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SZ36-1油田注聚井堵塞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昆 赵立强 +1 位作者 宋爱丽 孙林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35-37,共3页
聚合物驱已成为渤海SZ36-1油田高效开采主要的稳产、增产技术。在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累计注入量的增加,总体注入状况变差,有相当一部分井的注入压力已经接近或达到油层的破裂压力,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严重影响聚驱效果... 聚合物驱已成为渤海SZ36-1油田高效开采主要的稳产、增产技术。在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累计注入量的增加,总体注入状况变差,有相当一部分井的注入压力已经接近或达到油层的破裂压力,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严重影响聚驱效果。从地质、聚合物吸附滞留、垢样分析和高价离子配伍性等方面探讨分析了聚合物驱时注聚井堵塞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对今后注入困难井措施改造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井 聚合物 垢样 高价离子
下载PDF
Synthesis of Co-silicides and fabrication of microwave power device using MEVVA source implantation
2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2 位作者 钱卫东 刘要东 张旭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4期348-352,共5页
Co synthesis silicides with good properties were prepared using MEVVA ion implantation with flux of 25–125 μA/cm2 to does of 5×1017/cm2. The structure of the silicid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 Co synthesis silicides with good properties were prepared using MEVVA ion implantation with flux of 25–125 μA/cm2 to does of 5×1017/cm2. The structure of the silicid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EM analysis shows that if the ion dose is greater than 2×1017/cm2, a continuous silicide layer will be formed. The sheet resistance of Co silicide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ion flux and ion dose. The formation of silicides with CoSi and CoSi2 are identified by XRD analysis. After annealing, the sheet resistance decreases further. A continuous silicide layer with a width of 90–133 nm is formed. The optimal implantation condition is that the ion flux and dose are 50 μA/cm2 and 5×1017/cm2,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are 900°C and 10 s, respectively. The ohmic contact for power microwave transistors is fabricated using Co ion implantation techniqu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mitter contact resistance and noise of the transistors decrease markedly, the microwave property has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silicides ion IMPLANTATion into silicon high ion flux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原文传递
Improvement of Plasma Performance Using Carbon Pellet Injection in Large Helical Device
3
作者 Shigeru MORITA Motoshi GOTO +17 位作者 Kenichi NAGAOKA Chunfeng DONG Hangyu ZHOU Zhengying CUI Yunbo DONC Xiang GAO TKatsumi IDA Katsunori IKED Osamu KANEKO Shiyao LIN Haruhisa NAKANO Masaki OSAKABE Ryuichi SAKAMOTO Yasuhiko TAKEIRI Ang TI Katsuyoshi TSUMORI Mikiro YOSHINUMA LHD experiment group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90-296,共7页
A cylindrical carbon pellet with a size of 1.2L x 1.2φ mm to 1.8L x 1.8φ mm and a velocity of 100 m/s to 300 m/s was injected into large helical device (LHD) for an efficient fueling based on its deeper deposition... A cylindrical carbon pellet with a size of 1.2L x 1.2φ mm to 1.8L x 1.8φ mm and a velocity of 100 m/s to 300 m/s was injected into large helical device (LHD) for an efficient fueling based on its deeper deposition instead of hydrogen gas puffing and ice pellet injection. Electron density increment of Ane = 10^14 cm^-3 is successfully obtained by single carbon pellet injection without plasma collapse. Typical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of the ablation plasma of the carbon pellet, e.g., 6.5× 10^16 cm^-3 and 2.5 eV for CII, are examined respectively by spectroscopic method. A confinement improvement up to 50% compared to ISS-95 stellarator scaling is clearly observed in a relatively low-density regime of ne = 2 × 10^13 cm^-3 to 4×10^13 cm^-3, and high ion temperature Ti(0) of about 6 keV is also observed with an internal transport barrier at ne = 1.2 × 10^13 cm^-3. In particular, the improvement in the ion temperature largely exceeds that observed in hydrogen gas-puffed discharges, which typically ranges below 3 k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pellet injection confinement improvement high ion temperature
下载PDF
钇离子注入硅薄层硅化钇的合成的研究
4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5期62-64,共3页
用大束流密度的钇金属离子注入硅 ,能够直接合成性能良好的薄层硅化物。随束流密度的增加 ,硅化钇生长 ,薄层硅化物的方块电阻Rs 明显下降 ,当束流密度为 0 .5A/m2 时 ,Rs达到最小值 54Ω/□ ,说明连续的硅化物已经形成。X衍射分析表明 ... 用大束流密度的钇金属离子注入硅 ,能够直接合成性能良好的薄层硅化物。随束流密度的增加 ,硅化钇生长 ,薄层硅化物的方块电阻Rs 明显下降 ,当束流密度为 0 .5A/m2 时 ,Rs达到最小值 54Ω/□ ,说明连续的硅化物已经形成。X衍射分析表明 ,注入层中形成了二种硅化钇YSi和YSi2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当束流密度为 0 .5A/m2 时 ,连续硅化钇薄层已经形成 ,硅化钇薄层厚度为 80nm ,但是在硅化钇层下有高密度损伤层 ,增大束流密度注入 ,连续硅化钇薄层起皱 ,说明为改善硅化钇层质量 ,不能依靠加大束流密度 ,而必须要退火。经过10 50℃退火 6 0s后 ,Rs 下降至 14Ω/□ ,电阻率可小到 0 .56 μΩ·cm ,说明硅化钇薄层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离子注入 硅化钇合成 大束流密度
全文增补中
半导体离子注入用离子束加速管的聚焦特性
5
作者 刘晓芝 孙利平 +1 位作者 王应德 陈林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讨论了离子注入机用三间隙强流离子加速管的聚焦特性 ,计算了各种能量离子束聚焦情况 ,并分析了抑制空间电荷效应所需要的电场强度。最后总结了三间隙加速管设计和调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半导体离子注入机 离子束加速管 聚焦特性 电场强度 空间电荷效应 设计 调试
下载PDF
低能强流离子束控制系统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
6
作者 李爱玲 马瑞刚 +1 位作者 崔保群 杨丙凡 《电气应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8-90,共3页
简要介绍了低能强流离子束控制系统结构,详细论述了控制系统中的干扰来源,并结合实际给出了有效的抑制措施。
关键词 低能强流离子束 控制系统 电磁干扰
下载PDF
储集层的两种精细对比方法讨论 被引量:37
7
作者 刘波 赵翰卿 于会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96,共3页
针对油田开发中基础而关键的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问题 ,研究并比较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在理论、原理、方法、应用及概念上的异同。这两种储集层精细划分方法的理论精髓皆为旋回 (自旋回或异旋回 )和层次、研究目标... 针对油田开发中基础而关键的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问题 ,研究并比较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在理论、原理、方法、应用及概念上的异同。这两种储集层精细划分方法的理论精髓皆为旋回 (自旋回或异旋回 )和层次、研究目标皆为地层格架及沉积地层单元的规模尺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划分对比的优势是动力成因、过程响应的时空演化的分析和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的识别 ,大庆油田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的优势是沉积现象、沉积特征的描述和砂体的模式预测。大庆油田今后开发油田储集层精细划分对比描述技术的研究方向是借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 ,结合储集层精细描述技术和成果 ,形成一套系统性强、理论水平高、实际应用效果好的储集层精细划分方法和技术 ,为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和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储集层 精细划分对比方法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凝止血在鼻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田湘娥 蒋卫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15-15,18,共2页
目的 :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方法 :1 5~ 82岁 1 2 0例鼻出血病人均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止血。结果 :1 2 0例均达到一次性有效止血效果。结论 :经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术能在狭窄的鼻腔中获得良好的视... 目的 :探讨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方法 :1 5~ 82岁 1 2 0例鼻出血病人均在鼻内窥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止血。结果 :1 2 0例均达到一次性有效止血效果。结论 :经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术能在狭窄的鼻腔中获得良好的视野 ,准确到达出血部位 ,一次性成功止血与常规鼻腔填塞及单纯电凝烧灼止血相比较 ,此种方法更为有效 ,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高频电凝 鼻出血 止血 治疗
下载PDF
Archean Basement and a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Orogen in the Huoqiu Area a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Evidence from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被引量:36
9
作者 WAN Yusheng DONG Chunyan WANG Wei XIE Hangqiang LIU Duny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1-104,共14页
This paper reports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ages for the "Huoqiu Group" and granitoids of the Early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Huoqiu area,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is paper reports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ages for the "Huoqiu Group" and granitoids of the Early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Huoqiu area,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Huoqiu Group" is similar in rock association and metamorphism to the khondalite series, apart from it containing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banded iron formation. All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Huoqiu Group" meta-sedimentary rocks are 3.0 Ga and 2.75 Ga, without any 2.5 Ga and younger ones, as is commonly found in Paleoproterozoic khondalite series in other area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e Huoqiu area, 2.75 Ga and 2.56 Ga granitoid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This basement assemblage underwent strong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1.84 Ga) tectonothermal event that i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us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Huoqiu Group" can be constrained between 2.75 and 1.84 Ga in terms of detrital and metamorphic zircon ages. It is considered, combined with regional data, that there may be a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orogen extending in a NWW-SEE direction to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ondalite series trondhjemite-tonalite-granodiorite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dating ARCHEAN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orogen North China Craton
下载PDF
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枇杷果实和叶片中的有机酸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发兴 刘星辉 +1 位作者 林华影 陈立松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枇杷有机酸进行有效分离与测定,EG40淋洗液在线发生器能降低背景电导,获得较好的重现性和平稳的基线.测定结果表明,枇杷果实和叶片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有较大差别.果实中以苹果酸为主,其次为奎尼酸和酒石酸,而柠檬酸...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枇杷有机酸进行有效分离与测定,EG40淋洗液在线发生器能降低背景电导,获得较好的重现性和平稳的基线.测定结果表明,枇杷果实和叶片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有较大差别.果实中以苹果酸为主,其次为奎尼酸和酒石酸,而柠檬酸、草酸和顺乌头酸等含量较低.叶片中以奎尼酸为主,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含量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色谱法 枇杷 果实 叶片 有机酸 柠檬酸 苹果酸
下载PDF
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W6Mo5Cr4V2高速钢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梅显秀 马腾才 +2 位作者 王秀敏 徐卫平 宋美丽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26-931,共6页
利用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技术对W6Mo5Cr4V2高速钢进行表面辐照处理.HIPIB主要由Cn+(70%)和H+(30%)组成,束流密度为160 A/cm2,加速电压为250 kV,脉冲宽度为80-100 ns,能流密度为3-4 J/cm2,脉冲次数分别为1,3和5次.利用XRD,SEM和EPMA... 利用强流脉冲离子束(HIPIB)技术对W6Mo5Cr4V2高速钢进行表面辐照处理.HIPIB主要由Cn+(70%)和H+(30%)组成,束流密度为160 A/cm2,加速电压为250 kV,脉冲宽度为80-100 ns,能流密度为3-4 J/cm2,脉冲次数分别为1,3和5次.利用XRD,SEM和EPMA研究了HIPIB辐照处理前后该高速钢表面层结构和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HIPIB辐照处理使该高速钢表面层发生由马氏体α’-Fe向奥氏体γ-Fe转变,其表面产生许多火山口状熔坑,熔坑中心处富含离子束元素成分,熔坑的形成可以用“雨滴”模型进行解释.由于HIPIB辐照压缩波的影响,处理后在深度达200μm左右的范围内该高速钢的显微硬度提高,表面层耐磨性能提高近2倍,而且耐腐蚀性能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离子束 高速钢 表面改性
下载PDF
“闪光二号”加速器HPIB的产生及应用初步结果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海亮 邱爱慈 +12 位作者 张嘉生 何小平 孙剑锋 彭建昌 汤俊萍 任书庆 欧阳晓平 张国光 黄建军 杨莉 王海洋 李洪玉 李静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6-412,共7页
主要给出了“闪光二号”加速器高功率离子束 (HPIB)产生及应用研究的初步结果 .介绍了强箍缩反射离子束二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给出了考虑阴阳极产生的等离子体运动对二极管间隙影响的饱和顺位流修正公式 .实验得到的离子束峰值能量约... 主要给出了“闪光二号”加速器高功率离子束 (HPIB)产生及应用研究的初步结果 .介绍了强箍缩反射离子束二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给出了考虑阴阳极产生的等离子体运动对二极管间隙影响的饱和顺位流修正公式 .实验得到的离子束峰值能量约 5 0 0keV ,峰值电流约 16 0kA .介绍了利用高功率离子束 (质子束 )轰击1 9F靶产生 6— 7MeV准单能脉冲γ射线的初步实验结果 ,给出了利用高功率脉冲离子束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二号”加速器 高功率离子束 箍缩二极管 准单能脉冲 Γ射线 饱和顺位流 热-力学效应 黑体辐射 核聚变实验
原文传递
强流加速器中束晕—混沌的小波函数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远 翁甲强 +1 位作者 罗晓曙 方锦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7-12,共6页
研究了用小波函数构造非线性反馈控制器进行控制强离子加速器中的束晕—混沌的方法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这种由特殊函数构造的控制器具有很好的控制束晕—混沌能力 ,只要调节适当的控制参数就能够对 4种初始分布不同的离子束进行较理想... 研究了用小波函数构造非线性反馈控制器进行控制强离子加速器中的束晕—混沌的方法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这种由特殊函数构造的控制器具有很好的控制束晕—混沌能力 ,只要调节适当的控制参数就能够对 4种初始分布不同的离子束进行较理想的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离子束 束晕-混沌 小波函数控制器 统计平均量 强流加速器 非线性反馈控制
下载PDF
用于模拟X射线热-力学效应的高功率脉冲离子束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邱爱慈 张嘉生 +7 位作者 彭建昌 杨海亮 何小平 石磊 汤俊萍 周南 丁升 牛胜利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14-719,共6页
计算了与黑体谱 1keVX射线在材料中产生的应力波和冲量相当的质子束参数 ;给出了箍缩型二极管产生离子束的实验结果 ,以及在“闪光二号”加速器上已经获得的流强约 5 0kA的脉冲质子束。
关键词 X射线 高功率脉冲离子束 箍缩型二极管 脉冲电子束 加速器 热-力学效应
下载PDF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半乳糖、葡萄糖、乳糖及低聚半乳糖含量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郑惠玲 邓宝浣 +1 位作者 肖桂秋 钟新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0-184,共5页
建立离子色谱法定量测定以乳糖为原料、使用伊半乳糖苷酶生产的低聚半乳糖产品的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用体积稀释法代替质量稀释法,采用高效CarboPac PA20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积分安培法检测,并对淋洗液组成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方法... 建立离子色谱法定量测定以乳糖为原料、使用伊半乳糖苷酶生产的低聚半乳糖产品的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用体积稀释法代替质量稀释法,采用高效CarboPac PA20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积分安培法检测,并对淋洗液组成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方法加标回收率90.58%-99.45%,相对标准偏差为3.54%。半乳糖、葡萄糖、乳糖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4、0.59、0.75μg/g。半乳糖和葡萄糖在0.2~7μg/mL、乳糖在0.6~10μg/mL的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2~0.9999之间。用此方法测定6种原料低聚半乳糖,目标组分总含量为95.84%~10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低聚半乳糖 积分安培
下载PDF
高效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低聚果糖的含量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绩觅 刘玉峰 +1 位作者 唐华澄 李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建立离子色谱法定量测定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方法,应用CarboPacTMPA1(4 mm×250 mm)阴离子交换柱,氢氧化钠和醋酸钠淋洗液梯度淋洗,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6次测定低聚果糖口服液,相对标准偏差为2.31%~5.14%,3种糖的加标回收率在96.23%... 建立离子色谱法定量测定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方法,应用CarboPacTMPA1(4 mm×250 mm)阴离子交换柱,氢氧化钠和醋酸钠淋洗液梯度淋洗,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6次测定低聚果糖口服液,相对标准偏差为2.31%~5.14%,3种糖的加标回收率在96.23%~105.03%之间,本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食品中低聚果糖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离子色谱法 脉冲安培检测 低聚果糖
下载PDF
鹿茸等五种鹿产品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卉 刘继永 +3 位作者 王峰 肖家美 张秀莲 李光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文章以梅花鹿的鹿茸、鹿血、鹿心、鹿尾和鹿角盘为材料,初步探索鹿产品的药用价值与其水解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样品中17种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对鹿产品中各氨基酸含量及构成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采... 目的文章以梅花鹿的鹿茸、鹿血、鹿心、鹿尾和鹿角盘为材料,初步探索鹿产品的药用价值与其水解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样品中17种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对鹿产品中各氨基酸含量及构成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采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聚类统计。结果该五种鹿产品中均含有17种常规氨基酸,种类齐全。鹿血、鹿心、鹿尾、鹿茸和鹿角盘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8.45,52.97,45.54,39.61,21.38g/100g,明显高于其它同类型药用保健产品。其中鹿血的E/T值为45%,E/N值为0.82,完全符合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的要求。结论采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对鹿茸、鹿血等鹿产品的氨基酸构成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所得到的聚类结果与其公认的疗效分类基本对应,从而可以推断鹿产品中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及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鹿产品 聚类分析 药用价值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
原文传递
高效离子色谱法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功能性低聚糖 被引量:17
18
作者 朱伟 宁啸骏 杜茹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24-228,共5页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蔗果六糖、蔗果七糖、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的高效离子色谱检测技术,采用CarboPac PA20色谱柱分离,以氢氧化钠-乙酸钠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脉冲安培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蔗果六糖、蔗果七糖、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的高效离子色谱检测技术,采用CarboPac PA20色谱柱分离,以氢氧化钠-乙酸钠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脉冲安培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8种功能性低聚糖得到了很好分离,回收率为80.0%~10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n=6)。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可靠地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功能性低聚糖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奶粉 功能性低聚糖 高效离子色谱 脉冲安培检测器
下载PDF
高效离子色谱法测定糖浆中低聚半乳糖含量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建文 王竹 杨月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在AOAC2001·02方法基础上,优化淋洗液梯度,以高效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小分子可溶性膳食纤维低聚半乳糖。方法应用CarboPACTMPA1(2mm×250mm)阴离子交换柱,对淋洗液浓度进行优化后分离混合标准,并测定糖浆中低聚半... 目的在AOAC2001·02方法基础上,优化淋洗液梯度,以高效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小分子可溶性膳食纤维低聚半乳糖。方法应用CarboPACTMPA1(2mm×250mm)阴离子交换柱,对淋洗液浓度进行优化后分离混合标准,并测定糖浆中低聚半乳糖含量,评估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成功地分离了半乳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和果糖,三批糖浆中低聚半乳糖含量分别为(49·59±3·34)、(46·55±2·61)和(56·26±3·13)g/100g(n=6),批内RSD分别为6·73%、5·62%、5·56%;糖浆1批间测定的RSD为4·73%。结论方法优化后,葡萄糖和半乳糖得到更好的分离,使半乳糖定量更为准确。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很好,可用于食品中低聚半乳糖的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离子色谱 低聚半乳糖 膳食纤维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在糖和糖醇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玉峰 唐华澄 李东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61-64,共4页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定量测定食品中糖和糖醇的方法,应用CarboPac^TM PA1(4mm×250mm)阴离子交换柱,NaOH淋洗液梯度淋洗,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6次测定平行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2.53%~4.57%,糖和糖醇的加标回收率在96%~10... 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定量测定食品中糖和糖醇的方法,应用CarboPac^TM PA1(4mm×250mm)阴离子交换柱,NaOH淋洗液梯度淋洗,脉冲安培检测器检测.6次测定平行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2.53%~4.57%,糖和糖醇的加标回收率在96%~101%之间,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食品中糖和糖醇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离子色谱法 脉冲安培检测 糖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