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南地区高氟地下水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5
1
作者 鲁孟胜 韩宝平 +2 位作者 武凡 孙德全 张兆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4-302,共9页
在鲁西南地区,由于饮用高氟地下水而导致的地氟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富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水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氟含量为0.05~6.7 mg/L,平均1.20 mg/L,高氟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嘉祥黄河冲洪... 在鲁西南地区,由于饮用高氟地下水而导致的地氟病,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富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水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氟含量为0.05~6.7 mg/L,平均1.20 mg/L,高氟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嘉祥黄河冲洪积平原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交接部位和曹县、单县、菏泽黄河冲洪积平原河间洼地;地下水中氟含量与pH、矿化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K++Na+和Ca2+相对含量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与Ca2+含量相关性显著.本文从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浅层高氟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研究了黄泛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对于确定地氟病的成因及制定地氟病的防治措施,寻找适用饮用的低氟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地方病 水文地球化学成因 鲁西南
下载PDF
北京大兴区第四系高氟地下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世君 王新娟 +2 位作者 周俊 汤新梅 王兆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7-414,共8页
北京市大兴区供水以地下水为主,研究该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对指导区域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是必要的。在野外调查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测试了北京大兴区地下水氟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高氟水分布区地层岩性... 北京市大兴区供水以地下水为主,研究该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对指导区域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是必要的。在野外调查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测试了北京大兴区地下水氟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高氟水分布区地层岩性以粘性土为主;浅层高氟水主要分布在大兴区的南部及东南部,超标区面积为258.57 km2;深层高氟水主要分布在中部,超标区面积为20.91 km2。建议对浅层高氟地下水加大止水深度,统一并严格设计饮用水井结构;对深层氟超标水,避免饮用或采取降氟措施后再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水 分布规律 第四系 北京大兴区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被引量:19
3
作者 冯翠娥 高存荣 +3 位作者 王俊涛 刘文波 宋建新 康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6,共10页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氟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氟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氟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平原 高铁地下水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形成原因
下载PDF
微山湖流域高氟地下水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春华 王威 +2 位作者 卫政润 尚浩 张卓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57,共7页
依据2006—2016年间采集的区内475件地下水无机分析数据以及钻探岩心易溶盐测试数据,详细研究了微山湖流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微山湖流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有明显的东西分区特征,湖西冲积、湖积平原区有大范围的... 依据2006—2016年间采集的区内475件地下水无机分析数据以及钻探岩心易溶盐测试数据,详细研究了微山湖流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微山湖流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有明显的东西分区特征,湖西冲积、湖积平原区有大范围的高氟地下水,在深度0—40 m的浅层孔隙地下水中,氟含量以1~2 mg/L为主,仅现代黄河影响带地下水氟含量小于1 mg/L,金乡、单县、嘉祥局部超过3 mg/L,最大值9.5 mg/L;在深度150—400 m的深层孔隙地下水中,氟含量以1~1.5 mg/L为主,菏泽—单县条带氟含量超过2 mg/L,最大值3.5 mg/L。微山湖东冲积、洪积平原浅层孔隙地下水、深层岩溶地下水氟含量均小于1 mg/L。湖西冲积、湖积平原沉积物中可溶性氟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微山湖流域湖西高氟地下水形成受物质来源、淋滤和蒸发浓缩等三方面因素共同控制,CaF_2的溶解平衡是控制地下水F–含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山湖流域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成因
下载PDF
大同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形成过程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梁川 苏春利 +1 位作者 吴亚 李世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大同盆地是典型的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其分布规律和成因在类似地区具有代表性。在对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及其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整个盆地浅层... 大同盆地是典型的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其分布规律和成因在类似地区具有代表性。在对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及其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整个盆地浅层孔隙水中的氟质量浓度普遍较高,变化范围为0.29~6.22mg/L,平均值为1.82mg/L。氟质量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和北部,呈现出由盆地边缘至盆地中心,质量浓度趋向于升高的变化规律。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高pH、高碱度、高钠低钙含量的水化学特征有利于氟富集。大同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含氟矿物的溶解、离子交换和蒸发浓缩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分布 形成机制 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大同盆地
下载PDF
平度市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孟春霞 郑西来 王成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119,共9页
氟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但长期饮用高氟地下水则会导致氟摄入过量引起骨骼畸形及氟斑牙。研究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成因和影响因素,对高氟地下水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平度市高氟区实地调查和水、土样品监测,分析了地下水氟化... 氟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但长期饮用高氟地下水则会导致氟摄入过量引起骨骼畸形及氟斑牙。研究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成因和影响因素,对高氟地下水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平度市高氟区实地调查和水、土样品监测,分析了地下水氟化物的时-空变化特征,系统研究了地下水中氟化物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平度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变化范围为0.19~13.35 mg/L,平均值为3.85 mg/L,超过饮水卫生标准(F^-=1.0 mg/L)的高氟水占81.8%,分布具有东北低,西南高的特点;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与其所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有关,研究表明,蒸发-浓缩、吸附-解吸和离子交换作用是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机制;高氟地下水只能在一定pH范围内存在,Ca^2+含量是抑制氟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Na+、Cl^-、HCO^-3与F-呈显著正相关,HCO^-3通过对Ca^2+的影响间接控制氟化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形成机制 平度市
下载PDF
山东省地下水氟富集规律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春华 王威 +5 位作者 杨丽芝 朱恒华 郭艳 马瑜宏 郭晶 刘柏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62-1972,共11页
本文以生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分布典型、地下水类型分布全面的山东省全境为研究区,依托2006~2016年间采集的4321件地下水无机分析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值分析、水化学平衡体系分析,详细研究了山东省高... 本文以生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分布典型、地下水类型分布全面的山东省全境为研究区,依托2006~2016年间采集的4321件地下水无机分析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值分析、水化学平衡体系分析,详细研究了山东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浅层高氟地下水集中连片分布于胶莱盆地和鲁西南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地带,地下水氟含量超过1mg/L的分布面积13227km^(2),最大值22mg/L;深层承压孔隙水高氟区集中分布于平原盆地中心的德州、滨州、菏泽等地深层承压孔隙水水位降落漏斗区,氟含量超过2mg/L的分布面积15086km^(2),最大值7.5mg/L,地下水开采是驱动深层承压孔隙水氟富集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地下水氟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深层承压孔隙水、浅层松散岩类孔隙水、侵入岩变质岩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深层承压孔隙水F-含量与Ca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其他类型地下水F-含量与Ca2+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综合得出:山东省高氟地下水形成受地貌与地质构造部位、含水介质地球化学特性、人类地下水开采等三方面因素共同驱动,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中氟的物质来源,淋滤、蒸发浓缩、水岩相互作用使得地下水氟含量进一步升高,氟-钙拮抗作用机制最终决定地下水中氟含量。此研究揭示了控制不同类型地下水氟富集的关键因素,深化了氟在地下水中化学行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富集 驱动机制 山东省
下载PDF
衡水市桃城区浅层高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怀胜 蔡五田 +1 位作者 边超 刘金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0191-10198,共8页
为研究衡水市桃城区浅层含氟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成因演化过程,对桃城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野外调查与取样测试。结果表明:桃城区浅层地下水以Cl·SO_(4)型为主,高氟水多见于HCO_(3)·Cl型水中,且分布于研究区南侧。F^(-)与HCO_(3)^... 为研究衡水市桃城区浅层含氟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成因演化过程,对桃城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野外调查与取样测试。结果表明:桃城区浅层地下水以Cl·SO_(4)型为主,高氟水多见于HCO_(3)·Cl型水中,且分布于研究区南侧。F^(-)与HCO_(3)^(-)在相关性分析中体现出显著正相关,与Ca^(2+)和Mg^(2+)存在负相关。在研究区因气候条件创造的强蒸发、碱性环境下,F^(-)主要来源于矿物的溶解。石膏与萤石在研究区地层中处于较为稳定的溶解态,为地下水提供了F^(-)与Ca^(2+),环境中偏高的HCO_(3)^(-)含量同样有利于F^(-)在碱性环境下解吸。综上所述,桃城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受溶滤作用、蒸发浓缩和离子交替与解吸作用共同影响,水体中含氟矿物CaF_(2)的溶解平衡与阴阳离子的交替吸附作用是桃城区地下水F^(-)含量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市桃城区 高氟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灵武市北部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英 吴平 +5 位作者 张勃 黄小琴 韩强强 李阳 徐兆祥 余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20-2528,共9页
本文以灵武市北部地下水中氟为研究对象,依据野外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区地下水中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研究区地下水中氟的含量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垂直方向上,潜水和承压水中氟离子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地下水中F-... 本文以灵武市北部地下水中氟为研究对象,依据野外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区地下水中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研究区地下水中氟的含量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垂直方向上,潜水和承压水中氟离子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地下水中F-含量空间异质性主要由区域性因素引起,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自地层中含氟矿物,潜水中F-富集受蒸发浓缩、岩石风化和阳离子交替作用影响,承压水中F-浓度受岩石风化作用和阳离子交替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市北部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化隆-循化盆地含水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邢世平 吴萍 +3 位作者 胡学达 郭华明 赵振 袁有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6-538,共13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成因的高氟地下水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前人对高氟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和形成过程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对高氟含水层沉积物特征及其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化隆-循化盆地黄河河谷高氟区含水层地下...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成因的高氟地下水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前人对高氟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和形成过程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对高氟含水层沉积物特征及其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化隆-循化盆地黄河河谷高氟区含水层地下水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特征、含水层沉积物的元素组成和可溶组分、含水层沉积物总氟和可溶态氟含量,探究了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地下水氟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F^(-)-浓度为0.51~3.78 mg/L(平均值:1.38 mg/L),且随着井深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高氟地下水主要以Na^(+)为主,且F^(-)-浓度与Na^(+)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中总氟含量为460~1030 mg/kg,可溶态氟的含量为0.53~19.9 mg/kg。萤石未达到饱和状态的地下水中,F^(-)-与Ca^(2+)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萤石等矿物持续溶解向地下水中提供F^(-)-,而地下水中F^(-)-与Si和Al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含氟硅酸盐风化也促进了地下水氟的富集。沉积物可溶态提取液和地下水pH值、HCO_(3)^(-)以及Na^(+)/Ca^(2+)均与F^(-)-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解吸以及离子交换是高氟地下水形成的重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沉积物中可溶态氟与总铁、总锰的正相关关系表明,F^(-)-的解吸来源于铁、锰氧化物矿物表面的吸附态氟。此外,地下水盐度对地下水氟的富集有着积极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揭示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隆-循化盆地 高氟地下水 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水-岩相互作用
下载PDF
宁南西吉含水层沉积物的氟释放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旸 郭华明 +1 位作者 韩双宝 张福存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宁南西吉存在范围较大的高氟地下水区,属于高氟水重灾区。以宁南含水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实验,探讨了pH、Ca2+、Na+、HCO-3和Ca2+/OH-协同作用对沉积物中氟释放的影响及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HCO-3,pH值对F-释放的促进作用更... 宁南西吉存在范围较大的高氟地下水区,属于高氟水重灾区。以宁南含水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实验,探讨了pH、Ca2+、Na+、HCO-3和Ca2+/OH-协同作用对沉积物中氟释放的影响及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HCO-3,pH值对F-释放的促进作用更高,相对增量为10%~50%。低Ca2+/Na+比提高了沉积物所释放F-的活度,有利于地下水中F-的聚集。不同岩性对pH值的缓冲能力不同,从而决定F-的释放。整体而言,粉质粘土、泥岩和粘土F-释放的浓度相对其他岩性要高。泥岩和粉质粘土的F-释放受pH影响较大。沉积物中Al、Fe、Mn、Si组分含量、总F-浓度与不同条件下淋滤出的F-浓度也具备较好的相关性。沉积物的F-含量对地下水中F-聚集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西吉 氟释放 富集 水-岩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丰县浅层高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富集机理
12
作者 周娇 陈菁 +3 位作者 王收 赵祥宇 陈丹 代小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丰县地区浅层地下水F^(-)浓度超标,对农村居民饮水健康造成威胁。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结合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分析等常规水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水化学方法,探索研究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F^(-)浓度分布特征和富集机理。结果表明:研究... 丰县地区浅层地下水F^(-)浓度超标,对农村居民饮水健康造成威胁。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结合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分析等常规水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水化学方法,探索研究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F^(-)浓度分布特征和富集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F^(-)浓度在0.21~5.52 mg/L之间,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高氟地下水占75%,呈弱碱性环境,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SO_(4)-Cl型。浅层地下水的F^(-)富集主要受水岩交互作用控制,弱碱性环境提供的OH^(-)促进F^(-)解吸,萤石溶解、白云石和方解石沉淀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促进F^(-)释放。此外,农业灌溉和工业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对浅层地下水F^(-)浓度影响较大。蒸发浓缩作用和农业施肥仅影响部分地区F^(-)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县 高氟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富集机理
下载PDF
氢氧、锶钙和锂硼同位素在高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卓 柳富田 陈社明 《华北地质》 2023年第3期49-56,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稳定同位素手段揭示高氟地下水的起源、循环和演化过程,通过收集和整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氢氧同位素、锶钙同位素和锂硼同位素在高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地下水中的δ^(2)H和δ^(18)O值可以确定...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稳定同位素手段揭示高氟地下水的起源、循环和演化过程,通过收集和整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氢氧同位素、锶钙同位素和锂硼同位素在高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地下水中的δ^(2)H和δ^(18)O值可以确定水的来源和混合过程,并进而识别高氟地下水的潜在来源。锶钙同位素在高氟地下水研究中备受关注,通过获取地下水中的^(87)Sr/^(86)Sr比值和δ^(44/40)Ca,可以揭示矿物风化溶解、阳离子交换、次生矿物相沉淀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对于理解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至关重要。另外,锂硼同位素也是研究高氟地下水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测量δ^(7)Li和δ^(11)B值,可以判断地热流体对深层高氟地下水的影响。综上所述,稳定同位素在高氟地下水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测量氢氧同位素、锶钙同位素和锂硼同位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高氟地下水的起源、循环和演化过程,从而为高氟地下水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保障人类健康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 氢氧同位素 锶钙同位素 锂硼同位素
下载PDF
微米氧化锆/沸石分子筛处理高氟地下水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郜玉楠 茹雅芳 +1 位作者 王静 刘佳琦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解决北方地区高氟地下水污染问题,采用微米氧化锆/沸石分子筛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吸附温度对微米氧化锆/沸石分子筛吸附F^-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米氧化锆/沸石分子... 为解决北方地区高氟地下水污染问题,采用微米氧化锆/沸石分子筛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吸附温度对微米氧化锆/沸石分子筛吸附F^-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米氧化锆/沸石分子筛在吸附时间为8 h、pH值为5~7、温度为10~25℃条件下对地下水中F^-有较好的去除效果;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微米氧化锆/沸石分子筛吸附F^-的动力学行为(R^2=0.9999);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F^-吸附特性,即多层吸附;吸附热力学表明微米氧化锆/沸石分子筛对水中F^-的吸附是一种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微米氧化锆 沸石分子筛
原文传递
奎屯河流域高氟地下水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婷 李巧 +3 位作者 宿彦鹏 陶洪飞 姜有为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152,共9页
高氟地下水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为探究高氟地下水环境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者在奎屯河流域采集了15组地下水样本进行高通量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高氟和低氟地下水化学特征、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群落与环... 高氟地下水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为探究高氟地下水环境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者在奎屯河流域采集了15组地下水样本进行高通量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高氟和低氟地下水化学特征、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偏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TDS)相对偏高,F-平均含量为1.5 mg/L,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_(3)·SO_(4)-Na型。低氟组样品在物种丰度与多样性方面占优势且微生物群落相似,而高氟组样品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优势细菌门。科水平上,优势菌科均属于变形菌门。化学需氧量(COD)、TDS和F-浓度与地下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关联,TDS、COD和F^(-)浓度与大部分细菌门丰度呈负相关。研究发现高氟地下水环境对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起抑制作用,微生物群落能通过代谢途径减轻高氟地下水的毒性,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微生物群落的自身调节作用可为高氟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奎屯河流域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山东霄云煤矿砂岩高氟地下水成因及健康风险评价
16
作者 施龙青 何莉 +2 位作者 詹召伟 王彦敏 王传晨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3-999,共7页
为探究济宁市霄云煤矿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利用水化学分析、相关性分析、钠吸附比及饱和指数等方法对砂岩高氟地下水分布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非致癌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受体人群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砂... 为探究济宁市霄云煤矿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利用水化学分析、相关性分析、钠吸附比及饱和指数等方法对砂岩高氟地下水分布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非致癌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受体人群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砂岩地下水F-质量浓度为0.97~5.23 mg/L,且有93.7%的样品F-质量浓度超标。矿区砂岩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及西北部,且具有弱碱性、高Na^(+)、高HCO_(3)^(-)、低Ca^(2+)的水化学特征。弱碱性环境及OH^(-)、HCO_(3)^(-)与F^(-)的竞争吸附是矿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重要因素,萤石的溶解与方解石、白云石的沉淀是矿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机制。矿区不同受体人群平均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分别为:婴儿5.11,儿童3.16,成年男性2.91,成年女性2.52,均超过风险指数阈值。建议加快发展高效除氟材料与技术,保障矿区居民饮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矿物饱和指数 健康风险评价 霄云煤矿
下载PDF
白城市浅层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璐 梁秀娟 +2 位作者 肖长来 李明乾 张雪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4,123,共5页
为分析白城市浅层地下水氟含量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理,采用Piper三线图、Kringing插值、Pearson分析、氯碱指数、Gibbs图等方法讨论了研究区F-分布规律和富集机理。结果表明,长石类矿物的溶解为F-富集提供了碱性环境。研究区F-浓度由外... 为分析白城市浅层地下水氟含量的分布特征和富集机理,采用Piper三线图、Kringing插值、Pearson分析、氯碱指数、Gibbs图等方法讨论了研究区F-分布规律和富集机理。结果表明,长石类矿物的溶解为F-富集提供了碱性环境。研究区F-浓度由外部向内部增大,其对应的主要水化学类型由HCO3-Ca·Na型过渡至HCO3-Na型。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成为制约地下水氟富集的重要因素。方解石的沉淀和石膏的溶解影响着萤石的溶解与沉淀,蒸发浓缩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为最终高氟地下水中阳离子是Na+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城市 浅层 高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富集机理
下载PDF
高氟地下水形成的组态分析——以豫东平原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宁立波 徐恒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5-198,共4页
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研究是目前相关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将传统的水化学类型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组态分析的方法进行形成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2)作为非线性系统,高... 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研究是目前相关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将传统的水化学类型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组态分析的方法进行形成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2)作为非线性系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个多态问题,就某一个区段而言是一个"暂态",一直处于多态的变化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各个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多组态;(3)Na+>Ca2+型的水化学组态的高氟率(平均51%)明显大于Na+<Ca2+型(平均12%),在高氟区段,具有代表性的水化学组态有Na.Mg.Ca-H.S.C、Na.Mg.Ca-H.C.S,其高氟概率分别为8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组态分析 豫东平原
下载PDF
微生物参与下高氟区沉积物中氟的迁移行为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玉贤 甘义群 +3 位作者 周肖瑜 姜翠杰 高旭波 李成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8-235,共8页
氟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非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环境微生物作为自然界中物质迁移的主动力之一,积极地参与着多种元素的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微生物参与下沉积物中氟的释出行为,对深入理解环境氟迁移行为具有重要... 氟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非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环境微生物作为自然界中物质迁移的主动力之一,积极地参与着多种元素的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微生物参与下沉积物中氟的释出行为,对深入理解环境氟迁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运城高氟区沉积物样品为代表,采用野外沉积物调查采集、室内环境地球化学分析和微宇宙培养实验等研究手段,从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角度探讨了微生物介导下沉积物中氟的迁移释出行为。研究证明,高氟区沉积物总氟质量分数介于206.2~781.0 mg/kg之间,主要含氟矿物为长石、云母、方解石、绿泥石、角闪石等。培养条件下,溶液中的氟质量浓度与微生物生长曲线呈现良好的一致性;在培养初期,溶液中的氟质量浓度迅速上升,而后逐渐缓和,14 d后呈下降趋势。其中,黏土类沉积物的释氟量较大,砂土类沉积物释氟量较小。有、无碳源对照培养说明,沉积物中一定量的碳源可被微生物代谢利用,但碳源不是影响微生物在此环境中作用的主要因素。研究证明,原生微生物代谢活动可以显著促进沉积物中氟的迁移释出,微生物作用下不同岩性沉积物中氟的释出特征也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环境氟循环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迁移 微生物 高氟地下水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土壤可溶性氟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瑞刚 李连香 宿立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8-52,共5页
土壤可溶性氟是地下水中氟的重要来源,明确高氟水地区土壤中可溶性氟的分布情况,对于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有重要意义。预处理条件对土壤可溶性氟的测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陕西渭南高氟地下水地区的土壤为例,探讨土壤浸提土液比... 土壤可溶性氟是地下水中氟的重要来源,明确高氟水地区土壤中可溶性氟的分布情况,对于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有重要意义。预处理条件对土壤可溶性氟的测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陕西渭南高氟地下水地区的土壤为例,探讨土壤浸提土液比、土壤浸提时间、温度和振荡速度、以及土壤筛分粒径等预处理参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提土液比、时间、温度和振荡速度、以及土壤筛分粒径等参数均对土壤可溶性氟测定结果产生影响。通过综合比较,对于供试土壤可溶性氟在测定过程中,浸提土液比宜选择1:10,浸提时间50min为宜(黏土宜延长浸提时间),浸提温度45℃,振荡速度为180r/min,其筛分径可在0.5~2.5mm之间(黏土可选择2.5mm);土壤样品测试前前处理方式宜选择0.45μm过滤纸以及0.22μm水系过滤头过滤,其中砂壤土样品测试前处理方式亦可采用8500r/min转速离心,然后使用0.22μm水系过滤头过滤。本试验为陕西渭南区域氟问题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对于分析土壤氟污染以及评估周边区域氟中毒情况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溶性氟 高氟地下水 预处理条件 浸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