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重构 |
邵波
|
《教学研究》
|
2005 |
24
|
|
2
|
理论的解释力来自哪里: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 |
岳彩申
|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3
|
意义与翻译批评研究 |
刘云虹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3
|
|
4
|
《孔夫子》:最初西文翻译的儒家经典 |
梅谦立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6
|
|
5
|
伍尔夫模仿学习理论述评 |
邱关军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1
|
|
6
|
深度情境化与诠释:管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 |
吕力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9
|
|
7
|
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
吕星宇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8
|
西方寓言理论的发展轨迹 |
罗良清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9
|
多元法律文化互动的多元透视 |
黄文艺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10
|
对话: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交往路径 |
冯茁
陈瑞武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3
|
|
11
|
在遮蔽与无蔽之间——海德格尔现象学的一种理解 |
李革新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2
|
管理学研究中的证实、证伪、还原与诠释 |
吕力
|
《管理学报》
CSSCI
|
2009 |
12
|
|
13
|
党内法规研究方法论探析 |
章志远
|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14
|
从“诠释学”到“诠释之道”——中国诠释学研究的合法性依据与发展方向 |
李清良
夏亚平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5
|
关于教师权威功能的主要理论取向之审视 |
李国强
周月朗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4 |
5
|
|
16
|
阐释学视野的花木兰与女性解放的维度 |
聂心蓉
谢真元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7
|
|
17
|
诠释学视野下的刑法解释学 |
付玉明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18
|
一种主观主义的解释学理论——评张一兵的“思想构境论” |
王金福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19
|
乔治·斯坦纳四步骤阐释运作理论辨析 |
叶芳芳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9
|
|
20
|
反垄断法中纵向垄断协议的解释学澄清--兼评全国首例纵向垄断协议行政诉讼案 |
吴佩乘
|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