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428
1
作者 邱贵兴 杨庆铭 +3 位作者 余楠生 翁习生 王凯 李晓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人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及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20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中心参加该项研究,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国人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及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20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中心参加该项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例和52例。观察组中男30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2例,动力髋螺钉(DHS)9例;女38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7例,DHS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DHS1例;女31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5例,DHS1例。结果除观察组与对照组女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6/68)。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同时对于已发生的DVT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肝素 低分子量 外科手术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92
2
作者 杨刚 吕厚山 +3 位作者 高健 寇伯龙 袁燕林 徐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THR、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1997年 11月~ 1999年 3月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 ,其中未用药组共 47例患者 ,6 2... 目的 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THR、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1997年 11月~ 1999年 3月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 ,其中未用药组共 47例患者 ,6 2例关节置换 (34膝 ,2 8髋 ) ,未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用药组共 31例患者 ,36例关节置换 (19膝 ,17髋 ) ,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结果 用药组DVT总发生率为 19 4% ,其中TKR术后发生率为 2 6 3% ,THR术后发生率为 11 8% ;未用药组DVT总发生率为 48 4% ,其中TKR术后发生率为 5 5 9% ,THR术后发生率为 39 3%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 2 8% ,较未用药组为 19 4% ,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用药组未发现术中及术后出血增多等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 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 人工关节 低分子肝素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41
3
作者 许秀丽 朱秀勤 +2 位作者 邢攸红 马燕兰 王玉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 ,同时找出较有效的压迫时间 ,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及减小出血面积。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 ,将每例患者的 10次皮下注射...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 ,同时找出较有效的压迫时间 ,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及减小出血面积。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 ,将每例患者的 10次皮下注射随机分为 5组 ,每组压迫时间分别为 1min、2min、3min、4min、5min。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不同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且 3min组与 2min组出血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而其他相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局部不同压迫时间与出血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且较大面积 (>2cm× 2cm)出血率在 3min组与 2min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而其他相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局部压迫 3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局部压迫时间 皮下出血
原文传递
水蛭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被引量:156
4
作者 郭晓庆 孙佳明 张辉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水蛭是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药之一,临床多用于血滞经闭、微痕积聚、跌打损伤等症。水蛭的炮制方法《伤寒论》中有所记载,大致有净制、切、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制几大类,十几种炮制方法;现代对水蛭的炮制大多采用酒制、滑石粉烫、砂烫等方法... 水蛭是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药之一,临床多用于血滞经闭、微痕积聚、跌打损伤等症。水蛭的炮制方法《伤寒论》中有所记载,大致有净制、切、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制几大类,十几种炮制方法;现代对水蛭的炮制大多采用酒制、滑石粉烫、砂烫等方法。水蛭的主要成分为大分子类化合物,如水蛭素、肝素、组织胺、吻蛭素、氨基酸等。水蛭中也含有糖脂类、蝶啶类、甾体类和羧酸酯类等多种小分子类物质。水蛭具有抗细胞凋亡,抗肿瘤,抗凝、抗血栓,抗炎、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水蛭素 肝素 滑石粉烫 砂烫
下载PDF
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8
5
作者 何艳燕 潘伟 +2 位作者 宋红梅 魏珉 朱传槱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观察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HSPN)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 ,将 2 2 8例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分为肝素治疗组 (119例 )和对照组 (10 9例 ) ,肝素治疗组患儿在起病和每次复发时给予肝素钠 12 0~ 1... 目的 观察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HSPN)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 ,将 2 2 8例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分为肝素治疗组 (119例 )和对照组 (10 9例 ) ,肝素治疗组患儿在起病和每次复发时给予肝素钠 12 0~ 15 0U/kg加入 10 %葡萄糖水 10 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连续 5d ;或肝素钙 10IU/kg皮下注射 ,每天 2次 ,连续 7d。对照组患儿在起病和每次复发时给予 10 %葡萄糖 10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续 5d。两组患儿均同时给予基础治疗 (口服维生素C和芦丁治疗 ) ,直至临床症状消失。以后每 2周观察尿常规至患儿首次治疗后≥ 3个月。结果 平均随访 6个月 ,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 9例 (7 6 %) ,对照组发生肾炎 30例 (2 7 5 %) ,肝素治疗组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肝素治疗组患儿肾炎出现的时间为 (82± 6 4)d ,对照组为(34± 32 )d(P <0 0 1) ;肝素治疗组在起病 3个月内出现肾炎者 4例 (4 4%) ,对照组 3个月内出现肾炎者 2 8例 (93%) ,其中 15例患儿是在 1个月内出现肾损害的。肝素治疗组中HSPN表现为单纯血尿 2例 ,血尿 +蛋白尿 6例 ,血尿 +肾病 1例 ;对照组单纯血尿 12例 (4 0 %) ,血尿 +蛋白尿 15例 (5 0 %) ,血尿 +肾病 3例 (10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肝素 肾炎 随机对照组试验 肾损伤 预防 儿童
原文传递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及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123
6
作者 程显声 何建国 +10 位作者 高明哲 陈光瑾 李树花 张中和 赵鸣武 周素敏 赵济文 成立珠 张珍祥 陈玉林 熊长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患者的病史 ,将确诊的 12 7例急性PTE患者分为 3组 ,A组患者予以尿激酶 2万U/kg溶于生理盐水 10 0ml中 ,静脉滴注 ,2h滴完。溶栓结束后 ,每 4h...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患者的病史 ,将确诊的 12 7例急性PTE患者分为 3组 ,A组患者予以尿激酶 2万U/kg溶于生理盐水 10 0ml中 ,静脉滴注 ,2h滴完。溶栓结束后 ,每 4h检测一次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 ,待其恢复至基础值的 1 5~ 2 0倍以内 ,开始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0 4ml,每 12h一次 ,共 7d ,并重叠口服华法林 4~ 5d ,尔后单纯应用华法林 ,初使剂量为 3mg ,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调整华法林剂量 ,直至INR达到 2~ 3。B组患者只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而不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并口服华法林 ,尿激酶及华法林的用法同A组。C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0 4ml,每12h一次 ,共 7d ,并重叠口服华法林 ,华法林的用法同A组。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及核素肺灌注显像或CT或肺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其疗效。结果  12 7例患者最常见的易患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 ,其次是咳嗽、胸痛、咯血和晕厥。 70例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 ,有效率为 90 0 %,有 2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 ;31例单用尿激酶溶栓者 ,有效率为 77 4 %,有 1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溶栓治疗 尿激酶 抗凝治疗 低分子量肝素 PTE
原文传递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110
7
作者 张菊霞 韩琳 +1 位作者 温玉洁 马玉霞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中3种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找出有效的推注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3种不同推...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中3种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找出有效的推注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3种不同推注时间的皮下注射:方法A:推注时间10s;方法B:推注时间30s;方法C:推注时间为10s,停留10s之后拔针。观察3种方法所致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过程中,方法B、C与方法A比较,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小出血面积。结论临床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中,可使用推注时间为30s或推注时间10s,停留10s再拔出针头的方法,减少患者在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皮下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出血 注射 皮下
原文传递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07
8
作者 王谢桐 杨慧霞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17-522,共6页
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持续性阳性情况下,以病理妊娠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血栓形成者,称为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OAPS)。OAPS患者再次妊娠不良结局风险显著增加。妥善管理... 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持续性阳性情况下,以病理妊娠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血栓形成者,称为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bstetr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OAPS)。OAPS患者再次妊娠不良结局风险显著增加。妥善管理OAPS,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但OAPS的诊断和治疗存在诸多争议,认识不足与过度诊疗现象共存。为规范OAPS的临床管理,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撰写本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抗体 抗磷脂 妊娠结局 肝素 低分子量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8
9
作者 陈东峰 余楠生 +1 位作者 卢伟杰 白波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23-826,共4页
目的比较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使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pneumaticcompression,IPC)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 目的比较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使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pneumaticcompression,IPC)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156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例,随机分成4组。第1组38例,术前使用LMWH、麻醉开始时即使用IPC;第2组42例,术后使用LMWH、麻醉开始时即使用IPC;第3组36例,术前使用LMWH、术后使用IPC;第4组40例,术后使用LMWH与IPC。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的彩超检查,观察出血并发症与记录围手术期出血量。结果第1组,DVT2例(5.26%),出血量(1030.8±282.0)ml;第2组,DVT2例(4.76%),出血量(900.7±246.9)ml;第3组,DVT1例(2.78%),出血量(1040.3±288.5)ml,1例上消化道出血;第4组,DVT9例(22.5%),出血量(852.2±295.4)ml。在DVT发生率上,第1、2、3组明显低于第4组(P﹤0.05);在围手术期出血量上,第2、4组少于第1、3组(P﹤0.05)。结论术后使用LMWH联合麻醉开始时即使用IPC以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静脉血栓形成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减轻低分子肝素注射致皮下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91
10
作者 开月梅 石兰萍 刘颜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9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轮换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 ,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面积。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实验...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轮换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 ,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面积。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 ,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 ,两组各注射 2 4 0例次 ,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出血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注射 皮下 出血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1
作者 刘章 姬胜利 王凤山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573-578,共6页
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凝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尽管肝素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如出血、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过敏反应等。而低分子肝素(LMWH)具有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 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凝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尽管肝素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如出血、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过敏反应等。而低分子肝素(LMWH)具有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出血负作用少、无需实验室监测等优点,其在临床的应用不断扩大。近年来,关于LMWH的报道较多,尤其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但是,这些文章只是对LMWH的一个或几个药理作用或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文对LMWH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在PubMed和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关键词包括低分子肝素、药理作用或临床应用。所有关于低分子肝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文献都被检索到,并主要对近10年的文献进行详细的阅读。根据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该文对LMWH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药理作用主要包括:①抗凝血作用;②抗血栓作用;③抗炎作用;④调节细胞增殖作用;⑤抗肿瘤作用;⑥预防腹部术后粘连;⑦抗脂质代谢紊乱;⑧抗氧自由基作用;等。临床应用主要包括: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②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③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④在产科中的应用;⑤预防术后血栓;⑥治疗急性胰腺炎;⑦在癌症病人中的应用;⑧对扁平苔癣的治疗作用。结论由于LMWH具有众多的药理作用导致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LMWH应用于临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并仍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未分级肝素 低分子肝素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多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5
12
作者 陈玉桃 吕畅 +1 位作者 陈少敏 林孟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8-322,330,共6页
目的比较药物(低分子量肝素钠)、气压仪干预及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3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长期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按照随... 目的比较药物(低分子量肝素钠)、气压仪干预及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3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长期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肝素组、气压仪干预组和锻炼联合按摩组,每组30例。肝素组患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进行干预,气压仪干预组患者给予双下肢气压干预,锻炼联合按摩组患者给予肢体锻炼联合穴位按摩法进行干预,均连续干预21 d。比较3组患者治疗第1、7、21天全血黏度高切水平、全血黏度低切水平、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并统计3组患者干预第1、7、21天DVT发生率。结果干预方法与时间在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3组患者干预第21天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均低于干预第1天(P<0.05);干预第21天气压仪干预组和锻炼联合按摩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均高于肝素组(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D-二聚体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D-二聚体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3组患者干预第1、7、21天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PT、APTT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PT、APTT上主效应显著(P<0.05);3组患者干预第21天PT、APTT均短于干预第1天(P<0.05);干预第21天气压仪干预组和锻炼联合按摩组患者PT、APTT均长于肝素组(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流速度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流速度上主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肝素 低分子量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肝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高宁国 程秀兰 +1 位作者 杨敬 张树政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9年第5期4-13,共10页
肝素是一类结构异常复杂的糖胺聚糖,与此相对应的是其多种生物学功能。除了经典的抗凝血及其相关的抗血拴生成以外,肝素还具有抗平滑肌细胞增殖、抗炎症、抗肿瘤及抗病毒等,并且这些生物活性同抗凝活性无关,而同肝素的特异结构密切... 肝素是一类结构异常复杂的糖胺聚糖,与此相对应的是其多种生物学功能。除了经典的抗凝血及其相关的抗血拴生成以外,肝素还具有抗平滑肌细胞增殖、抗炎症、抗肿瘤及抗病毒等,并且这些生物活性同抗凝活性无关,而同肝素的特异结构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肝素的多种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生物学功能 作用机制 结构 功能 药理
下载PDF
肝素盐水间断静脉推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2
14
作者 陈岱佳 谢德荣 +4 位作者 谢雪霞 陈丽容 梁佩仲 吴琛 陈紫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降低大肠癌病人大剂量醛氢叶酸 +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 48h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将 5 5例晚期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例和观察组 35例 ,对照组于持续滴注期间每 4h推注 0 .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拔针前再推注 2 0 ml冲管... 目的降低大肠癌病人大剂量醛氢叶酸 +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 48h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将 5 5例晚期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2 0例和观察组 35例 ,对照组于持续滴注期间每 4h推注 0 .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拔针前再推注 2 0 ml冲管。观察组于持续滴注期间每 4h推注肝素盐水稀释液 (肝素钠 12 5 0 0 U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 ml) 10 m l,拔针前推注 2 0 ml冲管。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 2 5 .7% (9/ 35 ) ,对照组 90 .0 % (18/ 2 0 ) ,两组比较 ,χ2 =2 1.0 46 ,P<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观察组未发生 、 度静脉炎。结论肝素盐水稀释液能有效降低大剂量醛氢叶酸 /氟尿嘧啶持续滴注 48h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氟尿嘧啶 静脉推注 肝素盐水 化疗性静脉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 被引量:38
15
作者 曹苹 张麟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的抗凝特点及抗栓作用。方法 :分别测定其抗Xa因子与抗IIa因子的比率 (FXa/FIIa) ;全凝血时间 (CT)、复钙时间 (R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制备体内、体外血栓。结...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的抗凝特点及抗栓作用。方法 :分别测定其抗Xa因子与抗IIa因子的比率 (FXa/FIIa) ;全凝血时间 (CT)、复钙时间 (R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制备体内、体外血栓。结果 :低分子肝素FXa/FIIa <1,对RT、TT的延长作用明显低于肝素 ,对CT、PT、ATPP无影响 ;在两种血栓模型中 ,低分子肝素组的血栓重均低于肝素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对凝血系统的作用低于肝素 ;而其抗栓作用大于肝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抗凝 抗血栓
下载PDF
肝素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16
作者 余艳红 沈立勇 +5 位作者 钟梅 张宇 苏桂栋 高云飞 全松 曾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93-796,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素用于治疗胎儿生长受限 (FG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10 7例FGR患者分为 3组 ,标准肝素治疗组 37例 ,将标准肝素 5 0~ 75mg溶于 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6~ 8h滴完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 31例 ,... 目的 探讨肝素用于治疗胎儿生长受限 (FG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10 7例FGR患者分为 3组 ,标准肝素治疗组 37例 ,将标准肝素 5 0~ 75mg溶于 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滴注 ,6~ 8h滴完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 31例 ,给予低分子肝素 (商品名 :速避凝 ) 0 2~ 0 4ml皮下注射 ;对照组 39例 ,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静脉滴注。治疗前后及终止妊娠前 ,行彩色超声 (彩超 )检查 ,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和脐血流变化 ,并进行生物物理评分 ,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 (PLT)、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记录新生儿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  (1)标准肝素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 ,平均每周宫高均增长 (0 7± 0 6 )cm ,高于对照组的(0 5± 0 4 )cm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平均每周双顶径分别增长 [(2 4± 0 7)mm、(2 5± 0 8)mm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 7± 0 6 )mm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 (2 )标准肝素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对照组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别为 (9 7± 0 8)分、(9 6± 0 6 )分、(8 9± 0 7)分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3)标准肝素治疗组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组 ,脐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对照组 低分子肝素 新生儿 治疗前后 生物物理评分 足月小样儿 显著性 记录 PLT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46
17
作者 李艳玲 赵滨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58-862,共5页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LMWH)是近年来全球应用最广的抗凝药物,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疗效显著,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防治...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LMWH)是近年来全球应用最广的抗凝药物,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疗效显著,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防治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案.但该药极易引起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和注射局部疼痛,报道出血率最高可达90%,出血面积可达8cm×1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注射 皮下 出血 疼痛
原文传递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40
18
作者 贾雅琴 霍东波 +4 位作者 王玉玲 郁丽芬 齐丽彤 孟磊 蒋捷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42-743,共2页
目的了解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注射部位出血的影响,分析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探讨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67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随机将患... 目的了解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注射部位出血的影响,分析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探讨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67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随机将患者分为注射后按压2min组和按压3min组,测量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并记录前6次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按压2min组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7.46±7.43)mm和(37.02±8.9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压3min组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9.45±8.87)mm和(34.98±8.6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厚度是影响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因素之一,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小于30mm的患者易出血,需按压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注射 皮下 出血
原文传递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治疗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王轶 诸葛宇征 +4 位作者 张峰 张明 张玮 贺奇彬 邹晓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由食用土三七所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7月至2016年1月因食用土三七而导致HVOD的85例患者,均给予基础保肝和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再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非抗凝治疗组...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由食用土三七所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7月至2016年1月因食用土三七而导致HVOD的85例患者,均给予基础保肝和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再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非抗凝治疗组、非抗凝治疗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组、抗凝治疗组、抗凝治疗转TIPS组和抗凝-TIPS阶梯治疗组,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2例未采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中,6例(27.3%)临床治愈,14例(63.6%)在治疗期间死亡,2例(9.1%)因治疗无效而接受TIPS治疗并长期存活。63例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6例(9.5%)死亡,36例(57.1%)临床治愈,治愈率高于非抗凝治疗组(χ2=5.820,P=0.016);另有21例患者接受TIPS治疗,其中1例因手术失败而死于手术并发症,其余患者均长期存活。抗凝-TIPS阶梯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8.9%(56/63),高于非抗凝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50,P〈0.01)。结论与常规的保肝和对症治疗相比,抗凝治疗显著提高了土三七所致HVOD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抗凝-TIPS阶梯治疗则进一步提高了其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肝素 低相对分子质量 华法林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 肝内
原文传递
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比较 被引量:34
20
作者 房溶娟 裘宇芳 +2 位作者 朱敏 袁敏 沙振球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比较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低分子量肝素组63例,用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0.4~0.6mL(0.1mL相当于1025UAXa),腹壁sc,q12h,10d为... 目的:比较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低分子量肝素组63例,用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0.4~0.6mL(0.1mL相当于1025UAXa),腹壁sc,q12h,10d为一个疗程。肝素组60例,用肝素50mg,大腿前外侧或腹壁sc,bid,15d为一个疗程。结果:低分子量肝素组与肝素组心绞痛的复发率和隐匿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5%∶43%和32%∶48%,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心肌梗死:前组1例;后组3例(死亡1例)。前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后组出血性瘀斑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肝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