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抗病毒治疗,另一类为免疫治疗.由于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持续性感染中,宿主免疫应答异常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正确地调动宿主的免疫应答,适当地调动宿主自身的免疫应答,使HBV感染者恢...乙型肝炎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抗病毒治疗,另一类为免疫治疗.由于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持续性感染中,宿主免疫应答异常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正确地调动宿主的免疫应答,适当地调动宿主自身的免疫应答,使HBV感染者恢复健康是免疫治疗的目的.由于持续性HBV感染者的免疫异常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在制订免疫治疗方案时应"个样化",既要考虑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的程度、病毒株是否已有"复合性变异"[1],又要了解感染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体液免疫状态、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损伤或肝外感染及病变等.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订免疫治疗方案以达到不同层次的治疗要求,即"阶梯化".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母亲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状况与新生儿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在邯郸市随机抽取8022名满7月龄~2周岁儿童及其母亲,调查儿童的HepB接种情况,...目的分析母亲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状况与新生儿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在邯郸市随机抽取8022名满7月龄~2周岁儿童及其母亲,调查儿童的HepB接种情况,采取试纸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母子HBV标志物携带状况,并检测HBsAg阳性母亲的HBV基因型。结果母亲HB-sAg阳性率为2.43%,儿童阳性率为0.45%,HepB保护率为81.48%。143名HBsAg阳性母亲中有127名C型,占97.69%。26对母子HBsAg均阳性的母亲中,大三阳9名,小三阳5名,HBsAg和HBcAb阳性10名,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结论母亲HBV基因型中以C型为主。阻断HBsAg阳性的母婴传播应采取联合接种HepB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措施,同时,HBsAg和HBcAb双阳性母亲在母婴传播中的意义不可忽视。展开更多
目的 了解山东省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以来儿童中突破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 选取2006年山东省乙肝血清学调查中1~15岁(1992-2005年出生)且明确完成3剂次及以上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目的 了解山东省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以来儿童中突破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 选取2006年山东省乙肝血清学调查中1~15岁(1992-2005年出生)且明确完成3剂次及以上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3527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body against HBsAg,Anti-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body against hepatitis Bcore antigen,Anti-HBc);对其中HBsAg阳性儿童的父母进行随访,采集其静脉血标本检测HBsAg.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突破性HBV感染、突破性慢性HB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527名研究对象总体突破性HBV感染率为3.15% (111/3527),随出生年份的后移而呈下降趋势(Х^2趋势=44.83,P<0.01),其中1992年出生儿童最高(9.9%,16/161),2000年最低(0.8%,2/258);自述父、母亲及其他家庭成员HBsAg阳性者(15.22%,7/46、34.09%,15/44、17.65%,6/34)均高于阴性者(2.99%,104/3481、2.76%,96/3483、3.01%,105/3493)(Х^2值分别22.28、13.97、23.68,P值均<0.01);首针接种不及时者(5.37%,41/763)高于及时者(2.53%,70/2764)(Х^2=15.60,P值均<0.01).突破性慢性HBV感染率为1.08% (38/3527),随出生年份的后移而呈下降趋势(Х^2趋势=9.96,P<0.01),其中1992年出生儿童最高,为3.1% (5/161),1997年出生儿童最低,为0.4%(1/261);自述父、母亲及其他家庭成员HBsAg阳性者(13.04%,6/46、29.55%,13/44、17.65%,6/34)均高于阴性者(0.92%,32/3481、0.72%,25/3483、0.92%,32/3493)(Х^2值分别62.62、338.80、88.44,P值均<0.05);首针接种不及时者(1.83%,14/763)高于及时者(0.87%,24/2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5.16,P=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自述父、母亲HBsAg阳性者突破性HBV感染风险高于�展开更多
文摘乙型肝炎的治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抗病毒治疗,另一类为免疫治疗.由于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持续性感染中,宿主免疫应答异常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正确地调动宿主的免疫应答,适当地调动宿主自身的免疫应答,使HBV感染者恢复健康是免疫治疗的目的.由于持续性HBV感染者的免疫异常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在制订免疫治疗方案时应"个样化",既要考虑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的程度、病毒株是否已有"复合性变异"[1],又要了解感染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体液免疫状态、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损伤或肝外感染及病变等.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订免疫治疗方案以达到不同层次的治疗要求,即"阶梯化".
文摘目的分析母亲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状况与新生儿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在邯郸市随机抽取8022名满7月龄~2周岁儿童及其母亲,调查儿童的HepB接种情况,采取试纸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母子HBV标志物携带状况,并检测HBsAg阳性母亲的HBV基因型。结果母亲HB-sAg阳性率为2.43%,儿童阳性率为0.45%,HepB保护率为81.48%。143名HBsAg阳性母亲中有127名C型,占97.69%。26对母子HBsAg均阳性的母亲中,大三阳9名,小三阳5名,HBsAg和HBcAb阳性10名,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结论母亲HBV基因型中以C型为主。阻断HBsAg阳性的母婴传播应采取联合接种HepB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措施,同时,HBsAg和HBcAb双阳性母亲在母婴传播中的意义不可忽视。
文摘目的 了解山东省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以来儿童中突破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 选取2006年山东省乙肝血清学调查中1~15岁(1992-2005年出生)且明确完成3剂次及以上乙肝疫苗免疫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共3527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body against HBsAg,Anti-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body against hepatitis Bcore antigen,Anti-HBc);对其中HBsAg阳性儿童的父母进行随访,采集其静脉血标本检测HBsAg.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突破性HBV感染、突破性慢性HB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527名研究对象总体突破性HBV感染率为3.15% (111/3527),随出生年份的后移而呈下降趋势(Х^2趋势=44.83,P<0.01),其中1992年出生儿童最高(9.9%,16/161),2000年最低(0.8%,2/258);自述父、母亲及其他家庭成员HBsAg阳性者(15.22%,7/46、34.09%,15/44、17.65%,6/34)均高于阴性者(2.99%,104/3481、2.76%,96/3483、3.01%,105/3493)(Х^2值分别22.28、13.97、23.68,P值均<0.01);首针接种不及时者(5.37%,41/763)高于及时者(2.53%,70/2764)(Х^2=15.60,P值均<0.01).突破性慢性HBV感染率为1.08% (38/3527),随出生年份的后移而呈下降趋势(Х^2趋势=9.96,P<0.01),其中1992年出生儿童最高,为3.1% (5/161),1997年出生儿童最低,为0.4%(1/261);自述父、母亲及其他家庭成员HBsAg阳性者(13.04%,6/46、29.55%,13/44、17.65%,6/34)均高于阴性者(0.92%,32/3481、0.72%,25/3483、0.92%,32/3493)(Х^2值分别62.62、338.80、88.44,P值均<0.05);首针接种不及时者(1.83%,14/763)高于及时者(0.87%,24/2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5.16,P=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自述父、母亲HBsAg阳性者突破性HBV感染风险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