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遗传性胰腺炎患者胰蛋白酶原基因多位点杂合突变及其临床特征(英文)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奇才 郜峰 +3 位作者 庄则豪 杨滨 林寿榕 伊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69-1278,共10页
用基因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个遗传性胰腺炎家系中胰腺炎患者(共有4例成员)的胰蛋白酶原基因(cationic trypsinogen,PRSS1)5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在4例胰腺炎患者中均出现了PRSS1基因杂合突变,但两家系PRSS1基因突变... 用基因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个遗传性胰腺炎家系中胰腺炎患者(共有4例成员)的胰蛋白酶原基因(cationic trypsinogen,PRSS1)5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在4例胰腺炎患者中均出现了PRSS1基因杂合突变,但两家系PRSS1基因突变的位点不同,且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家系1出现6例糖尿病患者且发病年龄较家系2明显延迟,平均发病年龄为29岁,分析其PRSS1基因发现3号外显子336位碱基存在G→A杂合性突变,为中性突变,表达的氨基酸从赖氨酸(Lys)→赖氨酸(Lys),同时在同一外显子的361位碱基还存在另一个G→A杂合性突变,造成121位的丙氨酸(Ala)被苏氨酸(Thr)所取代,胰蛋白酶原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与抑制因子的结合位点消失,"保护失败"而产生有活性的胰蛋白酶,造成胰腺自身的消化.而家系2未发现糖尿病患者,其胰腺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不增高,先证者(Ⅲ8)在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表现为CD4+T/CD8+Tcell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随病程进展逐渐降低,而Ⅲ7不表现出此现象,分析其PRSS1基因发现3号外显子361位碱基同样存在G→A(c.361G→A)突变,而且在415位还存在一个杂合性突变点T→A(c.415T→A),其中c.415T→A不存在于Ⅲ7.胰蛋白酶原基因存在多种形式的突变,而且与临床表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胰腺炎 PRSS1基因突变 杂合子突变 多位点 临床表型 胰蛋白酶
下载PDF
HNF1B基因相关疾病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芳 姚勇 +8 位作者 杨慧霞 时春燕 张潇潇 肖慧捷 张宏文 苏白鸽 张琰琴 郭冀帆 丁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8-662,共5页
目的 了解HNF1B基因相关疾病临床表型.方法 选择2013至2017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和妇产科住院、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肾功能减退的4例患者(例1、2、4为男性患儿,例3为成年女性患者),胎儿期肾脏超声异常的胎儿3例,经目标区域捕获二... 目的 了解HNF1B基因相关疾病临床表型.方法 选择2013至2017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和妇产科住院、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肾功能减退的4例患者(例1、2、4为男性患儿,例3为成年女性患者),胎儿期肾脏超声异常的胎儿3例,经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实时定量PCR或Sanger测序验证检测到HNF1B基因突变.以其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肾脏影像、血生化、尿液常规和其他必要检查结果.结果 4例患者中,例1和例4自胎儿期起病,例2和例3分别于13岁和28岁起病;除例3外,其余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例4尚表现有肾病综合征和糖尿,例2尚表现有早发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病,例3尚有糖尿病;仅例3有肾脏病家族史,其余3例患者均无肾脏病家族史;4例患者均有肾脏结构异常,包括双肾多发囊肿、肾脏小和肾脏高回声.3例胎儿均经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肾脏高回声,伴或不伴肾脏囊肿;仅1例胎儿羊水过多;2例胎儿有肾脏病家族史.结论 HNF1B基因相关疾病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肾脏受累最为常见,多表现为肾脏囊肿,儿童期会出现肾功能减退;胎儿期肾脏超声显示肾脏高回声或肾脏囊肿者应想到HNF1B基因相关疾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F1B基因 杂合突变 肾脏表型 肾外表型
原文传递
BSCL2基因突变致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梦奇 马明圣 邱正庆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症(CGL)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BSCL2基因突变致CG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患儿,2岁9个月,临床表现为全身脂肪组织消失,黑棘皮征,肝脾大,轻度智力低下;实验室检查示高三酰... 目的探讨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症(CGL)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BSCL2基因突变致CG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患儿,2岁9个月,临床表现为全身脂肪组织消失,黑棘皮征,肝脾大,轻度智力低下;实验室检查示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心肌病变。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对AGPAT2、BSCL2、CAV1和PTRF 4个基因行Sanger测序显示,患儿存在BSCL2基因杂合突变,分别为母源移码突变(c.567-568del GA,p.E 189 Efs X 12)及父源无义突变(c.565 G>T,p.E 189 X),均为致病突变。回顾文献,BSCL2基因突变是亚洲CGL最常见的病因,BSCL2突变的CGL患儿常见临床表现为全身脂肪组织消失、黑棘皮征和肝脾大,心肌病变和智力低下发生率分别为40%和30%。结论 BSCL2基因突变引起的CGL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幼全身脂肪组织消失及代谢紊乱,常伴有心肌病变和智力低下,对疑似患儿应尽早行基因分析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 BSCL2基因 杂合突变
下载PDF
新型FGG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甜甜 邵静茹 +5 位作者 王杰 程彦 张雪芹 房云海 姚成芳 张心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590,共5页
目的:对临床发现的1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共4人的外周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目的:对临床发现的1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共4人的外周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及8项凝血因子指标。对编码纤维蛋白原3条肽链的FGA、FGB和FG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长姐的8项凝血因子中FⅤ、FⅧ稍高,TT明显延长,Fg明显降低;测序结果显示FGG基因存在c.901C>T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突变改变了原有的蛋白结构,减少了氢键数目。结论:纤维蛋白原γ链c.901C>T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的主要原因,该突变是首次在国内外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 基因杂合突变 建模分析 家系分析
下载PDF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新型突变所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储建敏 吴蕾 +3 位作者 江璐璐 王永利 陈蔚欣 陈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2-425,共4页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罕见,发病率低。本文报告1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基因新型突变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患者为29岁女性,肢体震颤伴手足姿势异常19年,儿童期急性起病,慢...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罕见,发病率低。本文报告1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基因新型突变致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患者为29岁女性,肢体震颤伴手足姿势异常19年,儿童期急性起病,慢性加重,主要表现为四肢震颤,行走时足尖着地及双手肌肉痉挛,症状存在昼夜波动性特点。查体可见双上肢轻微姿势性及静止性震颤。基因检测提示患者TH基因EXON9 C.943G>A错义突变(遗传自父亲)及TH基因EXON8 C.851A>G错义突变(遗传自母亲)的杂合突变,C.851A>G位点既往未见报告。予小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分析该病例特点及文献回顾表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诊断主要依赖于基因检测,且不同的临床表型对左旋多巴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酪氨酸羟化酶 基因检测 基因突变 新型突变 杂合突变 隐性遗传
下载PDF
LIPH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1家系分析
6
作者 黄文萱 周小慧 +1 位作者 于建斌 刘莉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分析1家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致病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家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皮肤病相关基因外显... 目的分析1家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致病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家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先证者皮肤病相关基因外显子区域基因突变情况,采用PCR-Sanger测序法验证致病基因突变情况。应用ClustalX 2.1软件分析先证者基因突变位点保守性,PyMOL软件预测基因突变位点的蛋白结构变化。结果先证者,男,7岁,自1岁开始头发弥漫性减少,颜色逐渐变浅,3岁后头发生长缓慢。就诊时临床表现为头皮弥漫性毛发稀疏、细软、卷曲,呈浅褐色;头皮皮肤颜色及质地大致正常,眉毛、睫毛、体毛数量及颜色大致正常,皮肤出汗正常;指趾甲正常,掌跖皮肤未见角化过度等异常;上颌乳中切牙和左侧上颌乳侧切牙牙体缺损,右上乳1和左上乳2龋齿;皮肤镜检查显示皮肤大致正常,毛发稀疏,大量单根毛发,未见黑点征、断发及感叹号发。先证者存在LIPH基因c.530T>G(p.Leu177Arg)和c.736T>A(p.Cys246Ser)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的第177位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精氨酸,第246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丝氨酸;先证者母亲携带LIPH基因c.736T>A(p.Cys246Ser)杂合突变,先证者父亲携带LIPH基因c.530T>G(p.Leu177Arg)杂合突变;LIPH基因编码蛋白第177、246位氨基酸在3个物种(人、小鼠、狗)中均高度保守;LIPH基因突变位点对应蛋白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蛋白质功能。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家系遗传特征、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软件预测结果,诊断为LIPH基因突变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结论LIPH基因c.530T>G(p.Leu177Arg)和c.736T>A(p.Cys246Ser)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该家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患儿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状发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LIPH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一对男性双胞胎银屑病FLG基因杂合突变分析
7
作者 汪凤娟 吴玮 +3 位作者 罗志强 李梅赵 周书文 周海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46,共4页
先证者男,28岁,全身皮肤反复鳞屑性红斑、丘疹3年余。3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躯干、四肢出现鳞屑性丘疹和斑块,其同卵胞兄4年前出现形态和部位类似的皮疹,皮肤病理活检均确诊为银屑病,经送华大基因DNA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 先证者男,28岁,全身皮肤反复鳞屑性红斑、丘疹3年余。3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躯干、四肢出现鳞屑性丘疹和斑块,其同卵胞兄4年前出现形态和部位类似的皮疹,皮肤病理活检均确诊为银屑病,经送华大基因DNA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二者均为c.3321delA;p.Gly1109Glu杂合突变,推测该基因是本例双胞胎银屑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双胞胎 丝聚蛋白基因 杂合突变
下载PDF
1例马凡综合征患者新发FBN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爽 赵军 +1 位作者 薛友余 张娟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通过对1例临床诊断为马凡综合征的患儿进行致病基因测序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对筛选出的可疑位点应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根据ACMG发布的指南评估变异致病性,并利用生物信... 目的通过对1例临床诊断为马凡综合征的患儿进行致病基因测序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对筛选出的可疑位点应用Sanger测序技术验证,根据ACMG发布的指南评估变异致病性,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蛋白功能软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全外显子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FBN1基因存在c.4016G>T(p.C1339F)杂合错义突变。Sanger测序显示其父母该位点无变异,属于自发突变。根据ACMG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生物信息学蛋白功能预测结果为有害。结论FBN1基因c.4016G>T(p.C1339F)杂合突变可能是该Marfan综合征患儿的致病原因,检出的新变异丰富了FBN1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FBN1基因 杂合突变 基因突变 全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GJB2基因检测联合听力筛查在新生儿听力损失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赵雪卉 刘宗印 +2 位作者 张娟 唐凯 蒋晓颖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GJB2基因检测在新生儿听力损失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 220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经听力筛查和GJB2基因多态性检测,听力复筛阳性和GJB...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GJB2基因检测在新生儿听力损失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 220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经听力筛查和GJB2基因多态性检测,听力复筛阳性和GJB2基因检测突变新生儿均进入听力学诊断。以听力学诊断结果为准,分析听力筛查、GJB2基因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1 22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35例,而GJB2基因突变55例,其中IVS7-2 A>G比例最高,为30.91%,其次为235 del C,比例为25.45%;以听力学诊断为准,听力初筛诊断新生儿听力损失灵敏度为26.67%,特异度为91.70%,阳性预测值为3.85%,阴性预测值为99.01%;听力复筛诊断新生儿听力损失灵敏度为53.33%,特异度为97.76%,阳性预测值为22.86%,阴性预测值为99.41%;GJB2基因检测诊断新生儿听力损失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6.43%,阳性预测值为21.82%,阴性预测值为99.74%。以听力筛查和GJB2基因检测结果均阳性为阳性判断标准,联合听力筛查和GJB2基因检测对新生听力损失的诊断灵敏度率为86.67%,特异度为99.75%,阳性预测值为81.25%,阴性预测值为99.83%。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GJB2基因检测是新生儿听力损失的有效筛查手段,联合两种方法检测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听力损失 GJB2基因 杂合突变 纯合突变
下载PDF
一例马凡综合征患儿FBN1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琳鑫 张丁丁 +5 位作者 肖迎 王琪 龚波 郭小新 黄懋敏 杨正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14-417,共4页
目的对1例马凡综合征患儿的原纤维蛋白基因-1(fibrillin-1gene,FBN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RgFBN1基因全部66个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用SIFT与PolyPhen-2软件预测FBN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 目的对1例马凡综合征患儿的原纤维蛋白基因-1(fibrillin-1gene,FBN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RgFBN1基因全部66个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用SIFT与PolyPhen-2软件预测FBN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FBN1基因第32外显子存在c.3998G〉A(p.Cys1333Tyr)杂合错义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而患儿家系正常成员和683名正常对照者均未检出该突变。通过蛋白质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的FBN1蛋白中高度保守。SIFT与PolyPhen-2预测该突变位点可能导致FBN1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结论FBN1基因C.3998G〉A(p.Cys1333Tyr)突变可能为该患儿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FBN1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FBN1基因 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大连市842例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惠云 李士军 +3 位作者 张静 朱文秀 刘小雪 石铭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为防控遗传性耳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1日—5月30日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出生的新生儿842例,使用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同时采集新生... 目的通过分析大连地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为防控遗传性耳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1日—5月30日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出生的新生儿842例,使用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同时采集新生儿脐血,使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常见遗传性耳聋4个基因[GJB2、GJB3、SLC26A4(PDS)、药物性耳聋相关线粒体基因(MT-RNRI)(12SrRNA)]20个突变位点。结果842例新生儿中通过听力筛查840例(99.8%);通过听力筛查而未通过耳聋基因筛查36例(4.3%);两者都通过804例(95.5%);两者都未通过2例(0.24%)。检出耳聋基因突变38例,总携带率为4.51%(38/842),其中GJB2、GJB3、SLC26A4(PDS)、MT-RNRI(12SrRNA)杂合突变携带率分别为1.90%、0.24%、1.30%和0.95%,GJB2/GJB3复合杂合突变携带率为0.12%。结论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可以降低听力筛查漏检率,大连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率为4.51%,以GJB2携带率最高,SLC26A4(PDS)携带率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听力检查 基因联合筛查 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 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HTRA1基因杂合突变相关遗传性脑小血管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祖煜 于莎莎 +2 位作者 张玉婧 吕晶 冯雪丹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54-1059,共6页
本文对1例60岁男性轻度认知障碍、头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病史,以及长期吸烟、饮酒史,其母亲曾患痴呆,头颅MRI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变性和多发微出血病灶,... 本文对1例60岁男性轻度认知障碍、头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病史,以及长期吸烟、饮酒史,其母亲曾患痴呆,头颅MRI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变性和多发微出血病灶,基因检测报告示HTRA1基因c.1174T>C杂合突变,以上结果符合HTRA1基因杂合突变相关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相关丝氨酸蛋白酶A1 杂合突变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
下载PDF
两个马凡综合征家系的FBN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岚 郭小新 +2 位作者 蒋琳鑫 龚波 曲超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66-570,共5页
目的 对两个马凡综合征家系进行原纤维蛋白基因-1(fibrillin-1 gene,FBN1)基因突变的筛查分析.方法 采集家系中患者及正常个体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法对FBN1基因全部65个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应用PolyPhen-2和SIFT预测F... 目的 对两个马凡综合征家系进行原纤维蛋白基因-1(fibrillin-1 gene,FBN1)基因突变的筛查分析.方法 采集家系中患者及正常个体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法对FBN1基因全部65个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应用PolyPhen-2和SIFT预测FBN1蛋白可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 两家系的患者均表现出眼部和骨骼系统的症状;测序结果显示两家系患者分别携带FBN1基因c.1879C>T(p.R627C)、c.2584T>C(p.C862R)杂合错义突变,家系中其他正常成员均未检出该突变.PolyPhen-2和SIFT预测该突变位点可能导致FBN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结论 两个家系中的FBN1基因c.1879C>T及c.2584T>C突变,可能是患者致病的原因;其中c.2584T>C基因突变在中国马凡综合征患者中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丰富了FBN1基因的突变谱,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FBN1基因 杂合突变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耳聋患者相关常见致病基因的分子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俊真 曹琴英 +2 位作者 葛军 张宁 张为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5-577,共3页
目的为了解河北地区耳聋人群中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频率及突变类型。方法河北地区选择冀州市和巨鹿县耳聋患者36例,并采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结果 36例患者中,筛查出基因突变13例,总的突变检出率为36.11%。纯合突变检出率13.89%,杂合突... 目的为了解河北地区耳聋人群中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频率及突变类型。方法河北地区选择冀州市和巨鹿县耳聋患者36例,并采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结果 36例患者中,筛查出基因突变13例,总的突变检出率为36.11%。纯合突变检出率13.89%,杂合突变检出率25.0%。冀州市总的突变检出率为36.0%。突变类型以SLC26A4IVS7-2A>G为主。巨鹿县总的突变检出率为35.29%。主要是GJB2 235delC和299delAT杂合突变。结论河北省两地区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率较高,基因突变类型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耳聋基因芯片有对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检出率高,快速、准确等特点,适合婚前孕前应用,可有效地预防聋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纯合突变 杂合突变 婚前咨询 孕前咨询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基因突变分析及长期血脂吸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志斌 王子秋 +6 位作者 王朝晖 谢静远 杜雯 马晓波 俞海瑾 杨振华 陈晓农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4期219-224,共6页
目的 :探讨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进行系谱调查,分析长期疗效。方法:根据荷兰临床脂质网络(Dutch Lipid Clinic Network,DLCN)指南诊断标准,确立1例临床型FH患者,收集患者及其家... 目的 :探讨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进行系谱调查,分析长期疗效。方法:根据荷兰临床脂质网络(Dutch Lipid Clinic Network,DLCN)指南诊断标准,确立1例临床型FH患者,收集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相关数据及DNA,对95个疑似基因进行外显子区突变检测,并对患者家系进行系谱分析。治疗上在强化调脂治疗(阿托伐他汀40 mg每日睡前口服,联用依折麦布10 mg 1次/d)的基础上,经左前臂动静脉内瘘路径,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行血脂吸附治疗,每2~3个月1次,总计7年28次。观察血液净化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16.0 mmol/L,同时合并有黄色瘤、主动脉瓣狭窄特征,其亲属无黄色瘤。患者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etein receptor,LDLR)基因杂合突变(c.1129T>G)及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杂合突变(c.833T>G),可确诊为复合杂合型FH。检查患者4代18人,根据血脂水平、临床表现及基因筛查确诊2例杂合型FH,系谱分析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患者治疗前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2.18±0.84) mmol/L和(9.58±0.89) mmol/L,血液净化治疗后平均水平TC(4.93±0.45) mmol/L和LDL-C (3.71±0.49) mmol/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患者黄色瘤着色减退。结论:杂合型FH是一种以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可伴有黄色瘤及多种早发性心血管疾病。此FH家系中LDLR是主要致病基因。血液净化技术可明显降低FH患者的TC及LDL-C水平,提高患者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基因杂合突变 系谱 双膜血浆置换
下载PDF
PHIP基因突变所致Chung-Jansen综合征一例
16
作者 王慧超 李田华 +1 位作者 杨柳 卢园园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Chung-Jansen综合征(CHUJAN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新近发现的罕见肥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肥胖和畸形。该文报道1例以肥胖、睾丸小为主要表现的CHUJANS患儿,该患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伴有左肾缺如及低促性... Chung-Jansen综合征(CHUJAN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新近发现的罕见肥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肥胖和畸形。该文报道1例以肥胖、睾丸小为主要表现的CHUJANS患儿,该患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伴有左肾缺如及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减退,基因检测结果提示PHIP基因突变,突变位点c.600+1G>C,最终诊断为CHUJANS。经过长期综合性治疗,患儿远期生活质量获得极大改善。CHUJANS发病率低,且累及多系统,该例扩展了CHUJANS的基因突变谱,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及早识别并给予干预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ng-Jansen综合征 PHIP基因 杂合突变 儿童
下载PDF
HTRA1相关常染色体显性脑小血管病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刘琳 张奇山 +4 位作者 廖蔓倩 陈余榕 李倍 何玉成 唐圣桃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79-385,共7页
目的报道一组新发现的HTRA1基因致病变异家系病例,并结合既往文献总结本HTRA1相关常染色体显性脑小血管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HTRA1相关染色体显性脑小血管病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高通量... 目的报道一组新发现的HTRA1基因致病变异家系病例,并结合既往文献总结本HTRA1相关常染色体显性脑小血管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HTRA1相关染色体显性脑小血管病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捕获变异位点,应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功能预测软件进行致病性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探讨此新发现变异的表型及遗传学特点。结果先证者为51岁男性,临床表现为50岁时突发左侧肢体麻木、认知功能障碍,无脱发、腰痛等神经系统外症状。头颅MRI包括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显示右侧基底节脑梗死,双侧脑白质弥漫性、对称性高信号,微出血。基因检测发现HTRA1基因c.941T>G杂合错义变异,功能预测提示为致病性变异。先证者母亲60岁时出现脑梗死及认知功能障碍,70岁时去世;先证者哥哥携带相同杂合变异,32岁时患脑梗死导致右侧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及认知障碍,影像学特征符合脑小血管病特点;先证者儿子携带相同杂合变异,目前无临床症状。结论HTRA1基因c.941T>G(p.M314R)杂合变异为致病变异,其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与既往报道的HTRA1相关常染色体显性脑小血管病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HTRA1基因 杂合 变异
原文传递
全外显子测序对一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患者THRβ基因突变的研究
18
作者 加衣达·努拉里 万月月 +1 位作者 赵双霞 宋怀东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对1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 syndrome,RTH)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基因变异检测,并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抽取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致病基因,并通过Sanger测... 目的对1例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 syndrome,RTH)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基因变异检测,并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抽取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致病基因,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蛋白功能分析。结果先证者表现为胸闷、心悸和持续性房颤等临床表现,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临床高度怀疑RTH并进行基因检测。报告显示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存在c.1313G>A杂合突变,导致第438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异为组氨酸(p.R438H),为错义突变,遗传情况未明。根据ACMG指南,这个变异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这种变异未见报道,被认为是新发变异。结论THRβ基因第8号外显子c.1313G>A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先证者RTH的原因,该变异c.1313G>A位于THRβ的配体结合域,可能通过影响蛋白的三维结构及活性,从而影响THRβ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受体β 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KRT6B基因突变致先天性厚甲症6b型1家系分析
19
作者 葛亚萌 周小慧 +1 位作者 刘莉娜 于建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1家系3例先天性厚甲症6b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家系3例先天性厚甲症6b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该家系先证者、先证者姐姐及父母、10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皮肤病相关... 目的探讨1家系3例先天性厚甲症6b型患者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家系3例先天性厚甲症6b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该家系先证者、先证者姐姐及父母、10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皮肤病相关基因各外显子编码区域的序列突变情况,致病突变经PCR-Sanger测序验证。应用ClustalX2.1软件对比5个物种KRT6B基因编码蛋白在第172位氨基酸的保守性;应用PyMOL软件分析基因突变后对应蛋白结构的变化;应用MutationTaster和PROVEAN预测KRT6B基因部分碱基缺失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双足趾甲板呈蜡黄色程度不一的角化增厚,左足拇趾趾甲呈门槛样远端角化过度,右足底前端中央见甲盖大小淡黄色角化性斑块,边界清楚,摩擦后有水疱形成。先证者姐姐双足趾甲板角化增厚明显,呈黄褐色,伴拇趾侧缘甲盖大小角化斑块。先证者母亲双足拇趾趾甲受累较轻,余4趾趾甲呈黄褐色增厚,指甲板见棕褐色线状条纹;右足趾甲皮肤镜检查显示趾甲板横断面显著增厚,趾甲板与甲床间大量灰白色角质样物质,兼有明显横沟、纵嵴,可见黑色点状和线状结构。3例患者双手指甲板角化增厚程度较轻,毛发、口腔黏膜和牙齿均未见异常。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先证者姐姐及母亲KRT6B基因第1外显子发生c.516_518delCAA(p.Asn172del)杂合突变,导致编码蛋白第172位缺失天冬酰胺;先证者父亲及100例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该突变。KRT6B基因编码蛋白在5个物种第172位氨基酸序列中完全保守,KRT6B基因c.516_518delCAA突变位点对应蛋白结构发生变化,疑似为致病性突变。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家系特点与基因检测结果,最终诊断为先天性厚甲症6b型。结论KRT6B基因c.516_518delCAA(p.Asn172del)杂合突变可能是该家系先天性厚甲症6b型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厚甲症6b型 KRT6B基因 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1例LZTR1基因突变导致的Noonan综合征产前诊断与遗传学分析
20
作者 黄军兰 王生兰 李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7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对1例孕妇2次妊娠胎儿均颈部透明层(NT)增厚伴周身水肿引起的病因进行探讨及追溯。方法通过产前超声检查、染色体核型G显带技术、CNVs及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技术对胎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研究。结果孕妇2次不良妊娠史产前超声检查均表... 目的对1例孕妇2次妊娠胎儿均颈部透明层(NT)增厚伴周身水肿引起的病因进行探讨及追溯。方法通过产前超声检查、染色体核型G显带技术、CNVs及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技术对胎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研究。结果孕妇2次不良妊娠史产前超声检查均表现为胎儿颈部透明层(NT)增厚伴周身水肿,此次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N,本次羊水(CNVs)显示胎儿染色体11号染色体p11.12处重复0.92 Mb区域。本次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WES)为:受检者在基因LZTR1上发生c.1843_1845del杂合突变,父亲发生杂合突变,母亲未发生突变,突变来自父亲。受检者在基因LZTR1上发生c.141del杂合突变,母亲发生杂合突变,父亲未发生突变,突变来自母亲,为复合杂合子(即compound heterozygote)。孕妇本人核型为46,XX。结合超声检查报告及遗传学检测结果,本次胎儿确诊为Noonan综合征。结论LZTR1基因上的c.1843_1845del和c.141del的复合杂合子(即compound heterozygote)为该患儿Noonan综合征的致病原因,该基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Noonan syndrome 2(Noonan综合征2型)相关(OMIM:605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ONAN综合征 LZTR1基因 杂合突变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