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热泵在除湿转轮空调系统中的性能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于峰 胡晓微 +3 位作者 苗哲生 魏莉莉 陈成敏 郝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77-2182,共6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除湿转轮与高温热泵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该系统利用热泵的蒸发器对除湿后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同时将冷凝器释放的热量为除湿转轮提供再生能耗,在系统内部实现冷量和热量的抵消,既降低系统能耗又减少环境污染。为此研制... 提出一种新型的除湿转轮与高温热泵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该系统利用热泵的蒸发器对除湿后的热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同时将冷凝器释放的热量为除湿转轮提供再生能耗,在系统内部实现冷量和热量的抵消,既降低系统能耗又减少环境污染。为此研制了采用工质R142b的空气源热泵,将机组置于可模拟转轮处理空气和再生空气状态的标准空气焓差室对其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改变室外侧环境温度和进入冷凝器的风量研究R142b在空气源热泵机组中的循环性能和排气压力。结果表明:当蒸发器环境温度为(45±0.2)℃时,冷凝器进风温度为(27±0.2)℃时,灌注R142b的空气源热泵可产生79.2℃的热风,满足转轮的再生温度要求,且排气压力在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压力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湿转轮空调系统 高温热泵 循环性能 R142B
下载PDF
R245fa和其他四种工质在高温热泵中的理论对比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文娟 张华 《广州化学》 CAS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把R245fa和R134a、R11、R1336mzz(Z)和R1233zd(E)四种工质的热物理性质对比,在相同的工况下理论分析了五种工质在中高温热泵中的COP、压缩机排气温度、单位容积制热量、压缩比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在高温热泵70~100℃的运行区间内,R24... 把R245fa和R134a、R11、R1336mzz(Z)和R1233zd(E)四种工质的热物理性质对比,在相同的工况下理论分析了五种工质在中高温热泵中的COP、压缩机排气温度、单位容积制热量、压缩比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在高温热泵70~100℃的运行区间内,R245fa冷凝压力较低、制热COP高、排气温度相对较低等特性,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R245fa拥有应用于更高冷凝温度工况下的潜质,为今后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R245FA 循环性能 理论分析
下载PDF
中高温热泵混合工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田富宽 周国兵 +1 位作者 朱茂川 杨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9-236,共8页
计算单工质R124、R152a、R245fa和混合工质R152a/R124、R152a/R245fa的理论循环性能,并实验对比。实验工况为蒸发侧进口水温40~50℃,冷凝测进口水温70~85℃,热泵机组额定输入功率4.5 kW,2种混合物质量配比分别为50/50、30/70、20/80和30... 计算单工质R124、R152a、R245fa和混合工质R152a/R124、R152a/R245fa的理论循环性能,并实验对比。实验工况为蒸发侧进口水温40~50℃,冷凝测进口水温70~85℃,热泵机组额定输入功率4.5 kW,2种混合物质量配比分别为50/50、30/70、20/80和30/70、50/50、70/30,其中R152a/R124(30/70)和R152a/R245fa(30/70)的制热功率和循环效能综合表现较优;在50℃热源进水和75℃高温进水工况下,二者电力循环性能系数在3.0以上,后者稍高;但在制热功率方面前者比后者高出19.0%,可达15.2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系统 混合物 制冷剂 中高温 实验研究 循环性能
下载PDF
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循环衰减分析及改善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欣 孔令丽 +3 位作者 高腾跃 李海涛 姚晓辉 李福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13-817,共5页
本文针对NCM811/石墨体系电池高温循环衰减快的问题,通过XRD、SEM、ICP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循环前后电池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循环后正极材料Li/Ni离子混排度增加,层状结构受到破坏,二次颗粒内部开裂、粉化,导致电解液消耗... 本文针对NCM811/石墨体系电池高温循环衰减快的问题,通过XRD、SEM、ICP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循环前后电池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循环后正极材料Li/Ni离子混排度增加,层状结构受到破坏,二次颗粒内部开裂、粉化,导致电解液消耗、内阻增加,是导致电池循环性能衰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正极材料进行掺杂改性,高温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升,45℃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三元 高温循环 衰减机理 金属溶出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温热泵混合工质的循环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利敏 王怀信 王继霄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1-496,573,共7页
对一种ODP(臭氧破坏势)为零的新型环保非共沸混合工质M1,在冷凝温度范围为80~110°C、循环温升为45°C的高温热泵工况下,进行了循环性能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理论循环性能分析表明,M1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工质CFC114;实验结果表明,M... 对一种ODP(臭氧破坏势)为零的新型环保非共沸混合工质M1,在冷凝温度范围为80~110°C、循环温升为45°C的高温热泵工况下,进行了循环性能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理论循环性能分析表明,M1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工质CFC114;实验结果表明,M1系统的制热量Q和循环性能系数COP随工况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实验中,M1的最高平均冷凝温度达到102.3°C,相应热输出温度为103.0°C,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分别为1.951 MPa和119.0°C,都在安全应用的限制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循环性能研究 混合工质
原文传递
喷雾包覆对三元单晶正极材料高电压下高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靳佳 魏进平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9-106,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三元单晶正极材料LiNi0.5Mn0.3Co0.2O2(NMC532),并采用碳酸锆铵对其进行表面喷雾包覆,通过XRD、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电池充放电、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碳酸锆铵喷雾包覆对材料结构和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三元单晶正极材料LiNi0.5Mn0.3Co0.2O2(NMC532),并采用碳酸锆铵对其进行表面喷雾包覆,通过XRD、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电池充放电、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碳酸锆铵喷雾包覆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碳酸锆铵喷雾包覆可有效改善材料的高温循环性能,保持首圈库仑效率基本不变,但会牺牲材料的首圈放电比容量.相比于未喷雾包覆的三元单晶NMC532样品,喷雾包覆量为0.3%的NMC532样品,具有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55℃0.3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5.2 m Ah/g,库仑效率88.2%;在1.0C下经8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NMC532 喷雾包覆 高电压 高温循环性能
原文传递
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413450型电池的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国荣 谭显艳 +1 位作者 高旭光 彭忠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0-91,共2页
采用自制的LiNi1/3Co1/3Mn1/3O2作正极材料,以石墨作负极,组装成413450型锂离子电池.分别在25℃和55℃下以3.0~4.2 V为电压区间,1 C充放电,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55℃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3 mAh/g,25℃下为138... 采用自制的LiNi1/3Co1/3Mn1/3O2作正极材料,以石墨作负极,组装成413450型锂离子电池.分别在25℃和55℃下以3.0~4.2 V为电压区间,1 C充放电,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55℃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3 mAh/g,25℃下为138 mAh/g;电池在55℃下充放电循环85次,容量保持率为92.15%.过充、热冲击和常温短路实验的顺利通过,证明样品材料有很好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1/3CO1/3MN1/3O2 过充性能 高温循环性能
下载PDF
具有良好高温循环性能的Li(Li_(0.15)Ni_(0.21)Fe_(0.21)Mn_(0.45))O_2阴极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曦 曹林 +1 位作者 朱文涛 邱新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1-574,共4页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具有层状结构的Li(Li0.15Ni0.21Fe0.21Mn0.45)O2阴极材料,通过ICP-AES测定了各金属含量,XRD研究表明该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了结构变化.进一步的电化学表征说明材料在结构转变后具有突出的高温循环性能(55℃),以3...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具有层状结构的Li(Li0.15Ni0.21Fe0.21Mn0.45)O2阴极材料,通过ICP-AES测定了各金属含量,XRD研究表明该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了结构变化.进一步的电化学表征说明材料在结构转变后具有突出的高温循环性能(55℃),以300mA/g(2C)的电流密度循环428周后,仍然能够保持80%的初始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阴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层状结构 循环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铝箔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梅铭 向黔新 +1 位作者 祝巧凤 秦俊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8-340,共3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拉力、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对锂离子电池用薄型铝箔的成分、力学性能及金相结构等进行分析。强度高、加工性能好的薄型铝箔,晶体尺寸在50~100μm不等,微区晶相存在过渡区,且相对...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拉力、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对锂离子电池用薄型铝箔的成分、力学性能及金相结构等进行分析。强度高、加工性能好的薄型铝箔,晶体尺寸在50~100μm不等,微区晶相存在过渡区,且相对于厚铝箔,硅与铁含量之和略有增加,从0. 5%提高到0. 7%,有可能是硅/铁形成的新金相结构促进了薄型铝箔强度的提高(约4%)。对采用薄型铝箔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60℃)循环(0. 7 C充电/0. 5 C放电,3. 0~4. 2 V)性能进行分析,循环300次,容量保持率在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薄型铝箔 加工性能 拉伸强度 高温循环性能
下载PDF
复合三元电池高温循环劣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小兰 王光俊 +1 位作者 陈炜 张宏立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7-350,共4页
选用LiNi_(0.6)Co_(0.2)Mn_(0.2)O_2(NCM)和LiMn_(0.8)Fe_(0.2)PO_4(LMFP)复合正极材料,与石墨负极材料制成额定容量为38 Ah的2714891型电池,研究55℃下电池的循环性能,对影响循环性能的电解液和电极进行分析。负极容量衰减是高温循环... 选用LiNi_(0.6)Co_(0.2)Mn_(0.2)O_2(NCM)和LiMn_(0.8)Fe_(0.2)PO_4(LMFP)复合正极材料,与石墨负极材料制成额定容量为38 Ah的2714891型电池,研究55℃下电池的循环性能,对影响循环性能的电解液和电极进行分析。负极容量衰减是高温循环性能衰减的主要因素,负极石墨比容量测试分析发现其容量损失占负极总损失的85.1%。石墨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高温循环后,石墨表面脱嵌锂活性降低,电化学反应难度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BET比表面积测试表明:石墨表面结构破坏,体相发生膨胀。石墨本征结构的变化,是负极劣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三元电池 高温 循环性能 容量损失 石墨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高温循环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胜利 马利华 +2 位作者 杨胜杰 宋延华 李良玉 《电池工业》 CAS 2009年第6期369-37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在20℃、45℃、65℃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38.2mAh/g、129.7 mAh/g、97.75 mAh...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在20℃、45℃、65℃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38.2mAh/g、129.7 mAh/g、97.75 mAh/g,2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5%、92.2%、87.8%,表明该材料具有优越的循环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溶胶-凝胶法 高温循环性能
下载PDF
石墨/LiFePO_4锂离子电池高温存储后的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丽娟 贾元波 +1 位作者 万宁 李双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2,共3页
将荷电态(SOC)为2%(剩余电量为0.1 Ah)的石墨/LiFePO_4锂离子电池分别在不同温度(25℃、50℃、60℃和70℃)下存储6 h,测试常温/高温荷电保持能力、低温(-20℃)放电和常温1 C循环(2.50~3.65 V)性能。电池的常温/高温荷电保持能力和低温(... 将荷电态(SOC)为2%(剩余电量为0.1 Ah)的石墨/LiFePO_4锂离子电池分别在不同温度(25℃、50℃、60℃和70℃)下存储6 h,测试常温/高温荷电保持能力、低温(-20℃)放电和常温1 C循环(2.50~3.65 V)性能。电池的常温/高温荷电保持能力和低温(-20℃)放电性能均随存储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经60℃存储后,电池的上述性能最优;在常温下1 C循环1 500次后,高温(≥50℃)存储后电池的容量保持率约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存储 荷电保持 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 循环性能
下载PDF
R406a应用于中高温热泵热水器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仝高强 朱兴旺 +1 位作者 王舒婷 覃志诚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为了研究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06a应用于中高温热泵热水器的性能,对R406a和R22两种工质的基本物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将R406a热泵热水机组放在房间热平衡室内进行试验。在环境温度20℃,机组最终出水温度75℃条件下,对机组进行测试,研究机组... 为了研究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06a应用于中高温热泵热水器的性能,对R406a和R22两种工质的基本物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将R406a热泵热水机组放在房间热平衡室内进行试验。在环境温度20℃,机组最终出水温度75℃条件下,对机组进行测试,研究机组的循环性能、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实验结果表明,R406a相比于R22热泵热水器在制取高温热水时,具有相对较低的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在系统出水温度为75℃时,系统的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均在安全运行范围以内,且系统COP为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406a 中高温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试验研究 循环性能
原文传递
FePO_4包覆尖晶石Li_(1.1)Mn_(1.9)O_4的高温循环性能
14
作者 程海山 曾照强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3-255,共3页
用化学沉积法,在尖晶石Li1.1Mn1.9O4表面包覆FePO4。用XRD、SEM和充放电测试,分析了包覆前后的材料。Fe-PO4包覆量为5%的Li1.1Mn1.9O4在高温(55℃)下以1 mA在3.0~4.3 V循环30次,容量损失率为6.75%,低于包覆前的26.52%,原因是FePO4薄... 用化学沉积法,在尖晶石Li1.1Mn1.9O4表面包覆FePO4。用XRD、SEM和充放电测试,分析了包覆前后的材料。Fe-PO4包覆量为5%的Li1.1Mn1.9O4在高温(55℃)下以1 mA在3.0~4.3 V循环30次,容量损失率为6.75%,低于包覆前的26.52%,原因是FePO4薄膜隔离了电解液和正极材料。FePO4均匀包覆在表面,没有改变Li1.1Mn1.9O4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高温 循环性能 包覆 磷酸铁(FePO4)
下载PDF
一种高温热泵工质的理论与试验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利敏 王怀信 王继霄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2-147,共6页
以寻求适宜工作在冷凝温度范围为80~110℃的高温热泵环保工质为目的,对臭氧层破坏势(Ozone deplete potential,ODP)为零的非共沸混合工质M进行循环性能理论和试验研究。理论循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M的单位容积制热量qv和循环性能系数(Co... 以寻求适宜工作在冷凝温度范围为80~110℃的高温热泵环保工质为目的,对臭氧层破坏势(Ozone deplete potential,ODP)为零的非共沸混合工质M进行循环性能理论和试验研究。理论循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M的单位容积制热量qv和循环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均优于传统工质CFC114;试验结果表明,M系统的制热量Q和循环性能系数Cop随工况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试验中,M的最高平均冷凝温度达到104.5℃,相应热输出温度达到103.0℃,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分别为1.951MPa和120.8℃,均在安全应用的限制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工质 理论和试验循环性能
下载PDF
几种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理论循环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怀信 郭涛 王继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2-597,共6页
考虑到不同工质对不同温度区间的适应性,该文将冷凝温度60~140℃的中高温热泵工况进一步划分为60~80℃、80~110℃以及110~140℃3个温度区间,结合改进型的理论循环性能分析评价,分别为每个温度区间筛选出4、6和6种ODP为0,GWP较低的... 考虑到不同工质对不同温度区间的适应性,该文将冷凝温度60~140℃的中高温热泵工况进一步划分为60~80℃、80~110℃以及110~140℃3个温度区间,结合改进型的理论循环性能分析评价,分别为每个温度区间筛选出4、6和6种ODP为0,GWP较低的纯质和混合工质。其中,在冷凝温度高于80℃的温度区间内,将筛选出的12种工质与CFC11和CFC114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12种工质在各自的温度区间内环境性能和综合循环性能均优于CFC11和CFC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热泵 工质 工况 理论循环性能
下载PDF
采用不同工质的中高温热泵理论循环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涛 王怀信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7-673,共7页
以指定工质侧相变真实平均温度计算方法为基准,考察传统的指定工质侧相变算术平均温度计算方法对循环性能参数以及工质对比评价结果的量化影响,并分析指出传统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采用指定相变真实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前期... 以指定工质侧相变真实平均温度计算方法为基准,考察传统的指定工质侧相变算术平均温度计算方法对循环性能参数以及工质对比评价结果的量化影响,并分析指出传统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采用指定相变真实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前期研究中对压缩过程改进的计算方法,在冷凝温度80~140℃的工况范围内指导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筛选,筛选出20种臭氧层破坏势(ODP)为0,全球变暖势(GWP)较低的纯质和混合工质,并将筛选出的20种工质与R11和R114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20种工质的环境性能和综合循环性能优于R11和R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热泵 工质 循环特性
下载PDF
非共沸混合工质应用于复叠式高温热泵系统低温回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晓微 张蓓 董胜明 《节能》 2022年第2期39-43,共5页
为研究不同滑移温度的混合工质应用于复叠式热泵系统低温回路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搭建复叠式高温热泵实验台,选用R245fa与R134a/R245fa(质量比分别为9∶1、8∶2、7∶3、6∶4)作为高温、低温级循环工质,蒸发器进水温度在20~40℃,冷凝... 为研究不同滑移温度的混合工质应用于复叠式热泵系统低温回路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搭建复叠式高温热泵实验台,选用R245fa与R134a/R245fa(质量比分别为9∶1、8∶2、7∶3、6∶4)作为高温、低温级循环工质,蒸发器进水温度在20~40℃,冷凝器出水温度在110~130℃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并对机组的COP、制热量、吸热量、压缩机排气压力等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制取120℃的热水时,低温级工质选用R134a/R245fa(8∶2)具有显著优势;在循环温升为90℃时,系统在低温水源温度为30℃、制取热水温度120℃工况下综合性能较好,且当低温级工质为R134a/R245fa(8∶2)时,系统综合性能最优,COP为2.52。试验结果可为复叠式高温热泵机组工质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工质 复叠式高温热泵 循环性能 余热回收
下载PDF
中高温热泵热水器新工质TJR01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方田 马一太 王洪利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了研究新工质TJR01的性能,对TJR01和R22两种工质的基本物性进行了分析,并把充灌TJR01的热泵热水器机组放在房间热平衡室内进行实验.通过改变室外环境温度、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来研究TJR01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上的循环性能和排气压力.... 为了研究新工质TJR01的性能,对TJR01和R22两种工质的基本物性进行了分析,并把充灌TJR01的热泵热水器机组放在房间热平衡室内进行实验.通过改变室外环境温度、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来研究TJR01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上的循环性能和排气压力.结果表明,TJR01可灌注式替代R22;当环境温度为(21.8±0.3)℃、进水温度为(14.2±0.4)℃,排气压力在R22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压力范围内时,灌注TJR01的热泵热水器可产生60℃的热水,且其循环性能大于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中高温热泵热水器新工质 循环性能 压缩机排气压力
下载PDF
锆掺杂以提升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的高温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祖光 滑纬博 +4 位作者 张军 陈九华 何凤荣 钟本和 郭孝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6-1061,共6页
为解决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在高温下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固相法对材料进行锆掺杂改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LiNi_(0.5)Co_(0.2)Mn_(0.3)O_2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锆掺杂量为1%(x)时,可以降低Li... 为解决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在高温下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固相法对材料进行锆掺杂改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LiNi_(0.5)Co_(0.2)Mn_(0.3)O_2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锆掺杂量为1%(x)时,可以降低LiNi_(0.5)Co_(0.2)Mn_(0.3)O_2结构中的Li+/Ni2+离子混排,有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尤其是高温循环性能。在25°C、3.0-4.3 V下,Li(Ni_(0.5)Co_(0.2_Mn_(0.3)_(0.99)Zr_(0.01)O_2在1C循环95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2.13%,优于未掺杂样品(87.61%)。在55°C下,Li(Ni_(0.5)Co_(0.2)Mn_(0.3)_(0.99)Zr_(0.01)O_2在1C循环115次后容量保持率仍有82.96%,远高于未掺杂样品(67.63%)。因此,少量锆掺杂对提升LiNi_(0.5)Co_(0.2)Mn_(0.3)O_2的高温循环性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 Ni0.5Co0.2Mn0.3O2 锆掺杂 高温循环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