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床填料中的传质及其模型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竺洁松 郭锴 +1 位作者 冯元鼎 郑冲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9-225,共7页
用氮气解吸水中溶解氧,发现了三个在前人研究中未曾提及的重要现象:(1)保持填料外径而扩大内径,平均体积传质系数增大;(2)比表面积大小并不是传质好坏的决定因素;(3)转子填料与旋转床机壳间空腔中液滴表面的传质量,对整... 用氮气解吸水中溶解氧,发现了三个在前人研究中未曾提及的重要现象:(1)保持填料外径而扩大内径,平均体积传质系数增大;(2)比表面积大小并不是传质好坏的决定因素;(3)转子填料与旋转床机壳间空腔中液滴表面的传质量,对整个装置中的传质总量,有不可忽略的贡献。据此,建立了基于液体在填料内微粒化,传质同时在填料和液滴表面进行的传质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较好地与实验结果吻合,并对上述三个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进而指出,液体与转子填料层中的连续微粒化所得到的大量液滴表面,是旋转床传质强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床 气液传质 模型化 超重力技术 强化 填料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官益豪 黄卫星 +1 位作者 肖泽仪 周进 《化工机械》 CAS 2005年第1期55-59,共5页
 简要阐述了超重力气 固流态化技术和超重力气 液传质反应过程强化技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其在干燥、超细粉加工、含尘尾气的过滤和净化、脱硫与除尘以及纳米材料的制备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着重指出了有针对性地开发商业化超重力技术装备...  简要阐述了超重力气 固流态化技术和超重力气 液传质反应过程强化技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其在干燥、超细粉加工、含尘尾气的过滤和净化、脱硫与除尘以及纳米材料的制备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着重指出了有针对性地开发商业化超重力技术装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技术 传质 流态化
下载PDF
异波折板高效水解酸化废水的处理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韩相奎 叶长兵 +3 位作者 林年丰 刘文 艾胜书 宋世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0-363,共4页
提出了异波折板高效水解酸化废水处理技术.通过水力学措施实现水解酸化系统内湍流涡旋以加速传质,并改善系统内pH值条件以增强微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浓度范围在450~900mg/L之间的溶解性COD的去除率为40%±4%.
关键词 高效 水解酸化 传质
下载PDF
纳滤法高浓盐水精制及传质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杰 袁俊生 +1 位作者 纪志永 杨超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0,共4页
采用多元件串联4吋纳滤膜装置对典型高浓度盐水进行脱硝精制研究,考察了膜支数、操作压力、进水流量对离子截留率、产水流量(回收率)、能耗及结垢趋势的影响,同时获得各因素对水分子及离子在纳滤膜两侧传质速率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纳滤... 采用多元件串联4吋纳滤膜装置对典型高浓度盐水进行脱硝精制研究,考察了膜支数、操作压力、进水流量对离子截留率、产水流量(回收率)、能耗及结垢趋势的影响,同时获得各因素对水分子及离子在纳滤膜两侧传质速率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纳滤可有效去除高浓度盐水中SO_4^(2-),截留率接近100%,Ca^(2+)截留率30%~50%,Na^+、Cl^-截留率小于10%,产水中SO_4^(2-)浓度接近0,SO_4^(2-)与Cl^-分离效果明显;产水最低能耗2 kWh/m^3,由于原水中Ca^(2+)含量较高,浓水侧CaSO_4结垢趋势明显,阻垢剂等防垢措施在应用过程中十分必要。所选择纳滤膜具有较高的水通量,回收率可达60%。实验结果为纳滤在高浓度盐水去除SO_4^(2-)领域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高浓度盐水 盐水精制 传质
下载PDF
网板填料复合旋转床的传质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姚文 李育敏 +3 位作者 郭成峰 刘学军 敖翔 计建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6-392,共7页
网板填料复合旋转床(RCB)是一种有别于填料床和折流床的新型旋转床,具有传质效率高和压降小的特点。以乙醇-水溶液为物系,在常压、全回流操作条件下,对同心环网板、同心环网板间径向填充鲍尔环、轴向填充鲍尔环、周向填充鲍尔环的这四... 网板填料复合旋转床(RCB)是一种有别于填料床和折流床的新型旋转床,具有传质效率高和压降小的特点。以乙醇-水溶液为物系,在常压、全回流操作条件下,对同心环网板、同心环网板间径向填充鲍尔环、轴向填充鲍尔环、周向填充鲍尔环的这四种转子进行精馏实验。结果表明:网板填料复合旋转床的等板高度随气相表观动能因子和转速的增大出现最小值,在转速800 r min 1,气相表观动能因子1.3 kg0.5 m 0.5 s 1时,其值为28 mm。鲍尔环的填充有利气液传质,其不同填充方式的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周向填充、轴向填充、径向填充、无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旋转床 超重力 鲍尔环 堆积方式 传质 精馏
下载PDF
大通量板式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江山 胡大鹏 +1 位作者 金鑫 赵彬彬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31-34,40,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大通量板式塔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对大通量板式塔结构的分析,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并对国内外典型的优秀塔板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最后探讨了大通量板式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大通量 板式塔 气速 传质效率 雾沫夹带 压降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金属丝网波纹填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宋新月 郭庆丰 费维扬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在50 mm的微机化多功能精馏实验装置中,以乙醇-正丙醇为体系对4种高比表面积(分别为900,1100,1700,2500 m2/m3)的金属丝网波纹填料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00Y型填料的阻力很高而传质效率较低。其他3种填料的传... 在50 mm的微机化多功能精馏实验装置中,以乙醇-正丙醇为体系对4种高比表面积(分别为900,1100,1700,2500 m2/m3)的金属丝网波纹填料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00Y型填料的阻力很高而传质效率较低。其他3种填料的传质效率随比表面积增大而提高,但900Y和1100Y型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波纹填料 高比表面积 传质 流体力学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曾东 李振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63-768,共6页
超重力技术是一种过程强化技术,通过离心力实现传质过程的强化。超重力技术具有效率高、设备体积小、能耗低、适应性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超重力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超重力技术近年来在化工分离、纳米材料和环境保护... 超重力技术是一种过程强化技术,通过离心力实现传质过程的强化。超重力技术具有效率高、设备体积小、能耗低、适应性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超重力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超重力技术近年来在化工分离、纳米材料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对超重力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改进超重力设备,扩大其应用范围,将发挥它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技术 传质过程 分离 纳米材料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在精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闪俊杰 刘润静 +2 位作者 杜振雷 马建兵 崔文豪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5-128,共4页
对超重力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应用的现状,尤其是在精馏领域的应用作了全面的总结。介绍了超重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及超重力精馏的基本流程图,并对其在精馏领域的优越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 超重力 精馏 传质 分离
下载PDF
长脉冲高能激光对金属靶材烧蚀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欣荣 周天文 孙琦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为研究长脉冲高能激光与金属靶材相互作用的机理,使用2种激光器对铝、钢、铜和钛靶材进行烧蚀试验。记录靶材穿透时的激光轰击次数,测量穿过通孔的激光能量和孔的面积,得到不同材料在不同能量密度下的烧蚀率。实验表明:能量密度低的激光... 为研究长脉冲高能激光与金属靶材相互作用的机理,使用2种激光器对铝、钢、铜和钛靶材进行烧蚀试验。记录靶材穿透时的激光轰击次数,测量穿过通孔的激光能量和孔的面积,得到不同材料在不同能量密度下的烧蚀率。实验表明:能量密度低的激光束,即使对靶材可能有烧蚀作用,它的烧蚀率要比能量密度高的激光束小很多。能量密度达到造成液态质量迁移条件的长脉冲激光,可获得较大的烧蚀率和截面积较大的通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激光 金属靶材 烧蚀率 液态质量迁移
下载PDF
45钢表面高能微弧火花数控化沉积AlCoCrFeNi高熵合金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小荣 王朝琴 +1 位作者 何鹏 林铁松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76,133,共4页
采用参数化等间距点焊式沉积策略,以高能微弧火花数控化沉积工艺在45钢上制备出了Al Co Cr Fe Ni高熵合金多层涂层.通过SEM和XRD研究了Al Co Cr Fe Ni高熵合金涂层表面形貌及相组成.以层数为变量,研究了电极长度消耗规律和电极/工件质... 采用参数化等间距点焊式沉积策略,以高能微弧火花数控化沉积工艺在45钢上制备出了Al Co Cr Fe Ni高熵合金多层涂层.通过SEM和XRD研究了Al Co Cr Fe Ni高熵合金涂层表面形貌及相组成.以层数为变量,研究了电极长度消耗规律和电极/工件质量过渡规律,并通过Bézier曲线拟合出电极长度消耗曲线、阳极质量损失曲线、和阴极质量增加曲线.电极长度消耗规律和质量过渡规律为实现多层连续不间断沉积和涂层显微结构的精确控制奠定基础.高能微弧火花数控化沉积工艺为功能涂层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微弧火花数控化沉积 高熵合金 质量过渡 电极消耗
下载PDF
受限曝气式活性污泥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鹤立 郭晓 +1 位作者 徐立群 赫俊国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121-125,共5页
以制革废水为试验原水 ,对受限曝气的机理及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受限曝气方式 ,可强化混合液物相传质效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节省供气量 ,并使活性污泥微生物在低温下可保持较高的生化反应效率 ,利用受限曝气式活... 以制革废水为试验原水 ,对受限曝气的机理及处理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受限曝气方式 ,可强化混合液物相传质效率、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节省供气量 ,并使活性污泥微生物在低温下可保持较高的生化反应效率 ,利用受限曝气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制革废水在高有机负荷条件下 ,气水比仅为8~9 ,出水BOD5 浓度小于20mg/L ,明显优于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处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曝气 制革废水 活性污泥法
下载PDF
高流速强化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工艺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仁刚 管一明 +1 位作者 孙祥志 周启宏 《电力环境保护》 2001年第2期14-17,共4页
建立了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实验台 ,并开展高流速强化湿式石灰石烟气脱硫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 ,提高吸收塔烟气流速可强化传质过程 ,显著地提高脱硫率 。
关键词 烟气脱硫 湿式石灰石 高流速强化传质 脱硫效率
下载PDF
高浓度活性污泥中二次流传质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湛雪辉 湛含辉 钟乐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0,共4页
在高浓度活性污泥条件下,通过测定搅拌功率和氧传质系数,对二次流场中的氧传质效率进行了研究。通过与普通流场的对比表明,二次流场在相对较小的搅拌功率和通气量下,具有较高的氧传质效率。并发现在污泥浓度为20 g/L时,控制剪切条件能... 在高浓度活性污泥条件下,通过测定搅拌功率和氧传质系数,对二次流场中的氧传质效率进行了研究。通过与普通流场的对比表明,二次流场在相对较小的搅拌功率和通气量下,具有较高的氧传质效率。并发现在污泥浓度为20 g/L时,控制剪切条件能够改善活性污泥的絮体结构,使之具有较高的氧传质速率和沉降性能,保证了高浓度条件下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污泥 二次流 剪切功率 传质效率
下载PDF
超重力精馏传质过程强化理论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栗秀萍 刘有智 张振翀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11,共4页
超重力精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过程强化精馏技术,文中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探讨其传质过程强化的作用机理。以乙醇/水为物系,多级旋转填料床为主要设备,在常压操作条件下,进行超重力精馏实验研究。在超重力因子为31—196,原料流量为15—30 ... 超重力精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过程强化精馏技术,文中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探讨其传质过程强化的作用机理。以乙醇/水为物系,多级旋转填料床为主要设备,在常压操作条件下,进行超重力精馏实验研究。在超重力因子为31—196,原料流量为15—30 L/h,原料摩尔分数为0.089 1—0.283 1,回流比为1.0—2.5的操作条件下,超重力装置的理论塔板高度为12.7—152 mm,比传统精馏塔低1个数量级。通过分析流体在超重力装置内的流动状态,提出超重力精馏过程的传质原理及传质单元——液膜。通过理论分析,认为超重力精馏传质过程克服了双膜理论、渗透理论与表面更新理论中的瓶颈,是超重力精馏传质过程强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精馏 传质 过程强化 理论分析
下载PDF
高剪切混合器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启江 秦宏云 +2 位作者 周鸣亮 张敏卿 张金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0-1175,共16页
高剪切混合器作为一种能量密集型的过程强化手段,具有剪切速率高、局部能量耗散率高的特点,可以实现均质、乳化、溶解、分散、悬浮、结晶、破碎、反应等过程的强化,但尚缺少理性设计方法的系统研究。本文简述了高剪切混合器分类、工作模... 高剪切混合器作为一种能量密集型的过程强化手段,具有剪切速率高、局部能量耗散率高的特点,可以实现均质、乳化、溶解、分散、悬浮、结晶、破碎、反应等过程的强化,但尚缺少理性设计方法的系统研究。本文简述了高剪切混合器分类、工作模式,总结了操作参数、结构参数、物性参数等对高剪切混合器的流动与返混特性、微观混合特性、乳化和液液传质特性、气泡分散与气液传质特性、固体破碎与分散特性等的影响规律,简介了高剪切混合设备的工业实用案例;进而提出了该领域有待深入拓展的研究方向,包括高剪切混合器能量效率的提升途径、多相体系下高剪切混合器模型的建立方法、高剪切混合器与其他单元操作耦合规律、高剪切作用与外场协同强化机理、基于高剪切混合器的过程强化工艺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剪切混合器 过程强化 流动特性 乳化 传质 分散 微混合 工业应用
下载PDF
强制对流对高压套管油介质中乙炔分子传质过程的影响
17
作者 陈图南 李康 +2 位作者 邱宗甲 韩冬 张国强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0,共10页
为优化对高压套管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时的取样质量,提升分析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提出一种对高压套管中的绝缘油施加强制对流的方法,通过向绝缘油施加速度场促进油中溶解气体的传质过程,进而改善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取样质量。从仿真... 为优化对高压套管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时的取样质量,提升分析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提出一种对高压套管中的绝缘油施加强制对流的方法,通过向绝缘油施加速度场促进油中溶解气体的传质过程,进而改善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取样质量。从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2个方面对绝缘油中溶解乙炔气体传质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无强制对流情况下气体的传质过程,并测量气体从故障源到取样口的时间;然后分析在强制对流情况下气体的传质过程并测量了传质时间,在此基础上讨论气体传质时间缩短的原因;最后探究不同强制对流动作周期对传质过程影响的程度。研究成果能够为高压套管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套管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乙炔 传质 强制对流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强化工业废水脱碳研究
18
作者 赵泽盟 李潇 +1 位作者 孟陆 许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6-219,共4页
采用超重力设备RPB代替脱碳塔对实际工业废水进行脱碳。结果表明,使用RPB进行脱碳的效果、加药量和设备体积均优于常规脱碳塔。但是,RPB的运行费用高出常规脱碳塔15%。通过阐述RPB设备在工业废水脱碳过程中的优劣,为未来工业废水零排放... 采用超重力设备RPB代替脱碳塔对实际工业废水进行脱碳。结果表明,使用RPB进行脱碳的效果、加药量和设备体积均优于常规脱碳塔。但是,RPB的运行费用高出常规脱碳塔15%。通过阐述RPB设备在工业废水脱碳过程中的优劣,为未来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脱碳工艺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脱碳 传质性能 运行成本 零排放
下载PDF
多级超重力精馏过程的传质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栗秀萍 李俊妮 +1 位作者 刘有智 王新成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8,共5页
超重力精馏设备因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且传质效率高的优势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文中以不锈钢波纹丝网为填料,以甲醇/水溶液为物系,在超重力因子β为21—131、回流比R为1.5—4.0、原料流量q为1.24—2.50kmol/h、原料摩尔分数xf为0.09—0.3... 超重力精馏设备因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且传质效率高的优势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文中以不锈钢波纹丝网为填料,以甲醇/水溶液为物系,在超重力因子β为21—131、回流比R为1.5—4.0、原料流量q为1.24—2.50kmol/h、原料摩尔分数xf为0.09—0.32、常压操作和室温进料条件下,考察多级超重力精馏过程的传质性能研究,并与其他超重力精馏填料的传质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装有不锈钢波纹丝网填料的多级超重机在精馏实验过程中运行平稳;实验最佳操作条件为q=1.248 3 kmol/h,R=4,β=83.609 4,xf=0.090 3,精馏段、提馏段和整个系统的理论塔板数NTP分别为5.1,5.5和10.6;设备的理论塔板高度为37.6—58.4mm;塔顶、塔底分离效果可达97.6%以上和1%以下(质量分数),其传质效率优于常规塔设备及实验室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超重力 精馏 甲醇 传质性能
下载PDF
垂直管内高质量流速超临界CO_(2)换热特性
20
作者 朱兵国 巩楷刚 彭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7-947,共11页
利用已有的流动传热实验数据,对不同湍流模型预测超临界CO_(2)(S-CO_(2))传热能力进行了评价及选取,确定了SST k-ω湍流模型为最优模型。分析了入口温度、热流密度、质量流速、浮升力和流动加速效应对内径为10mm的垂直加热管内S-CO_(2)... 利用已有的流动传热实验数据,对不同湍流模型预测超临界CO_(2)(S-CO_(2))传热能力进行了评价及选取,确定了SST k-ω湍流模型为最优模型。分析了入口温度、热流密度、质量流速、浮升力和流动加速效应对内径为10mm的垂直加热管内S-CO_(2)的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些工况条件下Bu<10^(-5)、Bu^(*)<5.6×10^(-7)和K_(v)<3×10^(-6)并不满足,表明浮升力和流动加速度效应并不能解释高质量流速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基于超临界类沸腾理论,建立了垂直加热管内S-CO_(2)类沸腾传热模型,并阐述了S-CO_(2)传热恶化现象,径向方向上S-CO_(2)热物性和湍流的详细分布表明超临界传热受类气膜的厚度、类气膜的热性质和近壁区湍流动能的影响很大,成功解释了SCO_(2)在高质量流速下的传热机理。最后引入超临界沸腾数SBO,提出了适用高质量流速的传热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高质量流速 传热 关联式 数值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