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在水稻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慧 徐正进 赵开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4-400,共7页
20年来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日臻完善。作者介绍了PEG法、电激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的原理及在水稻抗病虫、抗逆及品质等遗传改良上的应用现状 ,并展望了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PEG法 电激法 基因枪法 农杆菌介导法 原理 水稻 抗病虫性 抗逆性 品质 遗传改良
下载PDF
中国发展千万头优质奶牛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文灿 张廷青 张家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5期20-24,共5页
畜群遗传改良的原始动力来自一代超过一代的优秀公牛 ,发达国家优秀公牛的精液是全球化高科技高投入的遗传材料 ,国内外遗传改良的成果 95 %以上归功于人工授精。中国完全可以依靠现有的 30 0万头荷斯坦母牛基础群 ,大面积采用国外相对... 畜群遗传改良的原始动力来自一代超过一代的优秀公牛 ,发达国家优秀公牛的精液是全球化高科技高投入的遗传材料 ,国内外遗传改良的成果 95 %以上归功于人工授精。中国完全可以依靠现有的 30 0万头荷斯坦母牛基础群 ,大面积采用国外相对廉价而优秀的公牛精液进行人工授精 ;同时结合使用国外顶尖公母牛胚胎培育小公牛 ,不经后测直接做种的方法 ,经过 1 0a (约5个世代 )的繁育 ,生产出 1 0 0 0万头左右达到北美当时遗传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优质母牛。采用人工授精方案的资金投入为胚胎移植方案的 1 2 2~ 1 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发展 奶牛 遗传改良 人工授精 生产能力 胚胎移植
下载PDF
基于PDA奶牛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秦续彦 戚国强 +1 位作者 魏晓莉 王立舒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1,128,共4页
阐述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人工智能决策方法,设计并实现专门为奶农量身定制的基于PDA奶牛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奶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基本信息检索,根据通径理论对奶牛近交系数进行估算,对近交系数最小、预增产奶量最高的种公牛进行预... 阐述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人工智能决策方法,设计并实现专门为奶农量身定制的基于PDA奶牛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奶牛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基本信息检索,根据通径理论对奶牛近交系数进行估算,对近交系数最小、预增产奶量最高的种公牛进行预测,防止奶牛群体近交,达到优良繁育和实现现场移动办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管理 PDA 近交系数 遗传改良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polCMS微粉控制及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川 徐洪志 +4 位作者 廖淑梅 张大琼 陈克富 彭涛 陈吉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前生产上大量应用的甘蓝型油菜polCMS普遍存在育性不稳定、容易产生微粉的现象,对其研究和应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甘蓝型油菜polCMS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其在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polCMS 微粉 遗传改良
下载PDF
农业微生物源杀菌剂及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杜茜 李启云 +2 位作者 徐文静 赵洪锟 董英山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4,共4页
简述了微生物杀菌剂的使用现状及利用遗传改良改造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产生新抗生素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组合生物技术产生新的抗生素、通过激活抗生素的沉默基因获得新的抗生素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改良抗生素的生... 简述了微生物杀菌剂的使用现状及利用遗传改良改造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产生新抗生素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组合生物技术产生新的抗生素、通过激活抗生素的沉默基因获得新的抗生素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改良抗生素的生产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微生物 杀菌剂 遗传改良 农用抗生素
原文传递
基于PDA奶牛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晓莉 戚国强 +1 位作者 沈维政 秦续言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3,共5页
利用嵌入式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实现基于PDA的奶牛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实现奶牛生产性能管理、良种繁育等基本数据采集与信息检索,还可以根据通径理论对奶牛近交系数进行估算,对近交系数最小、预增产奶量最高的种公牛进... 利用嵌入式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实现基于PDA的奶牛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实现奶牛生产性能管理、良种繁育等基本数据采集与信息检索,还可以根据通径理论对奶牛近交系数进行估算,对近交系数最小、预增产奶量最高的种公牛进行评估预测,从而达到防止奶牛群体近交,实现优良繁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PDA 近交系数 遗传改良
下载PDF
冀东生态区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种质基础及一般配合力效应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谢振江 张锦芬 张树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5-11,共7页
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及配合力效应的比较,应用6×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 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及配合力效应的比较,应用6×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及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显著提高。部分经济性状,如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重、穗长等一般配合力也十分显著。除此之外,虽然有些自交系性状如收获指数、雄穗长度的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或不明显,但综合起来这些改良和配合力的变化,除了对杂交种的光合生理,农艺、经济等性状有积极作用,还对提高杂交种产量、增强抗逆性、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认为,冀东生态区的夏玉米有种,应当在重视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传统性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光合生理性状的改善和配合力的提高,尤其是秃尖度配合力效应值增加,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此外,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和选育方法要有创新,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改良综合起来,才是冀东夏玉米育种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效应值 遗传改良 秃尖度 冀东生态区 育种 种质基础
下载PDF
泡桐干形培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8
作者 侯元凯 翟明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6-83,共8页
在我国北方泡桐栽培区由于泡桐顶芽在冬季枯死,通过假二叉分枝的方式进行自然接干,造成出材率低,尖削度大,树干形数小,给泡桐的木材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我国的泡桐科研工作者经过近40年的努力,对泡桐干形进行了遗传改良... 在我国北方泡桐栽培区由于泡桐顶芽在冬季枯死,通过假二叉分枝的方式进行自然接干,造成出材率低,尖削度大,树干形数小,给泡桐的木材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我国的泡桐科研工作者经过近40年的努力,对泡桐干形进行了遗传改良,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干形培育对泡桐的高干壮苗、人工接干、修枝、栽培密度与干形、混交与干形及其上述栽培管理措施与泡桐丛枝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我国泡桐干形培育的上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泡桐干形培育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干形 干形改良 壮苗培育 人工接干
下载PDF
核桃遗传改良及种质评价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岩 辛培尧 +3 位作者 许玉兰 何承忠 段安安 周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13-217,共5页
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核桃的遗传改良及种质资源评价,可快速而准确地获得其相关遗传信息。现对RAPD、AFLP及ISSR等分子标记在核桃上的应用进行了概述,继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核桃 遗传改良 种质资源 分子标记 进展 问题及建议
下载PDF
冀东生态区夏玉米自交系的差异及遗传改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振江 刘自华 张锦芬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6-12,共7页
本文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农艺、光合、经济性状的比较 ,应用 6× 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 ,对各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与 70年代末 80年代初的玉米... 本文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农艺、光合、经济性状的比较 ,应用 6× 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 ,对各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与 70年代末 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在光合速率、叶绿素、单株叶面积、生物产量、单株粒重等性状得到了显著改良 ,农艺穗部性状、穗粗、穗行数、收获指数、结实率、空杆率也有部分改良效果 同时 ,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及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显著提高 部分经济性状 ,如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重、穗长等一般配合力也十分显著 除此之外 ,虽然有些自交系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或不明显 ,如 :收获指数、雄穗长度 ,但综合起来这些改良和配合力的变化 ,除了对自交系的光合生理 ,农艺、经济等性状有积极作用 ,还对提高自交系产量、增强抗逆性、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认为 ,冀东生态区的夏玉米育种 ,应当在重视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传统性状的基础上 ,更加重视光合生理性状的改善和配合力的提高 ,尤其是秃尖度配合力效应值增加 ,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此外 ,在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和选育方法要有创新 ,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改良综合起来 ,才是冀东夏玉米育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效应值 遗传改良 光合生理 农艺性状 冀东生态区 选育
下载PDF
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其生 包满珠 +1 位作者 卢兴霞 胡惠蓉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8-133,共6页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且近缘种众多;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且近缘种众多;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性状遗传改良 种质资源 大花三色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