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台阶爆破破裂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清 王汉军 杨仁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6-579,共4页
应用高速摄影仪和超动态应变仪研究模拟台阶爆破的水泥砂浆模型破裂过程,解决了三维模型爆破试验中装药结构、可靠起爆和同步实现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研究了水泥砂浆台阶爆破裂纹的起裂、扩展、分叉、止裂.实验发现,裂纹扩展速度一般为400... 应用高速摄影仪和超动态应变仪研究模拟台阶爆破的水泥砂浆模型破裂过程,解决了三维模型爆破试验中装药结构、可靠起爆和同步实现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研究了水泥砂浆台阶爆破裂纹的起裂、扩展、分叉、止裂.实验发现,裂纹扩展速度一般为400~600 m/s;密集系数m影响台阶爆破炮孔间裂纹贯通时间,并随m增大而推迟,应变波持续作用时间和最大拉应变峰值随m增大,说明较大m提高了炸药能量利用率,使爆破微裂纹充分发育,爆破破碎块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阶爆破 裂纹扩展 高速摄影 超动态应变仪
下载PDF
液体圆柱射流破碎过程的实验 被引量:27
2
作者 万云霞 黄勇 朱英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8-214,共7页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圆柱射流的表面剥离现象和射流破碎长度进行了实验,在低速射流下,分析了Rayleigh模式下主液滴和卫星液滴形成过程及运动规律.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大,射流表面开始出现了表面剥离小液滴.并发现存在一个临界雷诺数,当超过临... 采用高速摄像仪对圆柱射流的表面剥离现象和射流破碎长度进行了实验,在低速射流下,分析了Rayleigh模式下主液滴和卫星液滴形成过程及运动规律.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大,射流表面开始出现了表面剥离小液滴.并发现存在一个临界雷诺数,当超过临界雷诺数时,射流表面出现表面剥离现象.通过对射流中表面剥离现象的实验和分析,给出了两种射流破碎长度随雷诺数变化规律和破碎长度拟合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圆柱射流 高速摄影 表面剥离 卫星液滴 破碎长度
下载PDF
一次人工触发闪电上行正先导的传输特征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彩霞 郄秀书 +1 位作者 蒋如斌 杨静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3-560,共8页
利用山东一次人工触发闪电的高速摄像和30 m,60 m和480 m的同步电场测量,清晰显示了人工触发闪电上行正先导的传输特征.上行正先导头部光强相对较强,二维发展速度变化波动较大并呈现明显不规则性,表明上行正先导发展具有明显的梯级特征... 利用山东一次人工触发闪电的高速摄像和30 m,60 m和480 m的同步电场测量,清晰显示了人工触发闪电上行正先导的传输特征.上行正先导头部光强相对较强,二维发展速度变化波动较大并呈现明显不规则性,表明上行正先导发展具有明显的梯级特征.在先导开始阶段从340 m到705 m高度之间上行正先导平均发展速度为9.8×104m/s.起始速度是3.8×10~4 m/s,局部速度总体上随高度呈现增加趋势.电场变化在近距离产生有规律的梯级状变化,记录到的28个梯级相邻梯级间隔变化从14μs到39μs,几何平均值为25.1μs.估计的先导梯级长度分布在0.9 m到3.7 m,几何平均值为1.7 m.先导电场变化由慢的正向梯级状变化和脉冲变化组成,结合光学和电场变化测量结果.得出正先导头部通道发生弯曲可使其电场变化的梯级特征减弱或消失;正负先导梯级形成机制可能类似,均由其先导头部前端的双向流光发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上行正先导 电场变化 高速摄像
原文传递
T型微通道内液滴尺寸的实验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18
4
作者 魏丽娟 朱春英 +1 位作者 付涛涛 马友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7-523,共7页
利用高速摄像仪对不同深宽比的T型微通道内液滴尺寸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采用3种不同尺寸(深度×宽度)的微通道:400μm×400μm、400μm×600μm、400μm×800μm。以环己烷为分散油相,含0.3%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利用高速摄像仪对不同深宽比的T型微通道内液滴尺寸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采用3种不同尺寸(深度×宽度)的微通道:400μm×400μm、400μm×600μm、400μm×800μm。以环己烷为分散油相,含0.3%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蒸馏水-甘油(质量分数分别为20%、40%、60%)溶液为连续相。考察了弹状流、过渡流和滴状流流型下微通道尺寸、两相流率、物性对液滴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尺寸随微通道深宽比、连续相流率、黏度和毛细数的增加而减小,随分散相流率的增加而增加。用毛细数、两相流量比和通道深宽比对微通道内液滴尺寸进行了关联和预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液滴 高速摄像仪 微流体
下载PDF
振动筛不同运动形式对颗粒群筛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立军 崔友强 +3 位作者 郑招辉 冯鑫 沈宝山 李义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29,共11页
为研究不同运动形式振动筛的筛分性能,对平面往复、三移动一摆动、三移动两转动振动筛筛面上颗粒的分散程度进行分析和试验。基于颗粒非线性跳动理论,利用Matlab软件模拟得出颗粒在不同运动形式筛面上的运动状态;以分散度为试验指标,利... 为研究不同运动形式振动筛的筛分性能,对平面往复、三移动一摆动、三移动两转动振动筛筛面上颗粒的分散程度进行分析和试验。基于颗粒非线性跳动理论,利用Matlab软件模拟得出颗粒在不同运动形式筛面上的运动状态;以分散度为试验指标,利用高速摄像机对玉米颗粒在3种振动平板上的运动进行跟踪。颗粒在振动平板上的运动规律证明了颗粒非线性跳动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随着振动筛主轴转速逐渐增大,颗粒群在3种振动平板上的分散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振动筛主轴最优转速下,玉米颗粒群在三移动一摆动、三移动两转动振动筛筛面上的综合分散度分别为38.96mm和40.73mm,较平面往复振动筛分别提高了14.39%和19.58%。以筛分效率为试验指标,利用3种振动筛筛面进行物料筛分试验,物料筛分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群在3种振动筛上的筛分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三移动两转动振动筛、三移动一摆动振动筛、平面往复振动筛。物料筛分试验结果证明了用振动平板对颗粒群分散度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同时验证了平板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筛 颗粒跳动 分散度 高速摄像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破茬碎土刀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淑红 王加一 +2 位作者 杨超 陈佳奇 杨悦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7-68,共12页
针对深松作业时残留土块较大、破茬作业中机组载重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与深松铲互作效应的破茬碎土刀。结合机构互作效应时的运动学分析及深松铲的田间试验,确定破茬碎土刀刃口曲线与地面夹角为10°~70°,破茬碎土刀最小半径为180... 针对深松作业时残留土块较大、破茬作业中机组载重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与深松铲互作效应的破茬碎土刀。结合机构互作效应时的运动学分析及深松铲的田间试验,确定破茬碎土刀刃口曲线与地面夹角为10°~70°,破茬碎土刀最小半径为180mm,中间半径为215mm,最大半径为235mm,深松铲与破茬碎土刀的最小间隙为20mm,并运用离散元仿真试验为机构配合设计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田间性能试验表明,互作效应装置与参照指标相比,破茬比率提高10.92%、碎土率提高6.04%、耗油量降低31.39%;田间对比试验表明,互作效应的破茬碎土刀比分离作用的破茬碎土刀、圆盘刀、缺口破茬刀,在相同工况下,平均破茬比率分别增加了3.53%、19.38%、8.86%;在不同工况下,比分离作用的圆盘刀,平均载质量降低20kg,破茬比率提高13.8%,耗油量减小7%,平均载质量降低40kg,破茬比率提高5.82%,耗油量减小21.82%,比分离作用的缺口破茬刀,平均载质量降低20kg,破茬比率提高4.5%,耗油量减小12.79%。因此与深松铲互作效应的破茬碎土刀,在降低载质量时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茬碎土刀 深松铲 高速摄像 离散元 田间试验
下载PDF
摇枝式油茶果采摘装置作业过程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15
7
作者 伍德林 李超 +2 位作者 曹成茂 范二波 汪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6-62,共7页
为了解决油茶果机械化采摘漏采率高、损伤率大和耗能过大的问题,针对摇枝式油茶果采摘装置,该文通过对油茶果振动脱落过程的分析,建立油茶果振动脱落模型并求解,得出影响油茶果脱落的主要因素为作用在枝条上的外力的振幅、频率、作用时... 为了解决油茶果机械化采摘漏采率高、损伤率大和耗能过大的问题,针对摇枝式油茶果采摘装置,该文通过对油茶果振动脱落过程的分析,建立油茶果振动脱落模型并求解,得出影响油茶果脱落的主要因素为作用在枝条上的外力的振幅、频率、作用时间以和夹持位置,并通过预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摇枝式油茶果采摘装置的作业参数范围及漏采率最低情况下的作业参数组合。利用高速摄像对油茶果振动脱落过程进行记录,然后回放录像并分析,以油茶果脱落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得出采摘效率较高的振动频率、振幅范围为6~10 Hz和20~40 mm,根据平均落果时间范围确定采摘装置的振动作用时间约为4~12 s。根据油茶果在树上的主要分布范围(距离树冠表层260 mm左右),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油茶果采摘试验,得出漏采率最低的作业参数组合为振动夹持位置在距离树梢末端260 mm以内、振动频率10 Hz、振幅20 mm、振动时间8 s,此时油茶果的漏采率为10.87%,花苞损伤率为31.80%。机械夹持方式和铁质的夹持材料对花苞损伤较大,需进一步优化采摘装置作业参数,优化夹持方式和采用柔软的夹持材料,实现油茶果的机械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收获 试验 油茶果 采摘装置 高速摄像 运动分析
下载PDF
Nd∶YAG连续激光烧蚀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过程观测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永光 刘世炳 +2 位作者 龙连春 田建东 阳志光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42-2046,共5页
通过Nd∶YAG激光辐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过程的高速摄像观测,得到了不同辐照功率密度下烧蚀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发现在低功率密度(50 W/cm2)下,主要是表面烧蚀机制,不会发生燃烧现象,在长时间辐照下,由于表层附近出现轻微的聚合物... 通过Nd∶YAG激光辐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过程的高速摄像观测,得到了不同辐照功率密度下烧蚀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发现在低功率密度(50 W/cm2)下,主要是表面烧蚀机制,不会发生燃烧现象,在长时间辐照下,由于表层附近出现轻微的聚合物焦化分解,表面层出现粉末状和漂絮状的碳粉缓缓弥散空气中;在中等功率密度(300 W/cm2)下,体烧蚀机制占主要地位,内层分解气体喷出,在空气中点燃引起表面燃烧,主要燃烧表面聚合物;在高功率密度(4500 W/cm2)下是以表面烧蚀为主的质量迁移机制,在极短的时间(0.001 s)内表面层被破坏,瞬间燃烧,光斑中心出现喷射式的气化等离子体现象,并出现逐层烧蚀和各向异性热传导引起的烧蚀区形貌变形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烧蚀 高速摄像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玉米穗茎兼收割台夹持输送装置参数优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宗玲 韩增德 +3 位作者 刘立晶 李晓栋 郝付平 董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为探明玉米穗茎兼收割台夹持输送装置参数对作物损失率、割台性能的影响机理,设计了一种玉米穗茎兼收割台。通过对夹持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以夹持输送链夹角、输入轴链轮速度、割刀安装位置及机器作业速... 为探明玉米穗茎兼收割台夹持输送装置参数对作物损失率、割台性能的影响机理,设计了一种玉米穗茎兼收割台。通过对夹持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以夹持输送链夹角、输入轴链轮速度、割刀安装位置及机器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果穗损失率、植株在x轴及y轴的最大偏移量为试验指标,根据Box-Benhnken Desig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旋转组合田间试验,试验中利用高速摄像系统记录玉米植株姿态,利用Pro Analyst运动分析软件分析玉米植株的最大偏移量,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各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4个自变量与果穗损失率、x轴最大偏移量有二次非线性关系,其中割刀安装位置影响最大,夹持输送链夹角的影响最小,4个因素对y轴最大偏移量无显著影响;因素的交互项仅对果穗损失率有显著影响;最优参数组合为:夹持输送链夹角19.96°、输入轴链轮齿数22.09、割刀安装位置22.33 mm、机器作业速度1.31 m/s,此时果穗损失率为0.4%,x轴最大偏移量为24 mm。对最优参数组合圆整后,取夹持输送链夹角为20°,割刀安装位置为22 mm,机器作业速度为1.30 m/s进行田间验证试验,验证试验表明回归模型有很好的可靠性。优化后的果穗损失率较优化前降低2.4个百分点,低于标准规定的指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获机 穗茎兼收 夹持输送装置 参数优化 高速摄像 田间试验
下载PDF
激波驱动的气固两相流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晓娜 岳树元 +1 位作者 章利特 施红辉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8-545,共8页
利用水平激波管对激波驱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仪对毫米量级固体颗粒群在激波作用下的启动阶段、管内运动阶段以及管外自由射流阶段进行了连续运动状态图像捕捉。利用软件Blaster's MAS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利用水平激波管对激波驱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仪对毫米量级固体颗粒群在激波作用下的启动阶段、管内运动阶段以及管外自由射流阶段进行了连续运动状态图像捕捉。利用软件Blaster's MAS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相应条件下颗粒速度、加速度沿激波管轴向的分布。分别考察不同颗粒装载比、不同驱动气源以及不同膜片厚度所导致气相动态参数的差异对激波加速颗粒效果的影响。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颗粒装载比越高,颗粒获得的速度越大;启动阶段最初时刻,氮气对颗粒的加速效果比氮气对颗粒的加速效果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氮气中颗粒的加速效果赶上氦气中颗粒的加速效果,甚至有反超的现象。另外,颗粒输出过程中呈现了分段输出的现象,分析认为,这与激波管中形成的复杂波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气固两相流 激波管 高速摄影仪 颗粒群
下载PDF
纹影技术中光源的选择与设计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叶继飞 金燕 +1 位作者 吴文堂 蒋冠雷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98,共5页
在纹影技术应用过程中,纹影光源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拍摄结果的优劣。不同种类的光源,得到的拍摄效果不同,对于某种特定拍摄需求,光源的选择和设计也不同。如何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纹影光源,对于最终拍摄结果的好坏至关重要。结合纹影... 在纹影技术应用过程中,纹影光源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拍摄结果的优劣。不同种类的光源,得到的拍摄效果不同,对于某种特定拍摄需求,光源的选择和设计也不同。如何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纹影光源,对于最终拍摄结果的好坏至关重要。结合纹影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被测对象对光源的需求,总结了几种常见光源的应用情况及其特点,提供了一种光源参数设计的方法。在实验室典型超声速自由射流流场测量中,对卤钨灯、氙灯和激光3种纹影光源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所提出的纹影光源的选择与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影 光源 曝光量 高速相机 自由射流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观测的风电场雷击风机发展过程和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蔡力 柯逸丰 +2 位作者 李进 周蜜 王建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03-310,共8页
该文主要分析张北风电场风机自然雷击过程的高速摄像光学资料,该雷击风机事件共发生了七次回击过程,有两个主要的闪电通道。前三次回击和后四次回击分别在不同的闪电通道进行。在回击之间出现了多次的企图先导,回击前的先导都是无分支... 该文主要分析张北风电场风机自然雷击过程的高速摄像光学资料,该雷击风机事件共发生了七次回击过程,有两个主要的闪电通道。前三次回击和后四次回击分别在不同的闪电通道进行。在回击之间出现了多次的企图先导,回击前的先导都是无分支的直窜型的先导。七次回击前的先导都在2ms内发展到回击,先导的平均二维发展速度都在10^(6)m/s数量级及以上,其中第五次回击前先导的平均发展速度最快,大于1.1×10^(7)m/s,第六次回击前的先导发展速度最小为2.62×10^(6)m/s。七次回击中第四次回击的相对发光总量最大,第三次相对发光总量最小。各次回击的相对发光总量和回击前的截止时间随回击次序的变化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各次回击的相对发光总量和回击前的先导平均发展速度呈相反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 自然闪电 高速摄像 先导发展速度 相对发光总量
下载PDF
轴流泵装置进水漩涡对压力脉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希杰 刘超 罗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119,81,共8页
轴流泵内压力脉动是引起机组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漩涡诱发水泵内压力脉动的机理,采用Fluent软件对轴流泵装置进行非定常计算,得到了大流量工况下(1.2Qd)不同特征断面的频域特性,结合模型试验,利用高速摄像机对漩涡生成到... 轴流泵内压力脉动是引起机组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漩涡诱发水泵内压力脉动的机理,采用Fluent软件对轴流泵装置进行非定常计算,得到了大流量工况下(1.2Qd)不同特征断面的频域特性,结合模型试验,利用高速摄像机对漩涡生成到消失全过程进行动态测量,观察到漩涡微观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喇叭管下方漩涡发生位置与低压区位置一致,涡管底端的压力脉动幅值最大,其Cp值约为非中心点处的1.8~2倍,涡管中心处压力脉动次频发生在1倍叶轮转频处,在叶轮进口压力脉动与漩涡压力脉动在1倍叶轮转频处具有同步性,且压力脉动次频均在1倍叶轮转频处。在进水池底部压力脉动激励源为进水漩涡,进水漩涡影响叶轮进口压力分布,诱发叶轮进口压力脉动。通过研究进水漩涡从生成到溃灭的过程及对压力脉动的影响,可为泵站工程实际应用中消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漩涡 压力脉动 高速摄像机
下载PDF
离散相粒径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勇 邢雷 +1 位作者 蒋明虎 张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双锥型液—液分离旋流器的不同粒径的油滴运移轨迹及分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采用高速摄像技术记录旋流场不同粒径的离散相分离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离散相粒径的逐渐增大,旋流器分离效率逐渐升高。... 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双锥型液—液分离旋流器的不同粒径的油滴运移轨迹及分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采用高速摄像技术记录旋流场不同粒径的离散相分离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离散相粒径的逐渐增大,旋流器分离效率逐渐升高。对粒径小于50μm的油滴,分离效率较低,随粒径的逐渐增大,分离效率变化较小。对粒径为100μm的油滴,在旋流场内完成分离时间为2.30s,随粒径的逐渐增大,分离时间逐渐减小。当油滴粒径为100~900μm时,随粒径的逐渐增大,旋流器分离性能逐渐升高。数值模拟结果与高速摄像实验所得规律一致,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运移轨迹 分离性能 高速摄像技术 离散相 旋流器
下载PDF
同轴对称撞击流中的颗粒运动行为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志刚 李伟锋 +1 位作者 刘海峰 于遵宏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3,共7页
采用高速相机对同轴对称撞击流中颗粒运动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获得的图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颗粒在同轴对称撞击流中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最大渗入距离和旋转速度等参数。考察了喷嘴出口气速、颗粒大小、颗粒出口... 采用高速相机对同轴对称撞击流中颗粒运动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获得的图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颗粒在同轴对称撞击流中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最大渗入距离和旋转速度等参数。考察了喷嘴出口气速、颗粒大小、颗粒出口速度以及喷嘴间距对颗粒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在同轴对称撞击流中的运动有直接射出模式和振荡模式,其中振荡模式占70%;出口气速的增加使颗粒轴线速度和旋转速度变大;随着颗粒相对出口速度、颗粒Stokes数和喷嘴间距的增加,颗粒的最大渗入距离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撞击流 高速相机 马格努斯力
下载PDF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旋流流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测量 被引量:10
16
作者 闫小康 刘煜 张秀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0-1567,共8页
针对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了气-液两相流非稳态数值模拟,分析了旋流单元的流动特征及矿化方式,然后采用2台高速动态摄像机连用的方法,进行了气泡、颗粒在旋流流场下的三维运动轨迹及碰撞行为的测量,得出了与数值模拟相一致的结论。... 针对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了气-液两相流非稳态数值模拟,分析了旋流单元的流动特征及矿化方式,然后采用2台高速动态摄像机连用的方法,进行了气泡、颗粒在旋流流场下的三维运动轨迹及碰撞行为的测量,得出了与数值模拟相一致的结论。主要结论如下:在旋流单元,气、液两相的流动均以切向运动为主,锥上区域具有向心和向上的趋势,锥内区域具有离心趋势,锥下区域液相旋流向下运动;气、液两相具有轴向和径向速度差,切向速度虽然不具有明显相间速度差,但其在径向上的梯度极高;锥内区域气含率最高,在10%-13%,锥下区域气含率小于1%。旋流单元的分选作用以分离尾矿和分选中等粒级矿物为主,气泡与颗粒的矿化方式体现为绕轴心旋转过程中发生的轴向与径向的"逆流碰撞",锥下区域不具备矿化条件,旋流强度是影响该单元分选和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旋流流场 分选机理 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 高速动态摄像 三维轨迹
下载PDF
冲击电压下残余电荷对沿面放电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邓军波 松岗成居 +3 位作者 熊田亚纪子 日高邦彦 蒲路 张冠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37-2144,共8页
固体绝缘的表面是高压电力设备绝缘的最薄弱环节,很多绝缘事故都是由沿面放电造成的。发生放电后,电荷会在绝缘表面积聚,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下一次放电的产生与发展。为此,通过观测在极性交替变化的冲击电压作用下沿同轴圆柱形聚对苯二甲... 固体绝缘的表面是高压电力设备绝缘的最薄弱环节,很多绝缘事故都是由沿面放电造成的。发生放电后,电荷会在绝缘表面积聚,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下一次放电的产生与发展。为此,通过观测在极性交替变化的冲击电压作用下沿同轴圆柱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绝缘表面放电的发展以及测量放电后表面残余电荷电位的分布,来研究残余电荷对沿面放电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改变冲击电压的极性后,由于反极性残余电荷的影响,放电会被促进,放电通道会沿着前一次放电的通道向前发展,并且会比前一次放电距离略长,放电的强度会增强,放电的发展速度也会加快。在沿着放电通道方向,表面电荷电位梯度可以明显分为两部分:在放电头部的20mm区域,电位梯度较大,为流注放电;而在后面的主干部,电位梯度平缓,为先导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电荷 沿面放电 电荷积聚 高速相机 记忆效应 冲击电压
下载PDF
数字式相机在靶场中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成祥 郭世明 何承基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1,19,共4页
在国防科技研究领域 ,爆炸、燃烧、穿甲、弹道、飞行姿态等的研究都离不开高速摄影。近年来数字式高速相机的研制成功为兵器测试技术提供了一种得力的工具 ,其技术性能 ,已逐步取代了胶片式相机在试验中的运用。在兵器研究过程中 ,它是... 在国防科技研究领域 ,爆炸、燃烧、穿甲、弹道、飞行姿态等的研究都离不开高速摄影。近年来数字式高速相机的研制成功为兵器测试技术提供了一种得力的工具 ,其技术性能 ,已逐步取代了胶片式相机在试验中的运用。在兵器研究过程中 ,它是对弹体的飞行姿态和速度测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将炮弹瞬息即逝碰靶前后的高速现象进行“冻结”,进行真实的记录和“再现”,以供事后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获取重要的试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摄影 数字式相机 飞行姿态 速度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机的电磁电器动态特性测试及其图像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鲍光海 张培铭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9年第4期376-380,共5页
为了研究电磁电器动态特性测试的新方法,以智能交流接触器为例拍摄了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动态过程,对采集的接触器触头、铁心等动态位移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应用二进小波多层多尺度分解完成降噪处理,此外本文采用样条求导方式对运动速度进行... 为了研究电磁电器动态特性测试的新方法,以智能交流接触器为例拍摄了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动态过程,对采集的接触器触头、铁心等动态位移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应用二进小波多层多尺度分解完成降噪处理,此外本文采用样条求导方式对运动速度进行软测量,从而获得智能交流接触器的真实动态特性,介绍了电磁电器动态特性测试装置与数据处理新方法。该研究采用非接触测试方式,进行图像拍摄与降噪处理,实现了电磁电器动态过程全面、高速与准确的测量,为加快电磁电器产品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器学 动态特性测试 图像处理 高速摄像机 小波变换
下载PDF
低压水射流空化喷嘴油管清洗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世建 王尊策 +1 位作者 徐德奎 赵海江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1972-1977,共6页
油管内壁结垢、结盐、结蜡、锈皮、稠油堆积等现象会造成内壁空间减小,增大了输油阻力,耗费了大量的电能,严重时甚至造成油管堵塞。为了揭示空化射流清洗油管的清洗机理,研究空化射流喷嘴的射流特性,提出了一种角形空化喷嘴模型。课题... 油管内壁结垢、结盐、结蜡、锈皮、稠油堆积等现象会造成内壁空间减小,增大了输油阻力,耗费了大量的电能,严重时甚至造成油管堵塞。为了揭示空化射流清洗油管的清洗机理,研究空化射流喷嘴的射流特性,提出了一种角形空化喷嘴模型。课题设计制造了低压空化水射流油管内壁清洗实验台,利用空化产生的气泡在破灭瞬时产生高温高压来清洗油管内壁。实验台采用电动控制小车在滑道上前后限位行走,转杆带动前端空化喷头在油管内壁进行旋转喷射,低压清洗油管内壁。采用ICEM软件进行了模型的网格划分,采用VOF模型对空化喷嘴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速度场、压力场、气相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了清洗内壁过程,模拟结果与试验验证结果符合良好,效果显著,既降低了高压设备清洗带来的危险,又降低了高压射流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进水压力在11~13 MPa左右时,喷嘴空化性能和冲洗效果最好;射流液体的温度对空化的影响较大,在50℃附近时气体含量开始起主导作用。该研究成果对于油管清洗实验台及喷嘴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水射流 空化 油管 数值模拟 高速摄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