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病患者血清补体C3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邱国华 高媛娇 +5 位作者 申戈 路遥 张璐 王琳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补体C3水平与不同类型肝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060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补体C3浓度,按其病情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细胞癌组、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其补体C3水平依次降低。急性肝炎组补... 目的研究血清补体C3水平与不同类型肝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060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补体C3浓度,按其病情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细胞癌组、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其补体C3水平依次降低。急性肝炎组补体C3水平在正常值范围内,重型肝炎组的补体C3水平最低。肝细胞癌组补体C3水平较肝硬化组增高。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补体C3水平较未合并SBP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补体C3水平与肝病类型密切相关,可以预测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 肝硬化 肝炎 慢性 肝炎 急性 肝炎 重型 肝细胞
原文传递
23例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孔晓飞 陈良 +3 位作者 计焱焱 龚启明 陆志檬 张欣欣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根据美国《急性肝衰竭的处理》意见分析我国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3例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23例患者的总病死率为86.21%,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 目的根据美国《急性肝衰竭的处理》意见分析我国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3例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23例患者的总病死率为86.21%,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急性重型肝炎的首要原因,其最主要的血清学表现为核心抗体IgM阳性,而HBV DNA呈低水平。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后平均死亡时间为(1.94±0.66)d,其存活有赖于肝移植、针对病因治疗。结论急性重型肝炎是病死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其病因谱与西方国家的报道不一致,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综合内外科治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型肝炎 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24例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端壁 廖绪强 +1 位作者 彭亮 林潮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18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收治的24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等方面的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者14例,其中好转者4例,恶化...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收治的24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等方面的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者14例,其中好转者4例,恶化者10例;非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全部好转出院。HBV相关者21例,好转13例,恶化者8例;HEV相关者7例,全部恶化,其中3例病情加重自动出院,4例死亡。结论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容易误诊。重型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时预后明显差于非重型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HEV相关感染合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者的预后亦差于HBV相关感染合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急性胰腺炎 临床分析 预后
下载PDF
病原未定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华 杨才生 陈紫榕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60-261,272,共3页
目的 探讨病原未定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43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0例急性乙型肝炎为对照组,对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病原未定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 目的 探讨病原未定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43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0例急性乙型肝炎为对照组,对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病原未定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者发病以冬末及春季多见;发病年龄以青、中年(18岁~50岁)占92.2%;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多数症状轻、肝病体征少;血清转氨酶水平呈轻、中度升高;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炎症轻;绝大多数预岳良好。结论 病原未定型肝炎的致病因子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未定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血清载脂蛋白A-Ⅰ、B_(100)检测对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邹桂舟 刘家琴 +3 位作者 赵先颖 余鑫之 江顺林 刘万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208-210,共3页
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共70例和健康献血员23例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B_(100)含量。结果发现:(1)各肝病组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12g·L^(-1)和0.82±0.13g&... 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共70例和健康献血员23例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B_(100)含量。结果发现:(1)各肝病组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12g·L^(-1)和0.82±0.13g·L^(-1))。(P<0.001,P<0.01和P<0.05)。(2)Apo A-Ⅰ、B_(100)含量随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重症肝炎组血清Apo A-Ⅰ、B_(100)均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代偿期肝硬化组(P<0.01和P<0.05)。晚期肝硬化组血清Apo A-Ⅰ也显著低于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组(P<0.05)。(3)重症肝炎和晚期肝硬化组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A)呈显著正相关(P<0.0005和P<0.05)。提示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可作为一项肝脏合成功能、损伤程度和估计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肝硬变 肝炎
下载PDF
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NLR评分体系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苗静 郭丽颖 +5 位作者 王丽 崔换天 李秋伟 王静 朱波 贾建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MELD-Na)、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简化评分(CLIF-C OFs)、中国重型乙型肝炎(乙肝)研究组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COSSH-ACLF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分系统在乙...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MELD-Na)、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简化评分(CLIF-C OFs)、中国重型乙型肝炎(乙肝)研究组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COSSH-ACLF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分系统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3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分期)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钠(N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以入院8周为观察时间节点,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0例)和死亡组(73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评分及NLR差异,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BV-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行倾向匹配分析,验证独立危险因素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独立危险因素的临床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院时性别、疾病分期、ALB、BUN、Cr、Na、NEU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年龄、ALT、AST、TBil、INR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年龄(岁):43.00(34.00,53.00)比50.00(42.50,55.00),ALT(U/L):252.90(61.43,613.33)比359.10(115.15,784.70),AST(U/L):146.15(90.88,449.30)比237.80(10^(9).00,635.05),TBil(μmol/L):265.10(183.10,347.60)比307.50(229.90,405.55),INR:2.13(1.91,2.46)比2.29(2.02,2.94)〕,PTA和LYM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TA(%):34.00(28.00,38.00)比31.00(24.00,36.00),LYM(×10^(9)/L):1.37(0.72,1.79)比0.85(0.51,1.39),均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评分及NLR均更低〔MELD-Na评分(分):17.99(16.60,19.63)比19.16(17.43,20.80),CLIF-C OFs评分(分):9.00(8.00,9.00)比9.00(9.00,10.00),COSSH-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 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简化评分 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娜 王沙 +2 位作者 唐农 龙富立 毛德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化瘀颗粒口服,疗程为8周,随...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化瘀颗粒口服,疗程为8周,随访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氨、HBV DNA以及整体疗效情况并作比较。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氨、HBV DNA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而对照组为5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周随访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有肯定的疗效。结论: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优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并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 解毒化瘀颗粒 治疗应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慧敏 王宪波 +9 位作者 侯艺鑫 高方媛 孙凤霞 江宇泳 杨志云 杜宏波 王晓静 周桂琴 杨玉英 王融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829-1833,共5页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热毒瘀结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有效患者群。方法将105例热毒瘀结证乙型肝炎ACLF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4例与西医治疗组41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热毒瘀结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有效患者群。方法将105例热毒瘀结证乙型肝炎ACLF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4例与西医治疗组41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方,共治疗8周,随访40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第8、48周时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0、2、4、6、8、12、24、48周时中医证候积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根据MELD评分探讨有效患者群。结果治疗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51.22%,病死率分别为15.63%和34.15%,两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4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31%和51.22%,病死率分别为21.88%和39.02%,两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各时间点中医证候评分、MELD评分均较治疗开始时下降(P<0.05),西医治疗组治疗第8周及随访各时间点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第4周后及随访各时间点MELD评分较治疗开始时下降(P<0.05);组间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第2~12周中医证候评分及第2、4、6、8周MELD评分均较同时间点西医治疗组降低(P<0.05)。MELD评分在22.6~29.9分的患者,中西医结合组的病死率为23.81%,西医治疗组为5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凉血方联合西医综合治疗能够提高乙型肝炎ACLF的临床疗效,降低MELD评分介于22.6~29.9分的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凉血方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中医多途径给药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西医常规疗法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党中勤 杨国红 +4 位作者 马应杰 赵长普 余金钟 席玉红 王红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109-2111,共3页
目的研究中医多途径给药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西医常规疗法的增效作用。方法将84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多途径给药,茵虎颗粒每日1剂,每次200... 目的研究中医多途径给药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西医常规疗法的增效作用。方法将84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多途径给药,茵虎颗粒每日1剂,每次200ml,早晚2次口服;退黄灌肠液每日1剂,每次200ml,每日2次高位保留灌肠。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难治性并发症发生率、人工肝治疗次数、患者住院时间,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氨(AMDN)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PTA及AMON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出现难治性并发症、住院治疗时间及应用人工肝治疗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给药对西医常规疗法治疗HBV-ACLF有显著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茵虎颗粒 退黄灌肠液 灌肠疗法
原文传递
重型肝炎和肝癌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晓芸 黑子清 +1 位作者 黎尚荣 沈宁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6-389,共4页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及肝癌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评价肝移植术对该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术前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正常的终末期肝病、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采用体外静-静脉...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及肝癌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评价肝移植术对该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术前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正常的终末期肝病、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采用体外静-静脉转流。按原发病不同分为重型肝炎组(15例)和肝癌肝硬化组(肝癌组15例),分别于术前(麻醉后)、无肝前20min、无肝30min、新肝60min、术毕不同时间点取桡动脉血,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值,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术前、新肝60min、术毕留取新鲜尿液,测定尿β2-MG及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的SCr、BUN值以及术后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发生情况。结果1术前重型肝炎组有7例血β2-MG、12例尿β2-MG、14例尿NAG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而肝癌组仅有3例血β2-MG、3例尿β2-MG、7例尿NAG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两组各时间点血β2-MG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重型肝炎组术前尿β2-MG及NAG异常率明显高于肝癌组(P〈0.01和P〈0.05)。2术中两组血β2-MG值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变化趋势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新肝期60min及术毕尿β2-MG及NAG均较术前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重型肝炎组各时间点尿NAG值明显高于肝癌组(P〈0.05或P〈0.01)。3重型肝炎组肝移植相关性肾衰发生率为46.7%,而肝癌组无一例发生(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较肝癌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急性肾衰,围手术期应注意肾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炎 重型 肝癌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围手术期 肾功能
下载PDF
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成美 任运华 丁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预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住院病房收治的129例HBV⁃A... 目的探讨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预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住院病房收治的129例HBV⁃ACLF患者(HBV⁃ACLF组)、同期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5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CHB组)和门诊接诊的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计算COSSH⁃ACLF评分,检测血清IL⁃37、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收集HBV⁃ACLF组临床资料和入院30 d临床结局,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94例)。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HBV⁃ACLF组COSSH⁃ACLF评分、血清IL⁃37、ALT、AST、TBIL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CHE、Alb低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肝性脑病、低HBV⁃DNA、高COSSH⁃ACLF评分、高IL⁃37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0.798、0.9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86%、71.43%、91.43%;85.11%、76.60%、94.68%。结论HBV⁃ACLF患者COSSH⁃ACLF评分、血清IL⁃37水平显著增加,COSSH⁃ACLF评分、IL⁃37与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有关,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可提高对HBV⁃ACLF近期预后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 白细胞介素⁃37 预后
下载PDF
清肝利胆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素琴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45-746,共2页
目的:探讨清肝利胆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及还原型谷胱甘肽,1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退黄汤,1剂/d,水煎分早、晚... 目的:探讨清肝利胆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及还原型谷胱甘肽,1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退黄汤,1剂/d,水煎分早、晚温服。两组均以14 d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90.00%,两组有效率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肝利胆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退黄效果好,肝功能恢复快,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 肝胆湿热型 清肝利胆退黄汤 甘草酸二铵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超声对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玉平 井庆红 +1 位作者 王玉芳 王丽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的声像图表现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超声诊断技术,观察了66例肝穿刺病检或死后尸解证实的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的超声声像图,并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与10 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和10 0例慢性活动型肝炎作对... 目的 探讨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的声像图表现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超声诊断技术,观察了66例肝穿刺病检或死后尸解证实的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的超声声像图,并作一回顾性分析总结,与10 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和10 0例慢性活动型肝炎作对照比较。常规超声探测肝、胆、脾、腹水等项目。结果 ①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肝脏的动态观察,肝脏各径线值减小,腹水持续存在提示预后不良。②急性、亚急性重症肝炎呈现肝弥漫性病变,肝表面欠光滑,脾稍增大,门脉增宽与普通急肝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其肝脏形态未失常,胆囊缩小壁厚与慢性肝损害,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③门脉流速减低,有腹水与普通肝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结论 超声检查对重肝的早期诊断及动态观察,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重症肝炎 诊断价值 慢性活动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 显著性差异 超声诊断技术 肝弥漫性病变 动态观察 声像图表现 超声声像图 回顾性分析 慢性肝损害 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 对照比较 超声探测 预后不良 持续存在 肝脏形态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茜茜 康梦 +1 位作者 唐丹 孙克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158例HBV-ACLF患者SIRS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以及病... 目的: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158例HBV-ACLF患者SIRS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以及病情转归的差异。结果:HBV-ACLF患者SIRS发生率为45.6%;基础疾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SIRS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ACLF中期及晚期患者SIRS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5);HBV-ACLF合并SIRS的主要原因为感染;SIRS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多于无SIRS患者(P<0.05);出现SIRS患者的TBil、Cr、INR高于无SIRS患者(P<0.05),而PTA低于无SIRS发生的者(P<0.05)。结论:HBV-ACLF患者合并SIRS可进一步加重肝损害,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改善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承高 刘威 +5 位作者 况林菊 刘强 熊伟 胡飘萍 张长林 乐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半量血浆置换(DPMAS+HPE)治疗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内科综合治疗组和DPMAS+HPE组,倾向得分匹配消除组间混杂偏差,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2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3例HBV-ACLF病例,其中治疗组1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1次DPMAS+HPE。237例单纯接受内科综合治疗,经倾向得分匹配(PSM)后纳入1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下降幅度(446.5 vs 159.0、317.0 vs 92.0、5.2 vs 0.3)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PMAS+HPE治疗是HBV-ACLF患者30 d和90 d死亡独立保护因素(30 d:OR=0.497,P<0.05;90 d:OR=0.436,P<0.05);治疗组30 d和90 d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 d:50.71%vs 44.12%,P<0.05;90 d:30.15%vs 22.79%,P<0.05)。结论DPMAS+HPE能改善HBV-ACLF患者肝功能和短期生存率,可作为1种有效治疗HBV-ACLF患者的人工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预后转归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HBeAg及HBV DNA对产后肝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伯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3期1881-1882,188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女性患者妊娠晚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对产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CHB孕妇114例,分为肝炎急性发作组与无肝炎发作组,收集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女性患者妊娠晚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对产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CHB孕妇114例,分为肝炎急性发作组与无肝炎发作组,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检测妊娠晚期(妊娠28~36周)及产后(产后6~12周)HBV DNA载量与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并分析HBeAg及HBV DNA载量对产后肝炎急性发作的影响。结果 24.6%的CHB患者产后肝炎急性发作。妊娠晚期HBeAg阳性CHB患者产后肝炎急性发作的概率较HBeAg阴性患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晚期及产后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产后肝炎急性发作与HBV DNA载量无关,但与HBeAg状态有相关,妊娠晚期HBeAg阳性可能是产后发生肝炎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妊娠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乙型肝炎E抗原
下载PDF
不同状态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Tim-3水平与疾病进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安仲武 王波 +2 位作者 戴善梅 蒋玲 闫朝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1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对不同状态的HBV感染者血清Tim-3水平变化与疾病进程关系的初步探讨。方法检测39例慢性乙肝患者(CHB组)、4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组)、31例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im-3水平,并同时检测血清ALT、TBIL、HBV-DNA、H... 目的对不同状态的HBV感染者血清Tim-3水平变化与疾病进程关系的初步探讨。方法检测39例慢性乙肝患者(CHB组)、4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组)、31例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im-3水平,并同时检测血清ALT、TBIL、HBV-DNA、HBc-Ab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Tim-3水平较健康组升高,急性发作组Tim-3、ALT、HBcAb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及AsC组,Tim-3水平与ALT、HBcAb成正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当2×ULN<ALT<10×ULN(正常范围上限)与Tim-3相关性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Tim-3水平与HBV-DNA载量无明显相关。结论慢性HBV感染者有较高的Tim-3水平,且急性发作时Tim-3升高更明显,与ALT明显相关,可以作为慢性HBV感染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感染 慢性乙肝急性发作 TIM-3 谷丙转氨酶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明娟 李四海 申红连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24期2260-2262,共3页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患者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患者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同时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并进行综合护肝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等);B组(14例)患者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并进行综合护肝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TBIL、ALT、ALP及GGT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ALB及PTA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而B组为64.29%,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疗效较好,能促进患者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剪切波频散成像评估肝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熊钰 辛雨薇 +2 位作者 刘逸群 曲琳琳 朱家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频散(SWD)成像技术评估肝脏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可行性。方法纳入42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10只Fischer 344大鼠作为供体,进行骨髓移植,以建立aGVHD模型。每周随机选择6只大鼠,进行临床观察并评分;随后行超声SWD检... 目的探讨剪切波频散(SWD)成像技术评估肝脏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可行性。方法纳入42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10只Fischer 344大鼠作为供体,进行骨髓移植,以建立aGVHD模型。每周随机选择6只大鼠,进行临床观察并评分;随后行超声SWD检查,以获得剪切波速度(SWS)及剪切波频散斜率(SWDS)。以组织学特征为参考标准,将大鼠分为未发生aGVHD(nGVHD)组和aGVHD组。比较两组临床评分及SWD测值的差异,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得出预测参数;绘制ROC曲线并比较诊断效能。分析SWS、SWDS、临床评分与病理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与nGVHD组比较,aGVHD组临床评分、SWS及SWDS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WDS与病理评分的相关性(r=0.678,P<0.001)高于SWS、临床评分与病理的相关性(r=0.579,P=0.005;r=0.452,P=0.034)。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WDS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此外,使用SWDS及预测参数确定的AUC值为0.859、0.886,显著高于临床评分的AUC(0.760)(均P<0.05)。结论SWD成像技术可能成为评估肝脏aGVHD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频散成像 肝脏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继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7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20例,接受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目的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20例,接受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超声图像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者109例,有效率90.83%;治疗后超声影像表现较治疗前明显好转;ALT、AST、TG、CHO、hs-CRP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当飞利肝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患者,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超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飞利肝宁 二甲双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