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外科应用解剖 被引量:24
1
作者 牛朝诗 韩卉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36-39,共4页
在32例成人尸体上进行下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观测了右肾上腺静脉、左膈下静脉、主肝静脉的长度、横径、注入角度和部位及主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和下腔静脉各段长度。结果表明:术中阻断肝上膈下下腔静脉,有84.4%的... 在32例成人尸体上进行下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观测了右肾上腺静脉、左膈下静脉、主肝静脉的长度、横径、注入角度和部位及主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和下腔静脉各段长度。结果表明:术中阻断肝上膈下下腔静脉,有84.4%的人可经腹部切口完成,另15.6%者可能需开胸在心包内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肝下阻断,有87.5%可在网膜孔后分离阻断,12.5%需行下腔静脉肝后段分离阻断。在游离肝右叶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肝右后下静脉。肝右静脉肝外长度超过1cm者占56.2%,且多无肝外属支,可行肝外控制。而肝左、肝中静脉共干出现率为65.7%,共干短,选择性控制其1支是困难的,肝外分离阻断肝左、肝中静脉是危险的。在全肝血流阻断时,右肾上腺静脉和左膈下静脉必须同时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肝静脉 外科手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难根治切除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后二期手术切除的体会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智明 赵大建 +6 位作者 邹寿椿 叶再元 张成武 吴伟顶 张宇华 尚敏杰 刘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难以根治切除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的效果以及二期手术的时机、指征与手术方式。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18例难以根治性切除原发性肝癌TACE后二期切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先行TACE1~3次(1次4... 目的探讨难以根治切除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的效果以及二期手术的时机、指征与手术方式。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18例难以根治性切除原发性肝癌TACE后二期切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先行TACE1~3次(1次4例,2次12例,3次2例)。原发肿瘤缩小后施行右半肝切除10例,右肝肿瘤切除+肝转移灶切除2例,右肝肿瘤切除+肝转移灶射频消融1例,右半肝切除+门静脉取栓1例,左半肝切除+右肝转移灶射频消融2例,中肝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肝转移灶切除1例。结果TACE后原发肿瘤直径缩小超过30%者6例(33.3%),缩小10%~30%者8例(44.4%),缩小不足10%者4例(22.2%)。TACE前有6例(33.3%)肿瘤无明显包膜,TACE后仅1例(5.6%)肿瘤无包膜。TACE1~3次后原发肿瘤均已位于半肝以内,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肿瘤边界清楚,与肝门及主要血管有一定距离。6例有转移子灶患者TACE后子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本组病例术中均采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结论对难以根治性切除原发性肝癌均可先行TACE术,一旦条件具备应尽早手术。手术应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应最大限度保存正常肝组织。使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可减少出血,避免残肝缺血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肝血流阻断 二期切除
原文传递
肝癌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姜洪池 孙备 +7 位作者 张奇 刘杰 武林枫 刘连新 陆朝阳 孟庆辉 吴祥松 李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中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4例肝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流阻断方法分为:A组(51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B组(38例),选择性入肝血流...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中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4例肝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流阻断方法分为:A组(51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B组(38例),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C组(24例),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法;D组(11例),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比较四组患者手术时间、肝脏缺血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术前基本情况比较四组问无明显差异(P〉0.05)。C组和D组手术时问明显长于A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A组和B组(P〈0.05)。四组在肝缺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术后谷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A组术后总胆红素恢复情况与B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切除术中每一种肝血流阻断方法都有其应用价值。阻断方法的合理选择由肿瘤大小、位置、术前肝功能状况、潜在肝病、心脑血管状态等因素综合决定,其中最重要的是术者手术经验及权衡利弊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肝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复杂肝脏手术实施的难点与技术进步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孝平 何松青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9-632,共4页
肝脏外科的进展大大增加了各种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使复杂性肝切除得以安全地开展。这些进步归功于术前CT对肿瘤血管及胆管的重建与评估、术中B超的应用等增加了对肝脏解剖的认识,采用更好的术中血流阻断技术以及旨在控制肝断面出血的... 肝脏外科的进展大大增加了各种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使复杂性肝切除得以安全地开展。这些进步归功于术前CT对肿瘤血管及胆管的重建与评估、术中B超的应用等增加了对肝脏解剖的认识,采用更好的术中血流阻断技术以及旨在控制肝断面出血的新型断肝器械的应用。术前门静脉栓塞可能增加正常肝脏的体积从而提高复杂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术中麻醉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以及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有效。手术、局部化疗以及局部消融治疗的联合应用扩大了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对疾病分期的评估有效性以及新型腹腔镜断肝器械的有效应用开拓了腹腔镜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应用。随着技术与设备的进步,腹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将在复杂肝切除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脏血流阻断 断肝器械
原文传递
肝切除术中肝脏血流阻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莉荔 冯聪 +2 位作者 沈洪 崔翔 陈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4-356,共3页
肝切除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手术风险和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是控制出血量的有效方法.随着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操作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本文就各种肝脏血流阻断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肝脏血流阻断 肝切除 肝脏外科
原文传递
肝脏血流分级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存才 荚卫东 +6 位作者 周新文 魏小勇 徐国辉 解长佶 何均 张建龙 饶荣生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流分级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行肝切除术的61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31例,女87例;年龄13~78岁,中位年龄4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 目的探讨肝脏血流分级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行肝切除术的61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31例,女87例;年龄13~78岁,中位年龄4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中采用肝血流分级阻断方法,第一肝门阻断为一级,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为二级,全肝血流阻断为三级。观察患者止血效果、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618例患者共行650次肝切除术,其中623次采用肝脏血流分级阻断,74%(461/623)的手术获得良好的肝断面术野,13%(81/623)的手术获得较好的肝断面术野。284次手术采用一级阻断,其中221次获得良好的肝断面术野,28次获得较好的肝断面术野。266次采用二级阻断,其中225次获得良好的肝断面术野,33次获得较好的肝断面术野。73次采用三级阻断,其中15次获得良好的肝断面术野,20次获得较好的肝断面术野。二、三级阻断后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心率有不同程度增加,松开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带之后逐渐恢复。术后死于暴发性肝炎2例。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2例,腹腔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1例,肺水肿4例,肺部感染5例,右侧大量胸腔积液7例,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肝脏血流分级阻断可使大多数肝切除患者手术视野清晰。第一肝门阻断简单、安全、有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为分级阻断的技术关键,全肝血流阻断可控制肝静脉损伤所致的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脏血流阻断 肝肿瘤
原文传递
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亚运 胡欢 +2 位作者 王世垚 张勇 程志斌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8-63,共6页
肝切除仍然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首选和最有效的"治愈性"治疗方法。肝切除手术过程复杂、难度大,减少术中出血是成功实施肝切除术的关键因素。目前用于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方法很多,如全入肝血流... 肝切除仍然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首选和最有效的"治愈性"治疗方法。肝切除手术过程复杂、难度大,减少术中出血是成功实施肝切除术的关键因素。目前用于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方法很多,如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区域性血流阻断法、全肝血流阻断法、选择性全肝血流阻断法、肝脏悬吊技术。本研究就不同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血流阻断 全入肝血流阻断法 全肝血流阻断法
下载PDF
肝血流阻断方法对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景丰 池闽辉 +4 位作者 曾金华 曾永毅 罗顺峰 林科灿 李灵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对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接受肝切除术的2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大出血(出血量≥1000m1)的原因、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切肝时术中的出血量及大出血的发... 目的分析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对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接受肝切除术的2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大出血(出血量≥1000m1)的原因、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切肝时术中的出血量及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全组共有215例(9.6%)发生大出血,主要原因依次为门静脉主干取癌栓出血(26.O%)、肿瘤周围广泛粘连出血(24.7%)、肝断面出血(23.7%)、肝血管损伤出血(15.8%)及肿瘤破裂出血(9.8%);无门静脉主干取癌栓的2182例肝切除中,159例(7.3%)发生大出血,1257例(57.6%)出血量4400ml。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下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及大出血发生率不同。结论Pfingle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和经肝裸区隧道肝脏双悬吊法能更有效减少肝切除术特别是巨大肝肿瘤切除的出血量和大出血发生率。遵循“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可根据肝肿瘤大小及位置、肝硬化程度及肝功能代偿情况、术者经验和条件采用不同的切肝方法,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 手术 肝切除术 肝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在肝细胞癌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隋承军 徐峰 +5 位作者 沈伟峰 阚彤 谢峰 耿利 黄杨卿 杨甲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total hemi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THHVE)在肝细胞癌右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一科、肝移植科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同一手术组收治的123例行右肝切除的肝...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total hemi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THHVE)在肝细胞癌右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一科、肝移植科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同一手术组收治的123例行右肝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采用THHVE法阻断(A组),65例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阻断(B组)。两组比较在肿瘤最大径(7.69±3.70cm比6.08±4.07cm)和血流阻断时间(28.55±8.67min比19.85±6.74min)上A组明显大于B组,P〈0.05。而在术中总出血量(304.31±270.36ml比542.62±876.84ml)以及在术后第1、3、7天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8.97%比38.46%)上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THHVE法行右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可减少术中的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慧林 梅礼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7期78-8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6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脏切除术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64例,随机分为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对照组)和半肝入肝血流阻... 目的比较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6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脏切除术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64例,随机分为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对照组)和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实验组),每组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等肝功能指标,并比较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19.8±4.1)min、(429.3±36.7)m L、(16.3±3.5)d比对照组(18.7±5.7)min、(458.5±39.2)m L、(16.3±3.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ALT、AST、TBIL、Hb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ALT[(48.23±11.36)U/L]、AST[(49.78±11.92)U/L]、TBIL[(109.25±34.73)μmol/L]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ALT(75.23±13.26)U/L、AST(87.54±17.63)U/L、TBIL(192.32±71.25)μmol/L],Hb[(101.13±24.03)g/L]水平高于对照组[(85.37±20.3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休克、肝衰竭等。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腹水1例、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胆瘘2例,总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患者出现腹水2例、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胆瘘2例,总发生率为21.8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法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有利于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且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硬化 肝切除术 肝血流阻断
下载PDF
肝蒂联合右肝静脉阻断在巨块型肝癌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戴卫东 胡继雄 +1 位作者 钟德玝 苗雄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1-892,共2页
目的评估肝蒂联合右肝静脉阻断在巨块型肝癌切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38例位于右半肝及中央型的巨大肝癌行肝蒂联合右肝静脉阻断,观察肝脏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评估肝蒂联合右肝静脉阻断在巨块型肝癌切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38例位于右半肝及中央型的巨大肝癌行肝蒂联合右肝静脉阻断,观察肝脏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35例在肝外游离出右肝静脉并加以阻断,3例以小的心耳钳沿腔静脉方向纵行夹住右肝静脉阻断出肝血流。所有病例右侧均顺利阻断肝蒂。肝脏血流阻断时间平均为(18±6)min,手术时间平均为(180±45)min,术中出血400~1200mL,56例术中未输血。术后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后膈下感染2例,胆漏4例,经引流自愈。结论在巨块型肝癌切除中,肝蒂联合右肝静脉阻断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蒂 右肝静脉 肝肿瘤 肝切除 肝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大肝癌外科治疗时肝血流阻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季锡清 李朝龙 +4 位作者 杨进城 刘兴国 林智琪 林建华 王孟龙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较大肝癌病人外科治疗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合理应用及累及下腔静脉肝癌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分析我科近 3年 4 7例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时入肝血流阻断的不同方式对手术能否切除的影响及病人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  4 7例病... 目的 探讨较大肝癌病人外科治疗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合理应用及累及下腔静脉肝癌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分析我科近 3年 4 7例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时入肝血流阻断的不同方式对手术能否切除的影响及病人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  4 7例病人中行常规肝门阻断 2 7例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 16例 ,综合性肝门阻断 4例 ,全部病人手术治疗都成功切除肿瘤 ,手术顺利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大肝癌病人 ,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资料及肝功能等级 ,术中熟练的切肝技术等综合因素 ,合理选用一种肝血流阻断法是保证手术成功 ,术后病人顺利恢复 ,提高中晚期肝癌人群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外科治疗 肝血流阻断 合理应用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肝切除术中第一肝门阻断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恒 钱叶本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28-931,共4页
目的对第一肝门阻断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SHVE)在肝切除术的疗效进行综合比较及Meta分析。方法对1996年5月至2011年7月通过Medline、Elsevi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检索、Pubmed发表的有关肝切除术中采用第一肝门阻断和SHVE进... 目的对第一肝门阻断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SHVE)在肝切除术的疗效进行综合比较及Meta分析。方法对1996年5月至2011年7月通过Medline、Elsevi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检索、Pubmed发表的有关肝切除术中采用第一肝门阻断和SHVE进行肝血流阻断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采用Cochrance协作网提供的ReMan5.1软件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有9项临床试验纳入。Meta结果显示:SHVE组术中出血量较第一肝门阻断组少131.29mL(P<0.001);手术时间SHVE组较第一肝门阻断组延长12.66min;住院时间SHVE组较第一肝门阻断组少2.68d(P<0.001);SHVE组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以及其他并发症(包括大量腹水、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发生率较第一肝门阻断组明显降低(P<0.05);胆漏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手术中采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安全可靠,相比传统第一肝门阻断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肝血流阻断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在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智明 吴伟顶 +3 位作者 张成武 张宇华 叶再元 赵大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SHVE)在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施行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SHVE组(15例)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 目的探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SHVE)在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施行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SHVE组(15例)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肝切除范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d平均腹腔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以及肝切除范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82.1±286.5)ml,明显少于Pringle组[(721.5±512.1)ml,P〈0.05]。SHVE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Pringle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Pringle组(P〈0.05)。SHVE组患者术后2d平均引流量为(189.4±103.5)ml,明显少于Pringle组[(249.5±108.7)ml,P〈0.05]。Pringle组有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SHVE组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Pringle组有4例发生肝静脉损伤,3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大出血,1例发生空气栓塞;SHVE组虽有5例发生肝静脉损伤,但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大出血或空气栓塞。结论SHVE术可以提高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是合理安全的肝脏手术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术 肝肿瘤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术下展开肝主流阻断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蕊谦 朱翊 +2 位作者 肖婉 张阳 赵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708-712,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切除术下展开肝主流阻断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且未中转开腹患者162例,其中采用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52例为A组,半肝血流阻断技术54...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切除术下展开肝主流阻断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且未中转开腹患者162例,其中采用全入肝血流阻断技术52例为A组,半肝血流阻断技术54例为B组,半肝血流阻断加肝静脉控制技术56例为C组。比较3组疗效指标[术后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治愈率]和安全性指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C组术中出血量[(148.77±31.33)mL]、术中输血率(3.57%)低于A、B组[(198.02±40.14)mL、9.26%;(229.63±48.36)mL、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B、C组ALT、AST、TBIL水平[(90.35±38.87)U/L、(85.56±20.11)U/L、(22.12±3.96)μmol/L;(88.98±35.46)U/L、(87.74±20.13)U/L、(21.37±4.01)μmol/L]均低于A组[(201.03±58.62)U/L、(129.99±34.58)U/L、(36.63±4.5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通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2.41±3.54)h、(9.03±1.06)d、(10.11±2.06)d;(20.55±3.48)h、(8.77±0.98)d、(10.02±2.03)d]低于A组[(30.22±4.65)h、(9.96±1.22)d、(11.54±2.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愈率(81.48%、87.50%)高于A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死率分别为1.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A组(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加肝静脉控制法可有效保护残肝肝功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提高了患者术后恢复、治愈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肝切除 肝血流阻断技术 疗效
下载PDF
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评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锡林 杨涛 +1 位作者 陈安 贺小军 《西部医学》 2015年第7期961-963,970,共4页
肝血流阻断是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精准肝切除"理念在临床工作中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肝血流阻断技术的评述,旨在共同学习和掌握多种肝血流阻断方法,并将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以促进临床业务技术... 肝血流阻断是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精准肝切除"理念在临床工作中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肝血流阻断技术的评述,旨在共同学习和掌握多种肝血流阻断方法,并将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以促进临床业务技术的深入发展,进而更好地造福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 肝脏外科
下载PDF
肝脏手术不同阻断方法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明 李云成 +4 位作者 孙德光 梁锐 柳勤龙 阿萨夫 王立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3年第3期222-224,共3页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用不同肝血量阻断方法行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半肝阻断(22例)和全肝蒂阻断组(54例)比较,区域阻断组(34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最好,术后第1天的ALT(311±80)U/L、总胆红...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用不同肝血量阻断方法行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半肝阻断(22例)和全肝蒂阻断组(54例)比较,区域阻断组(34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最好,术后第1天的ALT(311±80)U/L、总胆红素(TB)(22.2±8.3)μmoL/L,明显低于全肝蒂阻断组的(874±299)U/L和(42.9±19.1)μmol/L(均P〈0.05),术后第7天的AIX(58±17)U/L、TB(11.3±3.1)μmol/L,也好于仝肝蒂阻断组IALT(108±52)U/L,TB(14.6±9.2)μmol/L](P〈0.05,〉0.05)。区域阻断血供切肝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肝血流阻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靳松 马国栋 李胜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762-765,共4页
因各种原因行肝切除术时,保留肝功能保护及减少术中出血非常重要,应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肝切除时术中可以保持保留肝血供,出血量比应用其他血流阻断技术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该技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回顾了肝血流阻... 因各种原因行肝切除术时,保留肝功能保护及减少术中出血非常重要,应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肝切除时术中可以保持保留肝血供,出血量比应用其他血流阻断技术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该技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回顾了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发展过程及最新研究成果,介绍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的最新研究现状、进展及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肝血流阻断 肝门
原文传递
选择性肝静脉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治疗肝外伤伴主肝静脉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忠杰 李晶 +1 位作者 姚长春 卢华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0-755,共6页
目的比较选择性肝静脉血流阻断(SHVE)与全肝血流阻断(THVE)治疗肝外伤伴主肝静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0年4月—2017年12月多中心收治的42例肝外伤伴主肝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4~6... 目的比较选择性肝静脉血流阻断(SHVE)与全肝血流阻断(THVE)治疗肝外伤伴主肝静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0年4月—2017年12月多中心收治的42例肝外伤伴主肝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4~65岁[(40.2±18.8)岁].22例采用SHVE控制出血(SHVE组),20例采用THVE控制出血(THVE组).SHVE组中男16例,女6例;年龄(40.1±19.4)岁.肝损伤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分级:Ⅳ级10例,Ⅴ级12例.肝静脉损伤类型:Ⅰ型13例,Ⅲ型8例,Ⅳ型1例.THVE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9.9±18.2)岁.肝损伤分级:Ⅳ级9例,Ⅴ级11例.肝静脉损伤类型:Ⅰ型11例,Ⅲ型7例,Ⅳ型2例.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肝脏热缺血时间、肝静脉血流阻断时间、腹腔积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总输血量、术后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肾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方式、腹腔积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总输血量、术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THVE组手术时间、肝脏热缺血时间、肝静脉血流阻断时间、术后住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均较SHVE组显著延长(P均<0.05).SHVE组术中输液量少于THVE组(P<0.05).SHV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6/22),低于THVE组[60%(12/20)](P<0.05).SHVE组病死率为14%(3/22),低于THVE组[45%(9/20)](P<0.05).结论SHVE和THVE治疗肝外伤伴主肝静脉损伤,均能有效控制出血.但SHVE在缩短手术时间、肝脏热缺血时间、肝静脉血流阻断时间、术后住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及降低术中输液量等方面较THVE更有优势,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肝静脉 肝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选择性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切除中央型肝肿瘤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健雄 钟宇新 +6 位作者 荣维淇 崔修铮 王黎明 白晓枫 李智宇 吴凡 刘立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切除中央型肝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性阻断肿瘤所在肝叶的进出血流,超声乳化吸引刀解剖,行中央区肝段切除。结果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采用这种外科技术治疗中央型肝肿瘤46例。本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切除中央型肝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性阻断肿瘤所在肝叶的进出血流,超声乳化吸引刀解剖,行中央区肝段切除。结果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采用这种外科技术治疗中央型肝肿瘤46例。本组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 级43例,ChildB级3例。39例患者一次性肝区域性全血流阻断8~33min。术中出血量100—2400ml,平均490ml。43例术后在一周内肝功能恢复至A级;3例术后出现腹水,其中1例并发黄疸;2例发生胆瘘;1例胃瘫,1例术后第3天并发大面积心梗死亡。3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位随访9个月,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因肿瘤腹腔及肝内转移死亡,34例患者至今无瘤生存。结论肝区域性进出血流阻断能有效控制切肝时的出血;应用超声乳化吸引刀切肝,解剖清晰,综合应用这两种技术,能较安全地切除肝脏任何部位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区域性进出血流阻断 超声乳化吸引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