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3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CE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孔志 余文昌 +2 位作者 陈示光 吴君心 邵凌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TACE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目的:观察TACE联合放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5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8.1%,显著优于对照组(45.0%);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治疗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TACE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提高1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E 放疗 肝癌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孙亚利 任洋 +1 位作者 肖奇贵 程亚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49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1—12月2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247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肝癌患者介入...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行介入治疗的49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1—12月2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247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的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介入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介入术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出现术后出血、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介入术后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介入术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干预 肝癌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肝癌的介入性热化疗:最佳灌注温度的探讨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家兴 樊树峰 +5 位作者 郑家平 叶强 汝复明 奚顺法 童乾纲 顾伟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观察热灌注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评价热灌注的适宜温度。临床上选取肝癌 35例 ,采用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将 80cm 5F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内 ,先灌注 6 0~ 6 5°C ,导管流出温度 (4 7.5 5± 0 .4 4 )°C ,化疗药液。再用 6 0~ 6 5°C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定期随访 ,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猪肝动脉热灌注显示 ,出导管温度 >5 0°C热灌注导致肝功能明显受损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 ;其中 6 0°C组 ,热灌注区见大片状热凝固坏死 ,5 5°C组热灌注区可见点灶、斑片状的热凝固坏死。≤ 5 0°C对肝功能和机体影响不明显 ,热灌注区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以 (4 7.5 5± 0 .4 4 )°C进行介入性热化疗治疗肝癌 ,近期随访肿瘤的生长率为 - (0 .35± 0 .32 ) ,有效率 (PR +CR)为 79.2 % ;0 .5、1和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35例 )、80 % (2 8例 )和 6 0 % (2 1例 )。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的常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性热化疗 灌注温度 治疗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小鼠肝癌及S_(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肖柳英 林培英 +4 位作者 张丹 陈绮文 李浩亮 冯昭明 张宏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移植性肝癌和S180 1∶1肿瘤组织生理盐水混悬液 ,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 0 .2ml ,2 4h后 ,肌肉注射青蒿琥脂 ,连续 10天。结果 青蒿琥酯 6 0mg/(kg·d)、30mg/(kg·d)和 15mg/(kg·...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移植性肝癌和S180 1∶1肿瘤组织生理盐水混悬液 ,每只小鼠腋窝皮下接种 0 .2ml ,2 4h后 ,肌肉注射青蒿琥脂 ,连续 10天。结果 青蒿琥酯 6 0mg/(kg·d)、30mg/(kg·d)和 15mg/(kg·d)对小鼠肝癌的抑瘤率分别为 39.79%~ 5 4.49%、37.79%~ 49.96 %和 40 .38%~ 5 3 .96 %。青蒿琥酯 10 0mg/(kg·d)、5 0mg/(kg·d)和 2 5mg/(kg·d) 对小鼠S180 的抑瘤率分别为 48.5 3 %~ 49.6 0 %、47.78%~ 5 7.96 %和 5 8.87%~ 6 8.5 7%。对 2种瘤株经重复实验 ,均有抑瘤作用。结论 青蒿琥酯对小鼠肝癌和S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小鼠 肝癌 S180肉瘤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诊治经验 被引量:27
5
作者 贺轶锋 樊嘉 +11 位作者 周俭 吴志全 邱双健 黄晓武 余耀 孙健 肖永胜 杨国欢 宋康 王征 汤钊猷 王玉琦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比较(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得到有独立意义的预后指标。结果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0.5年、1年、... 目的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比较(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得到有独立意义的预后指标。结果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0.5年、1年、2年生存率为89%、78%、65%,无瘤生存率为85%、73%、67%。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血管程度、病理Edmondson分级、TNM分期、术前甲胎蛋白(AFP)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并且前四个因素与患者生存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示肿瘤侵犯血管是影响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侵犯血管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如何筛选出已有微小转移灶的患者以及如何在移植后预防肿瘤复发是肝癌肝移植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细胞癌 预后因素 复发 生存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效果 被引量:31
6
作者 黄莹 李嘉家 +1 位作者 黄艺峰 朱露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效果。方法对我院28例FNH者与2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64层螺旋CT检测,扫描获得动脉期能谱系列图像及门静脉期能谱系列图像,并计算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化碘浓...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效果。方法对我院28例FNH者与2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64层螺旋CT检测,扫描获得动脉期能谱系列图像及门静脉期能谱系列图像,并计算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与周围肝组织碘浓度(LNR)。结果动脉期肝癌患者CNR显著低于FNH者,比较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40-50ke V呈上升趋势,后随能量上升逐渐降低,而门静脉期肝癌患者40-70ke V呈上升趋势,后大体为降低趋势,而FNH上升期仅为的40-50ke V,50-90ke V降低,后又呈增加趋势;肝癌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NIC、LNR显著低于FNH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肝癌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56例 被引量:26
7
作者 姬统理 杜锡林 +1 位作者 李刚 闵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540-541,共2页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反应。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 5 6例 (男 4 8例 ,女 8例 )。随机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组(综合组 )及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 (TACE...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反应。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 5 6例 (男 4 8例 ,女 8例 )。随机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组(综合组 )及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 (TACE组 )。综合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每 4周重复 1次 ,第 2周期后再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结果 综合组缓解率、1年、2年、3年生存率 (6 7.9%、6 7.9%、5 3.5 %、35 .7% )显著高于TACE组相应指标 (46 .4 %、35 .7%、2 5 .0 %、14 .3% ) (P <0 .0 5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直径大于 6cm者 ,其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化疗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氯化两面针碱的抗肝癌活性及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丽敏 刘华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肝癌HepG2裸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的肿瘤抑制作用。以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TOPO介导...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对肝癌HepG2裸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对DNA拓扑异构酶(TOPO)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的肿瘤抑制作用。以pBR322DNA为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氯化两面针碱对TOPO介导的pBR322 DNA解旋反应的影响,以及对pBR322 DNA是否具有直接断裂作用。结果氯化两面针碱2.5、5和10mg·kg-1剂量对肝癌HepG2的抑制率分别为12.06%、35.63%和60.91%,氯化两面针碱在6.25μmol·L-1时可完全抑制TopoI的催化活性,在25μmol·L-1时完全抑制TopoⅡ的催化活性。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具有较为明显的抗肝癌活性,对DNA TOPO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氯化两面针碱 肝癌 裸小鼠 抗肿瘤 DNA拓扑异构酶
下载PDF
常规超声与16排螺旋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9
作者 洪丽莉 吴庆梅 刘鲁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16排螺旋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94例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者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肝占位的肝脏局灶性患者,将其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16排螺旋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94例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者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肝占位的肝脏局灶性患者,将其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病灶大小数目以及患者在超声检查和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常规超声与螺旋CT检测良性肿瘤病变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56,P>0.05);螺旋CT诊断肝癌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987,P<0.05);螺旋CT检测直径≤1 cm的微小型肿瘤诊断中符合率高于超声,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028,P<0.05);肝癌患者与非肝癌患者相比,其病灶消失、持续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31,P<0.05)。结论:16排螺旋CT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高,能较早诊断恶性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16排螺旋CT 肝癌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肝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徐春艳 刘瑾 陈玲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结局-现存问题-检测模型"联合护理结局在肝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以"结局-现存问题-检测模型"为结构框架,联合使用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及护理措施,建立多学科协作诊治的肝...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结局-现存问题-检测模型"联合护理结局在肝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以"结局-现存问题-检测模型"为结构框架,联合使用护理诊断、护理结局及护理措施,建立多学科协作诊治的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并对护理措施实施前后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护理措施实施后结局得分提高(P<0.01)。结论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为肝癌围手术期患者制订的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多学科协作 围手术期 护理方案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征 米登海 +4 位作者 杨克虎 曹农 田金徽 马彬 拜争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57-963,共7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Wan Fang及VIP 8个数据库,同时辅以...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Wan Fang及VIP 8个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TACE联合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员按照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RCT(1 3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联合组0.5年、1年、1.5年、2年和3年的总生存率均明显好于TACE组,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结果分别为0.5年[RR=1.24,95%CI=(1.12,1.37)],1年[RR=1.50,95%CI=(1.38,1.62)],1.5年[RR=2.05,95%CI=(1.38,3.06)],2年[RR=1.97,95%CI=(1.65,2.36)],3年[RR=3.39,95%CI=(2.32,4.96)]。2联合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完全坏死率和甲胎蛋白(AFP)的转阴率均高于单独TACE组,联合组的复发率低于单独TACE组,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结果分别为完全缓解率[RR=2.53,95%CI=(1.45,4.41)],总有效率[RR=1.69,95%CI=(1.43,1.99)],完全坏死率[RR=2.51,95%CI=(1.87,3.36)],AFP转阴率[RR=1.49,95%CI=(1.28,1.73)],复发率[RR=0.28,95%CI=(0.15,0.52)]。结论相比较单用TACE治疗,TACE联合MWA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波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丹 王凯冰 +1 位作者 李加桩 隋红 《中国肿瘤》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03-209,共7页
血管生成在原发性肝癌的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10年里,针对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获得了显著疗效。血管生成是受多因子调节的复杂过程,而VEGF/VEGFR、PDGF/PDGFR、FGF/FGFR、Ang... 血管生成在原发性肝癌的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10年里,针对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获得了显著疗效。血管生成是受多因子调节的复杂过程,而VEGF/VEGFR、PDGF/PDGFR、FGF/FGFR、Ang/tie-2可直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全文就原发性肝癌血管生成机制和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管生成 分子靶向药物
原文传递
新型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赵广生 杨晓红 +4 位作者 李闯 张跃伟 王文清 唐顺雄 王若雨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6月,我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明胶海绵微粒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术后结合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观察和总结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 目的:观察新型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6月,我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明胶海绵微粒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术后结合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观察和总结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本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效率(CR+PR)为40.0%,获益率(CR+PR+NC)为86.0%;术后3 d CT见肿瘤密度降低,部分呈蜂窝状坏死,术后1个月肿瘤缩小甚至完全液化坏死;术后7 d患者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43例AFP阳性患者,AFP在术后3 d即明显下降,25例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转阴率为58.1%;没有发现与明胶海绵微粒有关的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型明胶海绵微粒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疗效确切,而且肝功能损伤较轻、有关的不良反应少见,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海绵微粒 肝肿瘤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文传递
1991-2011年中国肝癌死亡趋势的APC模型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邵海妍 彭民金 +2 位作者 陈功 燕虹 李十月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465-1469,共5页
目的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居民恶性肿瘤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分析1991-2011年中国居民肝癌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为制订肝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1991-2011年中国15~84岁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 目的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居民恶性肿瘤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分析1991-2011年中国居民肝癌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为制订肝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1991-2011年中国15~84岁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采用年龄-时期-出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和Intrinsic Estimator算法估计肝癌死亡率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1991-2011年,中国居民肝癌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农村全人群肝癌死亡率分别由1991年的19.63/10万和22.25/10万上升至2011年的23.61/10万和27.12/10万。APC模型结果显示,中国居民肝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总体上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城市和农村80~84岁居民的死亡风险分别比15~19岁增加了74倍和44倍。时期效应随年代缓慢上升,城市和农村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38.54%和25.86%。出生队列效应波动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居民肝癌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占主导地位,人口老龄化、代谢性疾病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可能是肝癌死亡率时期效应上升的重要原因,在肝癌防治工作中重视这些方面的改善,有助于从整体上降低居民肝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C模型 肝癌 死亡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肝癌多次TACE术后的肝硬化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金明 张克勤 李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癌患者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采用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治疗4次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纳入本次研究。观察首次TACE术后肝功能变化,多次TACE... 目的: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癌患者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采用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治疗4次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纳入本次研究。观察首次TACE术后肝功能变化,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变化,并分析多次TACE对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结果①42例Child-Pugh A级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TACE术后1周均出现 ALB降低,TBiL、DBiL、AST、ALT升高,但在术后1个月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01)。②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9~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1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7%、39.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有无假包膜、TNM分期、肿瘤大小、是否有门静脉癌栓、Child-Pugh 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与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将有意义的因素置入Cox模型,根据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排列,对预后生存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Child-Pugh分级、碘油沉积分型、门静脉癌栓。结论肿瘤因素是影响肝功能较好患者的主要预后因素,但对于治疗前肝功能损害较重的患者,应合理制定TACE治疗方案,避免多次治疗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肝癌 肝功能 肝硬化 预后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难治性肝癌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2
16
作者 季玉峰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705-706,共2页
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遇到有些情况,TACE仍然比较难治。难治性肝癌应该包括:肿块较大;病灶较多;肝功能较差;伴有门静脉癌栓;伴有门脉高压... 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遇到有些情况,TACE仍然比较难治。难治性肝癌应该包括:肿块较大;病灶较多;肝功能较差;伴有门静脉癌栓;伴有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或伴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肝动脉-肝静脉分流;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必须慎重处理,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延长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 肝癌 难治性 分流
下载PDF
Beclin1、LC3和mTOR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7
作者 于海 刘清华 +6 位作者 肖培伦 王健欣 张明 蒋吉英 李进 于丽 于树娜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Beclin1、LC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各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从而探讨Beclin1、LC3和mTOR的表达水平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肝癌组织和40例... 目的通过检测Beclin1、LC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各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从而探讨Beclin1、LC3和mTOR的表达水平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肝癌组织和4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Beclin1、LC3和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肝癌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Beclin1、LC3和mTOR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0%和50%,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5%、3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1与LC3在肝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643,P<0.01),与mTOR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67,P>0.05)。LC3与mTOR表达呈负相关(r=-0.386,P<0.01)。Beclin1、LC3和mTOR的表达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HBSAg、AFP值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病理学分级和有无胆管癌栓有关(P<0.05)。结论 Beclin1、LC3和mTOR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LIN1 LC3 雷帕霉素靶蛋白 肝癌 免疫组化 自噬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综合治疗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彩霞 张扬 高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42-945,共4页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141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分别采用TACE治疗、TACE+手术切除、TACE+ PEI治疗和TAI治疗。根据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年龄、性别、血清AFP、AL...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141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分别采用TACE治疗、TACE+手术切除、TACE+ PEI治疗和TAI治疗。根据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年龄、性别、血清AFP、ALT、HBsAg、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数目、血清白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肿瘤病理类型和血清HBeAg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平均生存23.59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44.5%、25.8%和7.4%。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病理类型与TACE综合治疗预后有关(x2=45.993,P=0.0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介入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综合治疗 预后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肝脏增强CT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研究价值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郑晓君 谭玲 时高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0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扫描在肝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5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增强CT扫描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51例患者肝脏增强CT扫描共发现有病灶68个,其中38例为单发,肝右叶为主要...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扫描在肝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5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增强CT扫描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51例患者肝脏增强CT扫描共发现有病灶68个,其中38例为单发,肝右叶为主要受累区,病灶直径范围在2-22cm,平均(3.2±2.1)cm。患者中9例为弥漫性病灶,8例腹水,5例肝门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现象。结论肝脏增强CT扫描可有效提高肝癌检出率,并能清晰的显示出肿瘤发生位置、大小等特征,在肝癌的诊断中肝脏增强CT扫描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 CT扫描 肝癌 诊断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加速康复外科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红丽 陈玲 +1 位作者 徐春艳 张翠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构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方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指南(2018):肝胆手术部分》为内容基础,采用文献回顾、临床调研、研究小组讨论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筛选并确立加速... 目的构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方法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指南(2018):肝胆手术部分》为内容基础,采用文献回顾、临床调研、研究小组讨论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筛选并确立加速康复外科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指标条目。结果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55;协调系数分别为0.447和0.175;协调系数分别波动在0.161~0.346和0.385~0.458,该方案的一致性好、可信度高。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构建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的加速康复外科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肝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为临床护士在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提供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肝癌 德尔菲法 护理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