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07年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6
1
作者 李宏 洪荣涛 +2 位作者 黄文龙 谢忠杭 章灿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疫情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个案卡的信息和1980-2004年年度疫情汇编。结果2004-2007年福建... 目的了解近年来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疫情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个案卡的信息和1980-2004年年度疫情汇编。结果2004-2007年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0.39/10万,病死率为2.36%,近年疫情有所回升,发病集中在秋冬季节(11-1月)和春夏季节(4-6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总发病和死亡人数中农民均占了一半以上。年龄别发病率高的主要为30~59岁组,最高的为40~49岁组,年龄别病死率以60岁以上最高。结论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近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应加强对高发地区和发病率上升较快地区的高危人群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流行性 疫情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及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高亮 林新祝 +2 位作者 吴倩倩 林玉聪 洪昆峣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与胎龄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出血性疾病的可能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住院的早产儿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生后2 h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依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组(n=322)、早期早产儿组(n... 目的分析早产儿凝血功能与胎龄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出血性疾病的可能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住院的早产儿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生后2 h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依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组(n=322)、早期早产儿组(n=241)和超/极早产儿组(n=128),比较不同胎龄各组早产儿的凝血功能;并比较生后3 d内有无并发出血性疾病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结果不同胎龄的3组间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PTT、PT、FDP、DD与胎龄呈负相关,而TT与胎龄呈正相关(P<0.05)。与未患出血性疾病的早产儿相比,罹患出血性疾病早产儿的APTT延长(P<0.05),DD值升高(P<0.05)。结论早产儿随着胎龄的增长,生后凝血功能逐渐成熟。APTT及DD检测结果异常,预示早产儿可能会具有更高的风险罹患出血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胎龄 出血性疾病 早产儿
下载PDF
孕兔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3
作者 余艳红 赵克森 龚时鹏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2-165,I0002,共5页
目的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为研究孕产妇休克的变化规律及寻找有效的救治方法提供基础。方法参照国内外非妊娠动物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方法,选取孕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治疗组(P0组)和休克治疗组(P... 目的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为研究孕产妇休克的变化规律及寻找有效的救治方法提供基础。方法参照国内外非妊娠动物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方法,选取孕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治疗组(P0组)和休克治疗组(PS组),每组10只。通过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和肾脏病理,首次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结果P组整个实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均保持稳定,说明各种手术操作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P0组整个试验过程表现为典型休克状态及转归,失血68ml(38%)时出现休克症状,此时MAP为(40.0±3.5)mmHg、呼吸频率(115.6±9.12)次/min、心率(361.7±37.2)次/min、CVP降至(-0.12±0.36)cmH2O,实验第80min出现死亡,第180min全部死亡。PS组:急性失血后即实验第30min呈现典型休克状态,经过输血、输液治疗,血压回升、呼吸心跳平稳,实验第180min全部恢复正常。肾脏病理改变:P组肾脏无明显病理改变;PS组肾脏大体结构正常,肾小球内可见少量炎性细胞存在;P0组中呈现典型休克病理改变,肾小管可见明显玻璃样变性、坏死,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通过颈动脉放血、剪开孕囊出血等方法复制了仿真性好、可塑性强的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孕产妇休克的变化规律,探讨有效救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休克 出血性 疾病模型 动物 血流动力学过程
原文传递
黄鳝病原性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红莲 江河 +2 位作者 胡王 凌俊 段国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从养殖患出血病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肝脾肾中分离到大量菌落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16S rRNA序列分析证实随机挑选的5个分离株为同一种细菌,其中一株编号为HS120920进一步鉴定。结合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和gyrB... 从养殖患出血病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肝脾肾中分离到大量菌落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16S rRNA序列分析证实随机挑选的5个分离株为同一种细菌,其中一株编号为HS120920进一步鉴定。结合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和gyrB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Aerom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该菌对黄鳝的半致死浓度约为5.79×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HS120920对7种喹诺酮类,5种氨基糖苷类等17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低敏,或有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出血病 维氏气单胞菌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下载PDF
黄鳝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5
5
作者 彭彬 杨光友 +2 位作者 陈晓利 占爱思 何明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6,共5页
为确定四川省部分地区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从患出血病濒死的黄鳝肝脏、肾脏、脾脏等组织取样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分析,并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 为确定四川省部分地区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从患出血病濒死的黄鳝肝脏、肾脏、脾脏等组织取样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分析,并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得到14株病原菌株,经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判定14株细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14株病原菌株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云斑(Amiurus nebulosus)和小白鼠均有较强的致病力;对萘啶酸、诺氟沙星、四环素、多西环素高度敏感;对磺胺异恶唑、羧苄西林、氨苄西林耐药;对亚胺硫霉素、多粘菌素B呈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为引起当地黄鳝出血病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Monopterus albus)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出血病 16S rDNA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瑶 邵宇云 +3 位作者 史萍 韩亚萍 蒋龙凤 李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结局等,为预防病情进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住院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52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相同时间内住院的无败血症的细菌性肝...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结局等,为预防病情进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住院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52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相同时间内住院的无败血症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52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临床转归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出现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黄疸、伴高血糖水平、多发脓肿及脓肿直径≥10cm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lt;0.05或&lt;0.01).病原学方面,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患者中血培养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63.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200,95%CI 1.042~4.646)、合并恶性肿瘤(OR=3.667,95%CI 1.023~13.143)、低蛋白血症(OR=2.800,95%CI 1.009~7.774)、肾功能不全(OR=3.167,95%CI 1.265~7.929)、高血糖水平(OR=3.400,95%CI 1.254~9.216)、多发脓肿(OR=2.667,95%CI 1.043~6.815)及脓肿直径≥10cm(OR=5.000,95%CI 1.096~22.820)是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直径≥10cm(OR=14.016,95%CI 1.354~145.070)是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败血症是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应根据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出血性败血症 疾病特征 危险因素 病原学
原文传递
白鲢出血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顺华 傅锦楠 +1 位作者 龚小华 刘尧服 《水产科技情报》 1993年第2期75-77,共3页
从患出血病的白鲢体内分离出两株细菌(编号为水_1、水_2),分别感染健康白鲢,人工复制白鲢出血病获得成功。对这两株细菌进行形态、营养需求、生长特性、以及生化反应等观察,作者认为,水_1菌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水_... 从患出血病的白鲢体内分离出两株细菌(编号为水_1、水_2),分别感染健康白鲢,人工复制白鲢出血病获得成功。对这两株细菌进行形态、营养需求、生长特性、以及生化反应等观察,作者认为,水_1菌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水_2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前者隶属于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后者隶属于孤菌科(Vibrionac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病 病原菌 鉴定
下载PDF
加州鲈出血病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体外抑菌药物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叶伟东 郭成 +1 位作者 曹海鹏 杨先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0,共7页
从患出血病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LY4),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采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 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并利用二倍稀释法评价35种中草药... 从患出血病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LY4),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采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 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并利用二倍稀释法评价35种中草药水提取液对其产生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菌株LY4能够产生胞外蛋白酶,对健康加州鲈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7×105CFU/m L,通过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 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敏试验显示菌株LY4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甲氧嘧啶、四环素、多西环素、呋喃唑酮等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五倍子、乌梅、地榆等中草药水提取液对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出血病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中草药控制
下载PDF
早产新生儿凝血四项试验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蔡早育 戴伟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3期48-48,50,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早产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IL公司生产的ACLTOP全自动凝血仪,测定158例早产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 目的:为了探讨早产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IL公司生产的ACLTOP全自动凝血仪,测定158例早产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与30例正常新生儿的凝血四项对照比较。结果:早产新生儿中的PT、APTT、TT较正常新生儿对照显著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早产新生儿FIB较正常新生儿对照显著减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产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均有异常改变,进行凝血功能常规检测对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凝血功能 出血性疾病
下载PDF
黄鳝藤黄微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彭彬 杨光友 +2 位作者 陈晓利 占爱思 何明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11,共7页
为探讨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采用动物回归和细菌常规分类鉴定方法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手段,从四川名山地区黄鳝出血病病料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菌株(HM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鳝出血... 为探讨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采用动物回归和细菌常规分类鉴定方法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手段,从四川名山地区黄鳝出血病病料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菌株(HM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鳝出血病的病原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泥鳅和小白鼠不致病,对云斑有较弱的致病力。对该分离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报道的藤黄微球菌一致,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无运动力,多成双、四联或簇状排列,不形成链状排列,不形成芽孢;接触酶和明胶液化阳性;乳糖、甘露醇、葡萄糖、七叶苷、硝酸盐还原、精氨酸双水解阴性等特征。采用细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 382 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M044913)。该序列经RDP(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数据库在线Classifer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微球菌属细菌。以该菌16S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HM1)与微球菌属的藤黄微球菌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其他不同来源的藤黄微球菌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将其确定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24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唑啉、羧苄西林等18种药物敏感;对复达欣中度敏感;但对萘啶酸、加替沙星、磺胺异恶唑等5种药物耐药。研究亮点: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并结合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首次从患出血病的黄鳝体内分离得到了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luteus)致病菌株,也是在水生动物体内首次分离获得了藤黄微球菌致病菌株,并完成了其对24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致病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唑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出血病 藤黄微球菌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药理学分析断血流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机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冬玲 何枢衡 +2 位作者 黄雁 洪美闲 吴建雄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839-845,共7页
目的预测中药断血流治疗出血性疾病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以系统药理学方法为基础,通过收集中药成分以及出血类疾病靶点数据完成靶点预测,进一步整合成"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图,筛选药物作用活性化合物及主要通路。... 目的预测中药断血流治疗出血性疾病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以系统药理学方法为基础,通过收集中药成分以及出血类疾病靶点数据完成靶点预测,进一步整合成"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图,筛选药物作用活性化合物及主要通路。结果共检索到20个化学成分,筛选出潜在活性成分5个,分别是橙皮素、柴胡皂苷元A、香蜂草苷、芹菜素以及断血流皂苷A,获得可作用于出血性疾病的潜在靶点592个。与药物活性化合物靶标比对筛查得到18个关键靶标和14个主要通路,关键靶标主要来自活性化合物芹菜素和断血流皂苷A。结论本研究筛选了断血流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主要活性化合物以及关键靶标和潜在通路,为中药断血流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血流 系统药理学 出血性疾病 靶标 芹菜素
下载PDF
稻田养殖的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雷坤 谢业扬 +6 位作者 马远雄 王邦杰 范道周 陆专灵 徐娣美 何有柯 韦友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4,共5页
为确定稻田养殖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出血病病原与防治措施,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对患出血病的大鳞副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从患出血病大鳞副泥鳅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命名... 为确定稻田养殖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出血病病原与防治措施,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对患出血病的大鳞副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从患出血病大鳞副泥鳅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命名为DLFNQ-1、DLFNQ-2、DLFNQ-3);回归感染实验结果显示,仅DLFNQ-1对大鳞副泥鳅具有致病性,半致死浓度为2.3×10^7 CFU/mL;生理生化试验表明,DLFNQ-1菌株对葡萄糖、阿拉伯糖、氧化酶、七叶灵等反应为阳性,对柠檬酸、尿素酶等反应为阴性,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符;DLFNQ-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嗜水气单胞菌(JN391411.1)的相似度达到99.7%,N-J进化树显示其16S rDNA与其它嗜水气单胞菌的聚为一支。DLFNQ-1菌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这两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等呈现出一定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引起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稻田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出血病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影响因素及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尚坤 易永杜 梅丽冰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影响因素及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茂名市中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HT发生率、不同HT情况患...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影响因素及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茂名市中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HT发生率、不同HT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并统计分析ACI患者静脉溶栓后HT影响因素及与CSVD的关联性。结果 本研究308例ACI患者HT发生率为26.62%(82/308)。不同出血转化情况患者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有无高血压、是否合并房颤、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情况、抗血栓治疗史、CSVD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合并房颤、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抗血栓治疗史、CSVD程度均是ACI静脉溶栓后HT的重要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合并房颤等均是ACI静脉溶栓后HT的重要影响因素,且HT与CSVD具有密切关联性,临床可据此制订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脑小血管病 影响因素 关联性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锐洪 李叶阔 +3 位作者 孙彬录 何晶玲 袁桂忠 王莎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1-644,共4页
目的监测失血性休克(HS)状态下脏器微循环灌注,对于HS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HS动物模型,应用超声造影(CEUS)检测动物模型肾血流灌注,探讨CEUS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评估HS状态肾微循环灌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目的监测失血性休克(HS)状态下脏器微循环灌注,对于HS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HS动物模型,应用超声造影(CEUS)检测动物模型肾血流灌注,探讨CEUS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评估HS状态肾微循环灌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以正常平均动脉压(100%MAP)作为健康对照,3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通过控制放血量建立定压型HS模型,分为3个等级:轻度休克(70%MAP)、中度休克(50%MAP)、重度休克(40%MAP)。对HS动物模型行CEUS检查,感兴趣区取样框置于肾皮质外层,生成TIC曲线并获得相关定量参数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30只兔均成功建立HS模型,实验结束时27只存活,3只死于重度休克。TIC曲线上升陡直,迅速达到峰值,而后缓慢下降到基础水平,客观地反映了超声微泡在肾微循环灌注的渡越过程。从轻度休克开始,PI及AUC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TTP在轻度休克时与正常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度休克开始,与正常状态及轻度休克相比,AT及TTP逐渐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及TIC定量分析技术能快速、精确、敏感地评价不同休克等级的HS动物模型肾皮质血流灌注改变并进行量化,为定量评价HS状态脏器血流灌注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微循环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患体表出血症的泥鳅病原菌的鉴定与生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锋 刘莉 +5 位作者 包成荣 王雨辰 曹铮 徐洋 李倩 胡廷尖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7-372,共6页
从体表具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病泥鳅内脏组织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对这2种菌进行了鉴定和特性分析。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rDNA序列测定法对细菌类别进行初步判定,并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对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进... 从体表具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病泥鳅内脏组织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对这2种菌进行了鉴定和特性分析。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rDNA序列测定法对细菌类别进行初步判定,并采用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对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这2种菌分别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和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它们对泥鳅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用含有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这2种分离菌同时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西丁、四环素、诺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等7种抗生素高敏,对其他抗生素具有一定抗性。首次报道了泥鳅一种新的病原即希瓦氏菌,试验表明希瓦氏菌作为一种潜在的病原菌,可能与泥鳅霍乱弧菌协同作用,对泥鳅的养殖造成危害,同时也为泥鳅常见体表出血症病原的确定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出血症 霍乱弧菌 希瓦氏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出血证从瘀治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芳 房定亚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2303-2307,共5页
瘀血分经脉内瘀血和离经之血2种情况,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不局限在治疗“脉内瘀血”的范畴,对于出血性疾病亦须重视活血化瘀,这是因为出血会开启机体自身的凝血机制,从而导致血瘀证的产生,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对于出血... 瘀血分经脉内瘀血和离经之血2种情况,活血化瘀法的应用不局限在治疗“脉内瘀血”的范畴,对于出血性疾病亦须重视活血化瘀,这是因为出血会开启机体自身的凝血机制,从而导致血瘀证的产生,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对于出血性疾病,不可见血止血,应区分病因,尤其对于那些不是由于凝血机制障碍导致的新近出血患者,应抓住血瘀证的病理实质,大胆应用活血祛瘀法,并根据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出血量多少、病位不同而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疾病 血瘀证 调和气血 临床经验
下载PDF
D-二聚体水平及脑血管侧支循环状况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朝莹 沈岳飞 +7 位作者 覃祖业 颜循金 黄翠艳 李松良 苏丽娜 罗丽蕾 林敏仕 张炜志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2919-2922,3015,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及脑血管侧支循环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HT组(n=102)和非HT组(n=269),再根据HT严重程度进一步...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及脑血管侧支循环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HT组(n=102)和非HT组(n=269),再根据HT严重程度进一步将HT组分为出血性脑梗死1型(HI1)组(n=39)、出血性脑梗死2型(HI2)组(n=28)、脑实质出血1型(PH1)组(n=21)、脑实质出血2型(PH2)组(n=14)4个亚组。比较HT组与非HT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侧支循环分级,以及不同亚组HT患者间D-二聚体水平。分析D-二聚体水平、侧支循环分级与脑梗死HT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T组患者入院时、入院第3天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HT组,入院时侧支循环分级差于非HT组(均P<0.05)。HI1组、HI2组、PH1组、PH2型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第3天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HT程度呈正相关,侧支循环分级与脑梗死HT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越高,脑侧支循环分级越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T的发生风险可能越高,且HT程度更严重。监测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动态变化,并结合侧支循环分级状况,或许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HT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转化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侧支循环 病情评估
下载PDF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严香 赵倩 +1 位作者 陈信义 张雅月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3481-3484,3490,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非从脾论治组、健脾益气摄血组,每组20只。在造模成功后的第8天,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0....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非从脾论治组、健脾益气摄血组,每组20只。在造模成功后的第8天,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0.1 mL/10 g体积灌胃,泼尼松组给予浓度为2 mg/mL泼尼松溶液0.1 mL/10 g灌胃,中药组均按照0.1 mL/10 g体积灌胃给药,所有组给药1次/d,持续8 d。通过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评估出血程度及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前各组出血程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第6、8天,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健脾益气摄血组出血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T、APTT显著升高,FIB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与健脾益气摄血组PT、APTT明显下降,FIB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非从脾论治组比较,健脾益气摄血组PT、APTT表达明显下降,FIB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能明显改善ITP小鼠出血程度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从脾论治 止血机制 凝血功能 健脾益气摄血方 脾主统血 出血性疾病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评估失血性休克肝微循环灌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龙春艳 何晶玲 +3 位作者 魏芳 段琬璐 王莎莎 李叶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技术评估急性失血性休克(HS)肝微循环灌注的价值,探讨CEUS定量分析对HS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不限,按完全随机法平均分为3组,分别建立轻、中、重度HS模型。...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技术评估急性失血性休克(HS)肝微循环灌注的价值,探讨CEUS定量分析对HS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不限,按完全随机法平均分为3组,分别建立轻、中、重度HS模型。建模前及建模稳定30 min分别行肝CEUS检查,并储存原始图像。CEUS结束后采血检测乳酸、肝功能,并取肝组织行病理检查。脱机分析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与建模前比较,轻度HS组AU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建模前比较,中、重度HS组TTP、RT均延迟,PI、AU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S各组间TTP、RT、PI、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建模前比较,重度HS模型组AT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建模前比较,各组乳酸均显著升高,肝功能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肝细胞病理改变程度与HS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CEUS可定量评估不同程度HS引发的肝微循环灌注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微循环 血液灌注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异育银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病鱼体内鲤疱疹病毒Ⅱ型的电镜观察与超微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秀秀 叶元土 +9 位作者 吴萍 腾峰 王敏 蒋蓉 段荣会 陈卓 高李松 刘进 蔡春芳 罗其刚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7-23,共7页
为分析患鲫造血器官坏死症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鲤疱疹病毒(CyHV-2)粒子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发生过程,采集患病异育银鲫体肾、脾脏、头肾、肝胰脏、肠道、鳃各组织样本,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疱疹病毒和组... 为分析患鲫造血器官坏死症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鲤疱疹病毒(CyHV-2)粒子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发生过程,采集患病异育银鲫体肾、脾脏、头肾、肝胰脏、肠道、鳃各组织样本,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疱疹病毒和组织细胞超微病理学。在所采集器官组织中均观察到鲤疱疹病毒Ⅱ型的DNA内核、空衣壳、实心核衣壳、含包膜成熟病毒共4种不同成熟时期的病毒粒子,不同时期的病毒粒子直径分别为65-90nm、90-180nm、90-180nm、170-220nm;体肾和脾脏中含有大量的Cy HV-2病毒,而头肾、肝胰脏、肠道和鳃中病毒粒子较少;CyHV-2病毒主要感染体肾、头肾、脾脏的吞噬细胞,导致机体免疫机能改变;组织细胞病理学观察发现吞噬细胞核边缘化,核内染色质变性,核膜溶解,线粒体嵴断裂,出现空泡,个别细胞溶解坏死。通过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结构特征,确诊异育银鲫感染Cy HV-2病毒,主要器官组织细胞中均有CyHV-2病毒,且在细胞核中完成复制和组装,在细胞质中获得外膜。感染Cy HV-2病毒的异育银鲫主要器官组织均受到一定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鲤疱疹Ⅱ型病毒(CyHV-2) 鲤出血病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