的 10 %盐酸、10 %NaOH溶液、清水、卤水、柴油中浸泡 6 0天后性能基本保持不变。KY 1型固砂剂在大港各油田用于油井的先期和后期防砂 ,井深 70 0~ 330 0m ,共施工 6 5井次 ,可对比 5 8井次 ,成功率为 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Y-1型 固砂剂 多聚氰胺 有机硅树脂 化学防砂 中低温油层 高含水油层 化学剂
下载PDF
几种复合调剖剂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侯天江 赵普春 +1 位作者 陈俊革 王琦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9-322,334,共5页
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4种复合调剖剂的应用性能:絮凝体系(10%~15%钠膨润土+0.1%~0.15%HPAM,1号剂);固化体系(15%~25%水泥+10%~15%钙膨润土,2号剂);近解远调体系(8%~15%盐酸+5%~8%水玻璃,3号剂);预交联颗粒体系(0.3%~0.5%颗粒+0.3%... 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4种复合调剖剂的应用性能:絮凝体系(10%~15%钠膨润土+0.1%~0.15%HPAM,1号剂);固化体系(15%~25%水泥+10%~15%钙膨润土,2号剂);近解远调体系(8%~15%盐酸+5%~8%水玻璃,3号剂);预交联颗粒体系(0.3%~0.5%颗粒+0.3%交联聚合物,4号剂)。用调剖剂驱替岩心3天,在80℃候凝3天,测封堵前后煤油渗透率,在人造岩心上2号和4号剂封堵效果最好,在天然岩心上2号剂使渗透率下降94.2%,4号剂使渗透率下降88.5%。给出了岩心封堵前后铸体图象参数、压汞曲线参数、扫描电镜观测的孔、喉填充和连通性的变化。2001~2002年在高含水的文明寨、卫城、马寨油田221口注水井上进行了243井次调剖试验,除4种调剖剂外还使用了组合调剖剂(4号+1号,4号+2号,1号+2号),单井平均注入量672m3,处理半径5.7m。4号剂封堵能力最强,组合剂次之,3号剂最弱。调剖有效期70~420天,平均173天,1号剂有效期短,组合剂有效期长。组合剂调剖后对应油井增产原油量最多。3号剂用量最少,费用最低。1号剂在卫城油田,2号剂在文明寨油田,3号剂在卫城和马寨油田的增油量最多。2号剂不适合马寨油田,1号剂不适合文明寨油田。表7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堵水 复合调剖剂 调剖工艺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藏挖潜增产配套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小斌 侯加根 王鹏 《油气井测试》 2012年第3期52-54,77,共3页
由于油藏精细描述、储层建模、构型研究及剩余油分布与预测技术的发展,加深了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在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油田稳产增产、提高采收率的相关配套挖潜技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对改善高含水期油藏... 由于油藏精细描述、储层建模、构型研究及剩余油分布与预测技术的发展,加深了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在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油田稳产增产、提高采收率的相关配套挖潜技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对改善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水平,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国内外高含水油田在油田稳产增产相关配套挖潜新技术,对于指导同类油田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油藏 挖潜增产措施 技术综述
下载PDF
彩9井区西山窑组特高含水油藏CO_(2)混相驱先导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艳梅 万文胜 +4 位作者 李琛 罗鸿成 刘衍彤 张会利 张瑞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128,共8页
目前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已进入高含水低产低能阶段,开井率仅为23.0%,即将面临废弃停产。为了提高该井区特高含水油藏产能,降低含水率,利用类比法、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开展CO_(2)混相驱可行性论证及油藏... 目前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已进入高含水低产低能阶段,开井率仅为23.0%,即将面临废弃停产。为了提高该井区特高含水油藏产能,降低含水率,利用类比法、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开展CO_(2)混相驱可行性论证及油藏工程设计,并进行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先导试验区应选择小井距反七点井网的C2576井组,注入层位选择剩余油富集的J_(2)x_(1)^(2-2)小层,合理注入量为0.3倍孔隙体积(地面CO_(2)注入量为10500 t),注气速度为30~40 t/d,注采比为1.1~1.2。现场试验证实,该井组累计注入4529.7 t CO_(2)后,累计增油达到1269 t,CO_(2)换油率达到0.27 t/t,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该研究可为彩南油田CO_(2)混相驱扩大试验和全面调整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混相驱 特高含水油藏 油藏工程 提高采收率 彩南油田
下载PDF
我国剩余油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73
7
作者 刘宝珺 谢俊 张金亮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剩余油研究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随着开采程度加深,地下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非均质更严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 剩余油研究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随着开采程度加深,地下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非均质更严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在结合项目研究成果及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剩余油研究的发展现状、主要技术及分布模式,归纳总结了剩余油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油田开发 高含水后期 调整挖潜 控水稳油 油藏管理 非均质 归纳总结 难度 中国
下载PDF
柔性转向剂深部液流转向机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红卫 刘玉章 +4 位作者 李宜坤 熊春明 李之燕 李才雄 田建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0-724,共5页
柔性转向剂化学稳定性高,单轴抗拉、抗压缩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可任意变形,韧性好、不易破碎断裂。一维孔喉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与喉粒径比呈指数关系,当地层压差大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时,柔性转向剂运移;否则柔性转向... 柔性转向剂化学稳定性高,单轴抗拉、抗压缩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可任意变形,韧性好、不易破碎断裂。一维孔喉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与喉粒径比呈指数关系,当地层压差大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时,柔性转向剂运移;否则柔性转向剂停留在地层中。网络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颗粒通过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造粒、粘连4种形式交替运移,并以"散兵"式分布在地层微小孔喉处,通过叠加原理形成暂堵蠕动带实现对地层的全程调剖并最终停留在地层深部实现深部液流转向。王官屯油田官74区块柔性转向剂调剖现场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说明柔性转向剂可有效解决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大量注入水沿油水井间大孔道无效循环、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柔性转向剂 深部液流转向 暂堵蠕动带
下载PDF
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群星 向树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7-379,共3页
针对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利用油藏精细描述的方法确定剩余油分布区,认为水平井、侧钻井、大位移多靶点定向井等特殊钻井技术以及注采工艺等措施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油气采收率有独特作用。
关键词 油藏描述 水平井 侧钻井 定向井 注采工艺 高含水油藏 采收率
下载PDF
官69断块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学立 陈智宇 +5 位作者 李晓良 路永萍 张仕明 李秀兰 倪金忠 段冠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针对大港油田官69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水驱效果差的情况,在4个井组实施微生物驱油试验。在断块4 口注水井中注入相同用量的菌种(前缘段塞用胶结能力强的菌种DG002和N80,主体与后尾段塞用N80)后,2 个井组见到较好效果,产量递减放慢、开采状... 针对大港油田官69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水驱效果差的情况,在4个井组实施微生物驱油试验。在断块4 口注水井中注入相同用量的菌种(前缘段塞用胶结能力强的菌种DG002和N80,主体与后尾段塞用N80)后,2 个井组见到较好效果,产量递减放慢、开采状况基本稳定,或者产量增加,含水下降。受益井官69 8井日产从21.88t上升到23.3t,官69 21井含水从95.6%降至93.7%,减缓了区块产量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微生物驱 现场试验 效果
下载PDF
多油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脉冲注水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孟立新大港油田技术研究中心 田云 吴建文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2000年第4期23-27,共5页
脉冲注水在高含水油藏中能建立不稳定驱替状态 ,从而扩大波及体积 ,提高油藏采收率。在港东一区一断块进行先导性试验 ,见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日产油从实验前 1998年 12月的 179t升至 1999年底的 2 0 8t,累增油 2 90 7t。对此次试验进... 脉冲注水在高含水油藏中能建立不稳定驱替状态 ,从而扩大波及体积 ,提高油藏采收率。在港东一区一断块进行先导性试验 ,见到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日产油从实验前 1998年 12月的 179t升至 1999年底的 2 0 8t,累增油 2 90 7t。对此次试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高含水油藏 脉冲注水 剩余油 井均质性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全生命周期剩余油挖潜三参数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毕永斌 耿文爽 +2 位作者 张雪娜 罗福全 盖长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针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及井间的特点,冀东油田积极探索前期水平井+CO2吞吐、后期转水平井气顶重力驱的全生命周期剩余油挖潜新模式,扩大波及体积与提高驱油效率并重,实现剩余油的高效挖潜。在全生命周期剩余油高效挖... 针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及井间的特点,冀东油田积极探索前期水平井+CO2吞吐、后期转水平井气顶重力驱的全生命周期剩余油挖潜新模式,扩大波及体积与提高驱油效率并重,实现剩余油的高效挖潜。在全生命周期剩余油高效挖潜的过程中,水平井布井参数、完井参数、生产参数的研究最为关键,因此,文中从矿场统计及数值模拟2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如何构建各个开发阶段三参数技术体系,进而满足全生命周期开发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全生命周期 水平井 重力驱 三参数
下载PDF
老君庙油田水驱后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盈盈 宋新民 +3 位作者 马德胜 宣英龙 李海波 张小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1-314,共4页
利用新鲜含油岩心样品,研究玉门老君庙油田主力油层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和长期水驱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储集层中的剩余油赋存状态以膜状和填隙形态为主,孔隙结构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状态和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长期水驱后,物... 利用新鲜含油岩心样品,研究玉门老君庙油田主力油层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和长期水驱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储集层中的剩余油赋存状态以膜状和填隙形态为主,孔隙结构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状态和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长期水驱后,物性较好部位孔隙中填隙物减少,渗流阻力进一步减小;L层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大孔隙中,M层有近三分之一的剩余油分布在小孔隙中或浸染于岩石颗粒表面,呈束缚态难以流动;大孔隙中的可动水含量与储集层综合含水率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君庙油田 高含水层 薄片观察 剩余油 核磁共振 赋存状态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动态局部网格加密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苏云河 杜志敏 +2 位作者 陈小凡 宋海敬 汤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6,共3页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零散的特点,粗网格计算已无法满足该阶段的模拟精度要求,细网格计算将消耗大量的计算机内存及CPU时间,甚至由于数值弥散导致计算结果失真。为准确确定油水驱替前缘,进一步量化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零散的特点,粗网格计算已无法满足该阶段的模拟精度要求,细网格计算将消耗大量的计算机内存及CPU时间,甚至由于数值弥散导致计算结果失真。为准确确定油水驱替前缘,进一步量化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建立了以含水率及含水饱和度为计算标准的动态局部网格加密技术(DLGR)。该技术能实现局部加密区域随时间改变从而更好地追踪油水驱替前缘。通过粗网格、细网格及动态加密网格实例计算对比,动态局部网格加密的模拟结果与细网格的模拟结果接近,而CPU运算时间减少80%。该技术实现了细网格的模拟精度,极大地提高了模拟速度,缩短了模拟周期,节约了计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动态局部网格加密技术 驱替前缘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油井堵水原则界限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学民 刘端奇 张同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在综合考虑油井堵水对油田可采储量和产量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因素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套油井堵水原则界限和效果评价方法。
关键词 采油井 堵水 高含水期 含水界限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化学剂强化CO_2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永平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4-658,670,共6页
苏北盆地洲城油田垛一段油藏含油面积小、储层分散、储量丰度低,目前处于注水开发的中后期,剩余油的量化表征及有效挖潜技术优选成为油田深度开发阶段核心工作。以高含水开发阶段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挖潜及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为目标,开... 苏北盆地洲城油田垛一段油藏含油面积小、储层分散、储量丰度低,目前处于注水开发的中后期,剩余油的量化表征及有效挖潜技术优选成为油田深度开发阶段核心工作。以高含水开发阶段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挖潜及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为目标,开发了化学剂强化CO_2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Chemicals&Carbon-dioxide,2C复合驱)。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水驱后注入洗油剂较大幅度降低流体界面张力,显著提高波及范围内残余油驱油效率,通过段塞式注入的CO_2的超覆作用,携带洗油剂对正韵律含油砂体高部位有效波及,改善垂向剩余油驱替效果。2C复合驱油体系通过耦合化学剂原油降黏及CO_2超覆作用扩大波及双重优势,实现高含水期驱油效率及纵向波及系数的同时提高,显著提高了原油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高含水油藏 剩余油开采 提高采收率 CO2驱油 化学剂强化CO2复合驱油
下载PDF
扎尔则油田泥盆系F_4顶层油藏注富气混相驱实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娄兆彬 李道轩 +1 位作者 吴修利 成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在扎尔则油田F4顶层油藏开展富气混相驱,具有良好的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条件。长细管实验研究了注入富气组成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目前地层压力、温度条件下注入富气的最小混相组成,并揭示注入富气组成在影响驱油效率的同时,也影响... 在扎尔则油田F4顶层油藏开展富气混相驱,具有良好的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条件。长细管实验研究了注入富气组成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目前地层压力、温度条件下注入富气的最小混相组成,并揭示注入富气组成在影响驱油效率的同时,也影响驱油速度,且在近混相驱范围内对富气驱效果的影响更为强烈。长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开发初期注富气效果要好于水驱后注富气,但水驱后注入最小混相组成流体仍可获得非常高的驱油效率,高含水油藏注富气混相驱有望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随着富气注入量的增加,混相驱最终采收率也增加,但存在增幅减缓的"拐点",原因是轻烃组分超越原油流动,使有效驱替容积部分损失,气油比的"台阶"式变化将是经济确定富气注入量的重要标志;在富气注入量较小时,连续注入比气水交替注入效果好,建议扎尔则油田小型先导试验采用连续注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富气混相驱 细管实验 长岩心驱替实验 扎尔则油田
下载PDF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特高含水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文熙 李秀生 +1 位作者 田冷 袁春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6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运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了纵向砂体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结果表明,当油田综合含水率为98%时,水驱剩余油饱和度为40.13%,可动油饱和度为13.41%,油层存在非均质性,在剩余油饱和度相对高的部位仍有一定潜力;濮南沙二上2+3油藏平均油水相对... 运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了纵向砂体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结果表明,当油田综合含水率为98%时,水驱剩余油饱和度为40.13%,可动油饱和度为13.41%,油层存在非均质性,在剩余油饱和度相对高的部位仍有一定潜力;濮南沙二上2+3油藏平均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以在特高含水油藏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曲线 饱和度 特高含水油藏 驱油效率 剩余油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高含水油藏李家岔长6油藏成藏机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时保宏 赵靖舟 +1 位作者 孟祥振 罗然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6,共3页
通过70口探井地质资料的统计,分析李家岔长6油藏高含水的原因并探讨该类高含水油藏成藏机理.认为油源不足和低孔、低渗的储层条件是造成本区油藏高含水的重要原因.距离生油中心较远,本地烃源岩相对较差,生烃量小,油气进入长6储层的动力... 通过70口探井地质资料的统计,分析李家岔长6油藏高含水的原因并探讨该类高含水油藏成藏机理.认为油源不足和低孔、低渗的储层条件是造成本区油藏高含水的重要原因.距离生油中心较远,本地烃源岩相对较差,生烃量小,油气进入长6储层的动力较低,生油中心的油气需通过较长距离的运移才能进人圈闭,油驱水过程进行得不彻底,是高含水油藏形成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Z11块E_2d_2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
20
作者 张顺康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9期210-214,共5页
针对江苏油田Z11块E_2d_2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面临剩余油挖潜的问题,在划分不同储层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利用动用难易指数和剩余储量丰度两个指标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方法,根据迭代阈... 针对江苏油田Z11块E_2d_2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面临剩余油挖潜的问题,在划分不同储层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利用动用难易指数和剩余储量丰度两个指标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方法,根据迭代阈值法计算得到的评价指标分类界限,将剩余油分布质量分成4种类型并确定相应的挖潜方向。最后,根据Z11块E_2d_2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开展剩余油挖潜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调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剩余油 分布质量 评价 挖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